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死後被折騰

[複製鏈接]

139

主題

6876

帖子

5796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7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uthrose 發表於 2009-2-13 18: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安石死後,曾「配享」孔廟,其地位與顏回、曾參同列,這是漢唐以後的儒者誰也享受不到的殊榮。但後來先被降為「從祀」,繼而被逐出孔廟。王安石死後被折騰的基本理由,據說是因為他說過「天變不足畏」。無論這話是對王的「大無畏精神」的推崇還是誣衊,把不畏天看作莫大之罪,卻是當時儒者們真實的觀念。

孔子說,君子應該「畏天命」,並把那不知天命和不畏天命的視作小人,今天的研究者卻往往喜歡杷孔子說成是不信天命鬼神的無神論者,並認為這樣才是對孔子的表彰。不過王安石之被逐,倒也說明了那時的儒家學者和今天的儒家文化研究者,對於天命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

長期以來,學界討論孔子對鬼伸的態度,主要依據《論語》。然而孔子自稱「述而不作」,以詩書禮樂教人。這裡就有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六經所載的那些天命鬼神信仰,孔子對之持什麼態度?再深入一下,自從獨尊儒術之後,儒經乃是儒者識字、達理、做人的基本教材,那麼,所有的儒者又是怎樣對待儒經中那些天命、鬼神的文字呢?只要深入思考就會發現,儒經中那些上帝鬼神信仰,是所有儒者包括孔子在內的思想和行為的基礎,可惜近年來的傳統文化研究,偏偏忽略了這個基礎。

即如《論語》而言,其「敬鬼神而遠之」等幾條言論是不少人認定孔子不信鬼神的基本根據。那麼,什麼叫作「敬鬼神而遠之」呢?朱熹引二程道:「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遠,可謂知(智)矣。」在「事人」、「事鬼」、「知生』』、「知死」下朱熹注道:「非誠敬足以事人,則必不能事神」,「幽明始終,初無二理」。程、朱的注,不僅揭示了孔子對鬼神的態度,也道出了他們及宋元明清所有儒者對鬼神的態度。

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只有行三綱五常之道,才能受天的庇佑」的觀念,決定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從這時起,中國社會所信仰的上天、就成了一位充滿了儒家精神的上天。並且從此以後,儒者們不僅以天人關係,也就是神人關係為核心,發展起一系列哲學的和倫理政治的學說,而且一步步地依據儒經,去釐定對天地、宗廟的祭祀制度,使這個傳統宗教從「硬體」 到「軟體」都奠基於儒家的學說之上,並且又翻過來、把這個宗教的精神滲透於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的各個方面。

在這種君子畏天命的文化氛圍內,王安石的「天變不足畏」,大概傷害了眾多儒者的宗教情懷,所以才有了死後在孔廟經歷了由「配享」降為「從祀」繼而「逐出」的這番折騰。

[ 本帖最後由 ruthrose 於 2009-2-13 19:13 編輯 ]

107

主題

3417

帖子

101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2
沙發
翡翠 發表於 2009-2-14 02:18 | 只看該作者
神和鬼,平時做什麼工作?他們也我們一樣忙忙碌碌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主題

3417

帖子

101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2
3
翡翠 發表於 2009-2-14 02:20 | 只看該作者
為什麼沒人跟貼?我沒看懂全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4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09-2-14 06:19 | 只看該作者
死後被折騰的不只是王安石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9: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