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導報 2009年2月27日

回家的感覺真好。圖為2月25日,在首都國際機場,李廣超(中)笑著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邢廣利/攝

行走在這條灰色航線上,船長的任務相當繁重,既要擺平船員間的鬥毆事件,還要搞定俄羅斯「灰色清關」。
歷經十天的等待和煎熬,李廣超終於可以回家了。
2月25日上午10點,剛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這位獲救中國船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爸媽報平安,站在他身邊的是另外兩位獲救船員劉峰、宋進。短暫的停留後,三位歸心似箭的山東老鄉又搭上飛往青島的航班。
2月15日早上9點40分,他們連同其他5名印尼船員被俄羅斯巡邏艇在海上救起,隨後,一直暫住在俄羅斯納霍徳卡遠東大廈7樓,樓道兩端有俄邊防軍把守。但是他們其餘7名中國同事卻命喪太平洋。
馬兵是其中之一,來自日照市嵐山區虎山鎮泥田溝村,男,未婚,和53歲的母親相依為命。「我希望你們不要打攪她,她心情很差。」虎山鎮黨委書記王全文婉言謝絕了《國際先驅導報》採訪馬兵母親的請求。
遇難船員家境貧寒
風高浪險的大海上,誰也不知道,馬兵在逃生的剎那兒,內心有多麼害怕。2004年,父親病故后,他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也是母親惟一的依靠。如果死了,母親今後的日子怎麼辦。
沒有防水布,馬兵剛跳下救生筏,冰水就從四面八方滲透進來,沒有穿可以保暖的潛水衣,泡在海水裡的馬兵頂多只撐了45分鐘。而此刻,靠務農為生的母親正盼著他能寄回下一個月的零用錢。
2月20日,「新星」號營運者吉瑞祥船務(香港)有限公司給泥田溝村村委會發來公函,告知馬兵失蹤。「說是失蹤,但大家心裡很清楚,如果失蹤,不可能生還。」王全文說,當天怕他母親接受不了,沒有告訴她,後來找了他們家親戚轉達了情況。
更令馬兵母親痛心的是,兒子可能連個屍體都沒找著。鳳凰衛視記者盧宇光從俄方獲悉,2月24日,俄方在納霍德卡附近海域找到一具中國船員屍體,目前停放在納霍德卡一家醫院的太平間,身上綁滿巨額美鈔。另據印尼籍船長阿迪對媒體透露,2月12日深夜,「新星」號貨輪從納霍德卡離開后,中國船員和印尼船員曾發生械鬥,中國船員要求船長離開俄羅斯境內,印尼船員反對。
海上械鬥家常便飯
在海上,船員之間的鬥毆再正常不過。「稍有言語不和,船員們就會動手打架,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很容易演變成群毆。」一位經常往來於山東日照和俄羅斯之間的馬來西亞籍船長鄭萬友對《國際先驅導報》說,在海上,處理打架鬥毆不能依靠警察和法律,而是船長的威望。
兩年前,鄭萬友曾遇到過一場慘烈的械鬥事件。當時貨船正行駛在公海上,一名河南船員和四川船員發生口角,結果導致雙方二十多名船員陷入混戰。「中國人最重鄉土感情,我的手下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四川河南兩派……那次好幾個人臉上都『掛了彩』,處理不好很容易船毀人亡。」最後,鄭萬友軟硬兼施降服了雙方的頭目才制止了這場鬥毆事件。
貨船上是男人的世界,他們大多來自農村,文化程度不高,即使高中學歷的都很少。鄭萬友坦言,他們幹活很賣力、很能吃苦,惟一的缺點脾氣太火爆。
無疑,這裡就像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叢林」。不過在船員們看來,長期在海上生活,船員們精神壓抑難免會吵架甚至拳腳相加。「這倒也很平常。」來自山東青島一家航運公司的船員楊小羽說。
收入不高忍辱負重
對於很多人來說,如果不是家境貧寒,不然不會出海當船員。「如果你有其他手段謀生,沒有人願意再做船員,這是世界上最殘酷的職業。」楊小羽說。
剛滿弱冠之年的楊小羽已有3年出海經歷。他的主要任務是在甲板卜照看貨物和基本的船體維護。「這是全船上最低級、最辛苦的崗位,誰都可以對你指手畫腳。」楊小羽說,海上的生活就像農民種莊稼,是個「季節活」,啟航前後和入港卸貨是最忙碌的時候,船員都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而船長則「罵罵咧咧」粗魯地指揮大家工作。
楊小羽不怕辛苦,就怕閑著無聊,更怕生病。一連數月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楊小羽最痛苦的是精神壓力。「 這是習慣了陸上生活的人們難以體會到的。」在楊小羽的同事中,有一位在大海上漂泊了二十多年的老船員——他的父親楊叔斌。「這幾年海產品養殖又總是賠錢。村裡的男人們也只好出去做船員,賺些賣命錢。」楊叔斌無奈地說,一個人幹得再好,也只有兩三千元人民幣。
山東日照的一名基層幹部向《國際先驅導報》介紹說,日照市東部十幾個沿海村鎮的農民大多從事海上物流業,有的村幾乎家家有人出海,他們所走的航線無一例外,都是中韓俄三角航線。
灰色航線俄國最貪
這是東北最大最繁忙的航線。韓國《朝鮮日報》近日報道,中國、韓國和俄羅斯正聯手構建新的「中韓俄三角物流系統」。一座20萬平方米的內陸集裝箱貨場將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市落成,中國北方的進出口貨物將悉數集中在這裡,然後用鐵路運往俄羅斯納霍德卡港,通過海運運到韓國釜山港。
大連一位不願具名的海關官員對《國際先驅導報》透露,每年行駛在中韓俄航線上的貨運船隻高達7000多船次,而走私行為屢禁不止。該官員稱,近來,國際原油價格回落,與國內油價落差很大,犯罪分子從俄羅斯走私油品又死灰復燃,這種幾十噸的螞蟻搬家式走私很難被稽查到。
鄭萬友說,每經過一個關口,他們都要向工作人員「饋贈」名煙名酒。「幾乎每次出航,從港務、海關,到商檢、邊防……各路『神仙』都要打點。」鄭萬友說:「相比沿岸其他國家,俄羅斯的通關效率較差,官員也較腐敗,他們經常會向你伸手索要財物。俄羅斯海關官員權力很大,動輒扣押船隻和貨物,船主只好委曲求全滿足這些貪婪的要求。」
2008年冬天,因俄羅斯海關官員在清關時有意敲詐,鄭萬友的船就曾遭到扣留,最後在俄羅斯當地中間人的幫助下才得以脫身,這些所謂的中間人已成為一個俄羅斯特殊的行業,他們依靠收取部分賄賂資金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