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學故事:青春的情,無悔的夢(2)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3-23 0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五)

學寫作  絕症教授臨終托
感生活  適者生存樂趣多


大一畢業的那個暑假,天藍得像是一塊藍色琥珀,小鳥飛過,純得連羽毛上的絲絲羽片也清晰可見。

我留校參加了一位病休在家的女教授給大一新生組織的「科技文獻查閱與綜述論文寫作」培訓班,而且完全是一次非校方組織的私人授課活動。參加這個培訓班的同學,總共就是我們班的6個同學,我們是第3屆。

那位女教授身患絕症在家修養,但很希望在自己最後的時間裡,將自己的精力奉獻給生物系的學生們、將自己的學問親自傳授給年輕的一代。老教授年過半百,說話比較吃力,同學們都不忍心讓她繼續講下去,但老教授執意不肯,還嚴厲教導我們一定要努力學完。半個月過後,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論文,我寫的題目是《玉米同工酶的研究》。然而,我們的論文沒有收到老教授的批語,一直到後來學生會通知我們去參加她的追悼會。

這次學習經歷,不僅是一次如何做學問的教育,更是一次如何做人的教育,尤其激勵我去努力完成自己剩下的學業。而那篇有關同工酶的研究文獻,成為我參加工作后很多年的工作內容之一。

大二就這樣悄悄開始了,課程以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為主,此外,還有物理和化學的實驗課。一想到大二,就會覺得自己「老」了一點。而讓自己感受最深的,還是到廣州火車站去接待新生。

    看到火車站的「中山大學新生接待站」,我的思緒一下子就回到了1年前。也是那個地方,還是那個標牌,還有那輛同樣的解放牌大卡車。不同的是當年高一屆學長接待我,而這次是我和幾個同學在接待新一屆的新生。在人山人海的火車站,我們聚集了一批新生,把行李搬上大卡車后,我不停地給新生們介紹中大校園和生物系的現況,新生們個個露出欣喜的笑顏,不知是我的話語帶來的驚訝,還是卡車賓士時帶來的涼風,將新生們一身疲憊的汗水與廣場上悶熱的空氣全部甩在後方。

    開學后,新生們住一樓,而我們則搬到3樓304房間。那些在火車站認識的新生們,也時常來打聽學校和系裡的一些事情,我當然是一一介紹了,而且就如上一屆學長指導我們一樣,給他們提供儘可能多的信息。中大以及生物系的校園精華和學生傳統,就這樣一屆一屆地傳了下去。

    廣州動物園兩頭大象不幸死了(後來據說其中一頭是不小心掉到人工圍欄前的水泥坑裡而死,另一頭則是殉情而亡),全部運到生物系來做標本。在大樓後門,教研室的專家們和動物房的老師們在做解剖,很多高年級的學長都參加了,當然主要是男生。我們這一屆也只是動物班的男生參加了,後來分得幾斤大象肉,到宿舍後面用鍋子炒了,分給大家吃。那個味道酸酸的、猶如3分熟牛肉難嚼的大象肉,我估計這輩子不會吃第二次了。

這次經歷,給很多同學一個啟發,大家都相繼在宿舍使用電爐、或者電熱杯,做自己家鄉的菜。男生宿舍是一幢老的建築,也是教會學校的學生宿舍,電線老化嚴重。晚上,每層樓10多間房子,如果有4家以上同時使用電爐,保險絲就會馬上斷掉,一層樓就會黑黢黢的,男生們就想起用鐵絲代替保險絲。校方也不是吃素的,經常來宿舍檢查,沒收電爐。我們的對策又改變了,改用一對鐵夾子代替插線板,直接夾在照明電線上,只要人離開宿舍,電爐就收起來,校方人來也查不到電爐。校方再來一招,每天晚上11點,有人騎個單車,沿路把校園所有宿舍的電閘全部關掉。我們的對策還是有的,一旦那人離開,准有人衝鋒上前,又把電閘合上。我們就是這樣與校方玩貓與老鼠的遊戲,成為大學生活中最刺激的時光。

年底到了,我們班級搞了一個新年聯歡。就在我所在的宿舍304,房間比較大,高低鋪一共10張床,9張桌子,其中一張床用來放熱水瓶和飯碗,宿舍有9位舍友,當然也是同班同學(其它宿舍就不一定是同班的同學)。河南、上海的同學做水餃,廣州本地的同學帶一些點心給我們外地同學「嘗鮮」,我可以演奏一段小提琴,有的同學則表演唱歌、武術什麼的,還有的說自己的方言,把大家樂翻天。就在那一次,我才知道有人給我起了個外號,叫「龍司令」,據說是班上那個最嬌小的女生取的,大約是覺得我這個人太嚴肅,這與中學時代的「惰性氣體」沒什麼兩樣。俗話說,濃縮就是精華,她取的名字也是這般「精華」。後來,又有一位女生給我取了個外號,叫「內秀才」,大概是由於為某個同學生日作詩而得名。

廣州的冬季是不一樣的,最低氣溫也在5度以上,女生們大可以穿裙子,展示美麗凍人的身材。寒假的校園,學生飯堂每天只供應2頓飯,上午10點,下午4點,肚子餓了自己解決。那時候,學生服務部最暢銷的還是速食麵(那時還沒有火腿腸),2毛錢一包,我就已經覺得比較貴了,而且一包還不夠填飽。不過,對於我們來講,最難解決的還是洗澡問題。學校沒有熱水,兩個人就一人端一盆冷水,朝對方身上一潑,就好像過潑水節,反正不是潑自己,冷的也是別人。

廣州春季的潮濕,也是比較難熬的。由於雨季時間比較長,當地人大多穿涼鞋或拖鞋,褲腳比較高,俗稱掉筒褲。街上幾乎看不到雨鞋,更沒有北方的那種長長的風雨衣,而廣州的風雨衣,則是一種類似夾克的防水帶帽的短裝。

校園寂靜的夜晚,樹林里傳來此起彼伏的竹節蟲的叫聲,還有雨水打在樹葉上的聲音,彷彿置身於原始森林,露營在三角帳篷里潮濕的墊絮和涼席上;室內,一種長長翅膀的昆蟲將日光燈包圍著,可以感受蚊蟲裊繞的氣息;如果遇到下雨10天以上,蚊帳和被褥就感覺是濕漉漉的,牆壁可以冒出水珠,猶如置身晶瑩剔透的龍宮;皮鞋也開始長毛,就像培養黴菌,正茁壯成長。近視眼就更加苦不堪言,眼睛會覺得很疼很漲,需要用熱毛巾敷一下才會好一點。冇有經歷過的人,是冇得這個經驗的撒!

外地的同學都一樣挺過來了,也許這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適者生存。


(六)

逛花街  花城處處是春天
望北門  牌樓巍巍似神殿


第一次在廣州過春節,自然是要看看舉世聞名的廣州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也叫年宵花市。廣州的迎春花市大約始於明代,當時廣州河南33鄉的百姓,多半是以種花為生的花農,他們從河南到河北來賣花,就從五仙門附近的碼頭過渡登岸,後人稱這地方為「花陟頭」,這就是廣州最早的花市。當地的同學說,沒有去過除夕花市,這春節就過得不完整。據我所知,廣州的花市很多,遍布越秀、天河、荔灣、白雲等區。

班上有個女生家住東風路,離烈士陵園比較近。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7、8個同學一起開始逛花街。在那條街上,人們用竹子紮起了高高的花架,讓整條東風路成了花團錦簇、百花爭艷的「花街」。在廣州的花市裡,有普普通通的廣州市民,也有很多來自外地的參觀者。廣州有句諺語叫「行過花街才過年」,越是人多擁擠的花市,市民就越願意去擠擠,越擠越熱鬧,大家不僅不反感,反而增添了一種情趣。大人、小孩都簇擁在花市的人潮中,買回一把鮮艷奪目的花插在瓶內,把家裡點綴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花市上,有「競誇天下無雙色,獨佔人間第一春」的花中之王牡丹,有「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有淡妝素裹的「沙漠美人」仙人掌、仙人樹和仙人球,有亭亭玉立的「凌波仙子」水仙,有譽滿南國的大麗、玫瑰、芍藥、米蘭。最引人注目的是「花壇盟主」的山區貴客「吊鐘花」,一枝就有百個,甚至幾百個花蕾,一個個、一雙雙地吊在枝頭,枝葉柔美,花形雅緻,像吊在風中小鈴鐺,又像一盞盞的小燈籠。花市裡還有桔果流金的各種果實,一盤盤、一層層,枝頭上掛滿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鮮花」的各種各樣的金魚和隨風搖曳的各色彩燈,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眾。當你望著那一片花海,端詳著那香氣襲人,微微顫動和舒展著葉芽怒生的五彩繽紛的珍品,你會情不自禁地讚歎,人們選擇和布置這麼一個場面來作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獨具!

同學們也都開始買花了。那位女生買了一盆金桔,說是放在家中,預示著來年「吉祥」。我看中了紅紅的雞冠花,我問老闆多少錢一支。老闆說一毫一支,我聽起來好像是兩毫一支,因為對於初學粵語的人來講,「一」和「二」的發音總是容易搞錯。我給了老闆兩毛錢,老闆給我兩支花,我還暗自高興,已為是老闆搞錯了,或者是見我是外地人,買一送一呢。

廣州春節期間,也是不一樣的熱鬧。我們外地的同學,到家在本市的同學家裡拜年做客,吃到很多各具特色的廣州糕點,如酥皮馬蹄糕、椰汁西米糕、煎蘿蔔糕,還有咸煎餅、煎堆、蝦餃、叉燒包、蟹黃燒麥等等。以前總是聽說廣州人只是喜歡煲湯,這次算是領教了廣州的糕點和特色小吃了,而且是春節小吃,有些平時還吃不到呢。

返回校園時,有個同學建議我們乘船過珠江,珠江上有天字碼頭至中大碼頭的交通,船票才1毛錢。從後門(即北門)進入校園,真是一個絕妙的提議!這是我第一次在珠江上乘船,到了校園後門一看,不起眼的小門讓人感覺有些失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學畢業20年後,當我重遊中大校園時,在號稱「東方塞納河」的珠江南岸,這裡已經是一個大型的北門廣場。

歷史上,由於有中大碼頭至天字碼頭的水上交通,校園內的主要建築均為坐南朝北,北門是主校門。中大的標誌物孫中山銅像也面向北方,寓「北伐」之意;逸仙主軸線就像一支巨筆從珠江伸出,筆尖在南筆膽在北,寓意從珠江里源源不斷地吸取水之精華,即「四海精英匯聚中大」之意。后因城市的發展和新港路的開通,南校門逐漸成為主校門。但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南校門的交通壓力越來越大,加上學校整體規劃的需要,北校門得以再次成為主校門,使校園更富魅力,讓珠江上有了一顆絢麗的明珠。

北門廣場主要由牌坊、中大校徽、中大校訓及中大校史等部分組成,以白色基調為主。根據中大古牌坊的風格重建的牌坊是廣場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她是一尊古色古香的、大理石雕的5屏雙層雙牌樓,為世界罕見。國父手體的「國立中山大學」6個大字,一年一度地吸引著追夢少年來到珠江以南;也是這6個大字,沐浴了一代又一代中大學子,使中大成為了他們一生中魂牽夢繞的神聖殿堂。


(七)

辦期刊  綠原學社空氣新
聽講演  英語學習步步緊


新年伊始,生物系就成立了「綠原學社」,猶如春回大地,茫茫綠地上一枝嫩芽開始萌發。

這是一個系內的學生組織,學生會主席(大四的一位男生)任社長,植物班的班長(湖南的一位男生)任副社長。主要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科技、文藝、體育活動,還要為各種活動拉贊助。不久,《綠原》創刊,由於我的繪畫功底紮實,被推舉為《綠原》社刊做插圖,後來,因此成為《綠原》編輯部的總編。

《綠原》的稿件來自全系的同學,有些內容是老師的約稿,不足的部分,則是由我加入一些自己的詩歌散文作品。主要內容都是寫校園生活、家鄉回憶、畢業憧憬等等。最後還有一些知識介紹,以及學社的活動計劃。

    對於我們老生來講,康樂園已經變成我們閉著眼睛就可以走路的花園了,中大的標誌性建築「大鐘樓」,隨著校徽印在《綠原》的封面上,也深深印在了我們的心裡。校園3個大型運動場,都曾留下我們的身影。除了那些高大的大王椰子、百千層、木棉樹以及榕樹外,康樂園更不乏靚麗的色調。3月份,杜鵑花開在大鐘樓前的山坡上;4月份,紫荊花開在校道的兩旁;8月份,荷花開在廣寒宮前的池塘里。而校園的美眉們,則更像一朵朵鮮花在康樂園裡永開不敗。

    開學一段時間,很多男生迷戀於打麻將。雖然當時的麻將還處於「囚禁」時期,但廣州的麻將已經在校園廣為傳播。廣州的麻將大多來自香港,與四川麻將有很大不同(記憶中,當時的湖北老家還沒有聽說過麻將)。有的同學不去上課,躲在宿舍里打麻將,還有的還打通宵麻將。

    為此,我們綠原學社在系裡組織了很多活動,比如參觀廣州明興製藥廠、參觀南海生物研究所等等。比較大型的活動還有為熊貓捐款。那年4月,四川竹林大片開花、枯死,大熊貓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生物系的同學們熱情很高,綠原學社很快就把募捐到的款項郵寄到四川卧龍大熊貓保護基地。

接著,來自神農架林區的野考奇人張金星,給生物系的課外活動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高潮。以神農在湖北西部山區搭架採藥而聞名於世的神農架,是遠古洪荒時代遺留下的「備忘錄」,以其蠻荒的歷史、詭譎的傳說和神奇的生物世界,發散出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其中,神農架究竟有沒有「野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是一個久未解開的謎團。巍巍神農架,悠悠「野人」謎,像磁石—樣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學社與學生會一起聯合組織了這次活動,有的給張金星安排住宿,有的聯繫贊助,有的安排演講活動,有的在各系大樓粘貼海報,而我則負責在階梯教室布置演講會場。當時的系裡還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很多照片也只能複印成黑白的分發給來參加的同學。那天來參加的不僅有生物系的同學,還有很多外系的校友。

中國奇異動物考察協會會員張金星,講述了他在野考途中的很多驚心動魄的故事,時而把會場的同學們逗得開懷大笑,時而讓同學們進入沉思之中。「野人」被稱為世界4大之謎之一,撲朔迷離,令人眼花繚亂,瀰漫出一團團斑瀾的雲,那魔幻般的魅力,使人在仰望它時,傾刻間就會心旌搖蕩!神農架林區,很多人看見過「野人」的活動形跡,均為前額突出,全身是被毛,直立行走,器官和人類差不多,個體高大,大多為紅色、棕色、褐色。遺憾的是,現場只有巨大的石膏腳印,再無其它有力的證據。不過,張金星自費在神農架隻身「野考」多年,有很多重大發現和理論證據,其親身經歷已是一部傳奇故事,會後,我們又與他進行了很長時間的交流。後來,在最新一期的《綠原》社刊中進行了大量報道。

不久,懷士堂東南面,新建了一座現代化建築――多媒體教室。由於離生物系比較近,很多同學喜歡來這裡自習,教室乾淨、安靜、亮堂。我第一次來這裡,還是因為聽外國專家講課,一次有關高分子化學方面的學術報告。由於沒有翻譯,那位教授講述的內容,我只能聽懂很少。後來,我買了錄音機,在英語中心錄製了很多英語磁帶,有《許國璋英語》、《跟我學》、《英語900句》、《大學英語聽力》等等,開始在英語(尤其是聽力)方面努力了。我們的英語老師是一位澳門同胞,上課時經常講述他在澳門的生活工作經歷,有時候還天南地北地亂扯,我總覺得自己沒有學到什麼,更沒有教一些好的學習方法。

多年以後,我參加了一個英語培訓班,才知道: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執著追求的過程。我們那一屆高考時,英語成績只佔30%,大學時期又基本沒有什麼進展,以致於參加工后又花很多時間去學習英語。同時,自己也認識到:大學期間,在英語方面所花的時間遠遠比不上其他同學。

由此我想起國父的一句話:「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有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太重要了!生活何嘗不是如此?


(八)

蓮花山  黃金旅遊同學情
同窗夢  愛憎分明慈悲心


5月,是一個旅遊的黃金季節,避開了颱風和盛夏,卻迎來了鳥語和花香。10多個男生參加了到珠海的海邊旅遊大團隊活動,而班上4個同學組織的蓮花山旅遊,我就參加了這個小團隊的活動。

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距離廣州市區20公里。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岩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佔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岩石,所以後人把這座山稱為蓮花山。

    一大早,我們一行4人(包括一個女生)到江邊乘船,沿珠江順流而下。旅遊船不大,前後長20米左右,左右寬6米左右,好在珠江水比較平靜,不擔心風浪。一路遊山玩水的行程,江面的船隻、兩岸的建築,小女生假裝傻乎乎地什麼都不懂,3個大男生假裝才高一斗地什麼都知道;小女生問這問那,大男生們輪流解答。就在這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春光里,同學的友情卻裝滿一船、溢滿珠江。

在那位自稱導遊的男生帶領下,我們一行開始了蓮花山一日游。蓮花山原名「石獅頭」,是自西漢始創、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採石場遺址,懸崖峭壁,奇岩異洞,鬼斧神工,以「人工無意奪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於世,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迹,它與湖北大冶古銅礦遺址並稱為我國兩大古礦場。先民們在此一錘一纖地開採石料,形成懸崖峭壁、奇岩異洞,又經歷2000多年的自然風化,形成了一座千姿百態、雄偉勁拔的「石雕古迹」。

上到山頂,滿目的鬼斧神工讓我們一飽眼福,我們前前後後繞了幾大圈,擔心沒有看全。寬敞而酷似蓮花瓣的蓮花石、氣勢軒昂的燕子岩、洞內怪石遍布的八仙岩、凌空壯觀、酷似人工石林的飛鷹岩,以及落蓮洞天、三棕疊嶂、南天門、雲梯、石廊、石峰、無底洞、白蓮池、觀音岩、神仙橋等,景點真是數不勝數。

蓮花山上有明萬曆40年(1612年)建造的蓮花塔和清康熙3年(1664年)建造的蓮花城等古迹。蓮花塔是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高50米,外觀9層,內分11層,紅色的牆,綠色的琉璃瓦,八角攢尖頂。該塔由於雄踞在珠江入口處,是給往來的船隻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坐標,故有「省會華表」的美譽。登塔遠眺,可飽覽浩瀚壯麗的珠江景色,觀晨曦夕陽、潮起潮落。蓮花山素有「廣東長城」之稱,是重要的軍事要地。鴉片戰爭時,林則徐率兵在城內駐防,設立了防止英軍入侵的第二道防線。現在的蓮花山興建了一座仿清兵營,遊人在這裡可以體會清代兵營的況味,追憶鴉片戰爭時期的歷歷往事。

回到學校后,海邊旅遊大團隊的男生們大呼上當,因為當時海邊浴場還沒有形成,也沒有商業運作,服務設施極差,有點海邊探險的味道。其中有2個男生吃了當地的海鮮,渾身過敏起疙瘩,難受得要命,只好半途回來買葯吃。我不得不感嘆「導遊」的重要性,廣州本地的同學提供的信息,也要仔細分辨。

班上有個廣州同學叫「金冬雁」,因為廣州本地同學都說粵語,他的名字聽起來就像是「乾瞪眼」,我一說,逗得大家狂笑,由此與他有些隔閡。不過,後來發生的一次班級盜竊事件,讓我們又重歸於好。

有位廣東籍的同學,很喜歡徐小鳳的歌,我也經常找他借徐小鳳的磁帶聽,可以學學粵語。那時候,徐小鳳只唱粵語歌,內地人基本上不認識徐小鳳。但是,這位同學也特別愛打扮,還經常給女友送東西。家裡應該是比較富裕的,但好像錢還是不夠用。後來,同學們陸續發現自己的飯菜票有少,覺得不對勁。

我是一個在任何時候都行動迅速的人,無論是上課還是下課,亦或洗澡上廁所,大概與我從小就開始集體生活的原因有關。一次上午下課,我還是第一個回宿舍,拿了碗筷,就去吃飯。我回到宿舍時,同學們都議論得開了鍋,幾間宿舍很多同學的飯菜票都丟了,而且金冬雁還丟了計算器(當時價格200元左右,比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還多)。我的飯菜票是帶在身上的。

我這時才回想起,當我回宿舍時,那位喜歡徐小鳳歌聲的同學沒有去上課,他突然問我磁帶的事情,以分散我的注意力,其實,我一進門就看見金冬雁桌子邊有一個不認識的男生在做什麼。再看看我的桌子、書本,有移動過的痕迹。我有一個習慣,自己的物品都有固定的「平面定位與空間構架」,就好像很多人離開家時,喜歡在大門上放一根頭髮絲一樣。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輔導員了解情況后,彙報給了系裡,學校決定開除他。其實大家也覺得很可惜的,也不是我有意要毀掉一個人的前途,班上畢竟少了一個同學。自己一直覺得沒有錯,我也不會為了一個與自己有過節的同學,而去毀掉與另一個同學的友誼。

我認為,我的行為對這位同學今後的人生,是一堂刻骨銘心的教育課。慈悲不是私心的利益親友,更不是有所求的惠施於人。國父所言極是:「本互助博愛之精神,謀團體永久之鞏固。」慈悲之心與博愛精神同出一轍。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沙發
打狗棒 發表於 2009-3-23 10:21 | 只看該作者
寫的真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0

主題

8642

帖子

231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18
3
遙祝 發表於 2009-3-23 14:21 | 只看該作者
1# kylelong

歡迎龍老師到心香鋪好文章


一直以來,自己就像那一朵流雲,
隨著風到處的飄蕩,在有風的日子裡,
早已經習慣了風的溫馨,
習慣了風的肆意.
從跨越山河,飛越陌生的城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1
4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9-3-24 08:35 | 只看該作者
1# kylelong


生活真豐富,龍老師真是多才多藝。

謝謝貼過來哈。
我那麼好的簽名什麼時候沒了,氣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5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3-24 22:22 | 只看該作者
2# 打狗棒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6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3-24 22:22 | 只看該作者
3# 遙祝


謝謝鼓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7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3-24 22:23 | 只看該作者
4# 人間的盒子


以後再繼續寫。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9: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