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經濟論:金融資本與通往奴役之路
——邁克爾·赫德森訪談
嵇飛譯
來源:《國外理論動態》2009(1):13-21
2008年7月25日http://www.michael-hudson.org網站刊登了2008年7月15日《大炮與黃油》電台記者邦妮·福克納對邁克爾·赫德森題為《虛擬經濟》的訪談,在該訪談中,赫德森認為美國經濟已經虛擬化,即泛金融部門(金融、保險、房地產等)從全世界工人和產業資本那裡吸走收入並以日益加重的債務將它們壓垮。他認為新自由主義的關鍵主張即不再區分生產性收益和非生產性收益是為了掩蓋金融壟斷資本主義的不勞而獲,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巨大倒退。他還認為,新自由主義指責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干預是通往奴役之路,而事實上金融壟斷資本在全球給工人造成的沉重債務和失業才是真正的通往奴役之路。訪談主要內容如下。
福克納:隨著帝國經濟危機的有形效應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明白無誤地顯現出來,美國人的震驚感日漸加深。普通人背負的債務負擔前所未有地沉重,燃油和食品價格的飛漲也嚴重地影響著數千萬人的生活,這導致人們質疑美國的生活水準甚至在短時期內都是否可以維持。我們的媒體和政治精英們只是稍微變換了一下口吻,仍然在說一切如常。例如,巴拉克·奧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是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沃爾瑪對窮人有益這個論調的公開而長期的鼓吹者。奧巴馬承諾的政治變革也不過如此。下面我們聽一聽赫德森博士的見解。
歡迎您,邁克爾·赫德森博士。
您所說的虛擬經濟是什麼意思?
赫德森:不真實的東西,假裝出來的東西,比如說企業並沒有真正盈利而假裝出來的盈利,或者在抵押貸款沒有內在價值的情況下,華爾街的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假裝賦予它的價值。再比如虛擬的成本。當今的大部分經濟理論都認為虛擬成本是有道理的,例如美聯儲就提出了一個評估土地價值的方法,看來幾乎在某些年份會算出土地價值為負值,因為它在建築物的再生產成本上漲的情況下認為建築物的價值是不斷上升的,導致土地成為了負值,這樣理解土地的價值,高估了建築物的價值。
稅法是虛擬的,因為房地產的所有者們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得到了允許,可以假裝房屋正在非常快地喪失價值,所以他們根本就不付所得稅。事實上,在正常維護的情況下,如果維護得當,房屋不會喪失價值。最後看看表面看來是實證性的統計和理論,全是如果怎樣就會怎樣的假設,其目的是證明最富有的那些人根本就沒有任何收入。
事實上,如果你在當今的經濟中是個富人,你根本不賺任何錢,因為它全是可以抵稅的成本。企業看上去不賺任何錢,因為它們似乎把所有的東西都當成費用。比如說,利息支出是美國國稅局允許企業作為經商費用拿掉的最大一塊。但它卻根本不是經商的費用,而是外部併購者和企業垃圾債券持有者支付的用以買斷企業的資金,這些人非但不是在經商,而且是分解企業,關閉企業,阻止企業開展長期研發和其他項目,他們的所作所為與產業經濟所需要的恰好相反。金融部門根本不是經濟的一部分,地產部門也不是。它們更多地是寄生蟲,而不是從事實際產品和服務的生產。
福克納:您說經濟實際上是兩個經濟。一方面是生產性的產業經濟,生產著社會之所需;另一方面是金融上層建築,有時稱之為FIRE部門,即金融、保險和房地產,從工人和產業資本那裡吸走收入並以日益加重的債務將它們壓垮。您能稍作進一步的說明嗎?
赫德森:現在的統計視每一個得到收入的人都提供了服務。
一個世紀以前,改革時代的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約翰·密爾試圖告訴我們有些收入是不勞而獲的。地租是不勞而獲的,它是額外的價格。利息是不勞而獲的,它是壟斷的價格。壟斷利潤是不勞而獲的,它是強取的。所有這些在古典經濟學家們看來都是政府監管機構應該予以取消的,或者是不允許其在價格中存在,或者對公共領域實行壟斷,或者對土地本身國有化或徵稅。古典經濟學家將幾乎整個的經濟分為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勞動,分為財富和費用,分為真實收入和成本。這威脅到既得利益者,因為這會以稅收的形式剝奪他們的不勞而獲,因而你看到了反古典主義的反應,以反政府、反稅收的那些人所構成的芝加哥學派為典型,這個學派的頭子米爾頓·弗里德曼認為沒有不勞而獲這一說。
所以,古典經濟學完全是研究不勞而獲的。看看李嘉圖的地租理論吧。那完全是研究不勞而獲問題的。現代經濟理論——我應該稱其為後現代的經濟理論和統計學——所扮演的角色是假裝認為銀行、房東和壟斷企業實際上是靠勞動獲得收入,而非從生產性經濟那裡巧取豪奪。
福克納:對於佔據統治地位的鼓吹自由市場的芝加哥學派,您的觀點可真是一劑解藥。以華爾街的理解,當今的「自由市場」是什麼意思?
赫德森:它與亞當·斯密、李嘉圖和古典經濟學家們所定義的自由市場完全相反。古典經濟學對自由市場的定義是沒有管理費用、沒有不必要的市場費用、沒有摻水股票的市場。當今的自由市場意味著掠奪者可以從民眾那裡自由地榨取任何財富,可以自由地放鬆監管,可以自由地對消費者說謊,可以自由地剝削,可以自由地以債務壓垮任何企業,而且基本上讓我們陷入了要靠辛苦勞作去償還債務的境地。所以自由的整個概念都已經被芝加哥學派和布希政府給顛倒了過來。
福克納:今天的理解為何與過去如此迥異?
赫德森:因為他們以數以億計的美元去誤導人們,去贊助商學院和大學停止講授經濟思想史,停止講授古典經濟學家的思想,還實質性地對學生進行洗腦,因而那些有點現實感的學生完全退出了經濟學領域而去從事其他職業。
福克納:您指出了由於幾個領域存在著的龐大債務而產生的巨大的泡沫經濟。您能否對泡沫在經濟的若干領域是如何被吹起的作一分析?
赫德森:所有的泡沫都是由信貸吹起的,而格林斯潘掌管下的美聯儲創造了巨額的信貸,把它們借給了幾乎出於任何目的的任何人。當銀行和其他貸款機構借錢給顯然沒有償還能力的借款人時,泡沫經濟便出現了。當銀行對盈利不足以支付利息的企業放貸時,對不足以分期償還本金、只能借新債還舊債、從而本質上是讓債務以複利急速膨脹的企業放貸時,泡沫經濟便發生了。長時間來看,貸款以複利急劇膨脹是無法維持下去的,因為長期而言任何經濟都不可能急速增長,因而泡沫會破裂。
福克納:您可以談談構成了這次泡沫的一部分的企業垃圾債券嗎?您還可以稍微談談取消養老金的約定給付安排嗎?
赫德森:這是兩個彼此獨立但卻相互關聯的問題。垃圾債券興起於1980年之後。在1980年前後,卡特和沃爾克治下的通脹將利率推高到20%。當時有許多書說這令經濟最終難逃一劫,因為它們認為美國經濟再也無法承受更多的債務了。但就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是德崇證券公司(Drexel-Burnham)及其僱用的律師事務所,這群人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群土匪。他們說有種辦法可以併購企業。他們去借錢,去買斷股東,不過並非像過去那樣由公司支付其股票的股息,這是他們在納稅之後所要做的,他們可以支付兩倍的利息。在1980年時,他們支付的是50%,所以,比如說你有一家公司,一年賺200萬美元,其中的100萬可以繳稅,另100萬支付股息,但一旦垃圾債券的這群人併購了這家公司之後,它就能支付200萬的利息,它付給債務持有人的利息能夠翻番。
為了讓利息成為一項可以扣稅的費用,銀行對政府進行了遊說,因此,從本質上來說,納稅人補貼著以非常高的利息費用所進行的企業併購,利息費高到了企業為了支付併購了企業的那些人而不得不減少所雇傭的員工,削減投資和縮減規模。當時有大量針對此種做法的民事訴訟,但法院判定所有這些基本上都是合法的。
由於企業處於如此的金融困境之中,被迫要支付債券持有人如此之多的錢,因而它們面臨著破產的威脅。因此,就像通用汽車在一年前那樣,就像一家又一家的企業所做的那樣,它們跑去對工人說:「你們看,我們要破產了,如果我們破產的話,你們一分錢的養老金都得不到,因為法律規定,就從我們這裡拿到賠償來說,你們處在鏈條的末端。美國的基本規則是富人首先得到賠償,普通人最後得到賠償。你越是有錢,你就越是處於鏈條的前端;越是沒錢,就越是處於鏈條的後端。債券持有人和銀行借了錢給我們,我們欠它們的錢太多了,還它們都不夠,更不用說還給你們工人了。」
工會說:「等一等,我們同意降低目前的工資,這樣你們以後就能支付這些養老金了。」老闆們回答說:「嗯,我們可不在乎,法律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已經收買了國會,收買了法院,我們僱用的遊說人員可比你們的遊說人員給參眾議員的錢要多得多,所以輸的是你們。」
垃圾債券的這個形成過程所造成的結果,是大量的債務壓垮了美國的產業,以至無錢支付養老金。因而,他們非但沒有如人們所希望的那樣支付養老金的約定給付,相反他們採用了一個約定支付安排(支付給401K,或者是股市,或者是共同基金)。現在「約定」這個詞依然還在,為的是讓人們相信什麼都沒有變,但養老金的安排現在就像捕蟑盒。你看到有東西進去,但卻根本不知道出來的是什麼。
本質上而言,這些安排以皮諾切特1974年在智利拿槍逼著推行的安排為基礎。芝加哥學派的那幫人跑到智利時,他們說如果我們不取消這個與我們意見相左國家裡的每一個院系,我們就不會有自由的經濟學。所以所有的經濟學系都被迫關閉了,所有的社會科學院系都被迫關閉了,一萬名左右的勞工領袖、政府員工和其他人士遭到謀殺,或者是被迫逃亡海外。這是為里根—布希的員工持股計劃(ESOP)搭橋鋪路所需的前提條件。正如在安然公司和貝爾斯登公司里那樣,工人養老金的錢被投入了公司的股票之中。公司然後借錢給自己,付給高管人員極高的工資和獎金,然後說:「我們一分錢都沒有了。」
美國約有一半的員工持股計劃都已經破產,安然公司就是一個例子。布希總統說這是自由的市場,這是巨大的突破,這是財富的創造,你們現在可以自由地截留工人留給他們自己的所有的錢,你們可以稍微付給他們一點股息。
福克納:對,如果是以前的那種養老金約定給付基金,你知道退休的時候你能拿到多少。但現在再也不是這樣了。
赫德森:是啊,錢都以股息、利息和高管薪酬的形式支付出去了。
福克納:芝加哥學派的那幫人聲稱沒有不勞而獲這樣的事情,但他們說這話的意思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他們的意思。他們到底是什麼意思?
赫德森:他們說每個人都是「靠勞動賺錢的」,所以如果你是一名高管,比如說你是全美金融服務公司的高管,去年自己付給了自己1.25億美元,而公司卻破產了,你提供了為公司增加財富的服務。所有富人都是這樣,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所獲報酬是正當的,任何擁有地產和繼承了地產的人所獲報酬是正當的,任何經營信託基金的人都是靠勞動賺錢的,所以沒什麼是不勞而獲的,沒什麼是應該徵稅的,因為如果每個人都是靠勞動賺錢的,那麼政府就是在拿走他們的錢。因此,沒什麼是應該納稅的,因為一切都是完全平衡的。
福克納:所有這一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稅收政策。您可以談談稅收政策嗎?
赫德森:古典經濟學的想法是以稅收征去不勞而獲的收入。換言之,他們說有兩類稅收。今天,大部分人都覺得稅收是成本之上的額外負擔,比如你掙了工資並將其中的一部分納稅,你用於購買消費品和投資的錢就少了。如果對一家有盈利的企業徵稅,它為了彌補稅收開支加上生產成本就只能提高價格。古典經濟學家們說這是有例外的,例外就是壟斷利潤和地租。比如說,如果你對土地的租賃價值徵稅,這不會導致土地不生產農作物,因為農作物是大自然提供的。你不會因為對其徵稅而減少土地的供應,你只不過是因為你是政府而收取地租罷了。自從古巴比倫時代以來,希臘、羅馬、中世紀的歐洲、日爾曼人入侵之後的英國,幾乎每一個政府體系都以地租作為其稅收的基礎。
這樣做的好處是政府以此地租為其基礎設施、為其運作、為所有的東西提供資金,這樣它就無須負債了。但是,逐漸地,既得利益者們獲得了足夠的權力,他們說對土地不應徵稅,對壟斷不應徵稅。這樣,以前納稅的錢留在了私人部門,通常投向了金融市場,迫使政府或者只得對收入和銷售徵稅,即消費稅,或者只能借錢。實際上,政府開始從地主和金融部門那裡借錢,也就是恰恰是從它以前徵稅的那些富有的人群那裡借錢。
因此,在今天,政府非但沒有如1913年直到20世紀70年代那樣依據累進稅制對財富徵稅,相反,它從富人那裡借錢而且付給他們這些錢的利息。
現在,如果你的地產稅減少了,人們覺得這會降低他們的生活成本,但這根本就沒有降低生活的成本,因為其地產稅降下來了,肯定會有人推高價格,他們會說現在房租多出來了,他們因而可以從銀行借錢,因而可以以房租收入支付房貸。納稅越少,因此而多出來的房租收入就越多,可以把它們付給銀行,20世紀30年代以來所出現的情況幾乎就是如此。地產稅越低,就有越多的錢可以自由地付給銀行。
結果就是有房者或者租房者不管怎麼樣都要支付完全一樣的價格,因為住房和商業地產的價格是由地方市場所決定的。但租金不是以稅收的形式歸於政府,而是用於付給銀行了。與此同時,由於沒有了這項收入來源,政府從對地產徵稅轉而對收入課收越來越重的稅收,因此,人們原來只要付一次錢,現在則在付兩次的錢。他們以前以納稅的形式付出的錢現在由銀行拿去了,而他們仍然還要納稅。因此,對普通人來說,稅負和債務負擔大致翻了一番,這使得銀行和金融部門的人非常有錢。銀行和金融部門用這些錢成為了華盛頓最大的政治獻金捐助人,從根本上來說收買了麥凱恩這樣的參議員,他們這些人修訂了法律,對銀行和金融部門有利,越來越不對它們徵稅,將稅負轉嫁到工人、甚至越來越多地轉嫁到產業的身上。
福克納:我記得我們在此前的一次節目當中談到了地產稅,談到了地產稅減少的時候,錢非但沒有流到政府那裡,而政府會投資於基礎設施等方面,相反,錢流到了銀行手中。銀行會怎樣投資這些錢?它們花錢是不同於政府的,是嗎?
赫德森:銀行的錢70%用在了抵押貸款上。教科書上有一個神話,說銀行的放貸是為產業提供融資。沒有銀行為產業提供融資。它們以已經存在的擔保物為抵押進行放貸。它們以房地產為抵押進行放貸,這佔了其貸款的70%。它們會對公司併購者提供貸款。他們會對股票經紀公司購買已經發行的股票發放貸款。它們還會借錢給其他國家的政府,會借錢用於投機,用於衍生交易。政府花錢于軍事開支,對在政治上支持它們的集團投桃報李,也有一點用在福利、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上,還有一些基礎設施開支。
福克納:銀行往往投資於已經存在的資產,而不是真的投資於新的研發或者新型產業。
赫德森:是的,資本形成和研發的資金幾乎完全來自於企業的留存利潤。而銀行借錢給外部的併購者以供它們併購企業,這樣原本用於資本形成和長期研發上的錢被用來償還銀行。所以銀行放貸的效果實際上是擠出研發開支和新資本的形成。
福克納:股票市場與產業是什麼關係?
赫德森:股票市場已經被轉變成了一個工具,讓投資者們借錢併購企業,然後剝離這些企業的資產並令它們關門大吉。由於公司併購者在股市上借錢買下股票,讓這些企業負債纍纍,股市上的資金一直在大量流出。股票市場已經與過去理論上的那個股市完全相反,非但不是募集投資資金的一種渠道,而是剝離資產的一種手段。
福克納:過去的股市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嗎?
赫德森:在理論上是這樣,但在美國和英國,股市之上一直充滿著欺詐。在80年代,股市最大的一塊是鐵路股。內部人只是向他們自己、他們所收買的政客和他們的親朋好友發行債券,這些債券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摻水的股票」,然後他們說:你看我們要付這麼多的債券利息,因為所有這些開支,我們只能提高鐵路的票價。這導致了對鐵路的監管,導致了州際商務委員會的建立,導致了反壟斷法的頒行。股票市場一直都是幾乎在企業已經存在的情況下才募集資金的。基本上是風險資本家們以他們自己的錢開辦企業,在這之後把企業放到股市上出售,主要是賣給養老基金,它們是主要的買家。如果你是一家企業的經理,你覺得我一年只拿2500萬美元是不公平的,我應該一年拿一億美元。所以你給你自己股票期權,你本質上是給自己免費的股票,而你要找到買這些股票的人。由於市場上有養老基金和外國人,你可以把這些股票賣給可憐的不幸的養老基金、沙特人、或者其他什麼人。一旦你拿到了錢,你根本不在乎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可以讓股票崩盤,貝爾斯登的股票運作幾乎就是如此。
福克納:人們的養老金會怎樣?在你看來,這些養老金會不會縮水?
赫德森:有些不會,有些會。實際上問題最大的是州和市級的養老基金。它們的資金嚴重不足,根本就沒有錢支付這些養老金。本應用於支付市級養老金的一個資金來源是地產稅,但地產價格現在在下降。銀行在說,等一等,如果要我們繳稅,銀行就會破產,我們現在已經是負資產了,你不能對我們徵稅。所以,看來一家接著一家的養老基金都將拖欠養老金的發放。布希總統去年igc~會保障純粹是虛構的,社保基金是不存在的,他終於對人民說出了實情。他說:從根本上來說,從工人的工資單上扣去的聯邦社保捐助(FICA)實際上只是一項隱匿的稅收,它是對富人的減稅,因此實際上根本就沒錢支付社保,所以他要馬上停掉社保基金。麥凱恩也跳出來說了同樣的話。所以我們見到了兩個人在說社保基金破產了,我們已經沒錢支付了。選民們似乎表示贊同,他們把造成了這種狀態的國會議員又選了上去。
福克納:經濟全球化到底是什麼?我是說它難道不就是將各個國家的自然財富轉移到全球金融精英手中的一場不受管制的資產掠奪嗎?
赫德森:不,它受到了大量的管制。經濟正在走向由大型金融機構進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協調下實施的集中計劃。因此,實質上而言,全球化是以集中計劃的方式對美國以外國家資產的剝奪。各國要把它們的經濟剩餘以出口的形式交給美國,它們要成為美國無論何種剩餘產品——主要是農產品和軍事設備——的市場。因此,全球化受到了非常嚴格的管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