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聯合早報:阿勒泰官員財產申報並非做秀鬧劇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3-10 0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3月09日 09:39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9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當地時間8日刊出署名文章說,目前中國新疆阿勒泰的官員申報財產制度十分粗糙,不公示秘密申報的內容使這一制度對官員的震懾力大打折扣。但是,阿勒泰這次公布官員財產並不是做秀,更不是鬧劇,而是打破中國反腐僵局、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一次大膽嘗試。

文章摘錄如下:

新疆阿勒泰地區近日公布了該地區上千名官員的財產情況,使這個地廣人稀的邊遠地區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阿勒泰的「破冰」之舉能否成為正在舉行的「兩會(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年會)」議題,官員財產公示制度是否得到高層認可並在全國推廣,是檢驗阿勒泰這次「變法」成敗的重要指標。

去年5月,阿勒泰紀檢部門出台了《關於縣(處)級領導幹部財產申報的規定(試行)》,宣布從今年1月1日起,該地區將在全國率先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新年伊始,阿勒泰在官方網站公布了新任命的55名縣處級官員的申報;2月17日公布了1054名縣處級和科級官員的財產申報,其中縣處級官員申報率為98.97%,科級幹部申報率為100%。

與一些國家精細的申報制度相比,阿勒泰推出的申報制度確實粗糙且不透明。例如,官方主要公示申報人的收入和收禮情況,而申報人的汽車、住房等動產、不動產,購買股票、證券等理財產品,由遺產繼承、贈與等形式獲得的財產,債權債務以及個人銀行存款等七項內容,列為秘密申報範疇不予公開。同時,上千名官員沒有一人申報收禮的情況,明顯不符合中國官場的實情。

阿勒泰官員申報的不透明和不真實招來輿論的如潮批評。一些痛恨腐敗的人士將阿勒泰這次「吃螃蟹」行動批成「做秀」「作假」「史上最山寨的官員財產申報制」。

不過,炮轟阿勒泰的人士雖然義正詞嚴,卻提不出更為現實的反腐招數。的確,目前阿勒泰的官員申報財產制度十分粗糙,上千名官員無一收禮肯定有假,不公示秘密申報的內容更使這一制度對官員的震懾力大打折扣。但是,阿勒泰這次公布官員財產並不是做秀,更不是鬧劇,而是打破中國反腐僵局、推進政治制度改革的一次大膽嘗試。

遏止腐敗的重要一步

官員財產公示是法治國家的應有之義,在中國卻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無論阿勒泰的做法與法治國家還有多大差距,甚至可能有不足為外人道的「貓膩」,公示官員財產本身卻是朝著遏止腐敗的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而這看似尋常的一步,中共足足用了20多年。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一些學者就呼籲中國效仿發達國家建立官員財產公示制度,以遏制層出不窮的貪污腐敗。從1995年到2006年,中共先後發布《關於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收入申報規定》及《關於省部級現職領導幹部報告家庭財產規定》等四個規定,表面上建立了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但申報內容只供相關領導參考,並不向社會公示。可以說,這些來自高層的申報規定對官員的觸動遠遠比不上阿勒泰粗糙的申報制度,差別就在於公示。

公示財產會帶來衝擊?

從2005年開始,王全傑等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連續三年向「兩會」提案,建議縣處級以上官員在任命前必須通過法定途徑公示個人財產,在任期內和任滿時向社會公示資產變化情況,接受民眾的質疑和監督。但大多數自稱「公僕」的官員不同意提案。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丰台區副區長閆傲霜認為:「官員財產不應該公布,官員也享有隱私權。官員財產有許多來源,其中包括繼承遺產等等涉及個人隱私的,而且中國官員並非終身制,把官員所有財產一律公布太籠統了。對於『公布官員財產有利於監督』的觀點,我認為是有失偏頗。實行財產公布制度數據假如還是由個人提供,那麼這也是依靠個人自我監督、自我約束,對部分貪污腐敗的人員毫無用處。」

官員反對公示自己的財產未必是擔心泄露受法律保護的個人隱私,而更可能是擔心暴露出法律所不允許的個人財富。人民網強國論壇刊登一篇網友反駁閆傲霜的文章說:「閆傲霜能拿出一個不公布財產就可以證明官員未曾貪污腐敗的好辦法嗎?如果拿不出,卻又反對財產公開,只能說明自己不幹凈!」

「兩會」是「阿勒泰效應」發酵良機

阿勒泰的試驗表明,公示官員財產其實沒有高層想象的那麼複雜。參加財產申報的上千名官員,不僅包括阿勒泰地區管轄的六縣一市正、副縣級官員,還包括退休三年以內的正、副縣級官員,以及在公安、工商、稅務、交通、城建等部門握有實權的科級幹部。在新疆自治區紀委的督導和輿論支持下,阿勒泰官員普遍對試行財產申報表示理解。

《新京報》等媒體報道,阿勒泰官員財產申報質量較高,絕大多數領導幹部對自己任職以來的全部家庭財產進行了申報。

對於官員在「收禮」一欄中都填「無」,阿勒泰地區紀檢委書記吳偉平說,設計申報「收禮」,不是為了讓官員「自首」,而是讓其「自律」;不是為了反腐敗多抓幾個貪官,而是預防腐敗少出幾個腐敗官員,主要對官員起警示和威懾作用。

至於外界指責申報不透明,吳偉平表示,財產申報如果能夠一步到位「無限公開」,固然是理想化的結局,但並不符合國情和現實。目前先要讓官員適應財產申報。在中國,公示官員財產既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事實上,阿勒泰公示官員財產已取得初步成效:從《規定》印發到首批55名幹部財產被公示的半年間內,阿勒泰地區紀檢委共收到申報對象上繳款物價值76萬多元人民幣(約17萬新元),超過前幾年的總和;一些官員在公開場合不再抽「中華」牌之類的高檔捲煙;阿勒泰官方宣布,將公示申報人購買汽車、住房等情況,以及公開少數官員在北京、上海買房情況。如果真這麼做,那些財產來路不明的官員將面臨真正的危機,那些利用職權大撈不義之財的官員將感到真正的震懾。

阿勒泰公示官員財產讓人在腐敗的暗夜看到一線曙光,要讓這線曙光變成中國反腐敗的黎明,阿勒泰必須有「同盟軍」,把官員財產公示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推向全國,政治和輿論的力量都不可或缺。

在政治上,正在召開的「兩會」應該是擴散「阿勒泰效應」的良機。有了阿勒泰初見成效的「試點」,王全傑等懷有正義感和責任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可以在「兩會」上更加理直氣壯地呼籲高層制定有關法規,儘早將公示官員財產制度推向全國。

而輿論的力量更為重要。在阿勒泰「變法」承受來自官員階層巨大壓力的時候,輿論與其指責阿勒泰的不是,不如鼓勵它大膽前行,將官員財產公示制度進行到底,真正推進中國的反腐倡廉。(於澤遠)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