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另類風流:珍妃與光緒是如何秘密過夜的?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2-14 1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清帝后妃有兩位女子曾獲「珍妃」這一封號,一位是道光皇帝珍妃赫舍里氏,另一位就是廣為人知的光緒皇帝寵妃他他拉氏。

  光緒皇帝的珍妃,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為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人們一般習慣按她曾獲封的珍妃來稱呼她。雖然她光緒皇帝的側妃,但卻是最為受寵的妃子,后因獲罪於慈禧而被投井殺害。珍妃死後。先葬於西直門外。光緒死後,又移葬崇陵,恩愛夫妻魂歸一處。

  1888年,光緒十八歲。十三歲的她和長她兩歲的姐姐,雙雙選中入宮,分別賜封珍嬪、瑾嬪。與此同時,選定慈禧胞弟桂祥二十一歲歲的女兒葉赫那拉氏為皇后。次年正月,光緒舉行大婚典禮,葉赫那拉氏被奉迎入宮,是為隆裕皇后。珍、瑾二嬪先期入宮,珍嬪居東六宮的景仁宮,瑾嬪居東六宮的永和宮。

  珍妃姿容婉麗,賦性聰穎,又擅琴棋書畫,初入宮時,亦為慈禧所鍾愛,知她性喜書畫,還讓內廷供奉繆嘉蕙女士教她。平時她居景仁宮,與光緒則同居養心殿。她不僅美麗動人,十三歲的年齡,還不失孩童的天真活潑。光緒總是讓她隨侍身邊,同桌共食,同床共寢。他們還老是互換裝束,嬉戲玩樂,

這給精神上長期受壓抑的光緒帶來了許多的安慰和快樂。相形之下,隆裕皇后就差遠了,她比光緒大三歲,又其貌不揚,加之生性嫉妒,老是在慈禧面前撥弄是非,致使珍妃受責受辱。光緒遷怒於皇后,夫妻感情一天不如一天。

  珍妃喜歡打扮,常愛穿些時新衣裳。在吟詩作畫之餘,她還愛擺弄相機,留下幾張倩影,打發宮中沉寂的歲月。這些,自然也是慈禧所看不慣的。在對甲午之戰的「戰與和」的問題上,光緒與慈禧發生了嚴重分歧,朝中形成了主戰的「帝黨」與主和的「后黨」。珍、瑾二妃的胞兄志銳,珍妃的老師文廷式,也捲入這場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為了鉗制珍妃姊妹,達到打擊帝黨的目的,慈禧以「近來習尚浮華」為由,把珍妃姊妹同時降為貴人。同時還頒下兩塊禁牌,一塊是給珍、瑾二妃的,是要求她們謹言慎行,穿著樸素,遠離新巧稀奇物件;另一塊是給隆裕皇后的,要她嚴加看管珍、瑾二妃。

  1898年,光緒推行變法維新,恢復了妃位的珍妃,自然成了光緒帝的支持者。好夢只做了一百零三天,戊戌變法就失敗了,光緒皇帝被幽禁於中南海里的瀛台,珍妃被拘禁於紫禁城中的北三所。

珍妃進宮之後,便得到光緒皇帝的寵愛,二人卿卿我我,好不恩愛!但這種恩愛生活卻置於慈禧皇太后和隆裕皇后嚴酷管制的陰影之下,顯得苦澀了許多。那麼,他們是如何度過這段甜蜜而苦澀的恩愛生活的呢?近來,一些媒體紛紛借清朝後宮的一位老宮女之口披露了珍妃與光緒皇帝鮮為人知的宮闈之中私密生活。

  這位老宮女曾在後宮侍候帝后多年,對於光緒後宮之事自然知之甚多。她談了不少光緒的事,講得最有情趣的便是珍妃是如何被光緒皇帝召幸的事。要講清這件事,還得先從「背宮和走宮」說起。

  這位老宮女很風趣地說:「大概都願意聽聽宮裡召幸妃子的事吧。相傳皇帝晚上召幸妃子的時候,為了保證皇上的安全,把妃嬪的衣服先脫光,用斗篷圍著,讓太監背進皇帝的寢殿。這叫做『背宮』。細說起來,並不完全是這樣。當皇上就寢的時候。太監把承幸簿呈到御前,當然,生病或信期的妃子不在內,由皇上任意選擇。然後由太監持著燈籠去召喚。妃子早已恭候了,稍事修飾,太監在前面導路,貼身的侍女在後面護送,就這樣進入皇帝寢宮的偏殿。這裡早有準備的,洗梳妝一番,脫掉衣服,喊聲承旨,於是由太監背到寢殿,只是幾步之遙。並不是由東宮到西宮,背著妃子滿處跑。,其實,這都是在清閑時,我們宮女們閑磕牙,聽姑姑們說的。到我們在宮裡當差的時候,還流傳著這樣的笑話。譬如:我們宮女當中,如有一個模樣俊俏,好打扮的,大家就拿她開玩笑,說『喲,頭上腳下這麼漂亮!水靈靈一朵鮮花似的,小心,晚上公公來,把你背走!』惹得對方一連串的罵:『爛舌頭根子的,盼著你將來嫁個粗、大、麻、黑、壯外帶連鬢鬍子的漢子,像黑瞎子一樣舔你的臉,免得你胡唚!』

  而珍妃「『走宮』和背宮就截然不同了,走宮是把妃嬪當成心愛的人、知心的人,在皇上處理政事的屋子裡把愛妃宣來。宮廷制度,一般處理政事的屋子是嚴禁妃嬪進內的。這時,妃子女扮男裝,袍子、褂子,大辮子往身後一垂,戴上圓形的帽子,碧玉的帽正,上頭一個紅疙瘩,腳上一雙粉底宮靴,活脫脫是個少年公子。可以給皇上磨墨捧硯,也可以跟皇上說古談今,但不能談朝政,也可以談談詩詞書畫,也可以陪皇上下盤棋。這是個最得寵的待遇,旁人羨慕得不得了。再說一句,這和背宮絕不一樣,主要是身份不同。在戊戌前,光緒寵愛的珍妃就時常是這樣,她經常穿好了男裝等候召喚。所以嫉珍妃的人,就說珍妃干預朝政啦,服裝打扮不合宮廷制度啦,喜好女扮男裝大不敬啦,等等。老太后也曾為此下過詔書,申斥過珍妃。其實那都是隆裕吃醋的原因,也包括瑾妃在內。」

  提起珍妃來,她並不是塊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過權,賣過爵,只是在老太后的嚴威下哪能容她放肆。倒是光緒非常值得同情的。這裡不談他的政績,只談他的生活,尤其是愛情。我們說他是個痴心的皇帝。如今宮廷劇不少,可惜沒有一出寫光緒的愛情戲。他的事比起唐明皇楊貴妃來,比起梁山伯祝英台來,不知要纏綿多少倍。

  據老宮女說:「劉太監自從來到山西后,因為是從大內來的,比較可靠又懂規矩,又是李總管的徒弟,於是就派在光緒跟前當近侍。他看到光緒整天獃獃地坐著,對任何人都是淡淡的,對飲食更是不挑不揀,漠不關心,每餐六菜一湯,不管別的人吃什麼,他永遠是如此,一直到西安都是這樣。最愉快的時候,是光緒和太監們下象棋,很平易近人,下完棋后,仍然像一塊木頭,兩眼痴獃呆地一動也不動,急躁發脾氣的性格根本不見了。好像他下定狠心,不管外界如何,他只是裝痴做啞。一個血氣方剛的人,收斂到這個程度,也是非常痛苦的了。

  

  「他念念不忘的只有唯一的知心人珍妃了。

  「光緒對珍妃一見鍾情,他哪裡知宮廷里政治生活的險惡。

  「『皇上這樣加恩於我,不怕旁人嫉恨我嗎?』在甜蜜的日子裡,珍妃悄悄地對光緒說。

  「『我是皇上,旁人能對我怎麼樣!』

  光緒自以為是堂堂天子,旁人又能奈我何?這是宮廷里暗地傳出的他們的對話。於是過分的寵幸引起了宮廷內的不滿,最重要的當然是老太后。以老太后那種驕橫的脾氣,天下任何人沒有敢給臉不接受的人,單單是光緒。給你娶的皇后,你偏偏不愛,在天下人面前傷了老太后的尊嚴,這種怨絕沒有不報的道理。光緒只知道一味地痴情,天真的珍妃也不知早早地收斂,以至落到一死一囚的地步。『不是不報,時間沒到』,老太后的狠心是出名的。

  瑾妃「在西安,我們住在北衙(南衙是總督衙門,北衙是巡撫衙門。老太后先住南衙,后搬到北衙)時,因為地方窄小,皇后和皇上住在一間大房子里,中間用隔扇隔開,兩屋通聯。這可能是老太后的巧安排吧,但光緒從來不理皇后,而皇后呢?也從來不服氣!

  「有人說,自從珍妃死了以後,光緒把愛珍妃的感情移到瑾妃身上了,那也是無中生有的話,根本沒這回事。光緒是個性格孤僻而又多疑的人,如橫下一條心,九牛也拽不回來的。他早就認定瑾妃並不忠心耿耿和他一條心,珍妃的打入冷宮,受隆裕打嘴巴的凌辱,他清楚地知道,瑾妃也曾經順水推舟地說過些不合情理的壞話。所以光緒對瑾妃也是冷冷清清,在西安看不出對她有任何和顏悅色的表現。

  「辛丑年迴鑾以後,為了掩蓋老太后的殘暴,為了緩和國內外的輿論,說珍妃擔心自己受辱,在洋人進宮前,投井殉節,特命珍妃的娘家,下井打撈。按規矩,嬪妃的家屬,根本不許進宮,除非嬪妃生孩子。平常家屬要買通大太監,才能和嬪妃通消息,這也是太監們的一筆收入。現在讓她家裡人撈屍,這是天大的恩典。

  「珍妃生於光緒二年,姓他他拉氏,屬正紅旗,在娘家瑾妃大,排行第四,珍妃行五。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進北京,被慈禧投入井裡。死時年僅二十五歲。我們可以說是同時代人,她僅比我大物歲,一切經過差不多都是我親眼看到的,所以我對她知道得比較清楚。」

  珍妃與光緒皇帝的愛情是在皇太后慈禧和隆裕皇后的嚴酷管制的陰影下產生和發展的,則更顯得彌足珍貴,因此也更讓光緒皇帝感到刻骨銘心,永世難忘。就在珍妃遇害后的第二年,光緒皇帝由西安返京后,便命人打撈起珍妃屍體,追封為珍貴妃,初葬恩濟庄。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存的清宮檔案中有下述記載:「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初四,貞妃安葬在恩濟庄,過過營地一座」。在追封珍妃為珍貴妃的諭旨中,曾有「上年京師之變,倉猝之中,珍妃扈從不及,即於宮中殉難,洵屬書烈可嘉,恩著追贈貴妃位號,以是褒恤」。將「珍」寫成「貞」,大有以示崇敬之意。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0

主題

1850

帖子

171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11
沙發
yoda 發表於 2009-2-18 03:41 | 只看該作者
遺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8 18: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