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專家:中國地面部隊已達1986年駐東德蘇軍水準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4-15 16: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台軍刊:武力對抗大陸沒前途 稱解放軍戰力「逐年看漲」

  在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關係逐步走向緩和。台灣軍事評論家高雄柏博士在今年3月出版的《尖端科技》雜誌上,刊發題為《歷史眼光看中國大陸的軍力》一文,指出:大陸軍事實力的上升並非對台海和平的威脅,而是對「台獨」的威懾;台灣若不主動和大陸對抗,兩岸共同走向和平發展之路並非奢望。隨著台灣逐漸喪失對大陸的經濟和軍事優勢,一個執意自外於中國的台島將受到歷史性的壓力。

  外界逐漸看高大陸軍力

  文章稱,如果從歷史眼光觀察,任何政治實體在經濟力量增強后,其軍事力量通常也會同步增強,該實體下的人民對政治體制的信心與族群自豪感也會明顯增長。改革開放以來,外界對中國大陸的軍力評估大致是隨著經濟增長而逐漸看高其軍事力量。

  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中共領導層曾批評解放軍的作戰能力(註:指鄧小平1975年發表的《軍隊要整頓》的講話)。外界觀察者或許是基於這一點,一度傾向於「解放軍的武器都是破銅爛鐵,不堪一擊」的觀點。奇怪的是,到1991年海灣戰爭過後,西方反倒開始出現「中國威脅論」,而「破銅爛鐵」論也沒有消失。文章認為,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論調各有其主張者:在美國,有人想在蘇聯解體後繼續尋找潛在對手,於是搬出「中國威脅論」;在台灣,有人鼓吹「破銅爛鐵論」,為的是給「台獨」打氣。

  在作者看來,以上兩種論調都帶有太明顯的「惟硬體論」色彩。隨著大陸軍事透明度逐漸增加,最新的觀點認為,解放軍的部分地面部隊大致上已達到1986年駐東德蘇軍的水準,不遜於亞洲和歐洲的其他陸軍。中國空軍和海軍也獲得了更多性能優良的裝備,如殲-10、殲-11戰機,093和094型核潛艇等。

  在戰法上,解放軍空軍已從地面指揮管制逐步向空中預警管制轉變,海軍也慢慢擺脫了單純的海岸防禦觀念。文章據此得出結論:至少在第一島鏈內,因為能夠從陸地獲得遠程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和航空兵的支援,解放軍的戰力很強。

  台反導系統「杯水車薪」

  文章強調,最應該注意的是,解放軍的導彈戰力隨著性能提高和數量增加而迅速上升,使其在空中力量不佔優勢時也能進行遠程打擊。從其航天器多次精確變軌的事實可知,中國大陸的彈道導彈在準確性和規避攔截方面應該都有進步,最新型號的命中精度據信在30米以內。文章還提到,對於有必要予以長時間壓制的大型目標,中國大陸有針對性地開發了多種遠程制導火箭。出於控制成本的考慮,這類武器的精度不及導彈,主要依靠大量分彈頭覆蓋目標。假定其射程達到300公里,則台灣西部的軍事設施也可能面臨威脅;裝甲防護較差的戰機、軍艦等尤其容易遭到毀傷。

  文章進一步分析稱,對於台灣來講,除非反導手段的成本低得足以抵消對岸的飽和攻擊,否則價格高昂的反導系統只能起到心理安慰作用——大陸每枚火箭彈的造價約為10萬美元,而台軍用於攔截的導彈卻是以百萬美元計價;僅從經費投入上看,即可知台灣大力打造的反導系統,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作用。

  「自外於中國」路不通

  文章指出,儘管大陸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國家統一,但就當前的政治環境而言,除非台灣尋釁,北京不太可能主動開啟戰端。當然,憑大陸的導彈和遠程火箭的實力,對台灣的軍事甚至經濟目標造成嚴重損傷,在技術角度並不困難。然而能力並不等於意圖,除非台灣成心和大陸作對,台海爆發「熱戰」的幾率仍然很低。

  文章稱,大陸的經濟增長強勁,且對進口武器依賴小,這就決定了海峽兩岸的軍力不可能永遠維持所謂的「平衡」,海峽的屏障作用也將越來越低。去年底,英國《簡氏防務周刊》載文「擔憂」台灣自衛能力不足,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卜睿哲隨後也暗示「台灣的安全不能單純指望軍力」。這些表態都說明,西方同樣不看好台灣以武力對抗大陸的前景,不樂意因「台獨」而升高兩岸緊張。

  文章最後表示,隨著台灣逐漸喪失對大陸的經濟和軍事優勢,一個執意自外於中國的台島將受到歷史性的壓力。同時,中國大陸與美國的綜合國力差距不斷縮小,美國也難以繼續維持兩岸的分裂,而不得不給和平發展讓路。至於台灣內部的某些人,也必須放棄通過煽動兩岸對立,為自身牟取政治資本的做法。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2: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