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大明宮遺址考古發現「百官待漏院」遺跡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6 07: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2月13日 12:42 來源:華商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建福門遺址 本報記者 周艷濤 攝

  天還未亮,唐長安城內便出現了或挑燈步行、或坐轎騎馬的文武百官,他們急匆匆趕往大明宮含元殿等待上朝。

  入朝前,他們在哪等候,又從哪入宮,這些地方又在今天的哪裡?這些謎團近日終於揭曉,威嚴壯觀的大明宮格局模樣也逐漸清晰。

  大明宮城門比明城門還壯觀

  為配合國家大遺址保護「十一五」重點項目——唐大明宮遺址保護改造項目,去年11月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隊,對大明宮南宮城牆遺址進行考古,取得許多重要發現。

  此次發掘的南宮城牆遺址,位於現在的西安市自強東路以北、二馬路以南、建強路以東、太華南路以西區域。

  令考古人員興奮的是,首次發現的城門解開了大明宮南面三座城門的謎團,對研究大明宮的形制布局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這三座城門位於大明宮正南門——丹鳳門遺址的兩邊:建福門和望仙門分別在丹鳳門的西、東兩邊對稱而設,均距丹鳳門430米左右;興安門則位於建福門遺址以西220餘米左右。

  那麼,唐皇城的城門是什麼樣子?經考古發現,建福門東西長約37米、南北19米左右,有三個門道,門道寬度均為5米左右;望仙門遺址由於破壞較嚴重,考古專家推斷其東西為33~35米、南北19米左右,可能有三個門道。

  而現在的西安南門(不包括瓮城)通長僅29米,西門為33.9米、北門長30.8米。由此,可以想見當時大明宮城門的宏偉。

  百官為上朝半夜就要起床

  據史料記載,唐代元和二年六月丁巳朔,始置百官待漏院於建福門外(據介紹,作為文武官員在上朝前的休整之所,等候期間官員們常在此互相商議國是)。

  對於這一歷史記載,始終沒有得到考古方面的證實。而此次考古,竟意外地尋找到了這一遺址。

  在建福門門址兩側,考古人員發現了大片夯土遺址,推測極有可能為「百官待漏院」遺跡。「據記載,建福、望仙等門,昏而閉,五更而啟。官員們需要在建福門開門之前趕到待漏院,等候入朝。」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何歲利說,五更就是現在的凌晨3時至5時。在唐代,官員們為了上朝半夜就要起床,一路趕來,經人引導按官職等序列排隊,依次進入大明宮。每逢此時,其隊伍可謂壯觀。

  隋唐第一門明年有望展示

  「到現在為止,除了南宮城牆的延政門外,大明宮其餘10城門都得到了明晰。」何歲利說,這些城門分別是:北宮城牆上的青宵門、重玄門、玄武門、銀漢門;東宮城牆上的左銀台門;南宮城牆上的延政門(位置還未明晰)、望仙門、丹鳳門、建福門;西宮城牆上的右銀台門、九仙門。

  唐代門址發掘后將如何來保護呢?據介紹,大明宮遺址公園將於2010年建成並開放,這些門址的位置、當時城門的形狀等都將有所展示。其中最讓人關注的就是丹鳳門遺址,丹鳳門與含元殿、宣政殿、紫辰殿在一條中軸線上,共有5個門道,門道寬達9.4米,比明清皇城城門的天安門還要宏偉,堪稱隋唐第一門。目前,丹鳳門的保護展示正在進行,屆時將會搭建保護大廳,人們可以直觀地欣賞到大唐第一門以及其他大門的風采。

  本報記者 周艷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5: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