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與我的一對美國好友(他們是男女戀人關係)上過一課. 課的內容就是男女關係 .後來我整整和他們聊了一晚上. 我們從婚姻的方式,思想,構成等方面進行了很深入地探討, 感慨良多.
我發現中國夫妻往往能夠共患難,但不能共享福,美國夫妻正好相反.
中國文化崇尚心靈交流,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 在夫妻最困難的時候他們接觸是最多的,需要為對方理解和想到的也是最多的.因此兩個人都能夠感受到對方的關懷,從而感受到心靈上的滿足和幸福.但是,當物質生活漸漸豐富時,中國夫妻往往不考慮到對方的精神需要而只注重物質需要.換句話說,就是男方認為給女方買想要的東西女方就幸福了,而女方認為男方的應酬對女方是一種冷落.這種精神上的鴻溝就直接導致了婚姻的冷落和裂痕. 男方的招蜂引蝶和女方的紅杏出牆往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如果兩方有孩子,傳統的為了孩子有可能會維持著這個殘破的婚姻,或者兩方得經濟依附性太強,因此不得不依靠對方. 但是一旦以上兩點都不存在的時候,那麼婚姻的分裂幾乎是必然的.
現在回過頭來說美國人. 受傳統享樂主義影響, 美國人的婚姻是以物質,肉體上的快樂為基礎的.愛一個人而不上床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美國人來說,快樂的經歷是值得自豪的. 這直接反映在為什麼我的一個女性朋友能像我說出她12歲就和人發生性關係的"英雄"經歷.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對物質,肉體快樂的追求往往會找到對自己肉體上最適合的對象. 因為和中國人所奢望的一見鍾情相比,美國人更傾向於快樂,所以很容易看見一個男生有數個女友,同時那些女友也有數個男友的情況出現.在這種中國人所謂亂交的大網中,美國年輕人盡情的表現自己. 無論是從語言,談吐,世界觀,價值觀,甚至是床上功夫或者性能力,美國人給於自己充分的機會去選擇. 而這種撒大網捕鳥的選擇愛人方式,從幾率來說的確比中國人的愛了就算,辛辛苦苦相親更容易找到合資及氣質相配的愛人.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夫婦的婚後生活質量比疲累守候著婚姻的中國夫婦要強得多. 但是這種婚姻如果在結婚2到5年內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極不穩定,在沒有了物質快樂和強大的外界精神壓力下,用快樂做基礎的婚姻往往會崩潰. 另外一種情況是夫婦兩個都不再感到快樂,那麼缺乏耐心去守候,又有獨立經濟能力的美國夫婦往往會分道揚鑣. 換句話說是夫妻經濟獨立的悲哀吧 (這一點從2003年美國57.6%的離婚率可以看出來) 有意思的是,文化的不同對兩個國家的影響也不同,中國夫妻的主動復婚率極低. 若無強大外界壓力影響,一般來說夫妻離婚就是恩斷義絕.相比之下,而美國夫妻的復婚率之高讓人咋舌,平均每十對離婚夫婦就有兩對復婚.而我一個朋友三次嫁人都嫁的同一個男人更是在當地傳為美談(離婚兩次復婚兩次) . 對於中國人來說,結婚更像是一種商業活動,所以叫做經營婚姻. 而對於美國人來說,婚姻更像遊戲家家酒.愛到一起翻天覆地,不高興了一拍兩散. 其實,兩種婚姻都有可取之處也都有不足,如果中國夫妻無論富貴貧窮都重視交流,多和自己的愛人說說自己的心裡話.而美國夫妻在激情的快樂外多一份痴情的相守,世界是不是會更加美滿一些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