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危機中的美國大學生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4-10 22: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曾經乏人問津的軍人職業,現在炙熱搶手,令軍方喜出望外

  Jason Wenning,一位21歲的醫科在讀大學生,正躺在沙灘上,手裡拎著冰啤酒,迎著正午刺眼的陽光撅著嘴微笑。

  「還有比這更好的生活嗎?」他說道,接著灌下一大口酒。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這裡是美國佛羅里達州巴拿馬城的海灘,舉目望去,Wenning周圍充斥著一群群身穿比基尼、沙灘褲,曬著古銅色肌膚的年輕人。數以千計的大學生正享受著這每年3月為期一周的春假(Spring Break)。

  這相當於一個儀式,一方面象徵著冬天的結束,也更意味著連續7天的狂歡。喝不完的酒,偶爾脫去上衣的女孩,酒後的出格行為,嚴陣以待的警察……青春的荷爾蒙在這裡盡情地揮發著,才剛過中午,空癟的啤酒罐已經布滿了白色的沙灘。

  乍一看,2009年的春假似乎與往年並無不同,音樂電視頻道(MTV)在沙灘上搭建起了一座舞台,最火的說唱歌手正在讚美著金錢和權力。遠處如火如荼的是La Vela,美國最大的迪廳,一共有11個不同風格的舞池,48個獨立酒吧,可以同時容納6000人。酒店的陽台上站滿了光著膀子、大呼小叫的年輕人,像極了電視劇《越獄》里監獄暴動的情景。

  可在這醉生夢死的背後,卻藏著冰冷殘酷的現實。

  年輕人的就業問題正變得前所未有的嚴峻,幾乎每4人里就有一個找不到工作。有220萬不到30歲的年輕人在經濟蕭條后失去了工作,很顯然, 這些生於1977-1998之間、被稱為Y時代的年輕人正面臨著遠比他們父母那代人悲觀的就業環境。Wenning也坦承這陽光底下的憂慮,「我們其實很擔憂,甚至有些恐懼。」他略帶沮喪地說, 接著話鋒一轉,「不過至少這個星期可以什麼都不想。」

  巴拿馬城只是眾多年輕人的消遣聖地之一,在3月的這個特定星期里,稍遠的墨西哥和巴哈馬的海濱度假村裡也充斥著美國年輕人的身影.

  他們中不乏無憂無慮者,「我並不擔心,我只是來享受這美好的天氣。」正在彼茲堡大學就讀的Shannon Laratonda說。她是典型美國中產階級的後代,也是所謂「啃老族」的代表,因為家境殷實,經濟危機對她影響並不大,同時也不用擔心日益高昂的學費,而日後的工作更是能通過父母廣闊的社會人脈來安排。

  可是大部分的學生卻沒那麼幸運。就業的壓力與日俱增,上大學的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

  美國大學的學費在過去的5年裡已經不知不覺增長了4成,有近乎6成學生在畢業后依然承擔著平均1.9萬美元的學費債務。而在過去9年裡,200萬學生因為無法繳付學費而放棄了大學教育的機會,美國政府正為此感到深深的憂慮。就連在2007年就業率達到92%的法律學院畢業生,也在2009年遇到了麻煩,除了畢業后需要背負平均7.3萬元的學費債務外,那些往日能提供16萬美元年薪的大律師事務所,也已停止或者減少了招人名額。

  工作在哪裡

  Jae Baetan是密歇根大學二年級學生,父親是名股票經紀,家裡光遊艇就有兩艘。可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卻使得他家的資產縮水了將近四分之三。曾經衣食無憂的他也不得不開始在餐館當服務員,並且積極主動地尋求對於未來就業的幫助。

  Jae每個星期都會來到學校自設的職業生涯規劃中心(career center),參加那裡開設的職業生涯發展課。授課的通常是受過專門培訓的高年級同學,內容一般為教育學生如何寫簡歷、如何尋找工作機會、如何應對面試等,並時不時會有傑出的校友回校分享成功的經驗。

  除了做一個有心人,接受定期的就職培訓,積極參加校內的各種活動也十分重要。Jae在第一年就加入了學校的爵士樂團,擔任首席薩克斯風手,同時他還是滑雪俱樂部的資深會員,這都對他建立人際關係網有很大的幫助,再加上是名校,所以自然日後校友發展的潛力不弱。

  學生會舉辦的學術講座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那裡經常會邀請社會上的有關人士向學生傳授實踐經驗,學生們可藉此收集就業信息,甚至謀得夏天實習的機會。主修社會學的Jae正在努力尋找一份夏天在政府部門實習的機會。

  麻省理工大學每年春季的招聘會通常都是用人單位排著隊來找畢業生,可今年卻明顯冷清了許多。據統計,職位的提供數量有15%的下降,就連夏天的實習機會和起始工資也在縮減,麻省理工大學的雇傭關係部主任Melanie Parker介紹。

  國內就業市場如此疲軟的情況之下,許多美國大學生選擇了遠渡重洋,到海外謀取工作。由前總統肯尼迪一手創立的和平隊志願者機構今年報名人數增加了16%,而加拿大的CUSO志願者機構也收到了兩倍於2007年的美國大學生申請。

  Stacey Hollis——來自華納威爾森大學的畢業生,正在積極申請和平隊的海外志願者項目,她認為藉此可以與其他和平隊隊員之間建立人際關係,並且能向未來的僱主證明自己有更遠大的人生目標。更重要的是,類似的經驗會讓自己在擇業期間更勝一籌。

  與此同時,去發展中國家教英語的工作也呈上升趨勢。位於芝加哥的TESL培訓中心,教師培訓人數在過去的6個月里猛增5成。儘管經濟危機對各行各業都有深遠影響,可是發展中國家卻依然孜孜不倦地「砸錢在外教身上,」語言中心發言人Bruce Jones說。

  恨死找工作

  厭倦了日復一日的發放簡歷,跨越半個城市甚至國家去參加毫無希望的面試的人兒,索性選擇逆流而上,自己在家創業。

  24歲的Alex Andon正是這樣的典型。Alex畢業於杜克大學的生物工程系,去年5月便被公司炒了魷魚,接著是連續幾個月的苦苦求職,無任何迴音。憤怒之餘,他把注意力轉向了神奇的海洋動物——水母。

  Alex住的公寓有6個室友,去年9月他開始在自己的房間里建造專門負責裝水母的觀賞型水族箱,並同時研究如何讓這樣脆弱的生物在封閉環境中長期生存。到目前為止,他已售出3個水族箱,其中一個賣給餐館的價值2.5萬美元。除此之外,他還著手開發自己的個人商業網站,顧客可以通過這個平台購買家庭版價值350元的小型水族箱。

  「我總是被它們蟄到,」Alex說,並調皮地坐在擁擠不堪的住所兼辦公室里,一眼望去,地上和桌上堆滿了研究水母習性的設備,「但無論如何這都比找工作強,我恨死找工作了。」

  當下的美國,有相當大部分的失業人員開始厭倦殘酷的就業市場,投入到創業者的行列。對於這群人來說,經濟上的蕭條反而醞釀了發明創造的土壤。而當我們回望美國歷史,這並不是頭一回。個人電腦、罐頭食品,甚至現在的網路巨頭谷歌,都是經濟衰退時期的發明產物。

  舊金山大學創業項目負責人Mark V. Cannice把這樣的行為稱之為「強迫創業」。他說,「如果大公司的倒閉能帶來絲毫好處的話,就是釋放了大量的創業想法和人才,科學家、工程師、商業人士現在都開始自覓市場。」

  巴拿馬城沙灘上的大學生們,依舊以「活在當下」為信條縱酒狂歡著,可是距離不遠的徵兵處卻悄然排起了長長的隊伍。2月份全美的招兵人數已超過了原先的預定計劃,達到了戰後歷史的新高。無數熱血的年輕人將被送往阿富汗的反恐前線以及美國布署在世界各個角落的軍事基地,曾經乏人問津的職業現在變得炙熱搶手,喜出望外的軍方稱其為一次巨大的成功。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4-12 07: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4: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