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同時肯定又同時否定。

[複製鏈接]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3-6 07: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大熊貓 於 2009-3-6 09:26 編輯

1958年6月30日,趙朴初先生陪同毛澤東主席接見柬埔寨佛教代表團,在等待客人時,毛澤東主席以開玩笑的口吻對趙朴初先生說:「佛經里有些語言很奇怪,『佛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佛說趙朴初,即非趙朴初,是名趙朴初。先肯定,再否定,再來一個否定的否定,是不是?」聽了毛澤東的話,趙朴初笑著說:「不是。是同時肯定又同時否定。」毛澤東很滿意趙朴初的回答,說:「看來你們佛教還真有些辯證法的味道。」後來毛澤東對十世班禪說:「《金剛經》很值得一看。」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沙發
 樓主|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3-6 07:36 | 只看該作者
岳飛大破金兵於朱仙鎮,有直搗黃龍(吉林農安)的壯志,不幸被秦檜嫉妒,用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城。岳飛班師回京過長江時,經過江中金山寺,乃去拜訪道悅禪師。道悅禪師預言「元帥此行,恐防有牢獄之災,奸人陷害之事」,勸岳飛「不如潛身林野,隱跡江湖」。岳飛謝絕了道悅和尚一番盛意。臨行時,道悅和尚作一首偈:「歲底不足,謹防天哭;奉下兩點,將人害毒。」
岳飛回杭州,秦檜用「莫須有」三字,使岳飛父子下獄。等到臨刑的時候,才悟道悅和尚的偈頌大意。那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過年,同時天降大雨,岳飛在獄中聽到雨聲,知道大難臨頭,想起道悅和尚的讖言終於應驗了。「奉下兩點」,就是「秦」字。果然被斬於風波亭。
秦檜問監斬人:「岳飛臨刑時,說些什麼話?」監斬人說:「只聽他說,不聽金山寺道悅和尚的話,所以有今天的下場。」秦檜一聽大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悅和尚。道悅和尚在頭一天於定中曉得這段因緣,乃留下一個偈語:「何立自南來,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幾乎落他手。」
寫完之後,即刻圓寂。第二天,何立來到金山寺,老禪師已經圓寂。無可奈何,回去交差。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3
 樓主|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3-6 07:39 | 只看該作者
2# 大熊貓
正德三年(1508),王陽明被謫為貴州龍場驛丞。一夜,突然領悟格物致知的道理。這就是所謂「龍場頓悟」。關於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在《陽明年譜》里這樣記載:「因念:『聖人處此,更有道何?』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之者,不覺呼躍,從者皆驚。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王陽明並非佛門弟子,故其能有此悟,實屬與佛教淵源久遠,佛門有這樣一個公案:

王陽明先生有一次到金山寺去朝拜,覺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識。信步瀏覽,走到一間關房之前,只見房門口貼了一張封條,左右觀看,好像曾經住過。王陽明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請知客師父打開關房瞧個究竟,知客師父連忙道歉說:「對不起!這間關房是我們一位老祖師五十年前圓寂的地方,裡面供奉著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遺囑交待不可以開啟,請您原諒,千萬開不得。」「既然房子設有門窗,那裡有永遠不能打開的道理?今天無論如何請您慈悲開下來看看!」由於王陽明一再請求,知客師父礙於情面無法違抗,只好萬分為難地打開房門,讓王陽明進去。昏黃的夕照里,只見一位圓寂的老和尚亘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團上,王陽明一看,咦!怎麼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舉頭看去,牆上還有一首詩,寫道:
「五十年後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精靈閉后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
原來王陽明的前生就是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閉門扉,今日還來自啟,為後世子孫留下一點證明。王陽明為了紀念這件事,曾經在金山寺留下詩句: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陽水底天;閑依妙高台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4
 樓主|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3-6 07:46 | 只看該作者
1939年春,周恩來到南嶽衡山為游擊幹部訓練班作報告。當時南嶽寺觀里的和尚道士以丘贊、演文法師為首,組織了一個救亡團體———「南嶽佛教救國協會」,決心為抗日事業盡一份力量。但是他們的意見很不一致,演文主張成立一支僧軍,奔赴抗日戰場,直接同日本鬼子拼殺,而丘贊不同意,認為殺生是犯了佛門戒律,彼此爭執不休,便請周恩來「裁決」。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上封寺。他高度評價了僧人們的愛國熱情,又提出不必成立僧軍的主張。談話將要結束時,丘贊請周恩來題詞。周恩來沒有推辭,接過筆默想片刻,洋洋洒洒地在宣紙上寫了八個大字「上馬殺賊,下馬學佛。」丘贊望著題詞,沉吟了一會道:「弟子斗膽請教,先生題詞『殺賊』與『學佛』聯繫在一起,於教義是否相符?」
      周恩來笑著解釋說:「阿羅漢的第一個漢譯是『殺賊』。不殺除煩惱之賊,就成不了阿羅漢。我寫的是『殺賊』。不是『殺人』,這個『賊』當然是指佛教中不能容忍的歹徒。現在日本強賊正在大批殺我同胞,我們不把殺人的賊殺掉,怎麼普渡眾生?這是善舉,殺賊就是為了愛國,也是為佛門清靜。你們出家人只出家沒有出國,所以同樣要保國愛國。抗戰就是殺賊,殺賊就是抗戰愛國。」
周恩來把「殺賊」與「學佛」緊緊聯繫起來,使得丘贊不得不從心理上承認殺賊的合理性,接著又把「殺人」與「殺賊」這兩個關係一區別分清,將「殺賊」提高到「普渡眾生」、「善舉」這樣的佛家最高教義上來認識,最後說到抗戰救國的大目標上來。真是步步為營,循循善誘。丘贊聽后激動地說:「周先生真是博學,精於教義,通曉佛理。我明白了,只有上馬殺賊,才能下馬學佛。我們出家人也要投身抗日,手持戒刀,上馬殺賊。」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5
kickbird 發表於 2009-3-7 20:55 | 只看該作者
同時看帖又同時不看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3: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