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網路評論的力量在於理性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3-3 00: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丁 剛
2008年03月26日13:09  來源:人民網

  中國新聞獎頒發給網路評論這是第一次,獲獎作品「我們怎樣表達愛國熱情」是2005年4月16日在人民網刊出的。那段時間,因為日本右翼勢力再次通過修改教科書來篡改歷史,激起了亞洲和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慨,中日關係不斷降溫,網民的反日情緒不斷高漲,網上出現了不少過激言論。上海等地還出現了反日遊行,並有一些過激的行為。網上還有消息傳出,4月16日周末,各地仍會有一些群眾遊行示威活動。

  報社領導敏銳地提出,人民日報作為黨中央機關報,應當旗幟鮮明地引導輿論,中心思想是,「愛國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並強調「文章一定要有說服力」。15日上午國際部和人民網希望我能就此寫篇評論。

  我先上網查看情況,收集信息,有消息說,兩個16歲的學生通過互聯網發出遊行通知,很多人呼應並參加了遊行。遊行中發生了燒車、砸商店等不理智的違法行為。顯然,這些舉動已經超出了對日本右翼勢力表達憤怒的範圍。因此,報社領導在這個時候考慮要發表一篇評論,以引導輿論,是十分及時非常必要的。

  主題有了,但怎樣才能既做到旗幟鮮明,又有說服力呢?我想關鍵還是要在「理性」上做文章。

  大家知道,網路評論與報紙評論最大不同,就在於一般網路評論都有跟帖的設置,網友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所以網路評論如果沒有說服力的話,會招來網友的批駁甚至諷刺。一旦這樣的帖子被傳播開來,不但評論本身會失去效果,而且有可能造成逆反心理。因此,我一開始就想到,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寫這篇評論,要靠事實來講道理,切忌空對空地喊口號。

  談到日本的反思問題,人們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德國二戰後的反思。但是,大多數這樣的文章對德國反思的原因談得不夠深,其中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被忽略了,那就是猶太人的作用。猶太人在德國的反思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揭露德國納粹的罪惡,為了讓世界人民認識到納粹的危害,猶太人做了許多細緻的、非常富有理性的工作。他們通過深入揭露德國納粹反人類罪行,通過對戰犯堅持不懈的追查,讓納粹分子在國際上成為喪家之犬,使納粹大屠殺的問題成為一個歷史、哲學、文化等諸多學科的重大課題。我用很短的時間再次翻閱了一下這方面的資料,大體確定了文章的結構:首先講愛國主義的概念;其次通過透徹的說理,揭示出日本右翼種種劣行的歷史原因和文化根源;而後通過介紹對猶太人戰後的一些作法,解釋什麼是「理性」,怎樣才能保持「理性」;最後再講一下我們應當如何保持「理性」。四個部分都要緊緊地扣住文章主題。在寫作中,也儘可能使文字更精練、語氣更平和、敘述更通俗一些。

  文章經報社同事和幾位領導的反覆修改,語言更加簡練,主題更為突出,論述也更為順暢,於當天下午完成。可以說,這是一篇融入了集體智慧的作品。

  這篇文章發表后之所以能引起一定的反響,一是「愛國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這個中心思想能夠站得住,本身就很有高度;二是因為有領導和同事的幫助與支持;三是有我自己積累的一些想法,沒有就事論事,有一些比較新鮮的、與眾不同的材料,還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因此也就有了一定的可讀性。

  4月16日,人民網主頁顯著位置推出此篇評論,各大網站及論壇紛紛轉貼,百度上可搜索到相關網頁達1540餘個。文章連續幾天列人民網網友點擊最高的新聞排行榜和熱評榜。網友留言踴躍,僅人民網上的網友留言就達800餘條。網友的帖子中有許多精闢之言,比如,「理性是一個民族深厚文化的體現」;「日本右翼這樣做就是為了干擾中國的發展,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決不能自己先亂了陣腳」。

  4月19日下午,人民網日文版將其編譯成日文發布,在日本網友中也產生較大的反響。一位日本網友在帖子中寫道:參加這次遊行的年青人會獲得很多教訓,今後為了中國和亞洲,他們將採取更合理的方式來發揮自己的力量吧。

  人民網後來又把中日網友的帖子整理髮表,有的帖子又引起了回應。於是,這個主題就經過這樣的不斷回應而成為網友們十分關注和熱烈討論的話題。4月24日,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專欄又以同樣的標題刊發了此篇評論,網路原創評論落地黨報,增強了網路評論的影響力和傳播面。

  近年來,通過寫網路評論,特別是通過寫作這篇「我們怎樣表達愛國熱情」的評論,我認識到,網路評論比報紙評論在速度上反應更快,傳播也更快、更廣泛,這也是「我們怎樣表達愛國熱情」這篇評論之所以會有一定影響的重要原因。雖然網路的這個特點對報紙來說是個衝擊,但黨報要藉助網路特點來發揮自身的權威優勢和人才優勢。在重大新聞事件或突發事件發生時,要更多地組織報社記者撰寫網路評論,在網上主動出擊,先發制人,先聲奪人,積極影響輿論、引導網民。實現報網連動,網路先行,做強網路陣地這是黨報的責任和優勢。

  其次,網路評論應當關注社會輿論熱點,特別是網路上討論的熱點話題,關注網友的帖子,從中可以找到新鮮的評論選題。主流媒體的網路評論,要有的放矢,有感而發,在積极參与網友熱點話題的討論中,把黨和政府的主張與老百姓的心聲和根本利益結合起來,這也是「三貼近」的要求,在網路評論上的體現和貫徹。

  三是網路評論要想站住腳,關鍵還是要在主流觀點、理性表達、網路語言與平和語氣的結合上做文章。現在中國網民的總數已經位居世界前列,而網民中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其中就有所謂的「憤青」,還有人甚至把網路當成了發泄私憤的地方,這些都是非理性的。所以,網路評論要想發揮作用,就必須依靠理性。理性是黨報主流媒體的核心影響力之一。只有實現突發事件的關鍵時刻爭看主流媒體新聞網站的局面,才能顯示出主流媒體的正面力量。

  最後,我想引用人民網評論部主任,也是這篇獲獎作品的編輯唐維紅的一段話。她說:「人們常說,新聞是易碎品,甚至被稱為『只有一天的生命』,網路新聞壽命可能更短,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許多評論作為『新聞的伴侶』,大多也是曇花一現。但優秀的評論不同,它們的內在思想魅力會使這些評論能夠以理性的形態,較長時間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新聞會過時,思想不會過時。我們的追求和期盼就是,通過我們評論編輯和評論作者的共同努力,以深邃的思想賦予網路評論更長久的生命力!」

  我獲得了這樣一份光榮。這光榮更應屬於人民網,屬於人民日報,屬於熱心的網友們。

(責任編輯:李燦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48

主題

2600

帖子

549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9
沙發
零下三度II 發表於 2009-3-3 00:14 | 只看該作者
篡改歷史,中共也有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SB-3duVIII 發表於 2009-3-3 0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4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09-3-3 00:43 | 只看該作者
丁 剛
2008年03月26日13:09  來源:人民網

  中國新聞獎頒發給網路評論這是第一次,獲獎作品「我們怎樣表達愛國熱情」是2005年4月16日在人民網刊出的。那段時間,因為日本右翼勢力再次通過修改教科書來篡改歷 ...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3-3 00:05


理性的力量必然大於憤青. 要解決問題不是為了出氣. 就得理性.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5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3-3 00:56 | 只看該作者
理性的力量必然大於憤青. 要解決問題不是為了出氣. 就得理性.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09-3-3 00:4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6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9-3-3 02:14 | 只看該作者
理性的力量必然大於憤青. 要解決問題不是為了出氣. 就得理性.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09-3-3 00:43


這是真理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086

帖子

25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3
7
白雲黑土 發表於 2009-3-3 02: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9: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