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嘴硬心虛——印度軍隊實際上很懼怕中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4-2 07: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們對印度軍隊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印度那似乎無止境的大規模軍購了。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印度對外軍購的規模逐漸加大,力圖通過大量購買國外先進武器使印度軍隊較快地實現現代化。近些年來,印度幾乎每年都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最大買家。它的武器庫里,有著來自前蘇聯(後來為俄羅斯)、美國、法國、瑞典、英國、捷克、以色列等多個國家製造的武器,儼然是個萬國武器博覽會。通過多年來的大量進口,印度目前擁有了相當數量的先進武器,它的空軍目前擁有的三代或三代半先進戰鬥機、先進的武裝直升機的數量已領先於中國;它的海軍已擁有了航空母艦;印度還於1998年進行了核試驗,正式成為核俱樂部成員國;另外,印度的烈火系列導彈也已裝備部隊,其最遠射程達到2500公里,據稱可以打到中國首都北京。

  從表面上看起來,印度軍隊似乎已經擁有了現代化軍隊應當擁有的一切,它已經相當強大了。英國的軍事評論家認為印度的海空軍實力在亞洲首屈一指,印度軍隊目前已成為一支兵力較龐大、兵種較齊全、裝備較先進、訓練較有素、實戰能力較強的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的軍隊。印度國內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持同樣的觀點,在滿足了他們異常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印度已迫不及待地要擴大自己的勢力圈,它不僅要當南亞地區的霸主,還要向印度洋進軍,成為印度洋上的主宰。與此同時,印度的某些政客和軍隊的強硬派人物還多次叫囂要向中國復仇,給中國一點顏色看看。

  說起中印關係,要溯源到1962年的那場邊境衝突。那時,印度對中國持輕視的態度,在對兩國實力、戰鬥力以及國際形勢進行了一系列誤判后,印度斷然挑起邊境爭端,但遭到中國的迎頭痛擊,在東西兩線全面慘敗。當時的印度政府甚至考慮撤離新德里,向南逃避。由於各方面的因素,中國軍隊在戰爭勝利后並未乘勝追擊,而是撤回到戰前實際控制線,中國是打了勝仗卻沒收穫利益。但這次失敗,讓印度人刻骨銘心,在以後的幾十年內念念不忘,始終想找機會雪恥。中印兩國的關係,一直比較緊張,中國是印度的死敵巴基斯坦的堅定盟友,明裡暗裡地資助和扶持巴基斯坦對抗印度;印度不僅占著中國藏南的9萬平方公里土地,還半公開地支持達賴集團進行分裂中國的活動。兩國的關係真有點南亞地區冷戰的味道。

  印度在裝備了大量先進武器后,想和中國試試手,把當年丟了的面子找回來,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印度國內的輿論也多次表達了這個傾向,前不久,印度外長公開宣稱達旺地區是印度的領土,就是對中國的嚴重挑釁。這方面印度的嘴是很硬的,動不動就叫喊要與中國動武,似乎他們認為再打起來可穩操勝券。但從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的部署情況看,卻是擺出一套防守的架子,象是準備應付中國的進攻。

  首先,據巴基斯坦方面的消息,近年來印度在靠近中巴印交界的邊境地區開挖了兩條大型軍事隧道,用以作為導彈基地和屯兵設施,它裝備的導彈射程為750公里左右,打擊範圍為中國境內的新藏公路和及中巴唯一的陸路通道——喀喇崑崙-吉爾吉特公路。這顯然是一種防禦的架勢,讓人想到七十年代我國為防禦北方某鄰國的軍事入侵,在東北和華北構築軍事設施的歷史。其次,印度軍方強烈要求在靠近錫金的「手指」地區裝備大量輕型坦克以應付解放軍。輕型坦克的適宜作戰地形是低山及丘陵地區,而這正是印度境內靠近邊境的地形,這說明印度陸軍是以在本土內進行防禦坦克戰為假想目標的。第三,印度最近在靠近中國西藏的賈斯坦邦沙漠進行了大規模的坦克戰演習,宣稱的目標雖是攻佔青藏高原,給中國致命一擊,但實際上明擺著在演練本土防禦,因為青藏高原的地理環境並不適合大規模機械化作戰。

  仔細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如果中印雙方在邊境一帶發生規模比較大的武裝衝突,還是印度比較吃虧,它對外的大肆叫囂是在掩蓋它的虛弱,是想確保自己已獲得的既得利益。

  第一、中印兩國的邊境線長達4090公里,分為東、中、西三段,其中東段是爭議最大的地方,也是最可能爆發衝突的地方。如果這裡發生了局部激烈衝突,那核心戰區應基本上在其400—500公里左右的範圍內,雙方的空軍和中短程導彈部隊可有效攻擊該範圍內的對方目標。從邊境向中國境內划500公里的範圍,基本上是雪域高原或大漠戈壁,稍大點的城市也就是拉薩,而向印度境內划500公里,則全部進入人口稠密、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加爾各答也在攻擊範圍內。雙方互毆甚至攻入對方領土,中國即使吃點虧也無關宏旨,而印度吃了虧可就慘了。

  第二、中國近來與緬甸的關係搞得火熱,儼然有向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發展的趨勢,中國的經濟、軍事力量向緬甸滲透的力度也很大。而印度東南的孟加拉國,雖然實力不濟,但這個以前被稱作東巴基斯坦的小國顯然與中國的關係好些,是中國武器出口的主要購買者之一。中國拉上東面的緬甸、東南面的孟加拉國、西北面的巴基斯坦,已經形成對印度的包夾之勢。尤其是印度東端的領土,戰略態勢更為不利,僅靠狹長的西里古里地狹與主體連接,最窄處僅20多公里。一旦戰事爆發,中國軍隊派出強有力的兵團從錫金的「手指」地帶出擊,結合藏南和緬甸方向的兵力,就對該地區的印軍構成戰略包圍,這裡的印度第4軍成了瓮中之鱉。這顯而易見的事實使印度如坐針氈,惶恐不安。

  第三、雖然印度在邊境一帶部署了不少戰鬥機和中短程導彈,但它的導彈打擊能力明顯遜色於中國。中國在尖端武器方面的王牌就是第二炮兵部隊,中國導彈的綜合指揮能力、打擊力、機動性、準確性和裝備數量全面領先於印度,在這方面印度比中國差了一個級別。所以,戰爭如爆發,印度非常懼怕遭到中國導彈的強力打擊,而它自己的導彈卻很不爭氣,經常在發射中失控,連導彈落到哪兒了都搞不清,那還打什麼?中國最近在青藏高原地區裝備了部分機動力很強的DF-15導彈,把印度嚇得夠嗆,急忙加強自己的導彈攔防系統,從以色列訂購了18套「斯拜德爾」防空導彈系統以充實防禦能力。

  第四、1962年的慘敗使印度對中國陸軍的戰鬥力充滿了敬畏,直到現在,也還是對自己陸軍的戰鬥力很不自信。儘管在雙方邊境地區的軍隊數量上印度已明顯多於中國,但它仍不放心,最近又決定增加兩個山地師(每個師1.5萬人)到中印邊境駐防,並優先更換邊境山地師的老舊武器。

  第五、中國的軍力發展相當迅速,現代化強軍的進程顯然超出印度先前的預料。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中國在綜合國力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逐年大幅增加軍費。這本來是在彌補原來的虧空,但這一下子使印度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點優勢又很快化為烏有。而且中國走的路子是引進先進武器與自行研究製造相結合的道路,自給能力強,軍工系統自成體系,如果出現武器戰損,中國的再補給能力明顯強於印度。而印度過度依賴進口,自己的工業製造能力太差,只能是損失一件就再去買,顯然經不起高強度對抗帶來的高消耗。

  綜上所述,印度在中印軍事對抗中劣勢明顯。所以,儘管它不斷地發出豪言壯語,國內「精英」一再鼓動民眾,貶低中國,但他那是嘴硬,是打腫臉充胖子,實際上在內心裡是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很多印度軍界人士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比較明智地採取了守勢。但印度也沒放棄努力,它還是期望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完成對軍隊的整體改造,有效遏制中國。但可以這麼說:中國和印度都好比是練武之人,中國本身就比印度要強健一些,武功也好些。中國既練內力(發展經濟、建立完善的科研和工業系統)又練外家工夫(發展和購買先進武器),所以武功紮實,提高較快;印度選擇了練邪派武功,內力很差,外家工夫倒是提高快,挺嚇人。但兩人一動手,邪派高手內力太差,非被打得吐血而亡不可。

  在這場較量中,中國始終處於比較從容的地位,腳踏實地,根據自己需要的輕重緩急來合理安排。而印度則心浮氣躁,不切實際地與中國搞軍備競賽,把本不厚實的家底全抖出來買武器。現在武器的更新周期很快,他那些買來的家當在十來年內又落伍了,自己無法生產,又要大量購買。印度現在已經被拖得氣喘吁吁了,照這樣下去,不用打,他也有可能吐血而亡。


來源:國風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98

主題

4799

帖子

23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3
沙發
618o382 發表於 2009-4-2 1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4-2 1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1: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