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類婚戀史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9-4-10 14: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記得小時候聽故事,西方的壞女巫總是在給公主和王子的相遇製造重重困難,但是一旦王子和公主一結婚,女巫的使命便結束了,從此公主和王子過著幸福的生活。而在中國,女巫的角色被男性的和尚老道或者神仙取代,而且他們總是在人家結完婚,有時都有了孩子后,才去拆散人家夫妻。對這一規律,上大學時,老師說這是東西方婚戀觀不同的,西方是先戀愛后結婚,東方是先結婚後戀愛。哎,一部婚戀史從和說起啊?
  
   距今300—200多萬年前,石器時代的早期,蒙昧中的人類除了逃命和狩獵外,就是在部落內部搞毫無節制的性關係了。當時人類的壽命只有30歲左右,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時行樂。每個女人屬於每個男人,同樣,每個男人也屬於每個女人。當時絕沒有任何人會說出諸如「你要對我負責」這樣的話,這就是群婚制,男男女女都唱著「原始社會好」,孩子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距今100多萬年前,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人體的自然分工逐漸使我們的先祖意識到:老夫少妻和老妻少夫不利於優生優育,從事採集、狩獵的中青年人和從家務勞動和孩兒照管之間產生了明顯的精力差別。性生活便出現了以輩分劃分的界限,人類進入了長達100萬年的「血緣家族時代」——班輩婚或輩行婚。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組織形式,它讓人類與野獸區分開來。我們作為社會性動物的漫長文明歷程由此起步。(先祖們怎麼也想不到被廢除100萬年的「老夫少妻」在21世紀的中國有方興未艾起來。)
  
   1萬年前,石器時代晚期,新人階段後期,由於血緣婚姻導致畸形兒、低能兒和嬰兒成活率低。原始人類對男女關係有了更多的規定,女權逐步確立,族外通婚是我們的品種越來越優良,生產力發展了。伏羲女媧一樣兄妹通婚的故事一定在這之前。這時,全球人口上升到5000萬,但是對於那時的人們來說,交通不便使擇偶的範圍十分狹窄,近親婚配的比例大約為50%。而嬰兒成活率只有30%。
  
   公元前4000年, 統治了人類社會5萬年的「母權社會」被徹底推翻。男人們抓住了這次「偉大」的勝利,女人的痛苦開始了。
  
   公元前3000年,世界上第一個妓女在巴比倫王國出現,此後的幾千年這一角色仍然威脅著婚姻和家庭。
  
   公元前1750年, 在漢摩拉比王當政時,一條奇怪的邏輯大行其道,女孩必須先做一次婊子才能成為女人。每個女孩在成為女人之前,必須去神殿里將她的身體交給一個陌生男子。她坐著,直到一個男人將銀幣投在她的裙上,然後與她共卧。否則,她是不準回家的。這種制度在閃族各支(巴比倫、敘利亞、菲尼基等)最為流行。由地中海島移居於巴爾幹半島的希臘民族、希伯萊人、羅馬、埃及人也封信此規。
   公元前5世紀, 蘇格拉底因為它的哲學思想和潑辣的老婆而聞名於世。「娶得一個好妻子,你可以得到幸福;娶得一個壞妻子,你能成為哲學家。」世界上第一的野蠻女友的出現,使我們開始為婚姻困惑。
  
   公元前323年,古埃及規定如果丈夫希望娶第二個妻子,它必須像第一個妻子支付一筆罰金。金錢與婚姻關係開始扯上了關係。
  
   公元前1世紀,羅馬立法認定獨裁者愷撒可以與任何他認定的女子交合為合法。他選中的女人很多,包括與他同列羅馬「三雄」的龐貝與克拉蘇的妻子。當愷撒見到埃及艷后克婁巴特拉時,立刻被這個妖精迷倒,幫她奪取了王位。兩人通過愷撒制定的一夫多妻制而成為合法夫妻,並生下一子。特權保護男人可以多妻的時代到來了。
    公元2-3世紀,在這個充滿奢華與享樂的時代,基督徒們大力宣揚道德並且鼓勵夫妻們在上帝的面前神聖地結合——教堂成了西方世界結婚儀式的主場。
    
   公元3-4世紀 ,婆羅門教士Vatsyayana,被認為是一位終生禁慾的苦行僧,寫出了印度最色情的作品之一——《愛經》。同時代的修士喬維安(Jovian)因為宣稱婚姻高於獨身,在公元385年以散布褻瀆神明的異端邪說為由被逐出基督教教會。然而,11年以後,敢於將快感視為生育行為之自然組成部分的聖奧古斯丁卻被選為希波教區的主教。快感與婚姻的多重交戰引得我們樂此不疲。
    
   公元5世紀 ,宗教統治婚姻。在羅馬帝國,幾乎所有的婚禮都必須有神職人員的祝福;結婚成為教堂中的聖禮。等到進入下一個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將通姦定為死罪,離婚也成為幾乎不可能的事。
  
    公元6世紀,印度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試圖使人類的身體與神靈相通。通過性交儀式,人類的結合也成了神聖的宗教行為。在英格蘭,血親之間的婚姻被宣布為不合法。
  
    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這段時間被稱為中世紀的黑暗年代,男人在婚姻中對女子的壓迫慘烈到了讓人噁心的地步。中世紀的男人還發明了各種輔助辦法檢測處女,沒有通過體檢的女人將受到嚴酷懲罰,鑒別處女的方法十分荒誕。匈牙利人為新娘驗明正身的方法就是讓她赤腳踏上一塊菩提樹制的小圓板,他們相信失貞的女子如果踏上這塊板就會馬上發生災難。還有不少歐洲人則迷戀於數字的計算,在新婚性交前和性交后,對女子的頸圍進行測量,並認為如果是處女,那麼她次日的頸圍必較前夜的粗。中世紀被捉住的有姦情的女子將被綁於高處,以火燒其臀部;也有人把這種女人赤裸著縛在馬上遊街示眾。但男人是否處男卻不必接受考驗。
  
    公元前770年,歐洲中世紀的教廷規定:從那時起,寡婦不能睡床鋪,只能睡在地上,且每天只能吃一餐,不能有肉、蜂蜜、酒和鹽,不能穿紅戴綠、化妝。周朝建立。針對女人的貞潔制度開始建立。自周朝以後,女人殉節畸形地變異成美德。
  
   公元8世紀-10世紀,歐洲的中世紀,享用新娘成了統治者的特權。農民娶新娘,新娘的第一夜必須供領主享用。初夜權的原始招待者是僧侶、祭司。人們對處女血心懷恐懼,所以要求找人幫自己「通關」。僧侶、祭司、地主等貴人,具有「神力」;而親朋好友和新娘性交,則屬勇於「捐軀」;至於由僕人、賤民來「開苞」,是這些人命不值錢,倒霉也沒關係。除此以外,新郎還必須付給領主「結婚稅」,否則,婚姻就不能得到公證人的承認,也不能獲得領主的許可。這種惡習直到19世紀末才廢除。
  
   1086年,在歐洲,丈夫如出門遠行,常給妻子戴上鐵制的貞操帶,據考證這是從十字軍東征時開始的。那時一個德國皇帝叫鐵匠給皇后做了一副貞操帶,像一個鐵籠子鎖在小腹上。
  
    11世紀末以後,西歐的吟遊詩人創作了大量讚美騎士愛情的詩歌,並遊走於各個宮廷,到處煽風點火。女人第一次拿過了男人的皮鞭,她們成為婚姻與情愛遊戲的主角。
  
    12世紀,埃萊亞諾先後當上法王路易七世和英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在其所生的5子3女中,有2個兒子做了英國國王,3個女兒嫁給了其他歐洲君主,她因此被稱為「歐洲的祖母」。
    「歐洲的祖母」把典雅愛情引進了法蘭西和英格蘭的宮殿。埃萊亞諾及其女兒們甚至還創辦了「愛的法庭」,裁決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當的」愛情。確定了典雅愛情的31條原則。羅曼蒂克故事風靡一時,當時任何進入法國巴黎的外省騎士都可以輕易得到一本花都貴婦的花名冊,詳細記載著她們的地址、性格、愛好和容貌,供鄉下青年選擇。愛情成為貴族女人的一種時尚。女人教會了男人如何「文明地尊重女人」的習慣。丈夫的情婦和妻子的情夫都被對方容忍和尊敬。
    13世紀,殉教聖徒馬克西默提出:為忠於上帝,僅僅是禁慾還不夠,必須根絕性慾。隨後就有不少教徒揮刀自宮。另一些走得更遠,他們認為自宮不算真本事,應該向性慾直接開戰。他們找來一些美女,住在一起,甚至裸體相擁,努力學習柳下惠,努力從精神上陽痿。據說他們成功了。婚姻,在他們看來是可恥的。
  
    1252年,20歲的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娶了年近50的奧地利瑪格麗特國王,一旦吞併了奧地利后,他就解除了婚約。除了財產、領地,沒有人期待婚姻能給彼此帶來什麼。由於非長子不能繼承財產,那些失意的青年開始追逐有地產的女繼承人。有錢的寡婦成了香餑餑。年輕小伙們娶了有地產的老寡婦,一旦老寡婦死去,小夥子(已經變成糟老頭了)就可以娶年輕嬌嫩的花姑娘;而老傢伙一死,姑娘早變大媽,她還可以嫁給一個小夥子,發揚第二春。這真是一個古怪的婚姻食物褳。
  
    1477年,英格蘭的瑪吉麗•布魯斯寫下了有記載的最早的一張情人卡,希望未來的丈夫能夠使她成為「人世間最幸福的主婦」並且不計較她貧乏的嫁妝。而多年以來,缺乏嫁妝使很多女性不得不進修道院當修女——那裡成了淫蕩窩。
  
    1492年,基督教把婚姻視為「下賤的狀態」、「淫慾的手段」,認為「婚姻是人類的軟肋」。
  
    16世紀,在美國提出「享受性生活的快樂」之前400年,印度就有了「Ananga Ranga"。它教會丈夫和妻子們通過32種性交姿勢保持婚姻的生機和快樂。與此同時,在德國,早期的清教徒提倡婚內性行為。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認為,性慾是人的本性,是難以壓制的。因此,他說服一批修女離開修道院,並且幫助她們尋找丈夫。
  16世紀初葉,亨利八世製造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麻煩。他本來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為了能有個兒子繼承王位,他決定跟凱薩琳王后離婚,但被羅馬教廷拒絕了。亨利八世乾脆跟教廷決裂,宣布自立山頭,創立一個可以離婚的宗教。
    新教在無形中提高了女性的地位。由於新教的主張,早在16世紀20年代,英國的女性就獲得了離婚的自由;而為了使女性免受過度辛勞,避孕和節制生育也成為新教流行的社會中受到尊重的做法。
    亨利八世除了「締造」現代美國外(他所驅逐的那些死活不肯離婚的頑固分子們乘「五月花」號到新大陸成立了美國——今天世界上離婚率最高也是在婚姻方面最為放蕩的國家),他還是現代社會的第一個離婚者。他的離婚是真正從宗教意義上的徹底割離。永遠不可離婚這個不可動搖的神話破滅了。
  
    1553年,血腥瑪麗即位。亨利八世用盡一生心血,想要個兒子繼承王位,他如願以償,但那個羸弱的男孩只做了6年皇帝就死了。被亨利八世殺掉的第一位王后的女兒瑪麗接管了王權,作為現代社會上第一樁離婚案的受害者,她展開了可怕的報復:恢復天主教的統治和中世紀的一切做法,對新教徒展開了殘酷鎮壓,短短3年,她就在倫敦等地燒死300多人。至今仍有大量關係破裂的夫妻以「不傷害孩子」為由不離婚。
  
    1558年,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當政。她是亨利八世的私生女。當她25歲即位的時候,就成了歐洲未婚女人中最有價值的一位,總共有50多名君主向她求過婚。她把婚姻當成最寶貴的籌碼,從中獲取豐厚的利益。每當英國需要某個國家的支持或緩和關係時,女王就開始放出消息,打算尋找意中人,讓那些王公貴族忙活好久,耗費許多錢財,而女王卻贏得了喘息之機。她統治英國45年,一手打造了「日不落」大不列顛王國。女人從此覺醒——原來用婚姻是可以征服男人、利用男人的。資本主義功利式的婚姻隨著父女倆的不幸席捲了整個世界。
  
    1750年,隨著未婚先孕情況的不斷增加,新英格蘭的一些市鎮試圖禁止「同宿」的習慣,即只要雙方都穿著衣服或者中間有隔板相隔,相戀的一對男女就可以睡在一起。到世紀末,女權主義者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在《為女性的權利辯護》一書中,第一次對限制性婚姻進行了有力的抨擊。
  
    18世紀末期,女人在婚前已經能夠自立,往往延宕婚事,直到自己籌足嫁妝為止。歐洲勞工階層的訂婚通常經年累月,在這段時期,40%的勞工情侶選擇婚前同居,甚至未婚先孕——這在上層階級是無法想像的。儘管教會嚴厲禁止,但這一現象不可遏止地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
  
    1848年,《共產黨宣言》誕生,文章中提到:資本主義制度,讓婚姻中的男女揭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事實上,相當多的人會贊同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貝克爾另一類似斷言: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
  
    公元17世紀,英王查理二世的御醫發明了保險套。它的原材料是小羊的盲腸。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全球的大事。該御醫就憑這項發明獲得了爵位,英國也從中賺取大量外匯。這個薄薄的小東西,給了女性享受性和偷情的最根本保障,私生子大規模減少,紅杏出牆得以掩人耳目。
    
   1725年,齊亞科莫•卡薩諾瓦——天生的大眾情人,降生在威尼斯。在他的遊記中,記錄了他的上百個情婦(大部分是已婚婦女),其中能夠叫上名字的就有116個。兩個世紀后,「大眾情人」和「夢中情人」是分開的不受譴責的已婚男女精神出軌對象。
  
   1857年,拿破崙三世政府對福樓拜與《包法利夫人》一書的發行人提起公訴,指控他們蓄意侮辱道德。但是在被告律師的滔滔雄辯下、再加上輿論大眾對包法利夫人的同情,最終拿破崙三世敗訴。「潘金蓮」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1879年12月,《玩偶之家》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首演。該劇引發了一場震蕩半個世紀的論戰。論戰到激烈時,漫畫家甚至以「新女性」妻子與「慘遭蹂躪」的丈夫為題材大加諷刺。雖然易卜生已經習慣於遭到惡評,但是這次抗議的聲音遍及整個歐洲,他大吃一驚。時至今日,娜拉已經成為女性覺醒的代名詞,無論她出走還是留下都反映了女性試圖從玩偶轉為人類社會「正式公民」的掙扎。歐洲各國紛紛對女性的立法使娜拉們居然有權利背著丈夫向銀行貸款,這在10年前,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1888年8月,蒙娜.凱爾德在《西敏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婚姻革命的小文,結果引爆了悶罐中的英國。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報社收到了27000封來信。從此,連最頑固保守的英國小說家也終於放棄了以結婚為小說的「快樂結局」。性與婚姻的陰暗面的揭露成為當時小說流行的元素。
  
    1895年4月30日,同性戀者奧斯卡•王爾德在針對其「猥褻行為」進行的審判中說:「對於這種愛的名字,本世紀無人敢於提及。然而它是一名年長男子對於一名年輕男子所產生的極其偉大的感情,就像大衛和喬納森,就像柏拉圖哲學理論的基礎,就像你從米開朗琪羅和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所發現的精神。它是深刻的精神之愛,既純潔又完美。」
  
    19世紀中期,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即位。維多利亞時代充斥著中產階級的道貌岸然。廣告中出現的女式內衣都是摺疊起來的,為的是不讓人看到內褲的襠部。在做愛過程中,妻子們應該盡量表現得被動。即使感覺到慾望的存在也是大忌。甚至到今天,她的餘威尚存。在她的年代,即使是雞胸脯都不能直呼其名,只能以白肉呼之。後來丘吉爾就被一個嚴肅的貴族女人糾正了他有失檢點的口誤。丘吉爾為了彌補過失,就給那個女人送了朵玫瑰,恭敬地說:「請把花別在你的『白肉』上。」不過,性仍然通過色情文學逐步滲入公眾生活,比如威廉•海恩斯下流而直白的小說。性開放使婚姻變得越來越難捉摸。
  


作者:鬼念小貓 回復日期:2009-02-13 18:14:09    
  進入20世紀中國人的婚戀觀開始與世界同步了......
  1903年,中國無錫一位姓宣的女性由她的哥哥作主,許配給當地一位姓裘的舉人。女郎當時在上海一所女子學堂當教師,臨近舉行婚禮時哥哥才通知她。女郎不願,與哥哥爭執無效,便直接寫信給那位舉人:「婚配之事,我國舊例必有父母之命,歐律則聽本人意見。前者行聘之事,乃家兄一人之意,某至今方始知,萬難為憑。若必欲踐約,某當死入裘氏之墓,不能生進裘氏之門。」她語氣堅定,道理充足,裘舉人也通情達理,雙方便解除了婚約。這在當時報紙上引起大討論,時人稱之為中國「女權主義之發端。」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崑山路景林堂宋宅舉行基督教徒的結婚儀式,接著又到豪華的大華飯店舉行中國最傳統味道的婚禮。有人統計,蔣、宋在上海結婚,花費達數百萬元。上海三家英文報紙的報道是:這是中國人的一個顯赫的結婚儀式。上海一家報紙的標題是:「中美合作」(蔣中正和宋美齡)則點明了這場婚姻的實質。宋氏三姐妹將國事變做家事,3個女子左右了中國半個世紀的政局,她們用婚姻改造了中國的命運。
  
    1931年10月,溥儀和文綉達成了法院外協議離婚。離婚理由為兩人結婚9年竟從未有過性生活。此事成為當時爆炸性新聞,報紙用的標題凈是「妃子革命」、「破天荒——皇妃跟皇帝打離婚」等,而「離婚的5個條件」中的最後一條:「經雙方協商,文綉離婚後不準再嫁人」。
  
    1944年,錢鍾書開始寫作《圍城》,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過得非常狼狽,婚姻漸漸變成鬧劇。「圍城」成為婚姻的經典寓意: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
    1953年,《花花公子》隆重登場,鼓動男人們「享受女性必須提供的快樂,而不必涉及感情」,當然也包括了婚姻。
  
    1960年代,英國出現了「交換性伴侶」的狂潮,美國則出版了《花花公子》,陰毛在安東尼奧尼的電影《爆發》中首次暴露在銀幕之上,為女人提供的陰莖形狀的塑料震動器也在大城市的藥店櫥窗擺放在最顯要位置上熱銷。一股讓宗教人士絕望的性海嘯了大西洋的東岸和西岸。性成為一種抗議的武器,嬉皮士、造反派們紛紛喊出了「要做愛,不要作戰」的口號。性主題絕決地突破了婚姻。
    1966-1976年,中國「文革」期間出現了中國第二次離婚高潮,離婚人數高達180多萬對。中國其餘兩次「離婚潮」分別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90年代初。
  
    1970年代,在以色列和美國出現了群居公社,男女發生關係生了孩子,但這個孩子不知道是哪個男人的,他們就選舉出一個委員會來撫養這個孩子。可惜烏托邦性試驗的結果表明:血緣的認同對兒童成長最重要的。人口的再生長和文明的延續,都需要一夫一妻制。
  
    1975年,由於找不到任何法律禁止同性間結婚,美國科羅拉多伯爾德的鄉村牧師克萊拉•羅雷克斯為戴夫•贊默拉和埃夫•麥科德主持了婚禮。此後,又有超過5對同性伴侶請羅雷克斯為他們證婚。當一位憤怒的牛仔拉著他的未婚妻——一匹8歲的母馬找來時,羅雷克斯拒絕為他們舉行婚禮,理由是:這匹馬尚未達到結婚年齡。
    1980年代,男女性交年齡急劇降低,美國1984年平均為16歲,美國每年有100萬以上的少女懷孕,其中40%成為少年母親;英國50%的兒童為非婚姻產兒。最為嚴重的是,性解放引起全球範圍的性疾病蔓延,歐美70%以上的成人患過性病。
  
    1984年,米蘭•昆德拉《生命無法承受之輕》中闡述了慾望與愛情、婚姻的區別:「愛情無法在與人交配的慾望(一種擴展到無數女人身上的慾望)中感知,而只能在與人同眠的願望(一種只對一個女人產生的慾望)中體會。」
  
    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世界第二次離婚浪潮。離婚率在美國就上升到了50%,用這個數字來預測,今天結婚的人將有一半退出婚姻。
  
    1996 年,中國台灣著名電視欄目《非常男女》開播。至今現場速配成功500多對,其最終締結連理的不到40對。兩年後,上海《相約星期六》開播,出場嘉賓300多人,談婚論嫁者沒有一對;1998年7月湖南衛視《玫瑰之約》正式播出至今,男女嘉賓300多人,真正相約牽手的也就10幾對。
  
    1996年,Town &Country雜誌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以婚禮為主題的網站。
  
    1998年5月,記者安頓的《絕對隱私——當代中國人情感口述實錄》出版,成為暢銷書。中國人掀起了婚姻反思潮。
  
    1990年代,同居潮席捲世界。美國由已婚夫婦組成家庭的比例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近80%降至今天的50.7%。這意味著美國8600萬單身成人很快將成為新的多數群體。他們現在就已佔勞動力的42%、購房者的40%、選民的35%,是一個購買力最強的消費群體。與過去相比,美國人結婚時的年齡更大,同居者更多,同性戀家庭增加,婚姻破裂后的再婚者減少。
    一度被許多人視為非主流的東西成為正常現象。由掙工資的爸爸和當家庭婦女的媽媽組成的家庭現在僅占所有家庭的1/10。人口普查局說,一個世紀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是一對夫婦加孩子的家庭,如今這種家庭的總數已減到25%,估計2010年會降到20%。到那時,將近30%的住房將由單身者獨居。
    如果一個人能夠活到70歲,成人後單身生活的時間將超過婚姻生活的時間。此外,現在由單親撫養的孩子達到了33%,是前所未有的最高記錄。
  
    2003年8月,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數學教授默里稱,他所設計的兩個算數公式在預測新婚夫婦婚姻成敗方面的成功率高達94%。這些公式是他花了10年時間對700對夫婦進行研究后所設計出來的。在未來,我們的婚檢需要過默里教授這一關。他說行,就行,說不行,那就趁早散。
  
    2004年4月,速食婚姻已經到來。從2001年1月開始的16個月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風險對沖基金項目經理麥克•鮑威爾已經跟5000個女子進行過3分鐘約會。他跟200個女子喝過咖啡,和100多個女子有過親密接觸。
    所謂3分鐘約會是一種網路交友的俱樂部,你將自己的各種關鍵詞(資產、愛好、相貌……)輸入,然後將你所想要交往的異性的各種條件也填入表格。搜索引擎自動會將符合你的擇偶條件且對你的條件感興趣的異性列出。
    美國有500萬人已經成為3分鐘遊戲的熱情參與者,很多人在3分鐘后確定了一生的愛情。「的確像流水線,可是很有效率。」麥克現在的妻子(最後一位3分鐘約會對象)說,「我們根本沒時間展開一場古典式的愛情。」
  
   2005年,「8分鐘約會」傳入中國,並且在上海、深圳等城市流行。
  
   2007年,中國的房價經歷了又一輪增長,一對城市男女購房結婚的成本平均為8萬到12萬美元,而他們的月收入只有平均350美元,相當於他們20年的收入總和。
  
震驚的70碼。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沙發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9-4-12 0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4-17 20: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