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神亦喜諂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2-16 16: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聊齋志異》是一本古典小說集,但古人對文體的劃分不像當代人這麼嚴格或機械,所以書中有的篇章讀來更像是雜文,比如這篇「夏雪」:

    丁亥年(1647年)七月初六那天,蘇州下起了大雪,老百姓嚇得驚慌失措,都到大王廟去請求菩薩保佑。大王菩薩忽然依附在一個求神者的身上說:「如今被喊作『老爺』的前頭可
都加了『大』字,你們難道以為我這菩薩小,消受不起一個『大』字嗎?」大家嚇了一跳,同聲高喊『大老爺』,雪馬上就停了。依這麼看,神也是愛奉承的。難怪那些低劣的諂媚者,品格越低下得到的封賞越優厚啊。神尚且如此,何況人乎!所以,作者筆鋒一轉,對準了人世間類此之事,感慨道:

    世風真是越變越糟了,下面的人一天比一天愛巴結奉承,上面的人一天比一天驕橫狂妄。就拿康熙這四十多年中,官場里稱呼的變化來看,可笑得很。舉人稱「爺」是康熙二十年開始的,進士稱「老爺」是三十三年開始的,司、院稱「大老爺」是從二十五年開始的。從前縣令見巡撫,也不過叫「老大人」,現在老大人的稱呼老早就不用了。即使有個很正統的人,也只得用奉承來對付奉承,不敢說個不字……在唐代,皇帝想叫張說當「大學士」。張說推謝說:「學士上面從來沒有加上『大』字的,我不敢接受『大學士』的稱號。」今天到處稱「大」,誰把他們「大」起來的?開始起於小人的阿諛奉承,進而得到驕傲的貴官的高興,厚著臉皮接受了。於是滿天下便紛紛「大」了起來。

    蒲松齡列舉了當時官場、文人種種可笑的日益升級的奉承稱號,並分析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應該說很有見地。

    讀著這篇文章,讓人的思緒無法不想到現在,當今足以媲美古代奉承、尚虛名的例證也頗不少。官場上的事不去說了,以學界而言,「文革」結束后,國家恢復或建立了職稱、學位等制度,對調動知識分子積極性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教授、博士是社會上讓人尊敬的稱號,但時間不長,學位、職稱就有貶值、混亂之嫌。博士后在國外本是博士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單位,臨時過渡的措施,在我們這裡被炒作得好像是博士上面更高的學位;博士生導師本是一個工作崗位名稱,也被視為教授之上又一更高職稱或頭銜一類。有識之士雖呼籲正名,但也難以改變。於是,就可以看到若干奇怪或可笑的事情:有的地方在報刊上刊登招聘人才的廣告,優惠條件中赫然寫著:「博士處級待遇、博士后副局級待遇」,與之相聯繫的便是大小高低不等的住房、安家費、科研經費等等,這是實打實地把博士后當成了更高的學歷,看到這裡,也就可以理解一些博士在單位工作本已不錯甚至都已取得教授職稱,為什麼還去讀博士后,有些更是所謂在職博士后。有一次我參加會議,接到一位新結識的朋友遞過來的名片,上面印有「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導師」,排列整齊,很是讓人佩服。

    一個人從事文化科研工作,能評為教授或被稱為什麼專家,成果相符,已是不俗的成績,假如成就再大,加上「著名的」等形容詞,就相當不錯了。但我們看到,這樣的想法已經落伍,學界里大家、名家、泰斗、巨匠、大師之類的帽子日漸多起來,有別人奉送的、有自封的、互相贈送的……以致有人戲稱我們已是「大師如林」。果真如此,文化學術也就大繁榮大發展了,何用現在還要想辦法、下大力來追求呢?

    學界的這類不良現象證明我們的社會還相當浮躁,拍馬奉承還很有市場。除了人性的弱點外,我們更要看到,自古名與利相聯,有了一定的名,也就可「漁利」,然後將已有之名作為磚頭墊於腳下,去獵取更大的名聲……不然,此風何以愈演愈烈?

    蒲松齡在文章後面天真地對當時的社會現象表示了擔心:我想再過幾年以後,稱「爺」的人必進一步稱「老爺」,稱「老爺」的人必定進一步稱「大老爺」,但不知道「大」字上面再製造一個怎樣的尊號才好,這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出來的。

    目前我們也有類似的危險,如果博士、教授、專家都不算什麼了,必得進一步尊尚博士后、博士生導師乃至大家、大師之類,那以後再製造怎樣的尊號呢?與蒲松齡不同,我想這事也不用發愁,自有才智之人發揮想象力製造。博士與博士后、教授與博士生導師的關係已搞得有點亂了,一些高校不是又開始對教授、副教授評級了嗎?一級教授、二級教授、三級教授……

    出路可能不是沿著現有的方向日趨極端地競尚虛名,而是應該來個「急剎車」,努力回到平實的道路上來,把心思精力真正用在做學問上,拿出實實在在的成果,做一個名符其實的什麼「家」。前一段,季羨林先生堅辭「國學大師」等稱號,充分表現了他不圖虛名、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但誰會為此而小看季先生的學問呢?有些人頭頂各式各樣顯赫的帽子,而胸中的學問卻少得可憐,很少見有什麼過硬的作品成果,像是大帽子小腦袋的漫畫人物,這實在是文化學術界的悲哀!這顯赫的帽子也如費力吹起來的泡沫,而泡沫是一定要破滅的。


作者:張天行

來源:中國青年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4

主題

50

帖子

1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2
沙發
to2009 發表於 2009-2-17 06: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樓主 laodai 的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3: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