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英雄闖蕩上海灘 不限戶籍個個精英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9-2-13 02: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上世紀80年代以前近50年裡,上海人有兩個特徵,一個本子:上海市區戶口簿,一種方言:上海話,稱之為老上海人。今天的新上海人,不講上海話,也有兩個特徵:一本高學歷憑證,一本商品房個產證。過去,老上海人是一鍋大米粥,米與汁不分;現在,新上海人是一塊糯米糕,顆顆精神。
  
  曾有句流行全國的俚語,概括得有些偏激:「在北京人眼裡,都是部下;在廣東人眼裡,都是北佬;在上海人眼裡,都是阿鄉(滬語:鄉下人)。」在我小的時候,連上海郊區的菜農,我們都喊阿鄉。阿鄉坐在突突突的拖拉機菜垛上,回敬我們:「你娘是阿鄉。」的確如此,我父母就是山東人。
  
  新上海人,浦東密集度最高,辦公大樓里最多。到浦東,尤其是陸家嘴,都說普通話,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有點像美國土著紅種人。在浦東的飯店酒店,連拉門的服務生都是說普通話「先生先生」的,在浦西,黃河路美食街上一片上海話敲車窗:「阿哥阿哥吃飯伐?」可見新舊上海人密度差異。
  
  房產界有個現象:外地人買浦東房產,尤其好樓盤,外地人半數以上。《溫州晚報》組團來上海買房子,有人說,浦東房產是外地人炒上去的。名牌高校,考研讀博的大都是外地人。外地人像日本人,是姿三四郎,勇於拼搏挑戰;上海人像法國人,偏愛衡山路上的酒吧劈情操。女人比男人更現實,上海姑娘在全國屬於「一品鍋」,過去非上海男人不嫁。到了上世紀80年代,與外國人結婚是時髦,當時筆者也是「翩翩濁世一公子」,但不得不服:白髮不如黑髮,黑髮不如黃髮,一聲感嘆斜陽里:「華籍美人嫁給美籍華人。」現在,婚姻不是隱私,報紙中縫廣告說得最直爽:「婚否不論,戶籍不限」,關鍵目標:「事業有成」。事業有成是精英。他們往往是外地闖蕩上海灘的英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沙發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9-2-13 02:44 | 只看該作者

洪巧俊:說上海話沒文化就沒文化?

有一句古話叫做「禍從口出」,不過現在大多是「禍從文出」,因為白紙黑字有證據,狡辯也難。日前,上海新民晚報一篇《新英雄闖蕩上海灘不限戶籍個個精英》的文章,針對說上海話的上海人,發表了「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的評論。就是這樣一句話卻惹出禍來,人家硬是說這句話嚴重傷害了廣大上海人的感情。其結果是該報社致歉,相關編輯被停職。(2月8日《成都商報》)

上海話究竟有不有文化?這個問題應一分為二來分析。一種地方方言,顯然有它的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但這種文化是有局限性的。要說上海話沒有文化也不全錯,每一句上海話都有文化嗎?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公交車服務員用上海話喊站名,讓人聽不懂而坐過地方,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素質;而用上海話罵外地人,不僅僅是沒文化,而且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表現。

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人們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溝通交流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而方言由於存在地域性,晦澀難懂等特點,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道屏障。不是早有人說過,上海開埠后,面對歐風美雨,上海話就吸收了很多外來語。而由於網路時代的到來,新的辭彙,語言不斷出現,而如今的上海方言則似乎缺少這種吸納精神,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這個「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難道就沒有嚴重傷害廣大上海人的感情?

由於地域的原因,要說上海話有文化,那絕對比不上潮州話,潮州話被稱為古代漢語的「活標本」。而上海方言是從最初的松江話形成的,這本身就有一個新陳代謝、不斷更新的過程。再說上海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不像潮州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佔大多數。潮州人一方面在保護潮州話,一方面卻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大力推廣普通話。在之前,潮州同樣有說方言是沒有文化的議論,並認為那種用地方方言罵人的不良習慣,即使是文化,也是一種惡俗文化。不僅外來的人這樣說,就連一些潮州老市民也這樣批評說。此事還曾在潮州引發過大討論,通過大討論推動了潮州進一步解放思想,從而認識到這種「沒文化的表現」實質上是一種文化自滿,固步自封的表現。我講這些,並不是說潮州就比上海就開放(而事實上上海要比潮州開放得多),只是認為說了一句「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沒有必要這麼興師問罪。劍橋大學肇事學生向溫總理擲鞋,這樣的暴行不惡劣?但我們的總理並不希望學校停止肇事學生的學習。近日,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轉達了溫家寶總理的意見:對青年學生還是以教育為主,希望校方給他繼續學習的機會(2009年2月8日中中國新聞網)。編輯編了一篇文章有這麼一句話,就要停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這是憲法第三十五條中的規定。「說上海話沒有文化」是作者李大偉言論、出版的自由,對於他的言論對不對,可爭辨、可批評。對於編輯來說,只要文章沒有違背國家政策、法律的文字,就沒有什麼錯,報社也不用去道歉。從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地方的輿論環境並不寬鬆。

有道是:好的說不壞,壞的說不好。上海話有沒有文化,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明的,也不是某個人說沒文化就沒文化的。用「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這樣一句話來大做文章,體現出的卻是不寬容、沒胸懷,當然也體現出沒「文化」。而新民晚報就此道歉,就顯得更沒「文化」和「水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3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9-2-13 02:51 | 只看該作者

喬志峰:上海人有文化嗎?

上海人有文化嗎?問這句話,源自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新民晚報門」事件。

《新民晚報社區版》2月4日刊登了一篇題為《新英雄》的文章。文章不長,談了作者對上海人、新上海人的一些觀感。此文捅了馬蜂窩,諸多「老上海」自認為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和傷害,奮起還擊。

《新英雄》一文中,最令老上海憤慨的一段文字是:「到浦東,尤其是陸家嘴,都說普通話,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有點像美國土著紅種人。」這話確實有點絕對,也有點傷人。近年來關於地域、語言、文化的爭議有很多,討論也有很多,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這裡,筆者不想再重複各方的觀點,更不想也沒有能力去站在所謂的「全國」乃至「全球」之類的嚇人視角去分辨孰是孰非,只想提一個小問題:上海人到底有文化嗎?

這個問題,也已經有很多人回答過了。《新英雄》一文的作者,既然已經表示「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如果我沒有曲解他的意思的話,他應該對土著上海人到底有沒有文化持懷疑態度;而那些對該作者口誅筆伐的老上海人,毋庸置疑認為自己是有文化的。誰說得對?別看爭論,看事實。

談中國的文化,尤其是談中國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有兩個名詞估計誰也繞不過去── 一曰「京派文化」,一曰「海派文化」,兩者雙峰並峙、各有獨到之處,影響深遠。所謂「海派文化」,即以上海為主要代表之文化也。有人這樣品評「海派文化」:融合了含蓄溫和的吳文化和激越奮進的越文化,講求實際和實效,重規矩、重秩序、義利並重。個人認為,這樣的評價基本上是公允的。

「海派文化」博大精深。它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單色調的,而是五彩斑斕的;不是單聲部的,而是一曲渾厚深邃的交響樂。上海的建築文化,中西並存、中外合璧;上海的舞台文化,千姿百態、美不勝收;上海的音樂文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另外,海派文學、海派書畫,等等等等,哪一個不是輝煌燦爛,令人嘆為觀止呢?說上海人「沒有文化」,無須上海人生氣,我就先急了!

上海相當有文化,上海人自然也相當有文化,這不容置疑。可是,相當有文化的上海人,卻為何被人嘲為「沒文化」呢?個中原由,還須深思。「海派文化」曾經創造過無數輝煌,但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時代的發展,「大上海」的地位和上個世紀相比,影響力、輻射力相對減弱,亮點不多。同時,受經濟大潮衝擊,某些上海人固有的毛病也被放大,比如斤斤計較,比如唯我獨尊、認為其他地方的人都是「阿鄉」。被人批為「沒文化」,上海人在感到憤懣和不服氣的同時,也應該反思一下自身的問題,好好思考一下如何重振「海派文化」。

類似的關於地域、文化、觀念上的衝突,不獨上海一個城市存在,其他不少地方尤其是大城市都出現過。在某大都市,筆者不止一次聽到有當地人說這樣一句話──那些外地人,不在家裡好好獃著,跑到XX來幹嘛?!話語里,流露出一點看不起,但也流露出一絲酸溜溜的味道。的確,外地人的湧入,不僅帶來了不一樣的語言、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的文化習慣,更實際的是,他們帶來了競爭!有不少城裡人,都感到了這份撲面而來的競爭壓力。壓力之下,他們的「城市榮譽感」抑或是「城市人的榮耀感」都空前高漲,他們要捍衛自己城裡人的身份,更試圖永遠捍衛自己城裡人的那份優越感和尊嚴。於是,面對一篇小文章里一個不太準確的句子的時候,他們便震驚了、憤慨了,要緊急行動起來「同仇敵愾」了──這,何嘗不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呢?

上海的文化之所以被稱為「海派文化」,正是因為她包容海納了各種文化元素,兼收並蓄。曹聚仁先生曾經點評說:「京派如大家閨秀,海派則如摩登女郎。」既是「摩登女郎」,潑辣一點、堅強一點又何妨呢?何需理會閑言雜語?上海的文化,上海人的文化,都在那裡明擺著,誰也否認不了。

對一篇小文章和一個不太準確的句子,大動干戈、非要「討個說法」也是很有意思的社會現象。寫文章的人表達個人看法,代表不了什麼,深究或上綱上線未必有太大意義。相反,對此「一笑了之」也許才是更合「海派文化」的處理態度,也顯得更大度、更自信、更能體現「海派」的風範,更「有文化」。(喬志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4
廣南子 發表於 2009-2-13 05:3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9-2-13 04:42 發表 [新英雄闖蕩上海灘 不限戶籍個個精英 - 文化沙龍 -  backchina.com]  
現在,婚姻不是隱私,報紙中縫廣告說得最直爽:「婚否不論,戶籍不限」,關鍵目標:「事業有成」。事業有成是精英。他們往往是外地闖蕩上海灘的英雄。 .


繼承了英雄不問出身的傳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5
廣南子 發表於 2009-2-13 05:4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9-2-13 04:44 發表 [新英雄闖蕩上海灘 不限戶籍個個精英 - 文化沙龍 -  backchina.com]  
有一句古話叫做「禍從口出」,不過現在大多是「禍從文出」,因為白紙黑字有證據,狡辯也難。日前,上海新民晚報一篇《新英雄闖蕩上海灘不限戶籍個個精英》的文章,針對說上海話的上海人,發表了「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 ...


也是一種微觀上的文明的衝突啊,慢慢來改變,寬容就是有文化的表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6
廣南子 發表於 2009-2-13 05:4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9-2-13 04:51 發表 [新英雄闖蕩上海灘 不限戶籍個個精英 - 文化沙龍 -  backchina.com]  
上海人有文化嗎?問這句話,...


偽命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23: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