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城鎮失業率出現不同統計數據引發爭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9-4-12 08: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4月07日00:30   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相關報道:

溫家寶:今年城鎮失業率將控制在4.6%以內

人保部部長:城鎮失業率4.2%達三年來最高(圖)

官方失業率遠低社科院數據 人保部回應質疑

評論:

新京報:失業率統計應更貼近經濟現實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道

近日,城鎮失業率五花八門的數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甚至引起了來自決策層的重視。

9.4%和4.6%從何而來

先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於2008年12月16日發布的《社會藍皮書》,稱中國城鎮失業率攀升到了9.4%,已經超過了7%的國際警戒線;而3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去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是4.2%。兩相比較,前後數據竟相差一倍。學界和民間更有「2009年預計中國失業率是14.2%」,「中國失業率嚴重失真,實際失業率已達到33%以上」等聽起來頗為驚心動魄的數字。

失業率數據為何相差如此之大?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恢光平向《中國經濟周刊》解釋說,主要是城鎮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相比較而言,城鎮調查失業率更接近現實失業情況。但截止目前,相關部門並沒有發布城鎮調查失業率的情況。

另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國家統計局從2005年底就已經開始就城鎮調查失業率進行試點,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7次失業調查,但至今沒有對外發布數據。目前國務院作為判斷經濟形勢決策的依據,依然採用的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城鎮登記失業率。溫總理3月份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也依此提出,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城鎮登記失業率將控制在4.6%。

相關人士向記者分析說,國務院之所以一直採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登記失業率,主要是我國的「十一五」規劃是以登記失業率為考核目標的,如果再公布調查失業率,跟考核目標又對應不上。

據悉,國家統計局正跟有關部門協調,爭取在「十二五」規劃時期,城鎮調查失業率能夠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

「失業率」不能誤導決策層

9.4%,4.2%——兩個統計數據竟相差如此之大。

「測算方法不同,測算結果當然會有很大不同。」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稱,目前政府採用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子是登記的城鎮失業人數,分母是城鎮從業的人數與登記失業人數之和。在城鎮單位從業人員中,不包括使用的農村勞動力。而「城鎮調查失業率」是國際勞工組織通用的一個指標,是反映城鎮常住經濟活動人口中,符合失業條件的人數佔全部城鎮常住經濟活動人口的比率。

據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恢光平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國際上對調查城鎮失業率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包括年齡、求職意向等等,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判定為失業人員。比如,只要在過去的一周,曾經有過1小時的有報酬勞動,就不能算失業。而這個標準在中國肯定不行。

據記者了解,中國社會科學院9.4%的調查失業數據,是結合中國國情,在調查方法、調查口徑方面,跟一般國家進行勞動力調查或者跟國際組織建議的方法有所不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在進行調查時沒有採用國際上通行的1小時作為標準,而是15個小時。

儘管如此,諸多學者依然對9.4%這個數據提出質疑。

「9.4%的失業率不太准,並不能代表全國的失業水平。因為此次調查的樣本不大,只在全國抽樣了幾千人,抽樣的地區也不全,因此得出的數據也不太準確。我國實際的失業率其實沒那麼高,估計比登記失業率大概高1到2個點,大約是6%、7%左右。」張車偉副所長指出,調查失業率要經過科學的抽樣,一般要求在大量的、一定規模的樣本前提下才能開展調查。

事實上,學界對失業率統計的詬病由來已久。早在1999年—2001年,中國官方公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3.1%、3.1%和3.6%,2002年以來一直維持在4%左右,最高的年份不過4.3%。這些數字,在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看來,並沒有真實地反映失業狀況。

「目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2008年城鎮登記失業率4.2%,說老實話,是一個學者們不相信,國外研究機構不相信,群眾不相信,包括統計和勞動部門自己也可能不相信的一個指標。如果這一指標對於我們國家和民族,無關痛癢,那麼怎樣統計都是無所謂。關鍵是這一指標太重要。」周天勇教授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這個失業率指標,看上去比世界上許多國家就業狀況都好,但是卻使各級領導幹部感覺不到百姓失業生活的壓力,使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在對控制物價、還是要促進就業進行決策時受到誤導,使群眾的失業艱難無法真實地向國家和社會表達。

「無論從什麼方面講,這一統計指標實在是應當進行徹底改革了!」周天勇說。

「登記失業率」應該廢除?

據了解,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建立登記失業制度,當時由於我國還處於計劃經濟體制下,稱為「待業登記」,所有的城鎮無業者都必須首先到政府勞動部門去登記,處於等待期的勞動者即登記為「待業」。

但是,隨著1994年,黨的十四大提出要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我國勞動用工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政府不再統一分配和安置,企業和勞動者開始進行雙向選擇。於是,1994年將「待業登記」更名為「失業登記」。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的概念也由此開始。

「由於登記失業率與領取失業救濟與低保補助密切相關,統計登記失業率更多的是勞動社會保障部門從社會保障的角度出發,對城鎮無業者提供幫助,跟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的工作職能結合得更密切一些。」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

其實,作為國家宏觀調控重要指標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以來是參加過失業保險的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待遇的前提條件,對登記失業人員尋求政府幫助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推進,這一指標並不能完整地體現勞動力市場現狀,不足之處愈發明顯。

「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相比,調查失業率更接近實際的失業狀況,因此,應加快全口徑的調查失業率取代局部性的城鎮登記失業率的步伐,否則,現在的失業數據很難成為領導經濟決策的依據。」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恢光平對記者說。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更為尖銳地提出,「建議國務院責成勞動和統計部門,廢除城鎮登記失業率指標,研究統計指標和辦法,由垂直統計部門,或者中立的社會調查統計機構,對全社會失業率進行全面或者抽樣調查,形成較為客觀的宏觀經濟失業率指標,並按月向全社會發布。」

隨著學者對「城鎮登記就業率」數據的質疑聲四起,官方也在相關場合提出這一數據並不完美。1月20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就「如何看待我國失業率統計」公開表示:「登記失業率在一定時間內,反映總體失業狀況的敏感程度不是很強。此外,有一部分失業人員沒有進行登記,這就可能不是很全面地反映狀況。」

尹成基的言論是官方第一次對登記失業率的不足之處進行表態,這讓 「城鎮登記失業率」儘快退出歷史舞台有了可能性。其實早在2004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建立勞動力調查制度的通知》,決定建立勞動力調查制度,計算調查失業率。但4年多的時間過後,調查失業率仍未露出廬山真面目。

「調查失業率」有望正式推出

其實,調查失業率的推出並非遙遙無期,據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國家統計局已經從2005年開始做調查失業率的試點,在2005年底進行了一次調查之後,每半年都要進行一次調查統計,至今已經做過7次統計,而且每次調查都把在城鎮工作的農民工包括其中。

當記者追問為什麼不公開調查失業率的數據,這位人士透露說,「首先,現在這個數據還不能對外使用。因為目前通過調查得出的數據到底跟調查的抽樣設計是否吻合,還需要進一步觀察。根據統計學大數定律,應該有20-30次的觀察找到規律,才能算是對數據有一定把握。現在國家統計局對數據還不能算是一個全面調查,進行次數還太少,規律還不足以能夠對數據的質量進行好的評估。其次,由於國家十一五規劃4.6%的目標已定,如果再用另外的數據,跟考核目標又對應不上,對大家的認識也可能會造成混亂。」

據了解,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對勞動力調查的次數比我國多很多,而且開始得早。這些國家是從市場經濟建立伊始就開始進行調查失業率的統計,之後不斷地累計時間序列,而且進行的頻度更快,力度更大,一個月至少是一季度都要進行一次勞動力調查。

現在離「十一五」結束還有兩年的時間,「十二五」時期是繼續採用登記失業率還是重新採納國家統計局的調查失業率,眾所期待。

「現在國家統計局正在抓緊還剩下的兩年時間,儘可能把數據搞得更準確一些,調查搞得更可靠一些,到時真正用時能拿得出來。」該知情人士說。

專家觀點 失業問題是當前的頭等大事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應將「創業帶動就業」上升為最高國家戰略

2009年預計中國有3000萬左右農民工失業,往年沒有就業和今年畢業需要就業的大學生有900多萬,另外,還有其他需要就業的,全部就業壓力在5000萬左右。而從未來30年看,如果2040年城市化水平推進到85%,城市中還要增加4.5億人口,剩餘勞動力轉移壓力巨大,整個國家就業壓力巨大,將是中國長期的、頭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難題。

民生是就業之本,特別高的勞動力剩餘率和失業率,將會使大規模的城鄉居民陷入生活的困境,會使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因此,我建議中央和國務院將「創業帶動就業」上升為最高級別的國家戰略。

在國家發展的重點戰略上,我們提出過新農村建設,提出過建設創新型國家等等,我認為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韓國在提倡新農村建設時,提出了中小企業振興計劃。我們的有關部門和學者,只是給國務院領導提到韓國的新農村建設,但是好象沒有部門和學者提醒韓國還有個同樣重要的中小企業振興計劃。

縮小城鄉差距的根本出路是推進城市化,而轉移和容納勞動力轉移和需要就業人口的最大領域是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是保證中國糧食安全的基礎,創新型國家建設則是國家經濟有競爭力的基礎。新農村建設要與推進城市化和在城市中發展中小企業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大量的勞動力在城市創業和安居樂業,才能不會出現農民工工棚式轉移和鐘擺式地流動,也才能不會象拉美和印度等國家在城市周圍形成大量的貧民窟,也才能不會發生糧食不安全問題,也才能使我們在發揮勞動密集優勢的同時,有自主技術的競爭力。新農村建設、推進城市化、中小企業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這四個戰略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從中國這樣多的勞動力需要轉移和就業來看,可能建設創業型國家和中小企業發展,更為重要。因此,我認為,在黨和國家層面上,應當將建設創業型國家,發展中小企業,上升為最高級別的國家戰略。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大學生和農民工失業問題最嚴重

中國和歐美國家相比,失業率低多了。歐洲最近一二十年失業問題都很嚴重,很多國家長期的失業率都在10%左右,整個OECD(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國家預計今後兩年的失業率在百分之十。我國受金融危機影響,失業率可能會達到7%多一點。在2000年我國進行人口普查時,國有企業職工下崗,經濟也不太景氣,是失業最嚴重的時候,當年全國城鎮的調查失業率也就百分之八點多,現在沒有那麼嚴重。當前,存在的主要是大學生和農民工的失業問題。

大學生失業短期內是一個解不開的結;農民工失業主要因為金融危機衝擊很多企業不景氣造成的,現在看來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但並非難以調整。一方面,農民工的流動性很強,回農村是一條出路;同時,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機會也逐漸多起來,所以找工作也不是特別困難。經過一段時間,失業問題就可以慢慢消化掉。

解決失業問題最終還是依賴於經濟的增長。儘管我國的經濟增長在上半年截至目前還比較低,但是從一些先行指標看,也在逐步回暖,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從1月份開始信貸的投放都在超乎常規地增長,這些最終都會變成經濟的增長進而帶動就業。

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恢光平:健全社會保障可解失業問題之危

中國與歐美國家的失業率相比,單從數據看,我國可能要輕一些,現在美國是達到百分之七點多,歐盟國家基本上都是百分之十以上。但這並不意味這著我國的失業問題就真的不比歐美國家嚴重。關鍵的問題是歐美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失業的保險覆蓋面比較好,所以至少在這個水平上,失業不會造成太大的社會動蕩或危機;相比之下,目前我國失業保險的覆蓋面相對而言還比較弱。在歐美國家,即便失業,有救濟金可以維持生活,不至於引起社會動蕩;而在我們國家,如果失業率高,社會保障又跟不上,社會影響可能會更重一些。

因此,最根本的問題還是社會保障,如果社會保障做得好,失業率高就不一定會對社會造成不穩定。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沙發
韓冰 發表於 2009-4-12 09:47 | 只看該作者
  2009年04月07日00:30   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相關報道:
民生是就業之本,特別高的勞動力剩餘率和失業率,將會使大規模的城鄉居民陷入生活的困境,會使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因此,我建議中央和國務院將「創業帶動就業」上升為最高級別的國家戰略。
Hanxin 發表於 2009-4-12 08:57

    民是國家之本,民安則國家安,民亂則國家亂!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3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9-4-12 17: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4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4-12 21: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 08: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