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高舉著改革的旗幟步入白宮,但他在白宮生活了不過兩個星期,便在電視訪談中說:「我搞砸了。」
奧巴馬或許已經發現,在華盛頓的政治文化中,他需要雙重標準,但基於自己的變革承諾,卻又不能有雙重標準,所以,才會在電視上發出:「我搞砸了」的感嘆。(美聯社)
奧巴馬變革之路難行
李月霞 (2009-02-08)
美國總統奧巴馬高舉著改革的旗幟步入白宮,但他在白宮生活了不過兩個星期,便在電視訪談中說:「我搞砸了。」
奧巴馬上任沒多久,就承認自己有疏失,這倒是開了白宮之先河。即使是在任內認錯的總統,也是少有的。在他之前的布希和柯林頓都是不願意認錯的。
說實在的,奧巴馬想不認錯都不行。他的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在補交稅款之後,得以領導財政部,為國難當前的美國抵擋金融風暴的衝擊。在他之前,新墨西哥州州長理查森因為以批准建設項目換取政治捐款而當不成商務部長。
沒想到解決了財政部長這一個重要職務之後,奧巴馬原本要賴以推行衛生醫療體制改革的達施勒(Tom Daschle)也因為稅務問題而於3日決定引身而退。
61歲的達施勒曾經擔任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身為民主黨人的達施勒在兩黨的人緣都不錯,原本能肩負起促成兩黨合作的任務。為此,在達施勒退出提名衛生部長的前一天,奧巴馬還表示全力支持他。
達施勒退出后,奧巴馬在聲明中表示,希望他的退出不會抹煞他對國家所作的貢獻。
奧巴馬由芝加哥朝華盛頓進發途中,一直都在強調變革,並承諾建立有道德、有責任的的廉潔政府。因此,達施勒退出后,奧巴馬只能說:「政府必須發出明確的信息,讓人民知道,我們並沒有雙重標準;一套用在卓越人士身上、一套用在繳稅的民眾身上。」
奧巴馬在全國廣播公司的訪談中說:「我對自己感到失望、對我們的團隊感到失望。」他說:「我現在要在電視上說的是:我搞砸了。」他在接下來的四次訪問中,也接連說了類似的話。
在達施勒退出的幾個小時前,奧巴馬提名出任聯邦政府首任首席績效官的基利弗(Nancy Killefer)也決定不接受總統的提名,她同樣是基於稅務問題這一個理由。
美國參議院的勞工委員會也於6日宣布,無限期延遲奧巴馬提名的勞工部長人選索利斯(Hilda Solis)的聽證會,理由是委員會需要更多時間審核文件。委員會的聲明並沒有提及美國報章《今日美國》指索利斯的丈夫漏稅的報道。《今日美國》的報道說,索利斯的丈夫補交了6400美元的稅款。這些稅款有些拖欠已有十六年。
奧巴馬到白宮開工的第一天便誓言要以新的道德標準來監督政府的運作。他簽署政令,禁止已成慣例的所謂「旋轉門」(revolving door)做法。根據這一項慣例,離職至私人機構的白宮官員,往往利用他們與前同事的關係來進行遊說。奧巴馬也要曾是政治掮客的新任官員簽署同意書,表明他們遇上在私人機構期間處理過的事務時,就不參與決策工作。
政治文化根深蒂固
達施勒除了稅務問題,其實也「觸犯」了奧巴馬定的道德條規。他為醫療行業當說客,存在著利益衝突問題。
向來,華盛頓的政界人士和高官都是靠著發揮他們的影響力來積累自己的財富的。在奧巴馬之前,已有總統嘗試改變這樣的政治文化。
路透社引述弗吉尼亞大學政治系教授薩巴托的話說:「我想,奧巴馬把要求定得太高了。這一種文化會把任何一位總統壓下去的。那是根深蒂固的,成千上萬的人靠此文化積累了數不清的財富。」
奧巴馬或許已經發現,在華盛頓的政治文化中,他需要雙重標準,但基於自己的變革承諾,卻又不能有雙重標準,所以,才會在電視上發出:「我搞砸了」的感嘆。
奧巴馬除了得在華盛頓「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中穩住陣腳之外,其實也得設法應付美國「歷史悠久」的稅務制度帶來的問題。
由於稅務局的審核不嚴密,因此,稅款主要是依靠納稅人「本著良心」主動呈報的;加上稅制複雜,漏稅是無心之過或有心之失,也實在難以分辨。
在《紐約時報》網站討論頁提出意見的人,多數認為,在國家需要用人之際,無需把蓋特納和達施勒的稅務問題牽扯進來。
美國稅制非常複雜
紐約市梅提斯稅務公司的退休合伙人韋克特指出,美國的稅制實在太複雜了,要求總統提名的人既合資格,又要精通稅務條例是不切實際的。他說,他的公司的14個合伙人當中,便有一個是專門負責聯合國人員的稅務的。他個人認為,蓋特納可能因為忙碌而疏忽了稅務的處理;至於達施勒,由於他曾經叫會計師確定他利用車子與司機的服務是否得繳稅,他是否意圖瞞稅就難以說得准了。
律師霍華德認為,達施勒相信也是無心之失,如果他知道自己要為一輛車子和司機支付12萬8000美元的稅款,他大概就會自己去買一輛車了。
美國智庫卡托學院的經濟學者兼研究員米切爾說舉例道,美國雜誌《貨幣》(Money)曾經安排一群專業的稅務人員為一個虛構的家庭估稅,結果是如雜誌所料,沒有一份答案是相同的。要準確地報稅是如斯困難,要走稅制漏洞的人也就有很多門路可鑽了。他認為,奧巴馬提名的人選鬧出的漏稅風波在在說明了華盛頓的政治文化基本上是腐敗的。
曾經擔任《紐約時報》記者的約翰斯頓認為,蓋特納和達施勒不應該因為漏稅問題而失去進入內閣的資格。他認為,美國的稅制是在上個世紀編訂的,這些事情發生后,政府該做的是編訂符合現今經濟活動需要的稅制。
參與討論的紐約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沙維洛認為,如果國家很需要蓋特納和達施勒效命,基於他們在個人稅務上作的決定而捨棄他們,看來是錯誤的。他們漏稅,確是叫人沮喪的事,但看來並無刻意欺詐之嫌。他引國內稅務法6662條文指出,漏報稅款者,理應支付20%的罰款。國內稅務局免了蓋特納的罰款,達施勒看來也似乎不需要繳付罰款。
奧巴馬要成立一個清廉的新內閣來幫助他推行新政,偏偏他提名的人選一個接一個的稅務未清。他的問題已經成為電視台諧劇演員表演的題材。全國廣播公司的勒諾在節目中宣布:「我們今天取得重大的科技突破。研究人員說,他們就快找出奧巴馬內閣中有繳付稅款的成員了。」
得克薩斯州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布坎南說:「(這些道德問題)雖不至於有惡意,但無論如何都是叫人覺得丟臉的事。」
奧巴馬看似陷入了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困境。一些民主黨人便曾私下說,他只能怪自己在競選時定下那麼高的水準,沒有意識到那會使自己在組織內閣時面對多大的困難。
來源:《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