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浙東名勝]古建築的瑰寶:寧波保國寺[DIY]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7-16 23: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旅遊交通圖[/C]


[C]景區導遊圖[/C]

  在浙江省寧波市西北方向,距高市中心約13公里的靈山山腰的燕子窩內,有一座千年古剎-保國寺。這座寺廟的大殿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整個大殿的全部結構皆用斗拱之間的巧妙銜接和精確的榫卯技術,不用一枚鐵釘將各個構件牢固地組合在一起。 無梁殿除建築風 格獨特外,還有蟲不蛀,鳥不入,蜘蛛不結網,灰塵不上樑之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建築學教授、博導多次來保國寺考察,至今還沒有揭開這個謎底。

  據《寧波府志》、《慈溪縣誌》、《保國寺志》等志書記載,保國寺始建於東漢。因位置在靈山山腰,故名靈山寺。 其背枕貿峰,左輔象鼻,右弼獅岩,寺幽而勢阻,地廊而形藏。唐會昌五年(八四五)滅佛,寺廢。廣明元年,當地人派明州國寧寺可恭和尚上長安,請求唐僖宗恢復靈山寺。可恭和尚到長安后,在弘福寺講經,佛法大振。據說,唐僖宗高興,認為對國有利,保國有功,遂賜「保國」匾額。廣明元年(八八0)重建,「靈山寺」改名「保國寺」。宋治平二年(一0六五)起改名精進院,后又復稱保國寺。

  保國寺名聞遐邇,是以其精湛絕倫的建築工藝而令人嘆為觀止。保國寺最初由山門、天王殿等建築組成。現存大雄寶殿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一0一三),是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佛教建築,其結構獨特,氣勢恢宏。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加建重檐,成為歇山頂形成。千年大殿巍然如初,堪稱中國建築文化奇葩,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其主要特點是:平面布置進深(一三.三八米)大於面闊(一一.八三米),呈縱長方形;在前槽天花板上絕妙的安置了三個縷空藻井;複雜的斗拱結構;[四段合]作瓜稜柱,柱身有明顯的側腳;梁伏、闌額做成兩肩卷剎的月梁形式等。這些都接近或吻合於宋《營造法式》,承襲某些唐代建築遺風,為研究宋代建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例證。

  其他多為清代建築。一九八三年遷入明代廳堂三間,一九八四年遷入唐代經幢兩座,現在保國寺已成為一個擁有唐、宋、明、清、民國等各個時期的木構建築群體。佔地面積一三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六000多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排列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五幢建築,東西軸線分別為鐘樓、鼓樓、客堂等附屬建設。一九六一年三月國務院把保國寺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國寺內共有十七個展室,全天候對外開放。除了建築本身,重要的文物展品有欽賜龍藏、佛像陳列、青銅禮器、磚雕石刻、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千工床、萬工轎等。佔地七二.四七公頃的靈山六景(共分保國寺、靈龍泉、青幛亭、望海尖、梅林、涵秀潭六大景區)以自然山林為主,生態環境好,古樹名木多,綠化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人們旅遊、娛樂、休閑的理想場所,是寧波對外開放最早的旅遊景區之一。

  2002年保國寺以「笑迎天下客 滿意保國寺」為宗旨,通過了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的評定,年接待遊客量超過30萬人次。




[C]保國寺座落在靈山山腰,平均海拔高度80米。
中軸線上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
藏經樓五幢建築,東西軸線為鐘樓、鼓樓等附屬建設。[/C]



[C]北宋大殿(1013年)[/C]



[C]瓜稜柱[/C]



[C]斗拱結構[/C]



[C]鏤空藻井[/C]






[c]保國寺作為浙東名剎,具有重大的歷史和
科學藝術價值,也是欣賞自然勝景之地。[/c]
震驚的70碼。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沙發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7-16 23:09 | 只看該作者

[C][B]保國寺鼓樓[/B][/C]



[C][B]保國寺鼓樓內的大鼓[/B][/C]



[C][B]保國寺鐘樓[/B][/C]


[C][B]保國寺鼓樓內的大鐘[/B][/C]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3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7-16 23:26 | 只看該作者

[c]保國寺頭門[/c]



[c]保國寺經幢[/c]



[c]保國寺天王殿[/c]



[c]保國寺觀音殿[/c]



[c]保國寺藏經樓[/c]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4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7-16 23:30 | 只看該作者
保國寺並不是以其宗教寺廟聞名於世,而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在一千年前就以精湛絕倫的建築工藝令人嘆為觀止。

保國寺的精華――大雄寶殿或稱無梁殿,它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是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清康熙二十三年增建了四周重檐,成為重檐歇山頂形式。為什麼稱無梁殿呢?其實大殿是有梁的,不過被藻井、天花等擋住罷了。另一方面跟供奉過的無量壽佛――諧音有關。

大殿在建築上有其獨到之處:
(1)平面布置進深大於面闊,呈縱長方形;
(2)在前槽天花板上絕妙地安置了三個鏤空藻井;
(3)採用了複雜的斗斫峁梗磧氚憾加瞄久擅釹謂釉諞黃穡揮靡幻抖ぷ櫻蟮釵惹捎兄攏瀉芎玫姆婪緲拐鵡芰Γ
(4)柱子的設計更是別具匠心,外觀呈瓜棱狀,柱心四根小柱拼合,外面再包鑲四瓣木條,既節約木材,又不影響牢固,且外形美觀。柱身有明顯側腳。(5)不對稱。大殿佛台西側柱頭上為方形木質櫨斗,而東側柱頭上卻為圓形石質櫨斗;斗砝鎰轡奶韃轡逄

保國寺大殿在建築上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宋《營造法式》的典型實例,反映了當時建築上的獨特風格和力學研究上達到的高水平。所以,在《保國寺志》中記有不少前人題詠:「山嶴藏得古招提,宮殿巋然結構奇」,「升斗昂砣飼杉櫸г賾懶裘薄T尢敬蟮鈐誚峁股系男畚靶縷妗

大殿的奇謎還在於鳥不棲、鼠不入、蜘蛛不結網、樑上無灰塵。什麼原因呢?有的從建造材料黃檜木有氣味解釋,有的從結構、空氣對流解釋,還未有定論,有待大家研討。

古剎以建築聞名,是一個集漢代(驃騎井)、唐代(經幢)、宋代(無梁殿)、明代(迎熏樓)、清代(天王殿、觀音殿、鐘樓、鼓樓)、民國(藏經樓)等各時期的古建築群,佔地2萬平方,建築恢宏壯觀,內部藏品異常豐富。寺內共17個展室,全年對外開放,有二十世紀科學技術的重大發明與發現展、歷代觀音造像藝術展、國際友誼禮品展、明州婚俗廳、青銅器陳列館、欽賜龍藏、磚屏石刻、寧式傢具、中學生書畫廊等。遊客可撞鐘、擊鼓、龍洗遊藝。

藏品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放在明州婚俗廳里最顯眼的「寧波花轎」。舊時姑娘出嫁坐花轎,而寧波花轎規格最高,這頂金彩炫目、華麗高貴、八抬八扶的寧波花轎上飾精雕妝金吉慶故事人物300多個,轎全高2.9米,共11層,每層雕刻手法各異,精細,耗時萬工,故稱「萬工轎」,花轎抬起,眾多雕像個個晃動。「我是花轎抬來的」這句話自然成為往日媳婦們的豪語。

在國際友誼珍品館里,你還可以看到一些難得一見的珍品。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在頻繁的國際交往中,各國領導人、官方、民間組織和知名人士饋贈給我國領導人、政府和群眾團體大量的珍貴禮品,有甘比亞政府贈送的木雕子母鹿、日本政府送的七寶燒雙鶴盤……這些禮品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的象徵,是歷史的見證,同時概括地反映了各國的民族特點、文化傳統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供我們擴大眼界、t望世界,從中獲得教益和借鑒。

在青銅器陳列館,陳列有鑄於同治十二年的青銅孔廟禮器和銅佛像。孔廟禮器有16隻青銅編鐘、14塊編磬、2隻特鍾以及象尊、牛尊、簋、爵杯等。編鐘看似大小一樣,其實厚薄不同,敲起來每隻聲音不同,編磬亦然。佛、菩薩等大小不一,造型各異,分別代表了各時期的風格和特色。

寺外73公頃的靈山風景區,依著風光旖旎的慈江水畔,靠著神秘莫測的靈龍泉眼,生態環境好,古樹名木多,空氣清新,環境整潔,散落著靈龍泉、迭錦台、青幛亭、仙人橋等十多個景點。

保國寺,宛若天成的江南古剎,是交通便捷、費用低廉、自然環境優越、文化底蘊深厚的旅遊勝地,是觀光、度假、避暑、休閑的首選之處。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

主題

354

帖子

11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過貢獻的斑竹

Rank: 3Rank: 3

積分
110
5
冷f 發表於 2004-7-23 12:4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儲老師給我們設置了一個觀景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2: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