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資本主義典範,民主策源地--大英帝國所發生的羊吃人對今天中國民主的借鑒

[複製鏈接]

51

主題

2522

帖子

287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法國峰 發表於 2009-2-7 21: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編者按:絕不要因為流氓們洗凈了雙手就聽信他們。他們所宣揚的民主只是他們對外干涉的冠冕堂皇的幌子,普市價值我們要創立,但我們絕對不能重蹈他們的歷史覆轍。
-------------------------------------------------------------------------------------------------------------------------------------------
在15世紀的英國,除了那些公有地之外,每一塊土地早已有了自己的主人,為什麼還能出現重新圈佔土地的情況呢?說起來確實很讓人奇怪,但發生在英國卻是必然的。


   在15世紀以前,英國的生產主要還是以農業為主,紡織業在人們的生活中,還是個不起眼的行業。隨著新航路的發現,國際間貿易的擴大,在歐洲大陸的西北角的佛蘭得爾地區,毛紡織業突然繁盛起來,在它附近的英國也被帶動起來。毛紡織業的迅猛發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市場上的羊毛價格開始猛漲。英國本來是一個傳統的養羊大國,這時除了滿足國內的需要而外,還要滿足國外的羊毛需要。因此,養羊業與農業相比,就變得越來越有利可圖。這時,一些有錢的貴族開始投資養羊業。


   養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貴族們紛紛把原來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走,甚至把他們的房屋拆除,把可以養羊的土地圈佔起來。一時間,在英國到處可以看到被木柵欄、籬笆、溝渠和圍牆分成一塊塊的草地。被趕出家園的農民,則變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這就是圈地運動。


   當時一位著名的作家托馬斯·莫爾在一本叫作《烏托邦》的書中寫道:「綿羊本來是很馴服的,所欲無多,現在它們卻變得很貪婪和兇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們要踏平我們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圈地運動首先是從剝奪農民的公共用地開始的。在英國,雖然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澤和荒地這些公共用地則沒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貴族利用自己的勢力,首先在這裡擴大羊群,強行佔有這些公共用地。當這些土地無法滿足貴族們日益擴大的羊群需要時,他們又開始採用各種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出家園,甚至把整個村莊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來,變成養羊的牧場。


   曾經有一群農民在向國王控訴一個叫約翰·波米爾的領主的上訴書中寫道:


   「這個有權有勢的約翰·波米爾用欺騙、暴力佔有您的苦難臣民——我們的牧場,這些土地是我們世代所擁有的。他把這些牧場和其它土地用籬笆圍上,作為自己所有。


   後來,這個約翰·米波爾又強行奪取了我們的住宅、田地、傢具和果園。有些房屋被訴毀,有些甚至被他派人放火燒掉,我們被強行驅逐出來。如果有誰不願意,波米爾就率領打手包圍他的家。這些人手持刀劍、木棒,氣勢洶洶,兇猛地打破他家的大門,毫不顧忌他的妻子兒女的號哭。


   約翰·波米爾為了圈佔我們的土地,不惜將我們投入監獄、毒打、致殘,甚至殺害,我們現在連生命都難保全。」在這種強行的圈地運動中,農民以前以各種形式租種的土地,無論是以前定下的終身租地,還是每年的續租地,都被貴族強行圈佔了。這些成為牧場主的貴族們還互相攀比,使他們的牧業莊園變得越來越大。


   英國的圈地運動從15世紀7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18世紀末。英國全國一半以上的土地都變成了牧場。在圈地運動的發展過程中,雖然英國國王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頒布了一些企圖限制圈地程度的法令,但這些法令並沒起多大的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為了使被驅逐的農民很快的安置下來,英國國王在頒布限制圈地法令的同時,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讓那些從家園中被趕出來的農民,去接受工資低廉的工作。凡是有勞動能力的遊民,如果不在規定的時間裡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辦。通常,對於那些流浪的農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後送回原籍。如果再次發現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隻耳朵。第三次發現他仍在流浪,就要處以死刑。


   後來,隨著資本家階層的產業需要---勞動力的缺乏。英國國會又頒布了一個法令,規定凡是流浪一個月還沒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經告發,就要被賣為奴隸,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驅使他從事任何勞動。這種奴隸如果逃亡,抓回來就要被判為終身的奴隸。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處死刑。任何人都有權將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學徒,當苦役。


   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兩代國王統治時期,曾經處死了大批流浪的農民。圈地的結果,使英國的農民數量越來越少,失去土地的農民只好進入城市,成為城市無產者。為了活命,他們不得不進入生產羊毛製品的手工工場和其它產品的手工工場,成為資本家的廉價勞動力。在這種手工工場里,工人的工資十分低,而每天則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18世紀后,英國國會通過了大量的准許圈地的法令,最終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國農民的人數為此減少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數量。


   圈地運動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種「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為它準備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的勞動者。 而英國基本階層的農民作為人而言的基本權利及價值則被資本家階層剝奪並賦予了他們支持去取得民主的綿羊!
沙發
零下三度VIII 發表於 2009-2-7 21:39 | 只看該作者
偉大中國還發生過人吃人,易子相食,吃死人的事情哩。就發生在那不遙遠的過去,大概不到50年前吧~~
那邊奴隸當總統了,這邊廂主人還豬狗不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8

主題

817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9610
3
Brigade 發表於 2009-2-7 21:45 | 只看該作者
駭人!下崗女工餓死床上五年多 變成一具白骨

消息來源:重慶晚報

本文網址: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09/2/7/28235.html

    這扇門5年未被打開

  有親人、有鄰居、有同事,住在沙坪壩區白鶴林的重慶第二針織廠原職工、1964年出生的張蘇玉卻在家中死亡5年多才被發現,此時的她已成一具白骨。

      床上躺著骷髏

  本月以來,位於沙區白鶴林的重慶第二針織廠準備為職工宿舍樓換水管,安裝一戶一表。當工作人員來到白鶴林橋頭堡5單元時,發現4—4號張蘇玉家門久敲無人應答。

  昨上午10時,他們找到張蘇玉的前夫陳於(化名)。陳說,他們已分居7年,之間不曾聯繫,也沒有鑰匙開張蘇玉的門。最後,他們叫來開鎖匠。打開門,一股霉臭味迎面撲來,屋內四處積滿厚厚的塵土,再一看卧室,床上赫然躺著一具屍骸,破爛不堪的衣服下面竟是一副骨架——她就是張蘇玉?死了多久了?驚駭中,人們慌忙撥打110。

   五年未見出門

  渝碚路派出所、沙區刑警支隊民警迅速趕到現場,通過對死者衣物、身高、體型等情況的對比,初步認定死者就是重慶第二針織廠原職工張蘇玉。根據現場勘查、法醫出具的體檢報告、化驗單據等表明,張系自然死亡。

  據悉,張蘇玉與丈夫分居后,一直單獨住在廠里分配的這套兩室一廳的宿舍里。該廠職工劉顯揚(音)稱,他負責收該單元的水費,最後一次收張的水費大約是 2000年3月份,之後每個月他都去收費,但再未敲開過張的家門。在調查中,民警發現,2000年8月,張蘇玉曾交20多元錢的氣費,這也是目前為止找到的最近一次張蘇玉與外人打交道的記錄。

    生前日記:很想吃肉

  張蘇玉的家裡擺設十分簡單,沒電視、電話,一台收音機是唯一的家電。在張家裡,民警找到了她的一本相冊,可以看出張蘇玉年輕時非常漂亮,打扮也很時尚。

  民警透露,他們發現了張蘇玉生前的一本日記,張在裡面記錄了當年生活的窘迫——「我已經幾個月沒吃肉了,好想吃燒白,好想吃回鍋肉……」「我已經一個月沒吃主食了……」最後一篇日記寫於2000年7月。

  5單元樓下小賣部的老闆說,幾年前,張蘇玉還曾下來買鹽巴、味精,偶爾看見她提著小白菜路過。

      鄰居:以為臭味發自陰溝

  住在5單元的鄰居回憶說,2000年時,有好長一段時間,一股濃濃的臭味籠罩著該樓,由於樓旁是一座垃圾山,還有一條臭水溝,大家都以為是那裡散發出的臭味。

  此後,鄰居發現好久未見張蘇玉,對張的「失蹤」,左鄰右舍卻只是出現了不同版本的傳言:有的說她出去打工了;有的說她長得漂亮又有間歇性的癲癇症,可能被人販子拐去賣了;有的又說她自己改嫁了。

  親人:以為回老家

  據了解,張蘇玉生前並非孤家寡人——她有母親、哥哥、姐姐、丈夫,還有一個女兒,他們大都住在沙區。5年來,這些親人都沒找過她、關心過她的生活?

  張蘇玉的女兒稱,最後一次見到媽媽還是她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而今她已念高中了。父母分居后,她一直跟著爸爸,她曾經找過媽媽,沒找到,以為她回河南老家了。

  昨下午,記者在張蘇玉家樓下碰到她的前夫陳於,他將張生前用過的棉被、枕巾等扔到旁邊的垃圾里燒掉。經了解,1998年7月,因感情不和,陳於與張蘇玉分居,他也有5年沒見到張。其間他曾四處打聽張的下落,敲過張的家門,但沒找到人也就放棄了。2004年,因張蘇玉「失蹤」多年,陳於到法院申請與張蘇玉解除了婚姻關係。他壓根兒沒想到,離婚時,張蘇玉早已離開了人世。

  「想當年她也是廠里的一枝花,沒想到落到這種地步。」張過去的不少同事這樣說道:「她有病,發病時要麼罵人,要麼不理人,且性格孤僻。要不是這樣,或許人們早就發現她死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

主題

2522

帖子

287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77
4
 樓主| 法國峰 發表於 2009-2-7 22:01 | 只看該作者

駭人!美國餓死兒童眾多

美國農業部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說,2008年美國有72000名兒童因飢餓致死,每8名美國人中就有1人不能填飽肚子,而且這種情況在今年美國經濟動蕩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蒙迪歐頻道11月18日報道,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年度報告顯示,2008年美國嚴重缺少食物的兒童數量比2007年的4300000人增加了50%,也是自1998年7160000人以來的最高數字。

總體而言,2008年美國在飢餓線上掙扎的成人和兒童數量比2007年有略有增加,從3550萬增加到了3662萬。也就是說,美國有 12.2%的人口沒有錢或得不到幫助去購買足夠的食物以維持健康的生活。而在這之中,有1190萬成人和兒童遭受了某種程度的飢餓,比2000年時的數字 增加了40%還多


[ 本帖最後由 法國峰 於 2009-2-7 22:0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841

帖子

17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3
5
老周 發表於 2009-2-7 22:58 | 只看該作者
絕不要因為流氓們洗凈了雙手就聽信他們。他們所宣揚的民主只是他們對外干涉的冠冕堂皇的幌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零下三度VIII 發表於 2009-2-8 01:15 | 只看該作者
否定人家的民主就等於自家的獨裁專制會得到肯定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零下三度VIII 發表於 2009-2-8 01:15 | 只看該作者
否定人家的民主就等於自家的獨裁專制會得到肯定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主題

386

帖子

100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3
8
吳鉤 發表於 2009-2-8 0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主題

2646

帖子

223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238
9
YellowTiger 發表於 2009-2-8 03:48 | 只看該作者
其實不只是民主策源地,也是共產主義策源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900

帖子

39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1
10
lyazh 發表於 2009-2-9 01:49 | 只看該作者
共匪到現在都不敢承認餓死幾千萬的歷史,還把罪過嫁禍到「自然災害」,共匪無恥到極點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8

主題

817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9610
11
Brigade 發表於 2009-2-9 08:2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ellowTiger 於 2009-2-8 03:48 發表 [資本主義典範,民主策源地--大英帝國所發生的羊吃人對今天中國民主的借鑒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其實不只是民主策源地,也是共產主義策源地。



其實根本不是民主策源地(美國法國才是),是現代君主立憲﹑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策源地。
樓主不要為了誣蔑民主就不惜一切造謠。你拿1500年代的東西說明現代﹐就應該想想﹐沒有英國的進步﹐中國現在恐怕還是大清朝的天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024

帖子

2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5
12
睡不好 發表於 2009-2-9 09:18 | 只看該作者
天天民主民主的煩不煩,有那個勁,不妨多去泡泡mm,人生一世,才有多少天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主題

2646

帖子

223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238
13
YellowTiger 發表於 2009-2-9 09:19 | 只看該作者
樓上的對。樓主想表述的是中國目前狀況比五百年前的不列顛進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14
鐵螳螂 發表於 2009-2-9 09:35 | 只看該作者
樓主說的很對,中國是要借鑒一下圈地運動羊吃人式的資本主義在華夏重演。
羊吃人的根源是土地兼并,瘋狂掠奪。似乎不是民不民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1: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