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謝國忠:美國印鈔剛開始 中國須積極自救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3-30 1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過去的一周,針對美聯儲買入中長期債券和蓋特納的銀行毒資產處置計劃,全球展開了熱烈討論,各方褒貶不一。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從官方到民間均對美國靠「印鈔票」化解危機表示不滿,並質疑美元作為單一儲備貨幣的地位。

  奧巴馬政府激進的經濟救助計劃會給全球經濟、美元走勢帶來什麼影響?中國應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專訪了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

  美元可能貶值三分之一

  證券時報:您對美聯儲買入中長期債券和蓋特納的銀行毒資產處置計劃作何評價?

  謝國忠:我早就說過,美國最終會靠印鈔票來解決其債務問題———不管是以什麼理由購買誰的債。這其實是降低美元的含金量,進而把負擔分攤到所有美元債券持有人身上。

  美聯儲買債券的消息公布之後,美元在一周內貶值幅度達5%,創出了單周跌幅歷史新高。而這個故事才剛剛開始,美聯儲計劃買入合共1.15萬億美元的政府擔保債券,目前其實際買入的金額僅占很小的一部分。這一計劃意味著美聯儲的資產增加了60%。從這個角度看,長遠來說,美元貶值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證券時報:奧巴馬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經濟救助計劃能夠力挽狂瀾、扭轉美國經濟的頹勢嗎?

  謝國忠:一個大的泡沫破滅后,經濟要馬上再火爆起來是不可能的。現在奧巴馬的目標是維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美聯儲的核心目的是要把按揭貸款利息壓下去。一方面降低民間借貸成本,減少破產案例;另一方面鼓勵買房。從而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去穩定房地產價格和刺激收入增加,避免按揭貸款買房者成為負資產人士。但這麼做最終是要付出通貨膨脹的代價的。

  證券時報:美國正在經歷痛苦的去槓桿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持續多久?

  謝國忠:家庭提升儲蓄率,降低債務需要很長時間。目前,美國家庭債務佔GDP100%,而歷史平均水平也就60-70%。美國人的儲蓄率從過去的2%上升到5%,短期來說,因為需求下降,對經濟是很不利的。但長期來說,這是必須要做的,應至少還原到8%的歷史平均水平,甚至10%或更高。

  美經濟短期不會顯著復甦

  證券時報:美國經濟何時才能見底?

  謝國忠:美國經濟今年可能就能見底,也就是停止萎縮。但停止萎縮之後,經濟將維持長期的低增長和高通脹。從消費去槓桿的角度看,美國經濟萎縮的力量是非常大的。美國經濟至少要五年才能緩過來,不排除要十年。美國要大力降低社會成本,特別是要降低醫療保險成本,否則經濟回不來的。

  證券時報:經濟的高速增長是要以生產力的大幅提升為基礎的。未來美國還能在全球率先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嗎?中國能夠取代美國成為下一個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嗎?

  謝國忠:美國的氣數還沒完。美國國家的上升力量是它給人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吸引了全球的人才為美國效力。中國還不願意模仿美國,在全球競爭資本、競爭人才。中國其實是很大的國家,完全可以成為一個世界大舞台,在全球吸引大量的人才。唐盛時期,中國就有5個部長是外國人。

  證券時報:G20會議馬上就要召開了,英國、俄羅斯、中國等都提出了對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設想,您如何評價這些建議?

  謝國忠:預計會議不會有具體的措施出台,最多推出一個公報,提出一些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等籠統的口號式的共識。其實主要是中國這個最大貿易國和美國這個最大消費國之間的談判。

  別指望美國自律

  證券時報:倫敦20國集團峰會召開前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提出要創造一種「超主權的國際儲備貨幣」,取代現行的「單一國際儲備貨幣」。這一做法是否可行?是否有助於各國應對美國國家信用風險?

  謝國忠: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時候就提出了特別提款權(SDR)的概念。但我認為它是不能成為儲備貨幣的———因為它不能流通,而可流通恰恰是成為儲備貨幣很重要的一個條件。而且,美元之所以成為儲備貨幣並不是美國強加給大家的,這是市場的選擇。

  證券時報:周小川的文章發表后,奧巴馬迅速回應表示,反對建立國際儲備貨幣,同時強調美元仍然堅挺。這是否顯示周小川的言論已經讓白宮感受到了壓力?將來在推出新政策時會更多考慮中國利益?

  謝國忠:美國政府此前一再聲稱執行強美元政策,結果該印鈔票的時候,美聯儲還是開動了印鈔機。每個人都有權對世界秩序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從政策層面上,我們不要被動地指望美國去做對中國有利的事,而應該主動假定美國只會做對美國有利的事,然後積極地去做對我們自己有利的事。

  中國必須自主應對

  證券時報:中國應主動做哪些對我們有利的事呢?您一直呼籲中國應逐步把手中持有的巨額美元債券資產轉為股權,您仍然堅持這個觀點嗎?

  謝國忠:股票有一定的抗通脹能力。標普500一半的盈利來自海外,其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價格也會隨著通脹上升,而且這些公司也有負債,能夠受益於通脹造成的債務實際價值的下降。這是原則。我一直堅持這個原則。

  當然,具體的操作方法也很重要。我認為應該買標普500的指數基金,它的流動性與美國國債差不多。當然,也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標普500到700點以下,就是比較好的時機了。在此前,要做好準備,先把債券變現。

  此外,中國之所以有外匯儲備,說明我們自身存在內需不足的問題。我們要努力提高內需,消除貿易順差,這樣我們的外匯儲備就不會不斷增加了。

  證券時報:您對中國擴大內需有何建議?

  謝國忠:現在中國的銀行還在不斷增加信貸。其實目前公司不需要那麼多錢,因為產能已經過剩。我認為中國現在不應該用儲蓄去補貼生產。事實上,生產本身沒問題,只是需求不足。要真正拉動消費,中國政府應該還富於民。中國政府大舉投資鐵路、公路建設,這些產業創造的就業是很少的,對拉動消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消費不足的核心問題是中國工資水平太低。中國勞動力收入僅佔GDP的40%可以說是全球最低的。中國的財富也是政府控制的,包括大部分國企的股票、自然資源、土地等。在一個正常的市場經濟中,這些財富都應該由家庭擁有,是家庭消費的基礎。正在討論的農村土地改革,可能會賦予農民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權利,但農民把地賣了之後,進城又找不到工作怎麼辦?所以這事要慎重。但我認為把國企的股份分給老百姓還是比較可行的。

  另外,還可以通過國企提高分紅比率還富於民。增加老百姓的財富,比增加投資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更大。這樣才能走上「消費增加——經濟增長——股價上升——勞動力市場回暖——工資上升」的良性循環。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2

主題

8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沙發
張莉莉 發表於 2009-4-2 12:01 | 只看該作者


獨立戰爭時期,美國曾使用相同的手段,通過通貨膨脹來解決其債務問題(retire the debt)。所以感覺並不吃驚 - 只是故伎重演。

要命的是,現在有一種論調說:這次危機的原因是中國過高的儲蓄 - 胡說八道!國際需要新經濟秩序!

無節制的借貸和消費,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唯有新技術,新行業的出現和發展,才是關鍵,可帶動國家走出低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022

帖子

23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6
3
gaozhiyong 發表於 2009-4-3 08:06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要實行地稅物產稅政策,對囤積土地及擁有大量高級房產的徵稅,同時大量補助低收入家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