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放軍遠程保障確保特混艦隊走向深藍海域[圖]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4-8 21: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資料圖:解放軍東海艦隊驅逐艦與艦載機反潛作戰演練

  視點提要 在人民海軍走向大洋、走向深藍的歷史進程中,海上裝備技術保障的地位日益凸顯。近年來,東海艦隊某保障基地著眼未來信息化海戰需求,積極探索裝備保障新路,推動保障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確化、從岸基到海上、從自我保障到軍民一體化轉變,圓滿完成了我艦艇編隊跨越大洋,出訪美俄等國,以及多次中外海軍聯合軍演的裝備保障任務,海上保障能力大幅躍升。(於春光)

  海面戰艦鐵陣森嚴,水下「長鯨」游弋出沒,空中機群破雲穿霧。

  仲春時節,一場帶有實戰背景的「紅藍」海上對抗演練打響了。大海深處,數枚導彈拖著長長的烈焰直撲「敵艦」,頃刻間,導彈精確命中,海面水柱衝天。擔負這次演練裝備保障任務的,就是東海艦隊某保障基地。

  近年來,該基地著眼使命任務拓展,積極探索信息化海戰裝備保障新路,推動保障方式由粗放向精確、從岸基到海上、從自我保障到軍民一體化轉變,實現了保障能力的大幅躍升,使我海軍艦艇編隊不斷走向深藍。

  遠程維修呼叫中心每天24小時值班

  去年10月下旬,我海軍艦艇編隊赴俄羅斯訪問。保障基地遠程維修呼叫中心全程24小時值班,指導某艦途中排除了一個重要故障,顯示了遠程保障威力。

  2007年11月,保障基地遠程維修呼叫中心正式掛牌,標誌著海軍裝備保障信息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是保障基地裝備部多年來致力於搶佔信息化建設制高點、創新裝備保障方式取得的重要進展。

  早在6年前,該基地裝備部就在全海軍率先提出建立「綜合集成裝備保障系統」,該系統包含遠程診斷維修、物資器材投送全程可視、保障部隊實時監控等功能。然而,「信息化保障」當時還只是個停留在學術界的名詞。

  6年來,這個曾經被認為「建設時機還不成熟」的系統不斷完善——

  從裝備部及直屬保障機構建成內部區域網,到實現與被保障部隊和有關院所、廠家的互通;從建立信息指揮專業保障系統,到實現遠程支援維修。

  目前,一個縱向聯通海軍至舟山群島各基本保障單元,橫向貫通業務機關,後台技術支持聯通院校、科研院所和生產廠家的綜合裝備保障信息專網已經建成,不僅實現了保障模式由定點保障、伴隨保障向遠程保障的拓展,還達成了各級指揮機關的視頻通信,一「網」覆蓋群島,隔海診斷故障成為現實。

  如今,專家坐鎮指揮中心,便可藉助遠程會診系統,對偏遠小島的裝備故障實施「外科手術」;通過遠程查詢系統,各類裝備情況及維修保障信息、戰時保障方案一目了然;通過自行研發的艦艇裝備指揮系統,可對航行在不同海域的某型裝備綜合修理船實時指揮,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海上機動支援保障。

  裝備應急機動保障支點不斷向大洋延伸

  未來信息化海戰中,戰艦活動海域由近海延伸至廣闊的大洋,艦艇編隊跨區作戰越來越頻繁,向傳統的岸基固定式保障提出了嚴峻挑戰。

  數年前的一次演練中,基地裝備部指揮中心突然接到任務:以最快的速度對「受損」艦艇進行應急保障,使其儘快再次投入戰鬥。艦船保障大隊按常規在碼頭展開技術保障流水線時,上級通報艦艇返航途中在海上拋錨。結果,搶修比規定時間多了3個小時。

  演練一結束,裝備部黨委就召集技術骨幹進行深入分析,查找失利原因,對如何改變岸基保障模式、提高海上應急維修能力進行深入研究。他們將艦船裝備機動修理方艙從陸地搬上艦艇,開始了艦艇野戰搶修能力向海上延伸的新探索。

  著眼於加強機動保障能力,基地裝備部開展了「指揮謀划、快速反應、應急機動、戰場搶修、持續保障、防衛生存」6種能力建設和訓練,以重大任務保障為契機,組織岸灘應急保障、海上靠幫搶修等應急保障演練,探索建立了以裝備技術保障指揮所為核心,以1支陸上機動保障分隊、2支岸基保障分隊、2支海上伴隨保障分隊和2支勤務保障分隊、12個應急搶修小組為保障兵力的戰時保障力量,使應急機動保障水平整體躍升。

  一次遠海應急機動保障演練中,保障大隊大隊長徐夢恆率領維修分隊,攜帶機動維修方艙登上某登陸艦,在遠海建起海上搶修平台。隨著某「受損」戰艦徐徐靠攏登陸艦,維修分隊隨即展開搶修。他們依託遠程技術支援系統,在後方專家指導下,於數十分鐘內,排除艦炮送彈機故障、自動舵指針振蕩等8項故障,全面檢驗了維修方艙在遠海的實際保障能力。

  基地裝備部和軍械技術保障大隊經過多方論證,提出「跨專業、跨彈種、跨建制」的「三跨」訓練,形成了「多專多能、快速高效」的保障體系,過去需要18人完成的任務,如今6名技術人員即可勝任。

  不久前,該基地首次運用某新型導彈固定陣地設施開展遠程機動技術保障,在海軍部隊率先實現了由導彈固定陣地保障到建制力量轉場前出保障的突破,標誌著我艦載導彈武器保障能力實現了新跨越。

  軍民融合構建一體化裝備技術保障體系

  「指揮中心,我艦請求緊急支援!」

  一次大型演練剛剛開始,某支隊兩艘新型護衛艦便相繼發生故障,基地「軍民一體化裝備保障指揮中心」命令混編有55名地方專家的「艦船裝備技術保障群」立即登艦搶修。頓時,車輪滾滾,8輛方艙車攜帶著專業設備直奔碼頭……

  新一代艦艇陸續裝備部隊,對裝備保障要求越來越高,軍內裝備保障力量難以滿足需求,軍民一體化裝備技術保障勢在必行。

  「我們打破軍內外封閉的保障體系,確立了地方保障力量在裝備保障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基地裝備部總工程師周福華如是說。

  他們先後與100餘家地方工業部門、裝備生產廠家、科研院所簽約「聯姻」,組建裝備保障「國家技術隊」,構建了以現役裝備保障力量為骨幹、地方工業部門支援保障力量和轄區支援力量為補充的裝備保障力量體系,大大縮短了新裝備形成保障能力的周期。

  資源共享、技術聯合威力巨大。前不久,某部一枚導彈的制導系統出現故障。他們通過專家信息網路查看導彈「健康檔案」,獲得了專家「鍵對鍵」的指點,很快查明了故障元器件,又通過技術網路向某廠家求援,排除了故障。

  近年來,他們依託軍地專家技術骨幹力量,在作戰訓練一線開設海上機動保障基地,在後方建立裝備技術故障控制中心,與科研院所共20多家單位實現資源對接共享,打造裝備智能網路化保障平台。依託軍地專家技術骨幹力量首次承接某新型驅逐艦高等級修理,提前45天高質量完成修理任務,受到海軍首長的表揚,並被海軍評為「艦船裝備修理優秀工程」。

  據了解,基地在軍民一體化保障實踐中創造了8個海軍「第一」:第一次組織地方軍械保障力量進行大型實兵演習,第一次按實戰程序進行軍民一體化裝備保障組織指揮,第一次統一指揮部隊、工廠、院校、軍代表局及地方工業部門實施實彈保障……

  前不久,總裝備部組織全國21家地方工業部門的79名技術專家,在該基地開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支前保障力量動員試點」演練,基地首次按照實戰化編組,將來自全國各地的地方專家正式納入裝備保障體系,編組成立機電、導航、艦炮、導彈、雷達系統等保障分隊,制訂了岸基保障、海上保障、遠程支援保障等多種方式的保障預案,出色完成了保障任務,為進一步規範和完善戰時動員工作法規積累了寶貴經驗。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0

主題

3303

帖子

66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7
沙發
dj-diesto 發表於 2009-4-9 07:0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3: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