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軍迷遊走於國家安全邊緣 愛國也可能"闖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9-3-24 15: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軍營生活為眾多軍迷所嚮往。任勇/攝
有關國家安全和中國戰略的話題永遠是軍迷們的最愛,不過反之,個別軍迷的不慎言行或被國外不良居心者所利用,也可能對國家安全形成著某種傷害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寇立研發自北京中美艦船南海對峙、中國要不要建航空母艦……這些新聞事件或熱點話題都是近期成了國內網際網路軍事論壇上討論的焦點。當中,一些網民的文章,引來回帖無數,被推至網頁顯要位置。在觀點、熱情井噴的網路江湖中,背後不乏「火眼金睛」、「功力深厚」之人,他們在網際網路上呼風喚雨,掀起一輪又一輪的軍事風暴;而江湖中的大多數,則都是對軍事充滿熱情的芸芸眾生。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軍迷」,很難說中國的軍迷是哪一年形成的。在「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時代,那些無緣軍隊的青年就熱衷於穿親友剩下的或者民間仿製的綠軍裝,甚至還有人在街上搶軍帽,這也許是早年軍迷們的一種表現。到上世紀90年代,略微有點零花錢買雜誌的軍事愛好者開始大量閱讀「三大知識」雜誌(《航空知識》、《艦船知識》、《兵器知識》)、《世界軍事》等,中國軍迷的專業水準開始提升,隊伍迅速擴大。1998年,《艦船知識》最先建立網路版(今天新浪軍事的前身),中國軍迷進入了網路時代。今天網路軍迷早已不是傳統媒體時代的單向閱讀者,他們還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上傳自己的「收穫」,甚至希望通過線上輿論和線下行動影響軍國大計。
  數量不亞於正規軍
  據《第23次中國網際網路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08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2.98億人。這中間有多少是軍迷呢?
  據該報告,中國網民目前52.5%為男性,84.3%集中於10-39歲之間,81.3%集中於初中至大專學歷之間。網民中較集中的職業是:30%為學生,10%為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15%是企業和公司人員。收入上,半數以上的網民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
  上述情況基本上也是對中國網路軍迷一個寬泛的描述。正如大多數男孩都會喜歡槍支、車輛、機器人玩具一樣,男性網民對軍事的興趣多少存在一些。如果把對軍事感興趣作為起步標準,則中國這個網民群體至少會有上億。如果把每期固定購買「三大知識」和《世界軍事》作為核心軍迷標誌,則按這四本刊物的發行量,中國核心軍迷也應有百萬之眾。這是一群數量不少於正規軍,大多在求學生涯中和事業起點上的大男孩。
  很愛國,但也可能「闖禍」
  網路軍迷的愛國熱情是誰都無法置疑的,在鐵血、飛揚、鼎盛、西陸等著名的軍事社區,只要一進去,就能體會到熱力。中日、中印、中美、台灣等問題永遠是熱點。軍迷在這裡評論有關方面的軍事裝備、作戰能力,分析別國策略,為政府支招……這樣執著,無非是為了呼籲捍衛領土主權、希望國家強大。
  但軍迷的熱情有時也缺少理性制約,從而給國家、社會和個人帶來一些麻煩。軍迷們急於維護國家利益而自發獻計獻策或呼籲軍事行動,有時給外界製造「中國威脅論」的口實。2008年,一則31天「入侵越南」的作戰計劃流傳於網上,該計劃從空襲、封鎖到地面行動非常詳細,越南政府為此兩次召見中國外交官表示憂慮。事後證明,這只是中國軍迷們為了「過癮」而編寫的。
  軍迷們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和自己的見聞,有時造成泄密。在軍事論壇中,「猛圖」點擊量往往很高。這些有關武器、軍事行動的圖片有些就是網民在生活目擊中拍到,有時甚至是專門去相關場所拍攝的。2005年,一位軍迷就因為在四川某軍事基地拍攝大量戰機活動照片,並大量在網上分享而被以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
  軍迷們為了吸引點擊量,有時不惜編造假消息。今天網路論壇中的有些消息已經很像新聞單位和權威機構的正規文稿,讓人真假難辨。「中國護航編隊遭到某國潛艇追蹤,成功迫其離開」、「中國殲-10編隊到爭端海域巡航」、「中國海軍與某國海軍日前在某海域展開激戰」、「解放軍在救災前線發現神秘飛行器」……一個又一個極具爆炸性又吸引眼球的標題比比皆是。這些消息有的「三分事實七分創作」,有的乾脆是無中生有。而消息的來源,有些被放到國內權威媒體身上,以增強可信性;有些則被故意放到某個軍迷討厭的專家或境外軍事媒體上面,用來放大軍迷的反感。
  另外,軍迷往往容不得模稜兩可、中庸官氣、專家解讀,相當一部分軍迷也不太能容得下不同見解。於是,論壇中的謾罵、擠兌、嘲諷等語言暴力總是很難避免。
  別成了外國「網特」鉤上魚
  除軍迷自身問題外,甚至有一些外國人專門針對中國網路軍迷的特點謀求不良利益:他們瞄上了一些軍迷血氣方剛、好勝心強、分辨力低的特點,有意在網路上活動「釣」起這些人的注意力。軍迷中一直流傳著「網特」的傳說,意思是某些國家的軍事情報人員和意識形態特務專門在網上刺探情報,挑撥是非。經常有人會在軍事論壇上發貼詢問中國軍事實力情況,或者故意刺激別人,說他們對中國的軍事問題絲毫不懂,受不住挑撥者憤然回應,結果往往造成內部情況曝露於網上。
  還有些水平較高的軍迷,有時會收到境外雜誌、非政府組織的郵件,有償請他們提供文稿、圖片等等。這時有經驗的軍迷就站出來告訴你:別上當,「網特」在釣魚!
  同時,還有一些人專門針對網路軍迷大多為中輕年男性的特點,傳播網路色情,實施網路欺詐等犯罪。在一些管理不嚴的軍事社區,武器猛圖旁往往還有美女猛圖,軍迷們就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下進行著虛擬生活。
  個別軍迷的不慎言行、不良居心者的陰謀,對國家安全、國人團結與對外形象,以及對外關係等都形成著某種傷害。這是造成軍迷遊走於邊緣,不能像其他受眾群體那樣在國家重大議題中登堂入室、發揮更主流作用的原因。
  軍迷們如何「長大」?
  自從新世紀網路不斷加速發展以來,軍迷群體不斷膨脹。但在這十餘年間,現役軍人與專業人員由於職業要求等原因加入的比例很少。在多為業餘愛好者的情況下,每年又都有隨著成長被事業和家庭生活轉移開的資深軍迷。這使得軍迷隊伍在近些年整體上一直呈現「長不大」、「難提高」的現象。
  許多人都開始注意到,對網路軍迷,需要在保護其愛國熱情的前提下進行善意引導。其實,帶有官方色彩、顯得生硬的「引導」,不如「開發」更加貼切。正如總理與網民的互動一樣,國家在軍事決策上對網路軍迷的「開發」,主要辦法可以按當時的軍事透明度,加強與網路軍迷的互動。互動將使軍迷在了解情況后自覺維護國家安全,並提出寶貴的民間建議。2007年美國出台的《21世紀海上合作戰略》,就在制訂過程中吸收了網民意見。隨著中國軍事透明度的提高和戰略決策支持體系的完備,未來中國網路軍迷在不涉及國家機密的前提下與軍事部門實現互動未為不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05: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