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學故事:青春的情,無悔的夢(4)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3-23 09: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十三)

教師節  感謝師恩顯美德
學生會  培養能力傳心得


《苟子》上曰: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這年,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誕生了。

9月金秋,老師是這個季節的主題,空氣中瀰漫著感念師恩的氣息。尊師重教是永遠的美德,學生會忙於給全系的老師辦座談會、給老教授送花籃和卡片。作為學習宣傳部長,主要工作就是在系大門的黑板上辦教師節牆報。大二的學生積極性很高,高年級的幾乎沒有人投稿。我布置了版面、並給牆報畫了刊頭、寫了標題后,幾個大二的學生很快忙起來了,周日一天就把牆報辦完了。這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給教師節辦牆報,記得我當時還寫了一首紀念教師節的詩,也一同發表在牆報上。

學生會還特意組織部分學生幹部去拜訪了著名教授江靜波――寄生蟲學研究室主任。1982年,他獲得過英國皇家醫學研究院熱帶病研究獎,1985年被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授予通訊院士銜,著有《無脊椎動物學》。他拿出20多本相冊給我們看,有一些是在國外照的,但更多得是他與助手和學生一起採樣時的照片。在全系的教師中,每次我們搞活動拉贊助,江靜波教授總是很積極,他一個人就贊助200元。後來,我們年級的畢業紀念冊上,有他的親筆題詞。我們班另一位湖北的男生,畢業后就在他實驗室工作。

85級新生報到了,雖然我沒有去車站迎接,但我們為85級新生舉辦了一次遊藝晚會。雖然已是大四,學習壓力比較大,但學生工作卻是我的重點。由於有了低年級的助手,實際上還比原來輕鬆很多。我、學習宣傳副部長、大二大三的幾個班長都參加了策劃工作,具體的遊戲包括猜謎語、踩氣球、端乒乓球、蒙眼繪畫、釣魚等等,1樓的幾個教室都被我們借用了。剛開始,人來得不是很多,我們還擔心。最後,很多高年級的同學也來參加,獎品不夠,我們臨時又派人去買。最搞笑的遊戲,是蒙眼繪畫。因為是按5人一組,每人只畫一筆,而且站在5米以外就要蒙上眼睛,然後走進開始畫。很多「作品」畫出來,感覺就像是外星人。

這學期新開設了5門課,其中同位素應用和計算機語言是我特別感興趣的。高中時期,我對核物理很感興趣,曾經看過很多關於原子結構、元素髮現、穩定島以及核能應用方面的書籍,當然也包括核彈。大學的課程很簡單,同位素應用於生物學,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卻成為我工作以後很重要的一種研究手段,一直到現在的多倫多大學醫學院。而計算機語言課程,我們只是學了Basic語言,對於編程,我有很大的優勢,幾堂課下來,我就可以在計算機上編程,並可以顯示簡單的遊戲。如果有人同時對核物理和計算機非常精通的話,很難想象是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只是我不是那個專業。但我對計算機的痴迷,使我一直能夠緊跟當時民用電腦發展的最新水平,無論是WIN3.0,還是WIN98和WIN vast,還有各種文字、圖象、動畫、翻譯等軟體,不僅給自己的工作帶來極大便利,也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了無窮樂趣,都要感謝在大學期間打下的這些基本功。有些人全盤否定中國的大學教育,無疑是片面的和無知的舉措。

大四,意味著即將畢業。有的同學忙於出國考試,有的同學忙於研究生考試,有的同學則開始聯繫工作單位,而有的同學則開始在校園學著做生意。動物班的幾個同學在生物系一樓借了一間小房,開始只是賣一些快餐面、火腿腸、糖果等,後來又增加了文具紙張,給同學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不少便利。後來,我們也有幾個男生參加了。在畢業后20年的同學聚會上,大家談起自己的事業,居然有幾乎一半的同學從事西藥、草藥、生化製劑以及醫療器械等相關的貿易,而直接從事學術研究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在一次參加廣東省政工廳舉辦的大學生思想交流會上,我提出了「文科學生側重上層建築,理科學生側重經濟基礎」的觀點,受到多數學習宣傳部長的一致認可。不久,我任「綠原學社」社長。在一次與85級新生的座談會上,有同學問「如何處理大學學習與學生工作的關係」。我介紹體會說,大學學習,只是教給我們一個學習方法,在大學里學到的知識永遠也趕不上知識的更新步伐,更多的知識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時間裡去學習;學生工作,是會擠掉一些學習時間,但是值得的,因為這樣的工作培養了我們的工作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普通學生所不能擁有的能力。

會後,一些學生會的幹部對我的觀點提出異議。現在看來,我當時的觀點還是對的,而且現在也依然是正確的。參加工作后,很多解決工作問題的能力,都是在大學時期培養起來的。經受過各種困難考驗的人,在實際工作和社會生活中是一定有所作為、一定會成功的。

所謂「素質決定能力,能力決定一切」,就是這個道理。


(十四)

學哲學  人生時時有希望
憶歷史  中大歲歲變模樣


有人說,太理性的人,一生孤獨;太感性的人,一生坎坷。然而,這孤獨中的理性之靜與感性之雅,不是人人可以理解的。因為,孤獨是情感的金礦,一旦發現了這種金礦,人的一生受用無窮。

那時,學校開設了哲學課,其中關於人生問題的哲學,主要探討人生的目的、價值、思想、意義、態度等,我非常感興趣,甚至高於對所有專業課的專註。專業課是學術上的專科,而哲學課則是思維上的全科。國父有一句名言:「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這書,想必就是能夠啟迪人生智慧的書籍。

我在校園書店買了很多哲學方面的書籍,閱讀這些書,佔據了我大部分業餘時間。《培根論人生》中談到:一切幸福都絕非沒有憂慮和煩惱,而一切逆境也都絕非沒有慰藉與希望。最美好的刺繡,是以暗淡的背景襯托明麗的圖案,而絕不是以暗淡的花朵鑲嵌於明麗的背景上。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燒中才會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正如惡劣的品質會在幸福而無節制中顯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逆境中而放出光輝的。這些話語,成為我一生中一直指導我前行的指南。經歷過孤獨與思鄉的洗禮,內心反而變得開朗。即使一個人一生走過,也會覺得自己並不獨立於這個世界。

為了豐富業餘生活,加強廣州各高校之間的聯繫,生物系學生會組織了一個代表團,包括學生會各個部門,我也參加了。

我們參觀了華師、華工、華農以及中大的石牌老校區遺址,還與華師的同學舉行了一場籃球友誼賽,並與幾個學校的生物系建立了聯繫。不久,中大、華師、華工、華農4校的生物系聯會的《夏蘭》創刊,我首次以自己的筆名開始發表詩歌散文。

談到上述4所大學,還有中山醫,我也可以簡單談談中大的歷史了。

1924年,國父親手將清末以來在廣州地區建立的實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學校,包括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科大學以及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等整合為一體,創立了國立廣東大學。國父逝世后,學校於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其後,廣東公立醫科大學、國立廣東法科學院、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工學院先後併入。至上世紀30年代,國立中山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師範等7個學院。這其中,就包括當時的華師、華工、華農以及中山醫的主體。因此,1984年中大的校慶是60周年。

然而,中山醫科大學前身為博濟醫學堂,成立於1866年,是我國最早設立的西醫學府,國父曾在此學醫並從事革命活動。1936年,博濟醫學堂發展成為嶺南大學醫學院。1953年,中山大學醫學院、嶺南大學醫學院合併成立華南醫學院,1954年廣東光華醫學院併入。學校先後改名為廣州醫學院、中山醫學院,1985年,改名為中山醫科大學。因此,1984年中山醫大的校慶是118周年,而校慶日期只差2天。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和中山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中山大學,進一步拓寬了學科結構,成為一所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藥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1984年的生物系已經成為2008年的生命科學學院,包括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生物化學系以及生態學系。

現在的中山大學共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分別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廣州南校區(原中山大學)佔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原中山醫科大學)佔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大學城)佔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佔地3.48平方公里。擁有30個學院和6個直屬系,另設有5所綜合性醫院,以及3個附屬專科醫院。在校各類學生中有博士研究生4000多人、碩士研究生9000多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5000多人,本科生近10萬多人,來自港澳台的在校學生1000多人,來自各個國家、地區的在校留學生1500多人、進修生2300多人。而我們當時入校時,全部學生總數才1萬多人。

在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我們當時根本就沒有課堂討論、演講實習以及同學自由組合共同完成一項實驗課題。因而,我們參加工作后,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獨立演講、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等等能力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當然,現在中大的一切都在逐漸變化,與國際接軌。

在2008年全國高校排行榜中,中大名列前10強之一。其中,文科方面,像哲學,中文等,全國排名在7左右。雖然中大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一點也不影響母校在我心中的地位。隨著時間的延續,我反而對母校有了更深的感情。每當一個城市有國父的銅像或者雕像,我都一定會去拜謁,並留影,無論是在中國、日本,還是加拿大,因為國父是我心中最偉大的先輩。


(十五)

新大樓  畢業論文高要求
東郊遊  燒烤味美風景秀


車廂里還是那般悶熱與嘈雜,我不得不將頭伸出快速行使的列車窗外。風沙朝我飛奔而來,吹起我的頭髮,打在我的臉頰,而我卻無暇顧及心中的失意與無奈,一隻昆蟲猛地撞擊在我的鼻樑上。我哧溜地坐起來,原來是個夢境。

在廣州度過了第三個春節,這次沒有欣賞花市,也沒有品嘗小吃,而是在為自己的畢業做各種準備,而更多地是在心裡做好離別前的心理準備。好在那時的大學畢業生是國家分配,不用自己找工作。

本科畢業論文開始后,同學們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自己選導師,而導師們也與學生進行一對一面談。我的導師是做微生物的,我與班上另外2個男生一起,但分開做不同內容。一開始,我們在生物系大樓的3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基礎訓練,然後,我們在位於生物系大樓正北面的中山大學測試中心3樓,按照導師的實驗計劃進行實驗,包括細菌培養、培養基替代、金屬離子濃度梯度、DNA酶切分析、質粒構建、轉化效率等等。

中山大學測試中心是一幢新建的實驗大樓,大型科研儀器比較齊全,而且幾乎都是全新的儀器設備。在這樣的環境中做研究,感覺非常專業。只是一些試劑和小型設備還在生物系大樓,經常要兩邊跑。導師也在生物系大樓,有時候也要請教一些具體內容。晚上加班做實驗也是常有的事,同學們都一樣,希望早點結束實驗。與文科同學不同,他們不用做實驗,只是到圖書館查查文獻,寫寫論文就行了。而我們做完實驗后,還是要寫論文的。

實驗任務並不是十分繁重,我們有很多自由時間。在實驗開始后的一段時間內,我還與學生會的幹部一起到廣州六中(中大附中)做生化諮詢,給學生們介紹生物化學的基本內容;與生物系部分同學一起,到廣州紅十字醫院獻血,留給廣州200CC的鮮血;在多媒體教室,觀摩了最新科技――數碼激光視頻碟片技術(即6年後才在全國開始流行的VCD技術)。生活還是比較豐富多彩的哦!

5月的一天,我們實驗室幾個同學,包括導師實驗室的幾個碩士生和博士生,還有班上的幾個同學一起到「東郊公園」野炊。東郊公園位於黃埔大道北側,面積75公頃,始建於1928年。當時為廣州政府林楊(又名石碑林場),1933年為紀念孫中山易名為中山公園,1957年改名為森林公園,1960年易名為東郊公園。

實驗室的博士生胡大姐帶我們去,大家都騎單車,還帶了很多肉類、點心和水果。遠遠地,大家就聞到了一股燒烤的味道,原來,我們並不是來的最早的。來到燒烤活動區,租借了燒烤用具,還買了一箱啤酒,10多個人基本將它們消滅掉。我和河南的一位男生表現突出,最後還一人「獎勵」一瓶。

燒烤結束后,我們騎車遊覽了公園。由於公園歷史悠久,又地處郊區,這裡綠樹成蔭,風景秀麗,空氣格外清新。園內有喬木、灌木、花草、棕櫚、竹子等100多種植物,並有20多株百年以上老樹和園內特有的萬餘平方米的水中森林,給公園增添了一種神奇的色彩。再加上是曾經的「中山公園」,我們更是興奮有加。那些巨大的榕樹、水中的杉樹,無一不是一幅幅誘人的彩色風景畫,令人留連忘返。

6月中旬,我們組的畢業論文就完成了,我的論文題目是:pcJ3質粒轉化枯草芽孢桿菌的條件的研究。我們組3人的論文,後來被導師撰寫成一篇研究論文,發表在《中山大學學報》上,其中有關金屬離子的影響實驗,成為我參加工作后的研究重點之一。那時候,全班的畢業論文基本上都完成了,除了3、4個同學還在繼續努力。到月底,全班就都結束了全部的實驗和論文寫作。為此,男生們還到西區的康樂餐廳小聚了一下,喝了不少啤酒,想象自己即將開始的新生活。畢竟,4年的大學學習結束了,即將走入工作崗位。大家對未來都充滿希望、充滿期待!


(十六)

龍穴島  開心之旅看日出
畢業冊  青春之歌奏新譜


畢業前夕,是大學生活最快樂的時光,也是情緒比較激動的時刻。

有一段時間,梁球琚堂每天晚上放連場電影,而且經常是每次3部,專門為我們這一屆畢業生準備的。因為離畢業典禮還有半個月,班上有人提議去龍穴島旅遊,大家一致同意。然後就開始了周密的安排和準備,有的聯繫旅遊船,有的購買食品,有的打聽龍穴島的情況,有的準備旅遊必備的物品和藥品,還有的準備相機和膠捲。

那天早上,校園的同學和廣州本市的同學在碼頭匯合,不巧,其中有3個同學跑到另一處碼頭了,當時又沒有手機,無法聯繫,我們大部隊只好「遺棄」他們了,實在是遺憾啊!

旅遊船是一艘大型鐵船,旅客使用部分只有2層,第3層是船員專用的,地下室是儲備倉。我們班都在第2層,大家在船舷看看風景、說說話,累了,就到第2層的涼席木板床上休息。這種休息床是一條長長的通鋪,全班同學睡在一起,大被同眠啊,感覺非常壯觀!大家帶了不少零食,邊吃邊說邊笑,是我一生中感覺最溫暖的一個大集體,最開心最幸福的一次旅行。

這艘旅遊船是一條專線船,來往於龍穴島和廣州之間。船上介紹說,龍穴島位於珠江口的蕉門、虎門水道出口交界處,北距小南沙約10公里,距廣州86公里,西南距新墾鎮約6公里。龍穴島由龍穴島旅遊區、雞抱沙、孖沙組成。全島面積為65平方公里,是南沙最大的海島。

中午,我們就到了龍穴島碼頭。一下船,我們就到服務處做準備,計劃如何在島上遊覽。大家一邊午餐,一邊看服務處的介紹。龍穴島有四奇:海市蜃樓、奇井、奇榕、奇洞。海市蜃樓是看不到了,其它的就一定要看看。島上有60多米高的龍穴山,青山環抱,綠樹成蔭。鐵索橋、九曲亭、觀日亭、古井、龍窩、藏寶洞、大榕、穿雲洞等等,都逃不過我們的視線。很多同學都帶了相機,這是我沒有想到的,而我的相機是向動物班同學借的。

大風景看完后,同學們就來到了海灘邊,坐在石頭上休息,看大海的豪邁、聽海浪的聲音。有個同學翻開一塊大石頭,發現了螃蟹,紅棗大小。好傢夥!大家像發現新大陸似地,一下子都來了。個個都提著塑料袋、捲起褲腳、脫掉鞋子來抓螃蟹。海灘近處的石頭翻遍了,大家就一路向大海深處進發,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很遠,海水漸漸淹沒了膝蓋。因為海水還是比較清澈的,仍然可以看見螃蟹。離島約200米的巨礁上,還有一座的燈塔,只是太遠了。

時間過得很快,太陽落山了,海水也一下子就漲起來了。有個同學大叫,快點上來,小心漲潮!大家這才依依不捨地離開大海,真希望再來一次!

班幹部們開始忙於在島上租借晚上使用的帳篷、被單和涼席,燒烤用的鍋子和鐵叉,還買了木炭、調料等,考慮得非常周到。在靠近島上的一個服務處附近,選好露營和燒烤的地點后,不久,我們就吃上了燒烤的雞腿、雞翅、牛肉、豬肉,大鍋熬的排骨湯、綠豆湯,還有帶來的麵包、水果、零食等等。當地人喜歡使用蚝油和燒烤醬,味道很不錯,真的是終身難忘。多倫多也有的賣,我現在也是自己做燒烤,遠比西人做的BBQ好吃。

男生們已經搭起帳篷,鋪好了涼席。有人提議,大家站在什麼地方,就睡在什麼地方,男女生不要分開睡了。好像也沒有人提出異議,男生們應該有保護女生的義務啊。聽聽四周,是一片寂靜,除了滾滾海浪聲;看看四周,是一片漆黑,除了帳篷里那盞從服務處牽來的電燈。夜深人靜的時候,有的同學還在海邊看海,有的同學還是吃東西。我覺得累了,在一片海浪聲的搖曳中,我迷迷糊糊就睡著了。

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鬧鐘就響了。同學們像被電擊似地,一個個都蹦起來了。拿起衣服和相機,就往山頂跑,生怕看不到日出。到了山頂,大約等了20分鐘,太陽才從海水中慢慢浮起,好美!第一次海上觀日出,竟是這般感覺!那個紅紅的「鴨蛋黃」扁扁的,慢慢地,有一邊已經「煎」黃了。大家的相機「咔嚓」不停,單照、合影,就是趕不上太陽上升的速度,不一會兒,整個「鴨蛋黃」都被「煎」黃了,只是我們夠不著、吃不上。

    是回廣州的時間了,要不就趕不上旅遊船了。在回校的路上,又有人在看船頭櫥窗的介紹。說是相傳龍穴島正南有幾個深邃開闊的洞穴,為南海龍王所居。又有傳說海上常有龍出沒,以島上的這些洞為穴,這就是龍穴島得名的由來。還有傳說這些洞穴是明末清初廣東著名海盜張保仔的藏寶洞,我們是沒有發現什麼寶藏的,除了那些螃蟹。後來,居然有人說是我的老家,要我把票錢退還給他們。

回到校園,學生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策劃86屆畢業生的畢業晚會。

畢業晚會那個晚上,會場早已布置完畢。表演節目的同學,都是自己準備服裝道具,所有學生會幹部、主持人都是節日盛裝。我們邀請了系裡的老師、退休的教授,低年級的同學以及外系的校友也有來看的,還包括86屆畢業生在華師、華工、華農以及中山醫的一些老鄉。整個晚會節目演出順利,各位代表發言精彩。最後,由我代表全體86屆畢業生,贈送給生物系全體同學一個「石英鐘」,以警示全體同學:時間就是知識!時間就是生命!

在梁球琚堂舉行了全校86屆畢業典禮之後,全校86屆畢業生以係為單位在小禮堂外合影,系裡的幾乎全體老師都參加了。隨後,班上全體同學共計31名,在生物系、校大門、大草坪、惺亭、孫中山銅像、北校門、東區運動場、廣寒宮以及鏡湖和冼星海雕像處合影留戀。膠捲不夠用,馬上又去買。然後又是與其它班級的同學合影,與同校不同系的校友合影、與老鄉合影、與同一宿舍的同學合影等等。有很多同學哭了,尤其是那些戀人們「青春散場」的離別,更讓人傷感。雖然當時流行「大學時代的愛情,有花無果很快樂」,但畢竟是一份揮之不去的情感。更多的同學是互贈紀念品,很多同學則在畢業留言冊上寫下字句:

鄉間小路也是路,同學友情也是情。

是啊,青春,屬於我們的精彩。但是這一美好的過程,終有結束的一天。在那天來臨之前把握青春,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因為時間是如此多情,也是如此無情。它讓青春來得如此匆匆,也會讓她走得悄無聲息。可是我們終究不是行走在路上的那些勇敢且孤單的人,我們仍會有些期待,封鎖在心裡,像是一朵燦爛盛開的玫瑰,不願凋謝;又如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待繼續。

初入大學時候的稚氣未脫的面孔已經不起回憶,大學里的那些愛情瑣事已經辯不清真偽。帶著畢業留言冊上滿滿的祝福與期待,同學們逐漸離開了康樂園――這個伴隨我們4年學生生活的美麗花園、這個烙印在我們記憶深處的青春舞壇。我們班級同學的去向一直是個話題,有計生辦、公安局、醫院、體育學院、海關檢疫,有製藥廠、化工廠、生化公司、石化公司、中草藥進出口、煙草專賣局,還有寄生蟲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病毒所,而我選擇了遺傳研究所。

四季更替,花開花謝,青春之花永遠散發著光彩。在那些青春蕩漾的歲月里,我們時而興奮、時而傷感、時而瘋狂、時而哭泣,純真而富有激情。大學學業、畢業論文、尊敬老師、學生活動、業餘愛好、唱歌跳舞、軍訓做操、遊覽山水、南國花市、廣州小吃、校園文學、人生哲學、浪漫愛情、同學友情……只要我們的青春之夢得以實現,我們就會快樂地說:「青春無悔!」作為大學歷程的最後一頁,永遠都有一個想象的世界,清晰得正如我所描繪的一般,無可替代。畢竟,這是我一生中最燦爛的一程,我深信無疑。

70

主題

8642

帖子

231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18
沙發
遙祝 發表於 2009-3-23 14:24 | 只看該作者
1# kylelong

今天很幸運可以坐龍老師的兩個沙發哈


分享龍老師的校園生活
一直以來,自己就像那一朵流雲,
隨著風到處的飄蕩,在有風的日子裡,
早已經習慣了風的溫馨,
習慣了風的肆意.
從跨越山河,飛越陌生的城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3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3-24 22:24 | 只看該作者
2# 遙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05: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