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時評:面朝城市,才有就業的「春暖花開」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2-16 10: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2月11日 08:07:56  來源:新京報  


    在城市創業的經濟門檻、技術門檻和信息門檻等往往比在農村創業要求低得多。城市文化已經並且仍將對移民二代、三代形成「根的記憶」、「根的嚮往」、「根的吸附」,他們即使在城市失業也再不可能「揮之即去」。

    2月10日《南方農村報》報道,即使工資相同,廣東第三代農民工(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寧可在珠三角失業,也不願回鄉工作,導致一些鄉鎮企業招不到人。許多農民工年未過完就開始返城,他們認為珠三角比家鄉更精彩,出去發展更有意義。

    而第二代農民工的狀況大同小異。據2月8日《南方日報》報道,第二代農民工多半不願返鄉,已「習慣城市不會種地」了。消息來源是廣州市公安局的抽樣調查,發放問卷9萬份,回收80117份。

    全球金融危機使國內就業矛盾突顯,許多專家學者和城市管理者期待農民工「返鄉創業」。「返鄉創業」固然是一個解決就業的重要渠道,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無論是創業或就業機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都要比城市少。

    以中國人均不足一畝地的耕地資源和農業收益,很難承載幾千萬農民工返回土地。在很多農村,種糧等農業已然成為農民的副業。自主創業方面,交通物流體系、金融信用體系、信息體系、勞動力市場、文化娛樂等,農村都要比城市落後得多,某些鄉村基層社會治理出現問題,農民工創業需要支付的法律與行政成本也遠高於城市。即使沒有像大半個南中國雪災或大半個北中國大旱這樣的天災,在農村創業也遠比在城市創業成本高見效慢。眾所周知,投資農副漁業周期長,農村人口少,資金周轉慢,因此要求一定的規模才有效益;而城市則因為人流量大,資金周轉快,倒更適合小本經營。因此,在城市創業的經濟門檻、技術門檻和信息門檻等反而比在農村創業要求低得多。

    如果說第二代農民工的就業與創業選擇,還大多受制於單純的經濟與制度環境,那麼第三代農民工的就業與創業選擇,則已經更多地與文化因素緊密相連。即使工資相同,即使大中城市生活成本比家鄉的小城鎮更高,不少第三代農民工也不願意留在家鄉工作,更願意到珠三角等大中城市發展。這正如阿根廷的法律教授瑪里亞諾·格龍多納所說的,經濟發展是一個文化過程,短期的經濟行為可以用經濟邏輯來解釋,長期的經濟行為,經濟邏輯解釋不了,一定會進入文化邏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是如此,文化價值觀決定經濟發展的程度。也可以說是文化環境,決定了第三代農民工的選擇。「故鄉沒意思」,已是絕大多數第二、第三代農民工的共同感受。

    因此,面對這一波的金融危機,面對還未見底的農民工失業潮,有必要重新審視過去「只有土地和高樓的城市化,沒有人的城市化」的發展模式,有必要重新審視以為農民工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並把土地視為農民「最後屏障」的傳統觀念;有必要重新把就業和創業的重點,從鄉村放回到城市中來,面朝城市,中國的就業問題才會迎來真正的春暖花開。

    同時,鑒於城市文化已經並且仍將對移民二代、三代形成「根的記憶」、「根的嚮往」、「根的吸附」,他們即使在城市失業也再不可能「揮之即去」,政府部門要重新審視和修正大中城市的發展政策,包括教育和戶籍政策,而不是繼續維持城市壁壘,怕人們進入大中城市。(童大煥 北京 媒體從業者)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2-16 1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3: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