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50年)——西藏自治區經濟發展綜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2-27 13: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

  民主改革初期的1959年,西藏生產總值(GDP)僅為1.74億元,到2008年發展到3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5倍,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8年人均GDP超過14000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1959年的142元增長27倍。

  西藏和平解放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國各地的對口援藏,自治區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使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壯大經濟,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

  藥王山農貿市場是拉薩市最大的菜市場,這裡的蔬菜品種多達70餘種,其中八成以上為本地生產的菜種。這是西藏的一個縮影。粵菜、川菜、湘菜、北京涮羊肉、東北水餃、蘭州拉麵、雲南米線等各地風味美食,在拉薩、林芝、日喀則等地街頭隨處可見。

  「沒想到這裡要啥有啥,世界屋脊的消費品種竟然與內地差不多。」 來西藏參觀旅遊的人常常發出這樣的感嘆。

  西藏和平解放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央一直十分關心和大力支持西藏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改善西藏各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國家就對西藏的經濟發展給予了特殊支持,撥給大量財政補貼、專項補貼和重點項目建設資金,並調集大批物資進藏。進入20世紀80年代,這種特殊支持的力度逐年增大,中央政府每年撥給西藏自治區財政補貼10億元人民幣,並積極組織實行對口援藏。

  1980年,中央召開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決定在全國率先對西藏實行免征農業稅,採取特殊政策讓農牧民休養生息。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決定「國家直接投資項目、中央政府財政補貼、全國人民對口支援」,形成全方位支援西藏建設的新格局。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了「一個中心、兩件大事、三個確保」的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方針,明確了「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方式。2001年,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在西藏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這是進入新世紀西藏工作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為加快自身造血功能,西藏自治區黨委、區政府從薄弱環節入手,抓住工業發展不放鬆,使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初步形成了優勢礦產業、建材業、民族手工業、藏醫藥業為支柱的包括電力、農畜產品加工業、飲食品加工製造等工業的富有西藏特色的工業生產體系。2007年,西藏工業增加值25.71億元,比1959年的0.15億元,增加25.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7.5%。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為促進農牧業大發展,中央對西藏投入巨資,實施大規模的農田、草場基本建設,積極普及農牧科學技術,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極大地改善了西藏農牧業的生產條件,改變了農牧業生產方式。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先後實施了免征免購,從農牧民手中不收任何農牧業稅,實行「土地歸戶使用,自主經營,長期不變」和「牲畜歸戶,私有私養,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的「兩個長期不變」政策,使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高。糧食產量由1959年的18.29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93.86萬噸;牲畜存欄數由1959年的956萬頭(只),增加到2007年的2417萬頭(只)。至2007年,西藏農牧業迎來第二十個豐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788元,比上年增長14.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約7個百分點。

  在工農牧業全面發展的同時,自治區黨委適時提出「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並將旅遊業確立為龍頭產業,加大了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特別是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后,西藏的旅遊業突飛猛進,遊客達到251.2萬人次,是1980年的712.6倍。

  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告訴記者,要感受西藏跨越式發展,可以看這幾組數字:民主改革初期的1959年,西藏生產總值(GDP)僅為1.74億元,到2008年發展到3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5倍,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8年人均GDP超過14000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1959年的142元增長27倍。

  打破瓶頸,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

  舊西藏沒有一條正式公路,交通運輸極為落後,人們維持生活、鹽糧交換、經濟往來,全靠人背畜馱,走騾馬驛道、划牛皮筏、溜索橋。交通閉塞是制約西藏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瓶頸。1954年12月25日,舉世聞名的川藏、青藏公路同時通車,創造了人類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迹,由此,開啟了西藏現代交通的大發展。

  自西藏民主改革以來,國家不斷加大西藏常規項目投資力度,在不同時期,相繼安排了一大批關係重大、影響深遠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使西藏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西藏人大代表、區發改委主任金世洵說:民主改革以來的50年,是西藏經濟大發展、實現大跨越的50年。2006年,國務院制定了加快西藏發展、維護西藏穩定的40條優惠政策;2007年,國務院又確定了總投資達770多億元的西藏「十一五」時期180個工程建設項目,截至2008年10月,這180個工程項目累計到位資金332億元,占「十一五」規劃總投資的43%,已有163個項目開工建設,占整個項目的90%以上。

  2007年,青藏鐵路建成運營,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也是在2007年,西藏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86萬多公里,比1959年的0.73萬公里增加4.13萬公里,增長5.7倍。43個縣通油路,擁有和在建機場5個,進出藏航線達到15條。

  惠及群眾,人民生活從貧窮走向富裕

  走進拉薩市郊區楊達鄉通嘎村村支書阿努的家,門庭里掛滿了風乾臘肉,剛宰殺的一頭豬和一隻羊掛在牆上。蓋在獨家院落的200多平方米房子內,現代家電一應俱全。祖輩們世代為「朗生」的阿努動情地說:「做夢都沒想到自己能夠積聚起這麼多財富。沒有共產黨、沒有新西藏,就沒有我一家人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始終把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首要任務,提出並大力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保農牧民持續穩定增收。

  一項為改善佔西藏人口總數85%以上的農牧民群眾住房條件的農牧區安居工程,已使60萬農牧民搬入新居。自治區各級政府投入資金已超過80億。

  安居工程使西藏絕大部分農牧區從根本上改變了昔日的「外觀」。記者近日來到位於藏東南的山南地區和林芝地區的農牧區,在這些地方,到處都能看到二層的小樓房、引到農戶自家院子里的自來水管、現代化的傢具和農業機械。

  在改變農牧民住房條件的同時,作為配套工程的通電、通路和通電話等工程也攻克了西藏農牧區的「軟肋」。

  新農村建設讓整個農牧區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住房、看病、上學、出行、飲水、通訊等農牧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都得到了顯著改善。從2006年起,中央財政率先支持西藏建立農牧民社會救助制度,將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的特困農牧民的收入補助至800元,目前受益人口已達81.9萬人。


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48

主題

2600

帖子

549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9
沙發
零下三度II 發表於 2009-2-27 15:38 | 只看該作者
老怪啊,頂風上是要被打假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2-27 16: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2925

帖子

78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83
4
無敵小子 發表於 2009-2-28 03:0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aodai 於 2009-2-27 13:26 發表 [歷史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50年)——西藏自治區經濟發展綜述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

  民主改革初期的1959年,西藏生產總值(GDP)僅為1.74億元,到2008年發展到3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5倍,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8年人均GDP超過14000元,按可比口徑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5 23: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