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朝公主如狼似虎 潛規則"霸佔"過詩人王維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2-13 1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碧落風煙外,瑤台道路賒。如何連帝苑,別自有仙家。

    此地回鸞駕,緣谿轉翠華。洞中開日月,窗里發雲霞。

    庭養衝天鶴,溪流上漢槎。種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靜泉逾響,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飯進胡麻。

    大道今無外,長生詎有涯。還瞻九霄上,來往五雲車。


    ——《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制》

    這首詩是大名鼎鼎的王維所作。王維在今天的人們說起來,地位似不及李白和杜甫。但在盛唐當時,王維的詩名卻遠在這兩人之上。尤其是杜甫,當時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少陵野老罷了。說起來王維的詩作,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唐代詩作中秀出叢林,歷代名家無不嘆服。林黛玉教香菱讀詩,也說:「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王維的五律,確是一絕,只有孟浩然、老杜或可相比一二,其他人遠遠不如。

    然而,本篇這首詩卻也並不是特別出色。尤其是和王維集子中的其他詩句相比,無非就是用了一些道家的神仙術語來烘雲托霧,非常謹慎恰當地恭維玉真公主罷了。雖然王維才華橫溢,但在這應制詩的題材中卻也縛手縛腳,大失才子本色。如果只看到這些,本詩當然就隨手翻過,沒有什麼好看的了。但這裡我們特意錄出這首詩來聊聊,是因為王維和玉真公主之間有好多不得不說的故事。而且經江湖夜雨學劉心武談紅樓一樣「大膽假設,胡亂求證」,竟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那就是玉真公主曾「強暴」和「霸佔」過王維,並影響了王維的一生。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先來看玉真公主的來歷。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親妹妹,而且與唐玄宗是一母所生。他們的母親竇德妃曾被祖母武則天叫到宮中秘密處死。到玄宗做了皇帝后,卻找遍了宮中,也沒有把母親的屍骨找到。竇德妃死時,唐玄宗李隆基才九歲,玉真公主當然更小,據說只有二三歲左右。懾於武則天的淫威,幼年時玄宗兄弟和小妹都在戰戰兢兢中度過,但他們卻手足情深。玄宗的大哥李成器(后改名為李憲,封寧王),就真心地推讓李隆基當皇帝,李隆基對他也全無猜疑之心。玄宗下朝後,和這些兄弟姐妹們坐在一起,吃飯喝酒,有說有笑,不依君臣之禮,還是沒有當皇帝時的老樣子。了解唐代歷史的人都有這樣的看法,李旦的這些兒女之間的和睦,在李唐家族中是很少見的。

    玉真公主不願意嫁人,自願出家為女道士。大家可不要認為,玉真公主一當上女道士,就是「緇衣頓改昔年妝」,過青燈黃卷下的日子。她的宮觀之華麗一點不遜於皇宮,甚至尚有過之。當時就有大臣上書嫌太過奢糜。據有人發表在專業學術刊物上的考證,說是「曾結婚,並生有二子」。這個「結婚」一詞,用得不當。公主結婚,並非小事,史書肯定有記載,正式結婚沒有,和男人同居之類的,那是少不了的。李唐家族,無論男女,都非常愛吃葷腥。李世民把自己的弟妹收入房中,李治搞上了自己的小媽武則天,高陽公主私通和尚,太平公主大玩男寵,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有「扒灰」之誚。唐代女道士,本來就都是放蕩情懷的「豪放女」,玉真公主當然也不例外。

    少年時王維也是滿腔希望,充滿理想的。他的筆下有「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純情,有「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的豪氣。但這些詩篇幾乎全出於他的少年時代,及第后的王維雖然曾有被貶到山東濟州(現在濟寧附近)的經歷,但後來他的仕途還是相當平穩的,然而他的詩裡面卻再也沒有這樣的豪氣了,只有意冷心灰后的淡漠。王志清先生《縱橫論王維》一書中的說法是:「王維親和山水絕不是簡單化的非此即彼的遠離政治或者對抗政治的選擇,而是靈魂被罪惡感壓迫到了無法忍受地步的一種生命本真的反抗努力。」這是為什麼?

    王維在妻子死後,孤居三十年不再續娶,這在唐代高官中相當罕見。有人說王維學佛,這學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樣四大皆空,白居易不是一邊誦經拜佛,一邊左手摟著「楊柳腰」小蠻,右手抱著「櫻桃口」樊素嘛。王維的弟弟王縉,雖然和王維一樣受家庭影響,信奉佛教,但王縉卻奢侈過費,妻妾成群,和王維清寂自苦的情境大相徑庭。這又是為什麼?  

    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段事情:王維首次應試是在開元八年(720年),結果落第。這一年,他常在寧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爺對他相當好--「待之如師友」。然後,為了求得科第的門路,「妙年潔白,風姿郁美」的王維就懷抱琵琶,像個歌妓一樣在酒宴間為玉真公主獻藝。玉真公主聽了王維演奏的《郁輪袍》后,讓宮婢將王維帶入室內,換上華麗無比的錦銹衣衫;然後置辦酒宴,安排王維入宴,坐在賓客的上首。席間,眾人談笑之際,公主覺得座中王維風流蘊藉,語言諧戲,不禁一再矚目。於是第二年,王維就順順噹噹地進士及第。

    關於此事,江湖夜雨仔細推想一下,越想越覺得是個圈套。寧王、歧王和王維的關係也相當好,直接和考官說句話推薦一下,不就得了。前面說過,唐玄宗和兄弟姐妹們關係挺融洽的,不存在其他時代那些兄弟們間烏眼雞一樣,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那樣的情況。而且大家看歧王安排王維出場的情景,根本不像介紹一個文人學子,倒像是召呼自己的家妓出來待客的情形一樣。十有八九,天真的王維早就成了歧王們給自己的小妹妹玉真公主物色好的玩物。唐朝公主一向如狼似虎,玉真公主當時也是三十多歲的「熟女」了,閱男人多矣,很難相信飲宴之後她能放過純真年少的王維。

    但王維不同於張昌宗、張易之等人,更不像宋之問那樣想拚命抓住女皇、公主們的一條裙帶。王維是個單純天真的少年,像白玉一樣無瑕。他初次應試時寫的詩就是《賦得清如玉壺冰》,但現在他卻被玉真公主「姦汙」了,這件事對他的刺激是相當大的,從此他的心中就充滿了陰影。

    在王維二十歲那年,他寫下了《息夫人》一詩:「莫以今時寵,而忘昔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這首詩是在寧王(即玄宗的大哥)府中所寫。也有一段故事:玄宗的大哥把皇位讓了出去,於是專心於吃喝玩樂。他有家妓數十人,都是絕色女子。其中有一個原是寧王府邊賣大餅的人的妻子,長得「纖白明晰」,寧王一見就愛,於是多給她老公錢將她納入府中,寵愛有加。過了一年多,寧王問她:「你還想不想你那做大餅的老公?」此女默然不語。寧王讓人召她的大餅老公來相見。這個女子注視無語,雙淚垂頰,若不勝情。當時王府中「座客十餘人,皆當時文士,無不凄然。」寧王命賦詩,當時二十歲的王維詩首先做成,眾人嘆服,後來寧王把這個女子還給了餅師。

    大家看歷來寫息夫人的詩,都是指責的居多,像杜牧就抱怨她不像綠珠一樣自盡(細腰宮裡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但王維為什麼卻一腔同情,率先寫出這樣感人至深、感同身受一般的詩句?答案就在前面,正是因為王維也有過被玉真公主這樣的皇家權貴「強暴」過的經歷,他才能將息夫人的痛苦體會得這樣深刻。

    還有,王維進士及第后,被封為太樂丞(八品)。品級雖然不高,但這卻是個為皇室宮廷宴樂培養樂隊伶人的官。玉真公主這樣安排,肯定是為了讓他方便進出宮禁及皇家苑觀之類的。但王維幾個月後就因「伶人舞黃獅子」一案,被貶出京,遠去山東濟州做了個看糧倉的九品小官——司庫參軍。什麼叫「伶人舞黃獅子」?據說依唐代律令,舞黃獅子節目是專門為皇帝而演的,不得私自娛演,否則當以犯律處置。王維身為太樂丞,手下的人可能綵排演練時出現了這種情況,故而獲罪。但其實這事在當時也算不上什麼大罪,又不是私藏甲兵之類的謀逆行為,按說依王維和歧王及玉真公主之間的關係,不會處罰這樣重,甚至根本不會有什麼罪責加身。但王維卻一下子貶到濟州,這一去就是四年半的時間,為了什麼?答案很明顯,正是王維不再願意到床上侍侯公主,又「私自」(未經公主同意)娶了妻子,於是玉真公主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就找借口貶他到窮鄉僻壤「勞動改造」一番。  

    在濟州熬了四年多后,王維終於忍不住了。他辭去了在濟州的官職。之後,他悄悄地潛回了長安。但他在長安閑居了七八年,根本沒有實授什麼官職。然而,我們又知道另外一個故事:開元十七年,孟浩然到長安來求官找差事,他和王維意氣相投。孟浩然和王維正在聊天兒,突然唐玄宗就駕到了,嚇得老孟鑽到床底下去了。後來唐玄宗也沒有生氣,還讓孟浩然吟詩。結果老孟賴狗扶不上牆頭去,念了首什麼「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的詩,惹得唐玄宗大為不悅,老孟的官運也就此被封殺。這裡大有疑問,孟浩然你和王維是朋友,在一起談談詩文,又不是被捉姦在床的姦夫淫婦,你往床底下鑽個什麼勁兒?你就大大方方地讓王維引見一下不就得了?再者,皇帝為什麼到王維家去串門?還這樣突然。而且,我們說過,當時王維並無官職,皇帝為什麼要上他家去?要說就算皇帝到大臣府上去,也要前呼後擁,大臣早就恭迎在大門外了,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皇帝倒像是學生公寓里查宿舍衛生的,說來就來?所以江湖夜雨認定,王維此時定是住在玉真公主居處,或成了玉真公主的「外宅」。可能這天正好公主不在,出去玩兒了,孟浩然鄉下佬一個,想開開眼界,看看公主住處什麼樣兒。王維就私自請了他來,所以皇帝一來,他才嚇得朝床底下鑽。而且正因為是在玉真公主的住處,以玄宗的兄妹情深,肯定不時來看看,玄宗兄妹間親密得很,一切禮儀從簡,也並不會事先傳報什麼的,故而才有這檔子事。

    開元十九年,王維的妻子死去了。十有八九就是因王維被玉真公主霸佔而氣死的。或許是王維心中存在愧疚,或許是玉真公主不讓他再娶,所以他後半生的三十年一直孤身未娶。此後,王維的仕途就一直大道通天,直到尚書右丞這樣的官職。但對於王維來說,他的心中一直存在著一種苦悶。「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王維本人這兩句詩,就正是反映了他內心的痛苦,正是因為王維有這件難以啟齒的羞辱之事,所以他一直內心處在懺悔,在尋求解脫。大家看歷史上相當多的青樓名妓,人老珠黃以後,往往皈依佛門,尋求解脫,也是此理。了解到王維這個心結,再讀他的詩,應該有一層更深的理解。

    文章摘自《大唐碎片》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2-13 12: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0: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