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字簡化 勞而少功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4-15 1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akihito 於 2009-4-15 13:19 編輯

兩千多個簡體字,平均的筆畫是10.3筆,比相應的繁體字平均減少了5.8筆,也就是說,原先繁體字每個字平均是16.1 筆。

  漢字簡化改革中,為了盡量減少字數,減省筆畫,較多地採用了同音替代、合併簡化、偏旁兼職等簡化方法,導致了漢字使用時的多種不方便。例如:
  
  (1)多義字增多。比方說,「余」古代有「我」的意思,現在「」(指多餘)也簡化成「余」。所以,現在「余」既有「我」的意思,也有「多餘」的意思,在「餘生無多」這句話中,用簡化字易產生歧義。
  (2)多音字增多。例如,「干」(干涉)本是念平聲,「」(gan)也簡化成「干」后,現在「干」既有平聲,又有去聲,造成新的多音字。
  (3)形似字增多。例如,沒——設,風——鳳,無——天,竟——競。
  (4)容易讀錯。例如,「干」原先只有平聲時,我們不會讀錯,但簡化后既有平聲,也有去聲,到底該怎樣讀,有時就弄不清。「幹將.莫邪」,應讀 「gān jiāng. mò yé」,很多人讀成 「gan4 jiang4 mo xie」。又如,「只」既是「隻」的簡化字,又是「扺」的簡化字,「隻身一人」的「只」很多人都讀成了「zhi3」。
  (5)簡化字轉換成繁體字時容易寫錯字。例如,把「不知所云」的「雲」換成「雲」,把「皇后」的「后」換成「後」,「海淀區」的「淀」換成「」等。
  (6)有些簡化字在文化心理上得不到人們認同,這主要表現在姓氏上。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坐不更姓,行不改名」。有人認為把姓簡化,就等於改了姓。著名主持人趙忠祥有一次就說,你看,這個「趙」字,「走」字旁打一叉,多不好。他在文化心理上不認同,還是堅持用繁體「趙」。

  漢字簡化工作最大的一次問題,是在文化大革命當中及其剛剛結束時推行的第二批簡化字,即「二簡」。第二批簡化字一共是853個,分兩次公布。這些字公布后,遭到全國各方人士的批評,國務院在1986年時命令廢止「二簡」。

朱永新

238

主題

3050

帖子

1821

積分

禁止發言

大一新生(四級)

積分
1821
沙發
笨蛋阿Q 發表於 2009-4-15 12: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笨蛋阿Q 於 2009-4-15 12:31 編輯

簡體字將使你我知「人」知「面」不知「心」    (2006/04/12 00:11)
http://www.nownews.com/2006/04/12/162-1927205.htm

艾有為

拜讀諸位大德對「中文字體」的高見後,不才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其實在下沒什麼高深的知識或道理可以發表,只能用自己觀察與體會到的經驗來說說簡化的文字造成的一些困擾。

關於這個「麵/面」與「乾/幹/干」不分,小弟還真有話說。前一陣子不才在電視上瞄到了個中國大陸的古裝劇,是關於捕快的(附簡體字字幕),看到的那一集剛好有這樣的對話:

女:你肚子餓不餓?我去弄碗面給你吃。

男的聽到後很窩心地說:哦,妳下面給我吃啊?(註一)

這是其一。另外還有的是在轉換文體後,變成了這樣的情況:

「兄弟們,幹杯!」
「好,來,幹!」

「麵/面」與「乾/幹」不分…不知這樣的困擾看了到底是該哭還是該笑?

有人說中國大陸現行的簡化字大部份是緣於行書或草書的形體,是有跡可尋的,並非無中生有。

先從美學的觀點說起吧。在美術的技巧中,線條的構成有三種:一是實線,第二是虛線,第三是無形(意在形外)的線。舉例來說,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的名畫TheCreationofAdam,上帝與亞當的手指中間就畫有一條無形,看不見的線(註二)。

同樣地,書法在視覺藝術的領域裡,有大部份是著重在剛柔、虛實,對比,視覺與想像共同構築而成的線條美感中;如今中共的簡化字把這些行雲流水般的書法藝術硬梆梆地移植成類似楷書的印刷字型,這樣一來當然線條的美感就消失掉了。

有網友問道「難道漢字簡化了某某思想就傳不下去了嗎?」敝人認為當然可以是可以的。六祖惠能也說了:「真理像天上的明月,像晴空的飛鳥…而文字卻像您我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飛鳥的所在,但手指卻不是明月飛鳥……。看明月,看飛鳥也不一定需要透過手指」(註三)。只要訊息(內容/知識/道理/精神/意義)能精確/正確地傳達即可,重要的是在於接收者是能否能夠領悟或體會。至於什麼樣的工具(文字)則是次要的,否則世界各地偉大的哲學思想如何傳播?想瞭解聖經的人也不一定要讀希伯來文,不是嗎?

這些說法都對。畢竟在訊息大量傳播的時代,速度永遠排第一位;但重點是,不才以為,文字簡化或許有其優點,但是文化在去蕪存菁的過程中,總該有所堅持。上述的例子,就是簡化字造成困擾的地方了。這也如同網友末日寄生獸所說「中國朋友都忽略了台港人抗拒簡體字的最大理由,在於此種文字充滿了非自然的官方介入。這種仿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訂定的此類新文字,不但切斷了兩岸漢人的臍帶,也切斷了中華民人共和國與中國歷來朝代的溝通管道」(註四)。 

雞同鴉講真的讓人很心酸。豆腐讓人吃就很厲害了,怎好再半買半送,下面給人吃?在網路上看到中國大陸網友把來台灣訪問的記者「白岩松」轉成「白岩鬆」--名字本來有情有景的,這下子變成了土石流鬆動的岩石……這樣的文字交流能不讓人難過嗎?

也如同其他網友所言,真的很「不甘願。」以「愛」這個字來說,使用傳統漢字的地區(台日韓)在「愛」中都保存著一顆「心」;只有薄情的中共一意孤行,在簡化文字的過程中,沒有把「心」放在愛裏。

註一、若本人沒記錯,該劇的主角是位韓國男星。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看看。

註二、終於找到有中文說明的圖: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database/painter-wt/michelangelo-05.htm

註三、六祖壇經,時報文化出版社

註四、http://www.nownews.com/2006/04/08/142-1925818.htm

p.s.

請問李連杰的「傑」寫成傳統字體時,到底是這個「傑」還是這個「傑」?

(●作者艾有為,現在旅居美國,經商。簡介表示,他是一個在肥皂箱與橘子箱周圍探頭探腦的人。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主題

3050

帖子

1821

積分

禁止發言

大一新生(四級)

積分
1821
3
笨蛋阿Q 發表於 2009-4-15 12: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笨蛋阿Q 於 2009-4-15 12:26 編輯

簡體字是抓錯藥方的莽撞獨裁行事
http://www.nownews.com/2008/07/08/141-2300828.htm

痞瘋近廿年來對漢字略有研究(註一),因此對簡體字的真正問題所在有個人之 見解,請各位指教

簡體字之最大失策在分不清「讀」與「寫」之差異,此即不分「青」「紅」 「皂」「白」之相異,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這是差不多先生之謬誤,也是科學分 析所以重要之緣由。

閱讀用文字與書寫用文字是不同的,被閱讀之文字,主要表現在印刷或電子媒體上,著重清楚不潦草且易識別,所以大家所讀的書報雜誌或看的影視螢幕,內文字幾乎都是一板一眼的明、宋、黑體等字型,頂多再加楷書或仿宋當小標,而行、隸、草、篆、魏碑等所謂之藝術字體,主要用在標題或廣告等大型字體上,很少人會拿來當內文的小字體用,除非他想找人家麻煩,所以我們可以大致可將

前者歸納成是屬於印刷體,後者看成是類如書寫體。

文字被書寫後,大都會變得潦草而較不清楚,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痞瘋在歐洲讀西方人書寫後的文字,常常連阿拉伯數字都看不懂,區區卅個左右之羅馬拼音字母就更不用說了。原因主要在其習慣書寫字母之筆順與形態和我們不同,這也是筆順為何在以前無電腦時代非常重要之因素,因為即使是同形態之文字,在書寫後,必定會因筆順之差異而影響其識別度,此所以書寫文字一般要熟人才較易辨別,而手寫輸入法亦需要經過電腦應用程式本身之學習過程所在。

痞瘋只要簡單的問各位一個問題,如果將一個被人書寫過後潦草如草書之正體字,重新將它描繪整理歸納後造字,再讓大家去閱讀,這種「新造」的所謂之「印刷體」會好看嗎?會易識別嗎?這即是為何自由中國之大部分朋友對簡體字非常反感所至,因為實在是太醜、太潦草、又太粗糙了。其實中國人誰書寫時不用一些簡體或草書字,老毛簡體字中的很多字,我國很多人都會看會寫也常寫,但讀是讀,寫是寫,怎能把手寫過後的潦草字體,拿來當作是正體字來造印刷簡體字體,再讓大家去閱讀呢!

抓錯藥方莽撞獨裁行事之善意,常常是萬惡之首,要知道老毛欲讓大家減少學習與書寫漢字時間之美意,為中國造了多大的孽,我們現在為了正簡字體之區別、學習、轉換、製造等等困境就不用說了,文化斷層、統一困難之民族首惡怎麼辦?誰要負責?將來如何解決?

不容置疑的是,在初學階段,漢字的確較拼音文字難學,中國小學生花在漢字學習上的時間實在太多(註二),而漢字之難檢索、難排序就更不用說了(註三)。所以相對於拼音文字,漢字之最大學習困難主要有二,一是無法像拼音文字一樣的讓人見字識音(註四),二為以圖當字,讓人不易學習,這主要表現在漢字有近七、八百個部件(element)上,相對於精簡成卅個左右之羅馬拼音字

母,當然增加了無窮之「心理」初學障礙(註五),而簡體字之罪惡是,不但不減少這些部件之數目,反而讓部件愈來愈多,此所以痞瘋到現在還寫不出簡體字之「車」、「龍」、「擇」、「書」、「發」等字,且反更造成閱讀、識別、學習,甚至書寫之困難。

要知道印刷是機器在寫字,只要往日的字模或現今之電腦字體將字造好,印刷機或電腦寫字是完全不會因為老毛之善意而減省時間的,而現在以鍵盤打字的電腦時代,甚至連書寫都不會需要以簡體字來減省時間了(雖說以簡體字手寫輸入也能減省輸入至電腦的時間,但卻非唯一手段)。而部件之「減(或簡)化」,如同拼音字母,所謂之基(本單)元(radical or element)的減少,卻絕對有益於文字印刷體之識別、學習與書寫的,因為在具備相同功能之前提下,任何物件之基元精簡是絕對有利其發展的。

簡體字之開展當然也不能說毫無是處,除了可以幫助日常書寫與電腦手寫輸入的時間減省外,更可讓保守派了解,文字雖是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但它仍然只是一個工具,而非不能改變之神主牌,漢字應該像篆隸楷等字體的歷史演變一樣的與時俱進。而將某些較繁複漢字的部份部件組合,以不會造成與它字混淆,又不會減損當初造字本意之既有部件取代,則值得效法。

總之!任何事情都是有得有失,漢字有優點當然就必有缺點,而如何強化漢字之優點,並減少其缺點,就是我們炎黃子孫的責任,而這最重要的前提,當然就是要先分清楚漢字的優缺點何在了,否則如老毛這樣瞎搞,當然就必禍延子孫,而為萬世罪人。痞瘋自信能夠解決所有上述之問題,但仍在作業中,亦深信更佳之方案會再陸續冒出,為我中國人提供更優質之服務!

註一:這主要來自痞瘋十年經營排版公司之印刷編排經驗,六年留學瑞典期間的仔細觀察,數月之認真漢語教學,與近五個已或將申請之漢字專利經驗等。

註二:因為在「初學階段」西方小孩多已會說話,只要學會卅個左右拼音字母之書寫與發音,甚或對某些音字稍異之語言,再加上一些音標,即自然就能讀寫出一些基本的會話單字,甚或簡單句子,這與光是部首即有近二百五十個的漢字比較起來,能不輕鬆太多了嗎!

當然,「小學生花在漢字學習上的時間太多」是痞瘋之推論,痞瘋一直沒有機會研究證實,但痞瘋目前針對此困難,正在研究的方案,自信必能解決問題,所以也就不管這麼多了!不過自瑞典人在車行無聊之餘,常常喜歡做拼字猜謎,亦可看出拼音文字雖然易學可也有易忘之缺點,不像漢字初始難學但往後卻難忘。

註三:因為拼音字母之排序可不習即會,而四角號碼等等不同之中文檢索方法,基本上都需要再加學習,這也是注音輸入法較倉頡五筆等等所有需要演練之其他輸入法流行,而四角號碼少有字詞典採用之緣故。

而以讀音翻查字典,對許多不識其音之漢字完全行不通,致使許多人賄賂之賂,至今「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永遠在賄「落」之緣故,因為以部首翻查實在太麻煩了,這對中國人這個差不多先生民族也實在太辛苦了,這可是拼音文字完全沒有的問題!

註四:這亦是強調相對於「拼音文字」,尤其是沒有音標之「拼音文字」,如德、瑞等國語言。這點各位要以西方人學習之角度來觀察,而不能以華人想當然耳的看法觀之。痞瘋學會德、瑞語之字母後,就很少需要為單字之發音傷腦筋,但對雖以形聲字為主的漢字發音,痞瘋到今天都還有一大堆字不知該如何唸!痞瘋不瞞各位,亦在研究此問題,也自信能夠徹底解決,雖然尚得很多年。

註五:這句話重點在「初學的『心理』障礙」,我想這更是自明之理,各位如果對近七、八百個部件有意見,那麼近二百五十個的部首,就沒話說了吧!各位總不至於要以,所有漢字均是由一個「點」組成的,來論辯吧!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主題

687

帖子

23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0
4
大漢魂魄 發表於 2009-4-15 12: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大漢魂魄 於 2009-4-15 13:33 編輯
簡體字將使你我知「人」知「面」不知「心」    (2006/04/12 00:11)
http://www.nownews.com/2006/04/12/162-1927205.htm

艾有為

拜讀諸位大德對「中文字體」的高見後,不才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其實在下沒什 ...
笨蛋阿Q 發表於 2009-4-15 12:09


簡體字鬧笑話的例子實在不少,真是漢字簡化,勞而少功啊!
但是在Backchina論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使用簡體,贊成繁體的寥寥無幾,希望諸位正視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平安08 發表於 2009-4-15 18:25 | 只看該作者
漢字簡化, 破壞中國傳統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6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4-15 22: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9-4-15 23:07 編輯
漢字簡化, 破壞中國傳統文化!
平安08 發表於 2009-4-15 18:25



任何人評論漢字簡化, 至少應了解一些起碼的漢字簡化的歷史. 必要時我可以告訴你.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5: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