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瞭望》新聞周刊:新媒體衝撞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2-16 09: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2月16日 09:29《瞭望》新聞周刊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正對信息傳播格局和社會輿論產生深刻影響,並對社會結構變化產生巨大的衝撞力。 

  2月9日晚20時27分,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京廣橋,中央電視台新址園區在建的附屬文化中心大樓工地發生火災,隨後159米高的大樓被裹挾在熊熊烈火之中。

  21時許,《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趕到火災現場,與先期趕到的同事一起,向編輯部不斷發回現場情況的報告。

  此時京廣橋附近聚集了上千名圍觀的群眾,很多人拿出手機、相機,甚至攝像機對準失火的大樓進行拍攝,不少市民撥通電話對家人和朋友進行「現場直播」,並不停地發送手機簡訊和彩信,導致火災現場手機通道擁堵。本刊記者的手機難以順利撥出和撥進。

  很多人將現場記錄的第一手資訊在網路媒體上發出。最早反映這場火災的,是網民「加鹽的手磨咖啡」,他自稱在事發時恰好路過現場,隨即用帶攝影功能的手機拍下火場照片。21時04分,這些照片上傳到天涯社區博客空間,之後12小時內,照片訪問量超過37萬次,跟帖1700多條。隨後,新浪、搜狐等發出大量網民來自現場的「報道」。

  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並且已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傳播新銳,在新聞傳播方面所展現出的強大影響力,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結構產生著強大的衝撞力。

  「話語權」和「干預力」不斷增強

  「新媒體正在全面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個方面,並成為社會輿論最重要的傳播載體。」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說。

  據中國網際網路中心的統計,截至2008年底,中國網民總人數已經達到2.98億,網路新聞使用率大幅攀升,網際網路無可爭議地壓倒了傳統媒體。人民網、新華網、央視國際三大重點新聞網站,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四大商業門戶網站,累計每天新聞更新超過2萬條,日均新聞信息瀏覽量超過20億次。

  上海市網宣辦副主任謝海光教授認為,以拉薩「314」事件和汶川「512」地震為標誌,網際網路已經成為社會輿論最重要的策源地,新媒體正在以各種新形式影響社會輿論,主要有三種載體:

  一是新聞跟帖。門戶網站的熱門新聞後面,跟帖經常多達數萬、數十萬。從5月12日地震后,到5月19日22時,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網、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8家網站,地震相關新聞跟帖量達到1063萬條。

  二是網路論壇(BBS)。帖文追蹤新聞時事,暢所欲言,觀點很犀利,網民的訪問率為38.8%,用戶9822萬人。中國幾乎每個門戶網站都設有BBS論壇,共計約130萬個,為全球第一。在「百度」網站,網民可以隨時為某一話題設立專門論壇,論壇平均每天發布新帖200多萬條。幾乎每條受網民關注的話題後面都有跟帖,熱門新聞的跟帖達到數十萬條。

  三是博客/郵件/個人空間。這是2008年增幅最大的言論載體,有42.3%的網民開設博客/個人空間,用戶規模達到1.07億人。博客已從「記述自己的心情」轉變為就某些大事發表自己的觀點,閱讀博客已經成為網民上網的重要目的之一,經常閱讀博客的活躍讀者已經超過5000萬人。

  此外,還有即時通訊群和行動電話簡訊。即時通訊群如QQ群(2237萬個)和MSN群,QQ群最高同時在線用戶達到1950萬人,用戶數目超過2億,按照同學、同事、同鄉和同好來組成,形成一個個小眾文化圈。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的統計顯示,截至2008年7月,中國手機用戶數已突破6億;而手機報付費用戶早已超過2300萬,飛信活躍用戶達1281萬。

  各種新媒體形式迅速發展,使輿論信息隨時隨地互動傳播,其參與主體多樣複雜,內容數量龐大,傳播速度快、範圍廣,虛擬世界「話語權」和「干預力」不斷增強,已成為超越媒體的「軟力量」。

  人民大學喻國明教授說,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弱化了政府對社會信息的控制力,使國家內政與外交透明度越來越高,受到的牽制和約束也隨之增大。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傳媒的壟斷性,信息傳遞和交流是完全自由和在相當程度上不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的,同時也可以自由地選擇和吸納,這使個人和非政府組織的影響力擴大,政府對信息的控制力下降。2008年,「甕安」等群體性事件、「毒奶粉」、官員豪華出國游等腐敗問題、柑橘事件的民間議論,以及一些不實和激烈言論見諸於新媒體,匯聚成社會輿論,形成巨大壓力,迫使政府作出回應。

  挑戰傳統媒體

  新媒體時代,人們越來越遠離報紙,電視可以「讀」、廣播可以「看」、報紙可以「聽」。在突發新聞的現場,手提攝像機的不一定是電視台記者,他可能是某個愛上網的計程車司機。

  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網際網路、手機等新媒體正在成為主流媒體,媒體形態、傳播狀態和經營業態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新媒體改變著社會信息的傳播規則。

  清華大學媒介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2008年發布的傳媒藍皮書《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07-2008)》指出,預計2008年傳媒產業總產值約5440億元。中國傳媒產業內部的組成結構發生著迅速變化。從比重變化率的情況看,新媒體在傳媒產業中的比重增加到28.07%,而傳統媒體下降到71.93%。

  傳統傳媒產業,除有線電視收費一項外,其他門類收入基本呈下降趨勢。在傳媒產業中占重要比重的門類,如圖書出版、電視廣告、報紙發行、廣告公司等,占傳媒產業的比重下降幅度比較大。

  2008年4月1日,中國移動正式開始TD-SCDMA業務的商用測試,再次將中國3G的商用進程向前推進了一步,這也意味著隨著無線網際網路的擴容,將有更多的有線網際網路應用可以移植到手機終端上。種種跡象表明,手機視頻將正在成為未來新媒體發展的新熱點。

  在3G放號的同一天,天極傳媒集團旗下運營無線業務的手機天極發布了適合3G手機訪問的內容網站:3g.yesky.com。該網站每天為移動網際網路用戶呈現超過1500篇原創IT資訊文章,並提供無線博客、移動IT產品庫等大量無線網際網路產品應用,還針對手機用戶設計了網際網路博客搜索、快速軟體下載、互動社區、無線博客、群樂交友圈等產品。天極傳媒CEO李志高表示,現在發布3G內容網站是希望提前搶佔新媒體市場。

  新媒體正在由被動的傳統媒體發布新聞的平台,變成更為主動的新聞線索發現者、新聞熱點設定者,新聞評論發布者。藉助網際網路傳播平台日益發揮影響力的「草根媒體」,已成為當代傳播格局中不可忽視的新力量,並成為傳統媒體密切關注的對象。

  2008年,很多重大事件都是網際網路上先曝光,然後引起傳統媒體的關注,最終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促進了實際問題的解決。網路在一定程度上既成了傳統媒體重要的信息資源,同時也成了它們的思想材料。一些文章先在網路上發表,又在傳統媒體上面世,兩者形成了一種良性的互動關係。2008年底,一位名叫「魑魅魍魎2009」的網民大出風頭:他(她)在上海地鐵上撿到的一個公文包,裡面裝著浙江溫州、江西新余官員出國考察的路線圖,更有江蘇張家港一個「領導太太考察團」的相關信息。這些政府自身不願公開的信息,被「曬」到了網上,不僅引起網民的關注,更引起多家傳統媒體的追蹤報道,令當地政府嚴查事件、處置相關責任人。

  新媒體在發展中逐漸體現出專業性。51網副總裁胡崇明說,在著名的華南虎照事件中,新媒體集合了眾人的智慧和專業的力量,「打虎社群」里不僅有普通的眾網友,還有記者、機械製造自動化博士、植物研究專家、法律碩士、攝影專家等專業人士,賦予了網路社區的專業性,放大了社會影響。

  閔大洪說:「在高度數字化的今天,傳統媒體的戰略應是根據傳播格局和媒介市場此消彼長的變化,發揮各自優勢,針對不同終端、不同用戶,多次生成數字內容產品,以獲得更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如今,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正著手大力發展多媒體手段,尤其是視頻報道。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試圖從平面媒體轉型為立體媒體。中央電視台將拓展網路電視。一個全方位的媒體混搭時代已經來臨。

  面對網路、手機簡訊、IPTV等新媒體和移動3G新技術的衝擊,國內傳媒市場環境和傳播方式迅速發生變化,國內傳統媒體集團不斷尋求創新,根據新媒體的傳播特性及自身的實際情況創新報道觀念,整合新聞資源,通過手機報、電子報、視頻網站等新的傳播模式來延伸媒體產業,適應新媒體的發展趨勢。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2-16 12: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14: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