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版《在路上》獲大藪春彥文學獎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9-3-8 06: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出生在中國台灣的作家東山彰良前不久以小說集《路邊》榮膺日本第11屆大藪春彥文學獎,這部描繪「都市年輕人生態」的作品因其濃郁的凱魯亞克式的風格,被評論界譽為日本版的《在路上》,從而備受關注。

  在小說當中,28歲的主人公「我」是個典型的「三無男人」(一無學歷、二沒錢、三沒固定職業),整天與朋友喜彥在日本千葉縣船橋的大街上遊盪。「我」曾經問喜彥,除了自己和朋友之外,人生排在第二位的東西是什麼?喜彥乾脆地回答:「錢。」因為「人生就像坐計程車,你沒有錢根本前進不了。我們在車裡一動不動地枯坐著,計價器上的金額卻每分每秒連續不斷地往上跳。當我們坐到快30歲的時候,就只能聽到那裡嗒嗒嗒的跳動聲,——沒錯,就是『錢』」。於是兩人開始小偷小摸,甚至幫走私者搬運珍奇的野獸,當天掙來的銀子不是花在酒吧里,就是去風月場所鬼混。

     從《路邊》的英文書名《on the Roadside》,人們很容易聯繫到凱魯亞克的名著《在路上》(OntheRoad),作品中失去理想的主人公以流浪、性愛和酗酒來「充實」生活的做派,也與凱魯亞克筆下「垮掉的一代」極為相似。無怪乎日本著名文藝評論家大森望將《路邊》稱為「2008年的《在路上》」,他說兩本書最大的不同之處,或許就是《在路上》的主角們橫穿了美國大陸,而《路邊》的兩個朋友則幾乎一輩子都在房總半島待著。

  《朝日新聞》日前以《在冷酷中凸顯真理》為題,發表了對東山彰良的專訪。該報稱,東山彰良以冷酷的視線,窺視著充滿惡行與危機的都市年輕人的生態。他筆下主人公居無定所的荒唐生活,恰恰揭示了「現代社會的角落」里人們無謂而又痛苦的抗爭。

  東山彰良1968年出生於台灣,父母都是中國人,5歲時他回到日本生活,現定居福岡縣。2002年,他以新感覺犯罪小說《逃亡作法》獲得了首屆「這部推理小說真棒!」大獎的銀獎和讀者獎,大森望評價這部作品具有「昆汀·塔倫蒂諾的格調+蓋·里奇的下流+科恩兄弟的詼諧+三池崇史的霸氣」。

  東山彰良對美國的暴力犯罪小說、「黑色幽默」小說、「垮掉的一代」小說情有獨鍾,曾翻譯過唐納德·高尼斯的代表作《黑色底特律》。他稱自己無論在哪裡,都只是一個「過客」,因而其作品的風格也十分異國化,融合了中國、日本、美國的文化內涵中的諸多元素。

  與凱魯亞克將寫作當成是一場反抗虛無感和絕望感的戰爭一樣,東山彰良也在接受《朝日新聞》的採訪時說:「我在與希望背道而馳的現實面前感到絕望,除了拚命寫作之外,還能做什麼呢?對我來說,只是在用小說這種形式來吐出胸中塊壘,實現自我救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沙發
廣南子 發表於 2009-3-9 08:22 | 只看該作者
...。「我」曾經問喜彥,除了自己和朋友之外,人生排在第二位的東西是什麼?喜彥乾脆地回答:「錢。」因為「人生就像坐計程車,你沒有錢根本前進不了...
NYLASH 發表於 2009-3-8 08:13


很經典和意味深長的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3: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