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旱隨想:北京喝著XX源頭的水?

[複製鏈接]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秦人 發表於 2009-2-15 1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年大旱,華北是重災區,嚴格地說來,北京也在重災區之列,據報道,已經有1百多天沒有有效降水了,草民整個冬季在北京城區就感覺是滴水未降,去年冬天在公園裡還能夠見到積雪,今年就不見了蹤影。那麼,北京的戶籍、流動人口據估計差不多近2千萬,這麼多人的生活用水要保證,首先要吃水。然後是北京的各行各業要用水,工業、服務業都是耗水大戶,據統計, 2008年,北京市區日均供水能力為255萬立方米。

那麼,北京的水從何來?根據北京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的數據,目前地下水仍是北京市第一大水資源來源,約佔北京市用水量的65%,按照滿負荷供水算,就是160萬餘立方米,還有35%,也即89餘萬立方米要靠其它水源,也即地表水,慣性思維,那就應該是大家熟知的北京密雲、官廳兩大水庫了。

那麼,查一下資料:

其一、密雲水庫:是亞洲最大的水庫,位於北京東北密雲縣境內,建於1958年9月-1960年9月。

其二、官廳水庫: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和北京市延慶縣界內,於1951年10月動工,1954年5月竣工,是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庫,官廳水庫曾經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20世紀80年代後期,庫區水受到嚴重污染,90年代水質繼續惡化,1997年水庫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飲用水體系,10年後恢復為飲用水水源。

但是,據報道,在嚴重缺水的時期、大量需要水的時期,北京地下、地表水的供應是不足夠的,比如,奧運期間《燕趙都市報》有報道,「四水庫支援送水京城市民奧運前可喝上河北水」,報道說:北京市水務局局長焦志忠向媒體表示,2008年奧運會之前,河北省將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向北京送水3億立方米。這次向北京輸送的3億立方米水主要來自崗南、黃壁庄、王快和西大洋4個水庫。

那麼,又查一下資料,得到如下結果:

其三、崗南水庫:是海河流域重要的大(Ⅰ)型水利樞紐工程,由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設計,工程於1958年3月開始興建,1962年停工待建。1966年續建,1969年底基本按設計竣工。

其四、黃壁庄水庫:是以防洪為主,兼顧城市用水、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利樞紐工程。由水利電力部北京勘測設計院於1958年5月開始籌建並設計,當年10月份由水庫工程局正式開始施工,經過擴建、加固等於1968年10月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其五,王快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利樞紐工程,工程等級為Ⅰ級。由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設計,始建於1958年6月,1960年9月完工。1969年續建。

其六、西大洋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城市供水、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庫。由河北省水利廳設計院設計,始建於1958年1月,1960年1月完工。

河北為保障北京的供水,還有其它的多個水庫也參加了貢獻的行列。比如,2006年春季,北京遭遇10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供水緊張,山西、河北向北京輸水(自2003年起),參加供水的有7個水庫:山西冊田、東榆林水庫,河北友誼水庫、壺流河水庫、水溝口水庫、太平庄水庫、響水堡水庫。

再查一下資料,得到如下結果(水溝口水庫、太平庄水庫未查到資料):

其七、冊田水庫:是一座式業與城市用水、防洪、灌溉及養魚綜合利用多年調節的大(Ⅱ)型水庫。始建於1958年3月,1960年攔洪。

其八、友誼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1958年8月,1960年開始攔洪,1964年12月完全投入運用。

其九、壺流河水庫:建於1971年,1973年建成投入使用。

其十、.響水堡水庫:1972年竣工。

其十一、東榆林水庫:1969年12月竣工。

根據調查,這些水庫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特別是其農田灌溉功能,為永定河流域的農業生產,發揮了巨大的、決定性的作用,根據廊坊「永定河流域查勘組」1990 年編寫的《永定河流域查勘報告》,永定河上游(恐怕是因為上游地形適合修水庫)的灌溉面積,從解放初期的120萬畝增長到645萬畝,增長了540%,雁北、張專兩地區,糧食產量由解放初期的16.5億斤,增長到1977年的33.8億斤,增長了200%。

再分析一下,在北京本地的兩座大型水庫和媒體報道的,參加了奧運對北京供水,乾旱年份對北京供水的上述13座水庫中,可以查到資料的11座水庫,官廳水庫1951年動工、密雲水庫、崗南水庫、黃壁庄水庫、王快水庫、西大洋水庫、冊田水庫、友誼水庫等7座水庫1958年動工興建,1960年代竣工,壺流河水庫興建,響水堡水庫和東榆林水庫也是1960年代、1970年代竣工的。在11座水庫中,1958年開工興建的佔了63%。

1958、1960、1970這三個年份或者年代意味著什麼呢,有兩個詞:X化、X窮。

說「X 窮」,也算客觀,那年月,窮得沒有大型施工機械,全靠一群窮棒子肩挑手推,人海戰術,以1958年開工,1960年代竣工算,恐怕還要加上餓這一困難因素。說「X化」,也有道理,X化得只知道悶頭修、修、修,竟不知道還有「拉開差距」一途,可以培育出拿6千萬年薪的老闆之類來水庫邊度假、消費?

中國有句古話叫「飲水思源」,在大旱之年,在缺水的北京,實在值得「思源」一下,朱熹詩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源頭在哪裡,就在僵X、貧X的年代,勞動者、工程技術人員克服X化、X窮帶來的困難,為後人有此「清如許」作出了奉獻和犧牲。

草民取X化、X窮中的兩個X,變成XX,就算對「源頭」的一個點綴吧。

(雲淡水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0: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