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與宋強對話:中國人為什麼不高興?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4-3 09: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3月26日 09:33鳳凰衛視

鳳凰衛視3月25日《震海聽風錄》以下為文字實錄:

解說:政論新書《中國不高興》,在兩岸三地引起極大關注。書中提出中國要打破西方圍堵,做超強國家領導世界,觸發民族主義大討論。作者之一的宋強,也是12年前撰寫轟動海內外的《中國可以說不》一書的作者之一。宋強獨家作客《聽風錄》,與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信強和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員杜平對話,探討中國知識分子對民族主義的新解讀。

邱震海:歡迎收看《震海聽風錄》。

《中國不高興》是兩會期間出版的一本書,據說目前正在中國大陸各地熱賣之中。該書的副標題是「大時代、大目標以及我們的內憂外患」,同時書的封面上,印著「為國直言,替天行道」「以及「抽絲剝繭驅妖娥,敢為今世開太平」等,可以說是非常引人矚目的字句。

有人說這本書是90年代中期,《中國可以說不》一書是新世紀的續集,因為5名作者之一的宋強,就是當年《中國可以說不》一書的幾名作者之一。我們先看一個短片。

解說:宋強,1964年生於大連市,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畢業,做過中學教師、廣告經理和電台主任。曾經出版過政論書《中國可以說不》,也是北京電視台大型專題片《電視往事》和《北京記憶》的總撰稿人。現在是媒體從業人員和自由撰稿人。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解說:宋強與多名作者在1996年出版的《中國可以說不》,曾在海內外引起軒然大波,被視為90年代中國民族主義情緒升溫的見證。如今宋強再連同宋曉軍,王小東、黃紀蘇和劉仰,推出升級版的《中國不高興》,在兩會期間出版,再度引起海外內的關注。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中國為什麼不高興、中國的主張和放下小菩薩,塑偉大之目標。書中嚴厲批評西方國家的圍堵政策,主張中國要推行強硬外交,持劍經商,做超級大國,呼喚英雄集團。

這些重磅觀點,在兩岸三地思想界造成很大震撼,也引起很多爭議。

邱震海:好,同時跨越90年代,《中國可以說不》,到今天21世紀,回到2009年,《中國不高興》,兩書的作者,宋強先生,現在就在我們的北京巷。您好,宋先生。

宋強(《中國不高興》作者之一):您好。

邱震海:非常感謝上我們的節目。我首先問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這本書,從90年代的《中國可以說不》到今天《中國不高興》,從個人的心路歷程來說,您試圖解決,或者探討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宋強:這本書,副標題叫「大時代、大目標以及我們的內憂外患」。書的名字是《中國不高興》,不高興是一個通俗、易懂的表達方法。

然後它是有一個象徵性的意味,我們通俗的,把這個書做一個通俗的解讀。不高興,有對內的不高興和對外的不高興。對內的不高興,在書裡面已經傳達了。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中國內政外交均面臨挑戰

宋強:對內不高興就是說,2008年的很多的悲劇性的事件,包括一些足以瓦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這樣一些事情,促使我們喊出「內修人權」這樣的一個口號。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中國對外事務走到臨界點

宋強:對外的不高興,大家知道,這幾年,特別是去年的國際局勢,以及經濟局勢,促使中國到了這麼一個臨界點,什麼樣的一個臨界點?就是我們改革開放中後期形成的,一個外向型經濟的模式,走向一個比較強大的主權經濟體,這樣一個過程中,用一句大俗話說,中國似乎沒有辦法像以前這樣混下去了。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中國發展呼喚大目標?

宋強:兩種選擇,要不就是李登輝說的,分成7個國家,可能對大家來說,是太平無事。還有一種選擇,就是書里主張的,中國要建立大目標,要成為一流大國,民族集團。

邱震海:從13年前《中國可以說不》,您可以說是主要的撰稿者。到今年《中國不高興》您也是主要的撰稿者之一。你覺得這兩本書的異同點在哪裡?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中國可以說不》折射時代背景

宋強:這兩本書的異同點,我覺得第一本,《中國可以說不》,它的主要的價值呢,就是說不在書的本身,而在這個書產生的社會背景,是我們喚起了民意?還是我們被民意所鼓舞?這只是一種社會思潮的互相影響的(齊正)的關係,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本書的客觀意義,因為發出了這麼一個聲音,讓西方也了解了,這本書不是中國政府操縱的,而是一種真實、實在的,一個強大的聲音,一種信息傳遞。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中國不高興》破中有立?

宋強:應該說第二本書,有宋曉軍、黃紀蘇、王小東、劉仰的介入。它是在破的過程中,也嘗試了去立一些東西。比如說中國的主張,中國要建立大目標,要在自己變成一個強大的主權經濟體的同時,要有一個強大的後盾。這個書裡面提出了,持劍經商的這樣一些觀點。

邱震海:90年代這本《中國可以說不》,我們知道,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也可以說引起的巨大的爭議。有的人把它稱為中國當代民族主義的一個重要的象徵和里程碑。這本《中國不高興》,就您作為作者來說,您願意看到人們也把它定義為,在新世紀中國民族主義的里程碑和象徵嗎?

宋強:關於這個民族主義,這種定位和投射,我們一直是有所保留的。不過呢,我想就像王小東說的一句話一樣,好像沒有別的帽子可以戴在這個頭上,我們就姑且認之。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如何看待中國當代民族主義?

宋強:我還說的第二點,就是當人們探討民族主義的積極價值和負麵價值的時候,可能他們通常是想重點說出它的負面的意義。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呢,可能需要做一定的釐清。

邱震海:好,那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我們換一個角度。切到上海,聽聽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信強先生的觀點。

信先生您好。

信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邱先生您好。

邱震海:您怎麼看剛才宋強先生的觀點?就是從內政的憤懣到外交的鬱悶,中國人不高興了。那麼現在中國在破的同時,要樹立一個大目標,需要一個大的目標,需要出一個英雄集團,等等這些觀點?

信強:這本書我是認真的讀了一下,其中有些觀點,應該說針砭時弊,提出的觀點,相當的有力度,也是有一定深度的。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中國不高興》有立論無支撐

信強:但是總體而言,我覺得這本書還是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我本人不敢苟同。

一是,有些觀點,我覺得還是有點過於偏激了。另外一個,就是有一些,書中提出的觀點,有立論,但是沒有提出能夠令人信服,符合邏輯的論據的支撐。還有一個感覺,也是一個總體的感覺,就是裡面提出了一些觀點,但是似是而非。有些東西乍聽上去,覺得似乎有理。但是如果一深究的話,好像又感覺有一些不對頭的地方。

邱震海:書上有一個小的觀點,它說到中國年輕人,現在已經不高興了。2008年整體的中國奧運,中國整體的,跟西方在奧運和西藏問題上,產生的風波是中國8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現在非常的不高興。我相信您也是70后的,也可以說在年輕人的範圍之內,你怎麼看中國年輕人,跟西方一種整體的關係?一種整體的情緒?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中國年輕人對西方具矛盾心態

信強:應該說現在其實很多中國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對西方抱持一種比較矛盾的心態。中國過去的一些年,取得重大的經濟成就,同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又在進行劇烈的一個轉型期。那麼我們面臨一個精神上,或者說價值觀上的一種失范,或者甚至可以不客氣的說,是一種混亂。

西方本身在政治、經濟上的這種強勢地位,導致它在文化和價值觀上,有時也是一種,非常能夠強勢的,處於一種高端的位置。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對西方:中國從仰視到平視

信強:那麼我們過去,從民國開始,應該說對西方是一種仰視的態度。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試圖平視。但是我們還是有一種受害者情結,或者說是一種自信,但同時又帶有一種自卑的一定成分在裡面。所以有時候容易對西方產生一種非常偏激,或者說不是很理性的,就體現在一種民族主義情緒。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歷史悲情:自信與自卑兼有

信強:包括現在2008年,我看到西方抵制聖火,這些行為,我也是非常憤怒。但是並不能以此徹底的否認西方,我覺得無法得出書中的一些觀點。比如說,持劍經商也好,甚至要走向戰爭,或者強硬的外交政策。我覺得這應該說,是一種不是很理性的應對方法。

邱震海:好,非常感謝,我們再換一個角度,聽聽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員杜平先生的觀點,您好,杜平。

杜平(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員):您好,震海。

邱震海:從新加坡的角度,您怎麼看這本書,以及它的觀點?

杜平:這本書,我本身沒有看到。但是網上查了很多內容,基本上能夠知道它大致的意思。剛才宋強先生今天也講到了,書上一些主要的觀點,我基本上清楚他想要講什麼。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新書反映部分民眾情緒

杜平:我覺得是這樣,這本書整體的,它要表達的東西,基本上能夠代表當下部分中國人,特別是一些普通的民眾,或者部分青年的一些感想,它是有代表性的,不能說他們幾個人,代表他們自己的觀點。

但是我們要看到,就是說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在中外交往當中,他剛才也說到,對內也不高興。其實尤其是在內部的建設當中,值得中國人高興的事情,確實要比令人不高興的事情,多的多。所以我覺得如果說,不應該只是把眼睛盯在令人不高興的事情上面,而應該看到更多的,令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的事情上面。

邱震海:好的,非常感謝。我們先稍微休息一下,我們剛才可以看到從作者之一宋強先生的表述,以及從信強到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員杜平先生的觀點來看,其實大家對中間,還是有一些意見上的分歧,到底如何跨越這個表層,進入問題的深層?進入梳理。

邱震海:好,那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我們換一個角度。切到上海,聽聽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信強先生的觀點。

信先生您好。

信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邱先生您好。

邱震海:您怎麼看剛才宋強先生的觀點?就是從內政的憤懣到外交的鬱悶,中國人不高興了。那麼現在中國在破的同時,要樹立一個大目標,需要一個大的目標,需要出一個英雄集團,等等這些觀點?

信強:這本書我是認真的讀了一下,其中有些觀點,應該說針砭時弊,提出的觀點,相當的有力度,也是有一定深度的。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中國不高興》有立論無支撐

信強:但是總體而言,我覺得這本書還是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我本人不敢苟同。

一是,有些觀點,我覺得還是有點過於偏激了。另外一個,就是有一些,書中提出的觀點,有立論,但是沒有提出能夠令人信服,符合邏輯的論據的支撐。還有一個感覺,也是一個總體的感覺,就是裡面提出了一些觀點,但是似是而非。有些東西乍聽上去,覺得似乎有理。但是如果一深究的話,好像又感覺有一些不對頭的地方。

邱震海:書上有一個小的觀點,它說到中國年輕人,現在已經不高興了。2008年整體的中國奧運,中國整體的,跟西方在奧運和西藏問題上,產生的風波是中國8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現在非常的不高興。我相信您也是70后的,也可以說在年輕人的範圍之內,你怎麼看中國年輕人,跟西方一種整體的關係?一種整體的情緒?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中國年輕人對西方具矛盾心態

信強:應該說現在其實很多中國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對西方抱持一種比較矛盾的心態。中國過去的一些年,取得重大的經濟成就,同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又在進行劇烈的一個轉型期。那麼我們面臨一個精神上,或者說價值觀上的一種失范,或者甚至可以不客氣的說,是一種混亂。

西方本身在政治、經濟上的這種強勢地位,導致它在文化和價值觀上,有時也是一種,非常能夠強勢的,處於一種高端的位置。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對西方:中國從仰視到平視

信強:那麼我們過去,從民國開始,應該說對西方是一種仰視的態度。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試圖平視。但是我們還是有一種受害者情結,或者說是一種自信,但同時又帶有一種自卑的一定成分在裡面。所以有時候容易對西方產生一種非常偏激,或者說不是很理性的,就體現在一種民族主義情緒。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歷史悲情:自信與自卑兼有

信強:包括現在2008年,我看到西方抵制聖火,這些行為,我也是非常憤怒。但是並不能以此徹底的否認西方,我覺得無法得出書中的一些觀點。比如說,持劍經商也好,甚至要走向戰爭,或者強硬的外交政策。我覺得這應該說,是一種不是很理性的應對方法。

邱震海:好,非常感謝,我們再換一個角度,聽聽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員杜平先生的觀點,您好,杜平。

杜平(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員):您好,震海。

邱震海:從新加坡的角度,您怎麼看這本書,以及它的觀點?

杜平:這本書,我本身沒有看到。但是網上查了很多內容,基本上能夠知道它大致的意思。剛才宋強先生今天也講到了,書上一些主要的觀點,我基本上清楚他想要講什麼。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新書反映部分民眾情緒

杜平:我覺得是這樣,這本書整體的,它要表達的東西,基本上能夠代表當下部分中國人,特別是一些普通的民眾,或者部分青年的一些感想,它是有代表性的,不能說他們幾個人,代表他們自己的觀點。

但是我們要看到,就是說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在中外交往當中,他剛才也說到,對內也不高興。其實尤其是在內部的建設當中,值得中國人高興的事情,確實要比令人不高興的事情,多的多。所以我覺得如果說,不應該只是把眼睛盯在令人不高興的事情上面,而應該看到更多的,令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的事情上面。

邱震海:好的,非常感謝。我們先稍微休息一下,我們剛才可以看到從作者之一宋強先生的表述,以及從信強到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員杜平先生的觀點來看,其實大家對中間,還是有一些意見上的分歧,到底如何跨越這個表層,進入問題的深層?進入梳理。

邱震海:歡迎再次回到《震海聽風錄。在中國崛起,或者說中國和平發展的過程當中,顯然無論是中國內部,還是中國跟西方的關係,都出了那麼一點點小小的問題,於是有了《中國不高興》這本書。關鍵問題在中國不高興之後,我們到底如何處理跟西方世界的關係?中國未來從自己國家發展來說,到底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目標?那麼有關這個問題,我們繼續請出宋強、信強和新加坡的杜平三位先生。

三位好,宋強先生他們的《中國不高興》這本書上,裡面明確的提出中國要有一個大目標,而且要實現一個大目標,是要至少在民間出一些英雄集團,原因很簡單,就是中國現在在發展中國家之中,上市的某種的大目標,我們目前是一個沒有英雄的這麼一種時代。

那麼有關這個想法,我想先聽聽信強和杜平他們的觀點,然後我想請宋強先生回應一下。信強,您的觀點怎麼樣?中國未來的目標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

中國需要大目標無可非議

信強:書中提出了中國需要一個大目標,這點應該是可以肯定的,每個國家在自己發展過程當中,必須要有一個宏觀的、長遠的、戰略性的目標,然後再動用各方面的資源去努力實現。但關鍵是書中,我感覺也並沒有寫出這個大目標到底應該是什麼,也沒有提出一個真正理性可行的這種實現的方式。

中國大目標:富國強兵?

信強:中國的目標現在應該說,如果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說,就是富國強兵。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努力趕超西方,利用西方的技術,資金的優勢,實現中國的現代化,經濟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真正的躋身世界一流民族之中,應該說還是一個漫長的路程要走。

邱震海:您說的富國強兵,跟《中國不高興》這本書,提出的中國需要英雄時代,您覺得有本質的差別嗎?從我現在聽出來,好像沒有本質的差別。

富國強兵之後如何運用力量?

信強:我覺得是有區別的,富國是我們追求的,可以說每一個國家追求的目標,強兵是富國帶來的必然的結果。但是你富國強兵之後,如何運用你所擁有的力量,這是我覺得跟宋強先生可能有這種區別。

富國強兵不等於窮兵黷武

信強:我認為你必須要合理、理性的用一種現實的態度,去運用自己可能掌握的力量,而不是動不動就是要有條件的決裂,或者說動不動就不高興,甚至是走向窮兵黷武的道路,這隻能說是傷人害己。

邱震海:杜平,您的觀點呢?宋強提出中國要有大目標。

當今中國是否需要英雄集團?

杜平:中國的目標非常明確嘛,就是中華民族的復興這是非常明確的,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加重要的大目標呢?另外一個就是英雄集團,我覺得「英雄集團」這個含義也是搞不清楚,到底誰是英雄?誰把這些人組成一個集團呢?

信強:我也有同感。

杜平:我個人認為,中國中華民族應該是一個集體,不能一部分少數人是英雄,另外一些人就不是英雄,不能夠這麼講,當然這個新鮮的名詞是很有意思的。

邱震海:好,宋強。

呼喚精英高尚停止自我矮化

宋強:這個英雄集團有很強烈的一個針對性,我想可能是中國各色人等,包括剛才信強先生也談到了,道德淪喪、道德渙散,杜平先生也提到這個東西。我想不管是持何種立場,我們說中國現在形成一些思想格局,都認識這一點。英雄集團主要的核心意思就是呼喚一個偉大社會,希望精英高尚,也希望我們不要再以一種自我消解的文化、自我矮化的文化這種狀況繼續下去。

國家須讓百姓看到大目標

宋強:另外大目標,我覺得不是句空話,雖然書裡面講到的很多東西是大線條的。但是因為一個國家,我們說我們以前有四個現代化,有翻兩番,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一些大目標。那麼現在我們為什麼感覺不到大目標,老百姓覺得今天這樣子,或者精英集團也覺得這樣子過下去很好,這個大目標老百姓感覺不到。如果說一個國家的動員你感覺不到這種大目標存在的話,我覺得這個是有現實針對性的,大目標的提出是具有現實針對性的,它是有現實意義的。

邱震海:好,我想中國未來到底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目標,中國跟西方的到底應該如何來進行定位?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可以說不》一直到今天的《中國不高興》這兩本書,可以說是折射了中國崛起過程當中,一部分國人的真實情緒,也可以說是思想軌跡。

這本書是否將與當年的《中國可以說不》一樣,引起西方國家的密切關注?我們不得而知,而且似乎也並非是問題的重點。這裡真正的重點在於崛起中的中國人,我們到底如何看世界,我們到底如何以一種既自信又理性的方式,審視自己、審視別人,並定義自己和世界的關係。

希望我們今天雖然是非常簡短的討論,但是能給電視機前的您帶來一些思索。感謝您的關注,也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震海聽風錄》,我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8: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