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勃:發展高水效農業已刻不容緩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2-9 0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2月06日 07:28東方早報

最近,我國北方地區發生了罕見的嚴重旱災,直接威脅到冬小麥的播種和今年夏糧的收成。這最直接地給了那些對包括土地和水在內的自然資源生產要素長期忽視的人們一個警告,科技的進步,還遠未能使我們擺脫靠天吃飯的狀態。

水作為生命存在不可替代的自然物質,是人類延續的最基本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我國的水資源分佈在南北地區間卻存在極大的失衡狀態,糧食產量、農業種植壓力與農業生產自然稟賦間形成了日益嚴重的南北倒掛。北方缺水省份反而要承擔起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更大責任,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悖論。水資源短缺,水分利用率及水分生產效率低,再加上地下水超采、水體污染嚴重等因素的綜合作用進一步加劇了北方主產區水資源危機,旱災已成為影響北方農業增產乃至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

我國的農業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重要轉軌階段,巨大的人口存量逼迫我們時刻不能放鬆農業生產和糧食增產。轉軌階段農業的技術特徵又使得我國的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產生越來越強的壓力。測度這種壓力的一個常見指標是農業水資源壓力指數。國際上公認的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率的警戒線是不超過水資源總量的40%。而對近年來我國13個糧食主產區進行的測算顯示,北方八個主產區全部嚴重超標。

農業用水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對糧食不斷增產的剛性需求強化了對水資源的依賴性,二是農業生產中要素利用方式存在不合理之處。因此,在保證糧食產量的前提下,必須從農業生產方式以及生產要素的利用中分析減輕農業水資源壓力的路徑。具體而言,實施農業節水戰略,發展高水效農業,不僅是北方主產區高產、穩產的迫切需要,更是該地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必由之路。我們可以在下述幾方面去改進:

第一,促進農藝抗旱節水措施的應用。我國長期的旱地農業發展歷史和近年來節水農業實施過程中,已經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高水效農業的發展經驗。通過機械化深耕、深松耕等技術,可以將更多的徑流儲存蓄積於土壤之中。發展不同糧食作物及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之間的間作套種,發展立體農業,建立高水效農林複合型農業體系,能夠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不同的灌溉方式使農作物對水的需求量不同,要減少灌溉水量,必須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通過管道輸水、隔溝灌、滴灌、滲灌、膜下滴灌、膜下滲灌等水分高效利用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分在流通過程中的效率損失。逐步推廣應用糧食作物節水栽培、經濟作物節水栽培、以微噴灌工程為主的果園節水高效栽培、以小型地面灌溉工程為主的果園節水高效栽培、設施農業節水栽培、溫室節水灌溉自動化工程等現代農業技術集成模式。

第二,加強農業用水服務管理的效率。應當系統全面地聯合氣象、地質、水利、農業、工業等多個部門,對天氣、土壤、水文、病蟲害、農產品(000061,股吧)市場行情和國內外農產品貿易等涉農信息及時披露,以指導和服務於農戶的農業生產。在宏觀層面,還需要對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調配進行科學規劃和管理。應當加強農業水資源的需求側管理,採取有利於減少水資源浪費和增加農民節水積極性的經濟措施,不失時機地推動農業水價改革和組建用水經濟合作組織。應當更加著力於農作物災害預警機制的建立,著力於抗旱節水高產品種的搜尋和推廣,著力於引導農戶因地制宜、看天看地種莊稼,而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坐待旱災到來之後又周而復始地去打井、修井、「與天奮鬥」。

(作者繫上海財經大學博士)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2-9 14:4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1: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