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企業家在議政,普通員工在哪裡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3-3 2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03月05日 09:24南方都市報

從草案討論到通過立法,再到實際執行,資方對《勞動合同法》的「攻擊」始終存在。全國兩會之前,廣州兩會上就有企業界的政協委員批評該法嚴重不公,過分保護了勞工權益,削弱企業用工自由。日前,參加全國兩會的前中國首富張茵女士持同樣看法。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進一步表示,要向全國政協提交提案廢除「無固定期限合同」,並認為一旦廢除該條款同樣有助於勞工利益。果不其然,張茵委員的見解和做法引髮網民「騷亂」,招致對整個資方的激烈炮轟。

資方對新法有怨憤,在各種場合表達對它的排斥性意見並不新鮮。慮及她所代表的界別和身份背景,張茵女士對《勞動合同法》有那樣的解讀也屬正常。甚至於,提交反對提案也是在履行委員的權責,並無越界或違法之意,其言說不該承受任何譴責。只是,在此番言論引起的喧嘩中,當予以強烈警惕的不是委員說了什麼,而是勞工代言人的缺失,以及由此造成的單向度的「辯論」。

事實上,涉及勞動合同法的爭論流佈於坊間,瀰漫在大眾媒體上,然而絕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辯論。勞工缺席不在場,理想中有話語交鋒、存利益博弈的辯論沒有建立起來,一如既往地表現為資方的控訴。在張茵等委員發言之前、《勞動合同法》執行前夕,資方的不滿一度演變成裁員行動,在受政府遏制后,此類行動沒有蔓延。也曾有勞工受其牽累下崗,引發抗議舉動,儘管如此,還是沒有形成有效的對話,辯論更是空想。

一部法律是否完備、需不需要修正當然可以討論,全國兩會也是合適展開此類話題的場合。問題是,為什麼只見張茵疾呼而不見勞工出面?不管網民怎麼憤怒,他們走不上前台;不論車間的勞工對資方說辭如何看待,但無出面駁斥的途徑。總的形勢仍是失衡的。資方不缺乏利益代言人,並利用重要的政治場合鼓與呼,協力對法律施加壓力。本應同台發出聲音、與之對弈的勞工階層卻隱沒了,成了沉默的絕大多數。

這一所謂「辯論」的缺陷大概印證了當今勞工的地位,也間接證明他們在政治生活中的尷尬境遇。對於勞工的地位問題,無論資方還是勞工自身都有焦慮。不過相較於資方完整的利益集團,勞工像沙子一樣分散。分散的利益群體當然無法形成清晰、集中、有力度的訴求。在這樣的情勢下,勞工權益存在三種出路:被虛假地代表,被多方面束縛,被習慣性漠視。這大概也是因為兩會匱乏勞工委員或勞工代表,或委員們尚無就公共議題進行辯論的議政意識。可是,政治建設的諸多後果為什麼必須由勞工承受?

勞工被阻止在辯論台之下,實際上也被阻礙在利益博弈的權力結構之外。顯然,張茵委員們不僅能無礙地「辯論」,隔空發力,還有能力影響勞資關係在現實利益上的調整。這既包括在工廠中以管理之名干涉勞工權益,也可以是扭轉法律重心,在宏觀層面上製造利己的格局。在法律文件之外的領域,全國兩會提供了資方表達意願的身份和影響力,勞工方則沒有獲得這一政治平台的對等待遇,因而在這場「辯論」中缺席的不只是勞工代表,也包括政府職責。

由此可見,「辯論」的新缺憾再次折射出政府治理的老問題。與主動吸納新階層或新富成員的政治傾向相比,勞工除了數量的增減和利益訴求的「老套」外,似乎不見得有新意,一貫地沒能吸引政治意圖的關注。眼下,工會作為政府從工廠外部賦予勞工的組織,已經在強勢的資方面前,暴露出許多亟待解決、似乎也難以解決的不足。最近的例證就是,一部《勞動合同法》已將這個組織的大多數薄弱襯托出來,不要說組織勞資辯論,恐怕連承擔「勞工利益代言人」這一角色也勉強。豈止是辯論,勞工遇上需與資方談判的矛盾,都選擇避開工會,以各種方式給政府施壓,就很能說明問題。

正所謂勞工有束縛,勞資無辯論。一方缺席,理應受到質詢的其實是三方,亦即:資方的咄咄逼人,勞方的隱忍謙卑,以及政府的力有不逮。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2: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