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西大豆前車之鑒警示中國

[複製鏈接]

1428

主題

2029

帖子

169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outon2008 發表於 2009-4-18 00: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巴西大豆前車之鑒警示中國

作者:楊立民 張皓雯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點擊數:529    更新時間:2009-4-17         薦  ★★★ 【字體:小 大】


巴西大豆前車之鑒警示中國


  新華網 ( 2009-04-17 )


    通過控制倉儲、物流,進而控制農民種植意向——跨國糧商布局中國東北,正是其掌控南美大豆市場手法的翻版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楊立民、張皓雯發自里約熱內盧、北京 天氣轉暖,北方春耕臨近,黑龍江大豆產區的一些豆農開始賣豆換錢,購買農資。豆價依然低迷,雖然很多豆農惜售心理尚存,卻也不得不逐漸降低心理預期。
    他們可能沒有想到,豆子總是賣不上好價錢,與跨國糧商對於中國大豆的逐步控制不無干係。東北大豆產區,現在成了中國大豆產業的最後一扇未開啟的門,跨國糧商正在謀划著如何「臨門一腳」,全面控制中國大豆市場。

中國大豆之憂

    由於豆價持續低迷,業內人士擔心會影響到今年的大豆種植面積。來自中華油脂網的消息顯示,黑龍江一些地區的大豆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具等生產資料市場顯得十分冷清。據經銷商介紹,大豆行情低迷而生產成本又不斷上升,農民不可能有更多的投入,可能會影響到2009年的大豆種植面積。
    據了解,遼寧一些地區的部分大豆將轉種花生,吉林也會增加水稻的種植。
    東北大豆種植面積的逐步萎縮讓很多業內人士擔心,中國是否會步巴西的後塵,大豆市場將全面被跨國糧商控制。
    巴西是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大國,其大豆產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大豆出口量則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從巴西大豆產業的快速發展中獲利的,並非巴西農民,而是素有「ABCD」之稱的四大跨國糧商——ADM公司、邦基公司、嘉吉公司和路易達孚公司。它們控制了巴西60%以上的大豆生產。
    這些跨國糧商有些很早就進入巴西,真正大舉擴張是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巴西政府的農業信貸收緊,「ABCD」四大糧商趁虛而入,向農戶和合作社提供優惠貸款,收購價格高於政府收購價,後來又提供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作為部分貸款,條件是農戶必須把大豆賣給它們。
    巴西當時的榨油生產能力過剩,不少企業陷入困境,跨國糧商趁機收購兼并。與此同時,他們又把手伸向倉儲、運輸、港口、內銷和出口行業,從而控制了整個大豆產業鏈。

巴西的前車之鑒

    跨國糧商對於巴西大豆控制到什麼程度,下面的數據最具說明性。
    美國邦基公司是第一個進入巴西的跨國糧商,1905年,邦基開始在巴西營業,目前在巴西16個州擁有226座糧倉,還有批發中心、糧油加工廠、化肥廠、飼料廠和專用碼頭。
    法國路易達孚公司在巴西擁有35個收購公司、50多座糧庫、三家榨油廠和四座專用碼頭。美國嘉吉公司在巴西擁有32個加工廠、96座糧倉、36個轉運站和10座海港碼頭。美國ADM公司在巴西主要大豆產區有50座糧倉,6個大豆加工廠,4家榨油廠。在巴西四大港口擁有專用碼頭,以及自己的運輸車隊,在流經大豆產區的河流上有貨運碼頭。
    由於跨國糧商控制了大豆加工和流通渠道,巴西大豆產業已經沒有自由競爭。從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的價格,到下一季節的大豆收購價格和質量標準,都由跨國糧商說了算,而農民的利益則受到雙重損害。
    巴西一些經濟專家指出,大豆產業鏈中的主要贏利來自加工和流通,種植的利潤最低。跨國糧商通過控制加工和流通環節獲得了巴西大豆產業的大部分收益。
    業內人士對於中國大豆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跨國糧商只用了5年的時間,已經完成了對中國大豆的布局。目前,中國90多家榨油企業,有64家已經變成外商獨資或合資。

跨國糧商欲控制東北糧食物流

    2003年,豆價走高,中國壓榨企業迫於對採購成本高企的擔憂,在4300元/噸的歷史高價集中採購約300萬噸的美國大豆。隨後的一個月,大豆價格跌至3100元/噸,中國企業大傷元氣。四大跨國糧商趁勢而入,採取了併購、參股、合資等形式,輕而易舉地叩開了中國大豆產業的大門,進入並控制了國內近60%的大豆壓榨企業。
    隨後,幾大糧商逐步擴張。國內油脂廠的一位管理人員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中國85%的油脂加工總量已經被外資牢牢控制。
    跨國糧商的腳步並未停止。國內某油脂加工企業研究員劉小榮撰文指出,ADM公司參股的益海集團去年開始在大豆主產區黑龍江擴張,修建物流公司、貫通運輸渠道、洽談倉儲基地,利用其原有的加工壓榨布局,藉助其廣泛的銷售網路,實現了從原料採購到產品銷售的一系列的整合。
    路易達孚也公開向市場發出英雄招募帖:重金招聘副總經理,負責東北地區大豆糧庫的談判與大豆採購業務。
    「這僅僅是這些跨國糧商戰略布局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劉小榮說,跨國糧商在東北大豆產區大規模的布局,既可以擊垮僅余的幾家內資油脂廠,又可以全面控制中國大豆產區。
    「農民是願意賣糧給這些糧商的。」中國社科院專家年初在接受採訪時曾經做出過預警,跨國糧商有控制東北糧食物流的動向。
    目前,由於來自巴西等地的進口大豆價格比較低,東北的油脂廠購買黑龍江等地的大豆榨油,即便收購價壓得很低,面臨的也只有虧損倒閉的命運。

惡劣後果

    「東北的糧食物流一旦被外資控制了,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那將會出現我們當家,他們來做主的局面。」一位業內人士對此憂心忡忡,他擔心將出現中國糧商價格完全操控在跨國糧商手中的局面。
    而劉小榮擔心的是,跨國糧商布局東北,正是其掌控南美大豆市場手法的翻版:通過控制倉儲、物流,掌控採購主動權,進而控制農民種植意向,實現轉基因大豆的本土化種植。
    由於中國政府一直嚴控轉基因大豆種子的流入,劉小榮認為,國外大的種子公司,只能通過與其關係甚密的跨國糧商,通過控制農民,實現轉基因大豆種子的強行入侵。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 烏有之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6: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