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也談高學位無用論

[複製鏈接]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9-3-1 07: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我心醫舊    時間: 2005-6-1 01:02     標題: 也談高學位無用論

也談高學位無用論



在澳洲這麼長時間,經常聽見各位討論澳洲的高學歷到底有沒有用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 我也同樣有自己的想法,在這裡提出來並不是要將它強加於人,只是供各位討論與參考。

我自身還在念書,對於在我這樣的年齡,原本應該是出去創業的大好機會,而我卻選擇了呆在校園裡面, 這其中, 自有我的想法和道理。

最初的念頭

最早有讀一個高學位的念頭是在大學畢業的時候, 現在想來比較幼稚。當時我在上海一家很好的醫院裡面學習。 有一個帶教老師, 原本是中專的學歷, 後來直接考了碩士研究生,再讀了博士,在專業方面很強。 30出頭就已經進入專家行列了。經常有病人虔誠的拿著其他醫生的介紹信來找他,上面寫著「請周某某博士會診」。當時跟在旁邊的我覺得特別的仰慕他, 同時對博士這個台頭也有了一個很深的印象。

自己出來工作以後,在一家不錯的眼科醫院裡面做住院醫生。因為我們的醫院有很多的對外交流的機會,每年都有很多年輕醫生到美國,歐洲,日本,澳洲來開會,培訓。在我周圍的年輕的醫生,大部分的學歷都比我高, 碩士,博士比比兼是,所以一直沒有機會輪到我頭上來。後來,有了一次去日本公費讀書的機會, 當時的選拔是通過專業知識的英文的考試, 我考試的感覺不錯, 而且最後成績也不錯。但是最後的機會還是給了2個碩士畢業的。因為領導們考慮我的學習能力不如他們,能夠真正學到的東西不如他們多。從那一刻起, 我就正式這樣一個念頭,我也要讀一個高學位。

較成熟的想法

來到澳洲以後,最早開始讀的是一個COURSEWORK的碩士學位。 方向是微生物和生物技術方面的。 一段時間以後發現其實大致的內容和國內的並沒有本質的差異,無非就是語言從中文轉化為英文。 再後來,認識了一些做PHD的師兄師姐, 才逐步的認識到讀PHD的優勢, 這才下了決心要去繼續讀一個學位。至於一個高學位的用處,我會在下面進行列舉
以下純粹屬於個人看法,供大家討論,如對大家有什麼冒犯,請見諒。

1 高學位對個人發展的需要
高學位對你職業發展的幫助可以被體現。如果用普通如你我的眼光看人的話,你就會發現大凡那些所謂的高級專業人士,後面都帶了一個碩士博士的名號。

在完成PHD以後, 你在這方面(一個特定的研究領域), 就應該比你的導師懂的更多。 廣義上來講, 在這個領域,你即使不算權威,也可以被稱為專家。 不足的是, 這個特定的領域往往很小, 因為你的研究課題範圍的局限性。

2 高學位對於經濟收入方面的好處
對於商科的情況我不清楚,但是對於科學類和醫科來說,找一份工作並不難。這些工作大部分是屬於技術性工作, 起薪往往也會比一般的工作要高一些。最後的選擇就是留在學校做博后了,雖然薪水不是很高,但是總是超出平均線一截。至於那些說讀完高學位去做一個學校裡面的小賣部或者小飯店,雖然收入高了很多,但是他們的心裡肯定也遺憾。就象以前的國內所說的一個教授不如搽皮鞋的, 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回過頭想想,如果真的讓他們去搽皮鞋或者賣茶葉蛋,他們會去嗎? 其實在骨子裡面,還有一個社會地位的問題,也就是你在人家眼中什麼樣子的問題。

至於我們現在讀書的,和以前那些前輩情況可能也有些不一樣。現在出來的,大凡家庭條件都還不錯, 讀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來的生活會更好,這裡指的是一個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結合。 而前輩們, 他們以前就會比較辛苦一些。生存下來,提高物質生活的質量,才是他們首先要考慮的。 而現在我們這一代,隨中國國內的發展,如果單純的為了享受一種物質生活, 呆在國內,可能會更輕鬆。

兩者的結合,我給大家一個例子, 在澳洲, 如果做一個GP,就是那些全科醫生,你只需要一個醫科的學位。 你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不錯的水平,你可能就已經滿足了。 但是你從來沒有和那些專家的收入比較過, 他們一年的收入可以是你的5倍到10倍。 他們的地位同樣也是高出很多, 特別是那些在某一個疾病的有權威的醫生,他們的生活質量更是無法想象的。 如果要在某個疾病上作到權威,那麼你就需要在這方面的深入研究。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一些專業文章上那些PROFESSIONALS的後面都帶了 MD or PHD。

說的明顯一些,就是當你有了一定基礎以後,你在一個的研究和深入學習可以幫助你在一個領域迅速出名,而這個名聲可以讓你成為其他人眼中的專家,再給你帶來轉換好的經濟利益。

至於有人提出的找不到工作再去讀PHD,對於其他地方的情況我是不清楚。但是在我的身邊,出來讀PHD的,都是一些最優秀的學生。 他們出去找工的話,應該很容易。 就我自己而言,我的MASTERS讀的是一個臨床微生物的學位, 我要是去找工作的話,在一家醫院裡面做MICROBIOLOGIST的話,也不會很難。 其實更重要的是一個怎樣讓人家相信你的能力,可以勝任這項工作。我相信自己的面試的能力。 同時我以前的導師在這方面是一個權威, 他對我的推薦會非常有利。更重要的是,他非常喜歡和欣賞我。還有就是入學的標準問題,PHD和MASTER會有一些不一樣,就導師而言,他們都喜歡找最好的學生,這樣他才能知道他學生順利的作出一些東西, 才能出一些帶有他名字的文章, 所以他們的選擇是和錢無關的,往往是根據學生的能力來判斷的。在墨大, PHD的申請,特別是獎學金的申請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如果真的一個學生畢業,連在找工作中都競爭不過別人,那有怎樣去競爭那些APA還有IPRS呢?

我讀書倒不是為了以後能賺多少錢,我的想法很簡單, 我就是覺得站在一個會議的論壇上,說的東西有人認真的聽,有人覺得好,那就夠了。 當然,我確實想在某一個小範圍做一個專家,自我滿足一翻。所有的這些東西,還都是片面的,重要的,吸引我的, 是我對一種專業方面想要深入了解的渴望。

其實我也清楚這裡高手眾多,有很多的註冊或潛水的博士碩士。我的觀點肯定會有很多的不足,請各位給予補充和修改。

這篇文章是寫給一個比我小的朋友的,他原本說今天要去考試,我想祝他考試順利,順便告訴他讀書其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鼓勵他好好的學習,考試。
--------------------------------------------------------------------------------
作者: rdcwayx    時間: 2005-6-1 01:20     標題: 我認識的鄰居中,已經有5個博士,和博士后了。

國內培養的高學歷人才都在往外走。

有在大學里做講師的,副教授的,有在學校拿獎學金的。都還不錯。
--------------------------------------------------------------------------------
作者: leeshine    時間: 2005-6-1 01:21

一直很佩服那些能夠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在我眼裡,這需要抵制外面世界的多少誘惑啊!:)
--------------------------------------------------------------------------------
作者: HNREN    時間: 2005-6-1 01:37

對於商科的高學歷,我來說兩句。BUSINESS FACULTY里大多是COURSEWORK的MASTER,很多人讀完出來后心裡慌慌的,因為感受不到立竿見影的實質上的提高。而澳洲職場是個現實而殘酷的地方,從我個人的經歷我感受到他們看重經驗比學歷要多一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剛移民過來的能馬上找到工作,而一些擁有本地學歷的,如大批的ACCOUNTING畢業生還在苦苦等待面試機會的原因。

我當然不同意高學位無用的說法,高學歷是潛在資本,它的作用會在你走上工作正軌之後逐漸顯現出來,但在初期找工作的階段,不得不承認經驗更重要。

說說今天一件氣人的事。今天INTERVIEW一間財務公司,一個華人摸樣的主管經理若帶輕蔑的口吻問我,你認為你的MBA學歷對你起了增值作用嗎? 我回答他,讀完MBA后我當然不會覺得自己脫胎換骨,但是我擁有了脫胎換骨的資本,我仍然相信它對我以後的職業發展是有助的。

說說這些,與還在求職路上艱苦奮鬥的筒子們共勉。
--------------------------------------------------------------------------------
作者: 麋鹿    時間: 2005-6-1 01:52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啊。

如果單純從經濟收益上考慮,要具體行業具體分析。比如說我的同事,他只有高中畢業,不到35歲,15萬的年薪。但最讓我佩服他的是他處理問題的思路和知識的淵博,不光是計算機上的。
當然還有收入更高的,比如說R,也沒讀過大學,上次跟我抱怨說他開船撞到了海豚,被罰了;還有N,還是沒讀過大學的,請假不上班,因為家裡的馬跑了兩匹著急要捉回來;當然最牛的還是一個和你一樣的醫生,有個自己的小島。
我這種dingo就這樣被成天刺激著。


按照人力資源的觀點,受教育至少有三種好處,一是少數人享受過程;一是有相當預期的投資;一是增加你做更優選擇的能力。


在這個專業化的社會裡,許多高進入門檻的職業往往需要長期的學習才可以進入;但這個世界是多樣化的,businee guy和許多其他人一樣有獲得巨額財富的機會。


經濟利益與社會地位確實是衡量職業好壞與個人成功的標準之一。
我相信這個社會必定存在著高低差別,同樣是走職業的路,走學術的路,必定有混的天壤之別的。
如果把某種選擇建立在其所帶來的物質收入上,而不是直接結果上,將有風險。
我曾經的快樂根源是超過別人,戰勝敵人,我優秀我快樂;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加,我發現這些並不能帶給我所想要的東西。我應該快樂著我的快樂。


Anyway我是很羨慕那些可以去實現個人理想,走進學校深造的朋友們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比享受實現理想過程更快樂的事情了,就是吃上一大碗紅燒豬蹄也比不上啊!
--------------------------------------------------------------------------------
作者: 麋鹿    時間: 2005-6-1 02:04

HNREN,羞辱你的人與事只會成為你的動力。有時候,我們還需要主動去找抽呢。

茉香,人家讀書是聽見錢響啊?別的誘惑當然可以抵禦了。

學術的學歷不敢妄言,但我覺得職業的學歷已經潛移默化入你的個人能力,職業氣質,而不需要扯虎皮做大旗。
是金子就會發光,是金子就「要」發光,總是潛在的東西是沒有現實價值的,在這個商業社會。
MBA我也接觸過,不好的我就不說了,老大衛就是個正面的例子,他在對許多事情的處理手法上你可以明顯的看出一個職業經理人的素質。只要稍微拿自己對比一下就顯出受過某項專門培訓者的強項了。
如果讀職業的學位讀到要不時亮招牌,而不能讓人感受到你的個人魅力,職業氣質,專業素養,那恐怕就是另外的原因了。
--------------------------------------------------------------------------------
作者: 幸運草    時間: 2005-6-1 02:10

行行出狀元。。。。

學歷的高低不代表能力低強弱。
知識不是萬能的,沒有知識是萬萬不行的。。。。

人生在於一種選擇,選擇的重要在於選了不後悔。。。。
--------------------------------------------------------------------------------
作者: 西門吹哨    時間: 2005-6-1 02:25


引用:
麋鹿  在 2005-6-1 00:52 發表: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啊。

如果單純從經濟收益上考慮,要具體行業具體分析。比如說我的同事,他只有高中畢業,不到35歲,15萬的年薪。但最讓我佩服他的是他處理問題的思路和知識的淵博,不光是計算機上的 ...
快樂著我的快樂,贊就一個字!麋鹿不再迷路!
--------------------------------------------------------------------------------
作者: 西門吹哨    時間: 2005-6-1 02:29


引用:
HNREN  在 2005-6-1 00:37 發表:

對於商科的高學歷,我來說兩句。BUSINESS FACULTY里大多是COURSEWORK的MASTER,很多人讀完出來后心裡慌慌的,因為感受不到立竿見影的實質上的提高。而澳洲職場是個現實而殘酷的地方,從我個人的經歷我感受到他們看 ...
職場和學術是兩條路……

我選擇我喜歡!堅持就是勝利!
--------------------------------------------------------------------------------
作者: 西門吹哨    時間: 2005-6-1 02:30

樓主此文好像在哪兒發過,印象里在哪兒見過
--------------------------------------------------------------------------------
作者: pisces    時間: 2005-6-1 10:13

佩服!
--------------------------------------------------------------------------------
作者: garden_state    時間: 2005-6-1 10:23

向所有的碩士,博士致敬!
--------------------------------------------------------------------------------
作者: 溪霓冬雪    時間: 2005-6-1 10:23

很佩服有這種堅持,更重要的是有這種毅力去讀書!希望你一路走好!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5-6-1 10:43

條條大路通羅馬。選擇自己的道路,並相信和享受自己的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
作者: cheers    時間: 2005-6-1 10:43


引用:
HNREN  在 2005-6-1 12:37 AM 發表:

對於商科的高學歷,我來說兩句。BUSINESS FACULTY里大多是COURSEWORK的MASTER,很多人讀完出來后心裡慌慌的,因為感受不到立竿見影的實質上的提高。而澳洲職場是個現實而殘酷的地方,從我個人的經歷我感受到他們看 ...
個人意見,讀商科的人學習和經驗都重要,缺一不可,所以對毅力的要求比較高,沒有太多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機會,必須同時進行。自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偶一邊工作一邊讀書一年都沒有間斷過。

我想說的是,你付出的努力不會白費,無論是學歷還是其他地方學到的東西,就算現在沒用,以後早晚有用的上的時候。「金子」那句話一點都沒錯。

[ Last edited by cheers on 2005-6-1 at 09:43 AM ]
--------------------------------------------------------------------------------
作者: cheers    時間: 2005-6-1 10:45


引用:
astina  在 2005-6-1 09:43 AM 發表:

條條大路通羅馬。選擇自己的道路,並相信和享受自己的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今天怎麼說中國話了?沒上班還是用inputking?

你是典型的文人思路。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5-6-1 10:48

end of month, busy working now

inputking is quite handy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5-6-1 10:49

i know i don't have a scientifc mind. too much subjective feeling, too little logical analysis
--------------------------------------------------------------------------------
作者: cheers    時間: 2005-6-1 10:51


引用:
astina  在 2005-6-1 09:48 AM 發表:

end of month, busy working now

inputking is quite handy
喔,偶一點都不忙,閑的個要死,哈哈。。。。不要拍我呀。。不過這樣的機會也不多呀。。。一輩子沒幾天。。。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5-6-1 10:55


引用:
cheers  在 2005-6-1 09:51 AM 發表:

喔,偶一點都不忙,閑的個要死,哈哈。。。。不要拍我呀。。不過這樣的機會也不多呀。。。一輩子沒幾天。。。
8許嘻嘻哈哈地跑題,繼續討論高學位!
--------------------------------------------------------------------------------
作者: cheers    時間: 2005-6-1 10:55


引用:
astina  在 2005-6-1 09:49 AM 發表:

i know i don't have a scientifc mind. too much subjective feeling, too little logical analysis
喔,偶是想說呀,其實這個社會這麼現實,留給偶們的路沒有幾條可以走的,如果不是比大部分人聰明,比大部分人命好,如果想過的好,那除了努力沒別的路可走了。

這裡混的好的人那麼多,一定是有體會的,包括JJ你也一樣。好好工作吧,別和偶這個閑人聊了。
--------------------------------------------------------------------------------
作者: cheers    時間: 2005-6-1 10:57


引用:
astina  在 2005-6-1 09:55 AM 發表:

8許嘻嘻哈哈地跑題,繼續討論高學位!
態度是有點不嚴肅,可是偶學習也努力的呀。。。。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5-6-1 10:58


引用:
cheers  在 2005-6-1 09:55 AM 發表:

喔,偶是想說呀,其實這個社會這麼現實,留給偶們的路沒有幾條可以走的,如果不是比大部分人聰明,比大部分人命好,如果想過的好,那除了努力沒別的路可走了。
這裡混的好的人那麼多,一定是有體會的,包括JJ你 ...
cannot agree more.

記得亦舒有本書叫這雙手雖然小嗎?9分自豪,1分辛酸
--------------------------------------------------------------------------------
作者: cheers    時間: 2005-6-1 11:07


引用:
astina  在 2005-6-1 09:58 AM 發表:

cannot agree more.

記得亦舒有本書叫這雙手雖然小嗎?9分自豪,1分辛酸
好像米看過這本書,但是看標題可以明白啥意思,可是有點擔心將來是1分自豪,9分辛酸。取覺於到底將來是不是真的有可以讓自己感到自豪的結果,真的好難呀。
--------------------------------------------------------------------------------
作者: 小靈通    時間: 2005-6-1 11:10

我認為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是錯誤的,但是反過來高學位者不一定就是高收入者。
人的知識和技能應該分為兩種:
1. Hard Skil: 泛指各種專業知識l
2. Soft Skill:泛指各種處事能力。

在不同的工作環境和場合需要不同的Skill,兩者缺一不可。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5-6-1 11:11


引用:
cheers  在 2005-6-1 10:07 AM 發表:

好像米看過這本書,但是看標題可以明白啥意思,可是有點擔心將來是1分自豪,9分辛酸。取覺於到底將來是不是真的有可以讓自己感到自豪的結果,真的好難呀。
可是如果沒有別的選擇的話,也只能咬牙閉眼往前走了。將來混個7分自豪,3分辛酸,也就不錯了。
--------------------------------------------------------------------------------
作者: cheers    時間: 2005-6-1 11:13


引用:
astina  在 2005-6-1 10:11 AM 發表:

可是如果沒有別的選擇的話,也只能咬牙閉眼往前走了。將來混個7分自豪,3分辛酸,也就不錯了。
呵呵,同意!!
--------------------------------------------------------------------------------
作者: 小日子    時間: 2005-6-1 11:29


引用:
小靈通  在 2005-6-1 10:10 AM 發表:

我認為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是錯誤的,但是反過來高學位者不一定就是高收入者。
人的知識和技能應該分為兩種:
1. Hard Skil: 泛指各種專業知識l
2. Soft Skill:泛指各種處事能力。

在不同的工作環境和場合需要 ...
同意。
在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較高的社會裡, "高學位者不一定就是高收入者", 而且學位和教育程度並不能gurantee就業機會
--------------------------------------------------------------------------------
作者: melbren    時間: 2005-6-1 11:43

1。毫無疑問,大部分PhD畢業生在其研究課題是站在其課題領域的國際最前沿。但是,其課題相對於其行業來說,往往也只有針尖大。
2。PhD毫無疑問受到了嚴格的研究訓練。而此研究訓練從廣義上講,可以應用於很多方向。即各科在研究頂端又是相通的,所採用的高端儀器,不外乎就那幾種,只是對象不同而已。
3。對於很多工程學科,PhD不一定有利於找工作。因為工程公司一般不會搞任何科研,搞科研的僅剩那可憐的幾所研究單位和大學,工作範圍太窄。對於醫學,我覺得倒是應該不錯。醫院和大學一樣,是學曆本位制。沒有PhD頭銜,很難想象能在這種學曆本位制的單位里能走多遠。
4。觀察一下PhD師兄們的就業走向,會給你一個很好的參考。

以上是針對澳洲情況而言的。對於在美國,英國等,因其研究單位眾多,可能另當別論。(不過競爭也相對厲害點)。

[ Last edited by melbren on 2005-6-1 at 10:43 AM ]
--------------------------------------------------------------------------------
作者: chubbycat    時間: 2005-6-1 11:48

R&D of the company may want to hire some PhDs
--------------------------------------------------------------------------------
作者: melbren    時間: 2005-6-1 12:03


引用:
chubbycat  在 2005-6-1 10:48 AM 發表:

R&D of the company may want to hire some PhDs
傳統工程類公司,即使是國際巨頭,如bhp,都不做R&D。新興學科和醫學應該沒問題。
--------------------------------------------------------------------------------
作者: martin    時間: 2005-6-1 12:54

我覺的所謂有用與無用在於你用到了就有用,你用不到就無用:)
如果像摟住一樣,對所學專業十分熱愛,想成為專家,那麼就是有用,金錢的得失還在次要的,精神上的成就感是無法比擬的;如果像一些人讀完博士,又去做和本身學業完全無關的事,那就是無用的,讀了也無用。還不如一早就去做小生意呢,有讀書吃苦的精神和時間也早就可以五子登科了。
--------------------------------------------------------------------------------
作者: HNREN    時間: 2005-6-1 14:01


引用:
麋鹿  在 2005-6-1 01:04 AM 發表:

HNREN,羞辱你的人與事只會成為你的動力。有時候,我們還需要主動去找抽呢。

茉香,人家讀書是聽見錢響啊?別的誘惑當然可以抵禦了。

學術的學歷不敢妄言,但我覺得職業的學歷已經潛移默化入你的個人能力, ...
基本同意,但還有幾點想拿出來討論一下,可能跟這個主題無關。

關於職業的學歷和學術的學歷的說法我是第一次聽說,我看不到兩者在本質上有任何區別。我覺得職業和學術更多的是一種行業上的區別,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本質上是一樣的。

招牌不是亮不亮的問題,是你本身具有的,沒必要刻意隱藏。而且自我營銷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求職技巧,是金子就要敢於在自己身上貼上標籤說我是金子,我會閃光。而千里馬要去等待伯樂,可能會等上一百年。 當然,產品通過廣告推向市場后,最終還是要接受消費者的檢驗。優勝略汰是這個市場的唯一法則。
--------------------------------------------------------------------------------
作者: 小米    時間: 2005-6-1 14:35

何謂上品,何謂下品? 我在別人的眼裡希望是什麼樣子的? 請假追逃馬的人有沒有帶過學士帽?...這些是問題么,都不是問題.  只要自己覺得自在,何必理會別人眼光? 我覺得高學歷有用便可,不用別人同意啊.反之亦然.
--------------------------------------------------------------------------------
作者: 足跡網系統保留    時間: 2005-6-1 14:38

我認為當我行我素,我覺得有用,那就是有用。
--------------------------------------------------------------------------------
作者: susan    時間: 2005-6-1 17:42

記得我的一個女性的律師朋友曾經說過。有的人讀書好,有的人做研究做的好,還有的人社會關係處的好。這裡面任何一種都是本事,沒有誰比誰差的。
她很會讀書,大學畢業同年就考到律師證,之後又讀研。不過也許沒有同行的其他律師會搞關係。折騰來折騰去,最後卻常常對我感慨,其實不要小看那些讀書少,地位卻做的高的人。能取得那樣的成績,說明他們的確有你不具備的本領。
其實這個社會有很多種人,有人會搞社會關係,有人有生意頭腦,有人會搞學問。這些人都很有本事,這些本事也都很重要。

所以說所謂高學歷無用,那要看是什麼樣子的人拿到拉高學歷。
--------------------------------------------------------------------------------
作者: yoocool    時間: 2005-6-1 18:11

喜歡才讀.不要勉強.
--------------------------------------------------------------------------------
作者: taoyuan    時間: 2005-6-1 18:36

如果到了什麼時候,真的不用去考慮別人的眼光了,那才真正達到感悟有用無用的境界。
佩服樓主!
羨慕樓主!
嫉妒樓主!
學習樓主!
。。。
:)
--------------------------------------------------------------------------------
作者: crystal    時間: 2005-6-2 15:39

如果用高學歷引出"有用"論的話,就犯了沒有搞清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的邏輯關係。


我們家裡有兩個博士,其中一個還是斯坦福醫學院的醫學哲學雙料博士。
至親的經驗表明,最"有用"的人往往是做人先於做學問,兩者有效結合才能事半功倍。
--------------------------------------------------------------------------------
作者: lamoshi    時間: 2005-6-2 15:48


引用:
HNREN  在 2005-6-1 13:01 發表:

基本同意,但還有幾點想拿出來討論一下,可能跟這個主題無關。

關於職業的學歷和學術的學歷的說法我是第一次聽說,我看不到兩者在本質上有任何區別。我覺得職業和學術更多的是一種行業上的區別,在接受高等教育 ...
招牌不是亮不亮的問題,是你本身具有的,沒必要刻意隱藏。而且自我營銷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求職技巧,是金子就要敢於在自己身上貼上標籤說我是金子,我會閃光。而千里馬要去等待伯樂,可能會等上一百年。 當然,產品通過廣告推向市場后,最終還是要接受消費者的檢驗。優勝略汰是這個市場的唯一法則。
呵呵,說的真好
不過需要補充一點:確實有很多千里馬需要有人去發掘和駕馭的,要不然好的騎師就無法體現自身的價值了。術業有專攻!
--------------------------------------------------------------------------------
作者: NT    時間: 2005-6-2 16:15

高學位-->高收入-->高社會地位,這是常識,要不怎麼那麼多人前仆後繼地去讀高學位,中產階級的絕大部分由高學位的人組成,說高學位無用,那絕對是酸葡萄效應。不過,鑒於以下兩種狀況的存在:1. 讀了高學位但不得志(比如在餐館打工的博士);2. 沒讀高學位但得了志(比如世界首富),結論是:高學位為成功的非充分、非必要條件。(說了跟沒說一樣。)
--------------------------------------------------------------------------------
作者: 無產階級    時間: 2005-6-2 17:47

學以致用最關鍵。對於這篇帖子我早想說說自己的看法了。因為最近比較忙。也沒有來得及寫。
讀書做人,讀書是為了做人。中國儒家思想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但是讀書的最終目的是治國,平天下,那換成現在的說法,無非是高級白領+公務員。
什麼樣的人是創天下的呢。我們還可以找到一句話。「劉項原來不讀書」其實讀了很多書,禁錮也就越多,越沒有創業的思想,也沒有從小生意起積累原始資本的勇氣。因為能夠很容易的找到的體面地工作。
很可惜,劉項是不多的。街邊的milk bar也不是都能變成沃爾瑪。
當然能夠治國平天下,如樓主這樣也是人中翹楚了。
澳洲最好的一點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舞台。只有你有才,有識,都能條條大路通羅馬的。
--------------------------------------------------------------------------------
作者: ivy_cn    時間: 2005-6-2 18:49     標題: 上學是痛苦的,探索與獲得是快樂的,所以偶痛並快樂著

偶覺得是否以上大學,是否讀個高學歷或僅僅通過實踐,這都是在討論認知的方式,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方式,能滿足你心中的好奇。至於身處社會中的人,偶覺得天時,地利,人和比學歷重要。對於做基礎研究的銅子們,偶最佩服,尤其是佩服那些以內心的好奇為探索動力的人。如果做研究僅僅當作飯碗,不知道會怎樣。
--------------------------------------------------------------------------------
作者: 風中旗    時間: 2007-7-31 19:21

如果是讀書的料,當然讀書是好的選擇。
--------------------------------------------------------------------------------
作者: philgu    時間: 2007-7-31 20:30

專家不一定要有PHD. PHD 也不一定是專家. 不管黑貓白貓, 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
作者: soon-joan    時間: 2007-7-31 20:37

對於醫學,還是有高學歷好。我也是學病原微生物的,但是沒有LZ的毅力,只想找份工作。
--------------------------------------------------------------------------------
作者: two    時間: 2007-8-2 10:49

very good topic. worth discussing
--------------------------------------------------------------------------------
作者: baolqun    時間: 2007-8-2 11:18

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個人感覺高學歷有沒有用和工種有關

如果是實踐為主的熟練技術工種,比如會計和IT基本上在職業發展道路上,超高學歷沒有什麼必要。。。

如果是理論為主的研究工種,比如專家醫生,高科技科研,那麼學歷就響噹噹的重要了。。。

補充一下,普通的全科醫生也屬於熟練技術工種,所以學歷也不是很重要
--------------------------------------------------------------------------------
作者: qqyang    時間: 2007-8-2 12:04

如果你能快樂的讀書,那就充分去享受讀書的快樂吧!
--------------------------------------------------------------------------------
作者: micfox001    時間: 2007-8-2 12:17

別的方面不清楚,大家可以說是見仁見智。但是單從技術移民政府規定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結論就很清楚了。
  現在新規定不是說澳洲的PhD能夠有25分的加分嗎?以前好像也有,但是沒有那麼多(15分)。大家都是技術移民過來的,都應該很清楚10分的比重去到什麼地方。如果高學位真的比工作經驗沒用, 那移民局還那麼傻加重這項移民分數?為什麼不加重工作經驗的分數呢?

[ 本帖最後由 micfox001 於 2007-8-2 11:47 編輯 ]
--------------------------------------------------------------------------------
作者: china    時間: 2007-8-2 14:50

開眼界了
--------------------------------------------------------------------------------
作者: doublezz    時間: 2007-8-2 15:57

讀書怎麼沒有用?當然有用!真正沒有用的讀書是在國內讀書!拍我磚吧!但是我還是要講!這裡的教育從小學開始就可以自己選課了,而國內呢?到了大學初期還沒有的選課!
我前兩天在床上躺著的時候努力回想我還記得哪些在國內學過的知識,結果是,唯有我當時特別感興趣的化學,歷史還有點記得,即它什麼的比如說市場經濟,高等數學什麼的完全不記得了。我不感興趣,可是還是要學!考過了又怎麼樣,還不是一樣忘光光。浪費了時間,浪費了錢!
只有學感興趣的課題,才能夠轉化為真正的知識動力。國內有些人老說什麼要全面發展,要是中國的教育這麼先進的話,國家的建設老早超過美國了。
--------------------------------------------------------------------------------
作者: qqyang    時間: 2007-8-2 16:00

如果按興趣選課,教育資源很難分配。中國人太多,很多事情不是那麼好操作。
--------------------------------------------------------------------------------
作者: asicstudio    時間: 2007-8-2 16:49

書到用時方恨少!
--------------------------------------------------------------------------------
作者: juncom    時間: 2007-8-5 16:40

討論這個問題的意義不大。

而且「高學位有沒有用」 這個論題本身就不夠清晰。這個問題應該加個限定:是針對總體?還是針對個體?

就總體而言,即統計來說,高學位肯定有用。你試比一下博士,碩士,本科,高中生的平均工資就可知道。(工資本身就是社會價值的體現)

但對於某個特定的個體來說,就要針對當事人的情況靈活分析。但這個貼子沒有鎖定某個特定案例。

所以這個貼子的答案:要麼一目了然,10歲小孩都知道;  要麼本身就不構成一個完整的問題。
--------------------------------------------------------------------------------
作者: 落燈花    時間: 2007-8-5 19:19

看大家都在討論學習.....偶一直有一個疑惑

據說現在國內缺少的是管理方面的人才,最缺的是有優秀國外管理經驗的人才........那麼這個優秀的國外管理經營具體是什麼呢>? 國外和國內的管理哪些方面不同呢?
--------------------------------------------------------------------------------
作者: wget2    時間: 2007-8-17 13:01

我*個人*覺得樓主的想法還是相當幼稚的。

就拿樓主較成熟的想法來說,就我個人的感覺,澳洲博士畢業出路相當的小, 無非是1
1.留校做lecturer / research associate。環境輕鬆,收入開始一般。混幾年之後搞個senior lecture, 90k+-
2.去澳洲的科研機構做 research,收入比一般高那麼一點,混熟了之後環境也很輕鬆。
3. 去BIG NAME 做R&D, 收入case by case,如果您真是這個領域的大拿,那沒有話講。如果有同學知道更多這 情況,可以說出來共享。



我不知道為什麼樓主老拿PHD和賣茶葉蛋的去比,用相同的理論,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那我能不能用KFC的總裁和學校裡面的一個窮酸lecture比? 話再說回來,難到一定要有個PhD心理才沒有遺憾? 那Larry Page(google co-founder)因為suspend 他的phd而去搞google是不是每天要鬱悶的睡不著覺了?
引用:
你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不錯的水平,你可能就已經滿足了。 但是你從來沒有和那些專家的收入比較過, 他們一年的收入可以是你的5倍到10倍。
樓主在這裡面又犯  一個錯誤,為什麼要用一般的GP和所謂的專家比? 難道 不能用一些商業化成功的人士和一般的PHD比?還有就是,並不是所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讀PHD,但的確存在這樣的情況。 還有很多最優秀的學生,畢業直接就去industry了。


打中文很不方便,亂氣八糟寫了一點。
我的背景 是IT,可能理解 上和樓主的有點出入。而且樓主的問題也是困擾我自己的 一個問題,共同探討。
--------------------------------------------------------------------------------
作者: two    時間: 2007-8-17 23:58

目前OZ就業形式好,大家很容易找到專業工作,熱門專業找到的工作還是很好的,根本不需要讀什麼PHD. 但記住, 這是"目前", 今後怎樣,大家都不知道. 但如果因為現在工作好找,工資高就讓自己對未來充滿信心,認為自己在就業市場競爭力很強的話,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了. 目前很容易找到好工作未必就等同於自己有很強的競爭力. 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由於市場的供求關係所決定的.但供求關係是永遠在變化的, 供不應求的東西永遠是在朝供求平衡和供大於求的方向發展的,這是個必然趨勢,而且這個發展速度是很快的. 過幾年IT變成夕陽產業的時候, 你再是什麼CCIE也好,編程序高手也好, 這些技能和經驗都會一錢不值的.

真正不會貶值的競爭力是人的創新能力,千百年來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其最大的推動力就是人類的不斷創新. 如果一個人有不斷創新的能力, 那在任何情況下,他都應該是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強手貨.

讀PHD,做research所要培養的就是這種創新的能力. 這是一種對自己能力的長線投資, 這是一種巨大的投資,在國外讀過PHD的人才會有這種體會. 有這種能力的PHD,才能讓自己的事業發展立於不敗之地. 這種事業發展和成就感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PHD做的東西都是超前的東西,目前可能看不到市場價值,但有朝一日市場價值出來的時候, PHD的價值就更高了.

熱門工作的技術人員,在收入上目前可能會跑贏"一個優秀的PHD",但再過10年, 絕大多數沒有轉行或是升成Manager的人是會被"一個優秀的PHD"遠遠甩在身後的.

當然,水貨PHD不在討論之列.
--------------------------------------------------------------------------------
作者: two    時間: 2007-8-18 00:09

一篇合格的PHD論文,是應該有自己獨一無二和業界領先的contribution和哲學思想的, 一個合格的PHD,就應該能在將來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中不斷的有自己獨一無二或者是領先與大多數人的contribution. 這就是PHD學習中所培養的創新能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這種能力所具有的價值不容易貶值.在經濟形式好的時候,PHD的收入比不過很多IT的專業工, 但當經濟形式差了,或者說IT不熱門的時候, 一個好的PHD的"抗跌性"就體現出來了.

博士這個頭銜本身其實並不能帶來什麼, 最重要的是在努力獲取博士頭銜的過程中你究竟得到了什麼? 這就是同樣是博士頭銜,為什麼美國的博士普遍強過其他國家的博士的原因.

[ 本帖最後由 two 於 2007-8-17 23:24 編輯 ]
--------------------------------------------------------------------------------
作者: 2bnot2b    時間: 2007-8-18 00:27


引用:
原帖由 doublezz 於 2007-8-2 14:57 發表
讀書怎麼沒有用?當然有用!......
只有學感興趣的課題,才能夠轉化為真正的知識動力。
can't agree more. 高學位有用還是無用,因人而異,還是要放在具體的環境條件下考慮。

就工作而言,有一個很熟悉的故事:
比爾·蓋茨的辦公桌上有5隻帶鎖的抽屜,分別貼著財富、興趣、幸福、榮譽、成功5個標籤;蓋茨總是只帶一把鑰匙,而把其它的4把鎖在抽屜里,請問蓋茨帶的是哪一把鑰匙?其他的4把鎖在哪一隻或哪幾隻抽屜里?

——蓋茨帶的是興趣抽屜上的鑰匙,其它的鑰匙都鎖在這隻抽屜里。

做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你將為了工作而工作,缺乏自己的投入,你會覺得很累,很沒有樂趣,工作興緻不高,即使你很職業,可以不問心情的工作,效果,也未必理想的。而由興趣出發,做你感興趣的事情,把興趣當作自己的工作,你的工作將倍加快樂。樂在其中,還有什麼困難可以讓你選擇放棄呢?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行業是要靠三分才氣,七分運氣的。
--------------------------------------------------------------------------------
作者: cpc    時間: 2007-10-9 11:38

覺得一般學歷找工比高學歷好找,然後找到工作后再半工半讀是王道。。。。
--------------------------------------------------------------------------------
作者: wsedr    時間: 2009-2-26 02:26

這邊的 "master by coursework" 個人認為基本就是這個世界上的最簡單的課程,什麼都不用干,學幾門課就可以畢業。。。

這種專為學校賺錢不為培養人的課程,說它是碩士真是。。。
--------------------------------------------------------------------------------
作者: xu514    時間: 2009-2-26 03:40

人生的境界和錢不能畫等號,現在人總喜歡拿錢說事,因為大家都太窮了。等你有了錢以後,你發現用錢裝扮起來的生活竟然是一個「暴發戶」的生活,那時候就明白人生境界的重要。

學問就是一種「境界」,這與錢無關。就像奧運金牌一樣,你是世界第一人,不一定你就富有了。

想要有錢,你就要把心思花在掙錢上。這是最直接的路,成功的小企業主,大都比博士收入高。
想要有博士學位,就要把心思花在學習,研究上。這根本上是兩個不同的事情。
也許你有了博士學位,能給你帶來豐厚的金錢回報,但是你心裡要清楚,錢是附產物。

[ 本帖最後由 xu514 於 2009-2-26 03:41 編輯 ]
--------------------------------------------------------------------------------
作者: wdmznzd    時間: 2009-2-26 06:50

讀PHD是一種境界,但也絕對是為了有較好的收入。在發達國家,學歷和收入基本上是成正比的。
--------------------------------------------------------------------------------
作者: xjyoyo    時間: 2009-2-28 01:01


引用:
原帖由 wsedr 於 2009-2-26 02:26 發表
這邊的 "master by coursework" 個人認為基本就是這個世界上的最簡單的課程,什麼都不用干,學幾門課就可以畢業。。。

這種專為學校賺錢不為培養人的課程,說它是碩士真是。。。
也要看是什麼學校的吧?而且怎麼會什麼都不用干?難道你抄別人的功課,每次考試不用花腦筋準備的?full time學很輕鬆?反正我和我那些full time學的同學沒有覺得學得輕鬆,比在國內讀本科要麻煩多了,而且考試越來越難拿到好分數,可能是中國學生越來越多的緣故。
--------------------------------------------------------------------------------
作者: 風河    時間: 2009-2-28 10:00


引用:
原帖由 xjyoyo 於 2009-2-28 01:01 發表

也要看是什麼學校的吧?而且怎麼會什麼都不用干?難道你抄別人的功課,每次考試不用花腦筋準備的?full time學很輕鬆?反正我和我那些full time學的同學沒有覺得學得輕鬆,比在國內讀本科要麻煩多了,而且考試越來 ...
同意樓上。反正在墨大要是讀個MEDC的master by course是累的要命,一個學期12個project。當然前提是真的自己做的。我最後一個學期剛開學沒多久就找到工作開始上班,想想放棄學業也可惜,就咬牙邊上班邊上學,後面幾個project和考試差點沒累吐血。

關於master by course,找工作的用處不是太大,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招聘我的經理後來跟我說,他招我主要是因為我以前的開發經驗,另外有master也是個因素,至少說明我在學校有跟multiple culture背景同學合作project的經驗,相信我也能夠在實際工作中跟來自其他背景的其他同事合作。
--------------------------------------------------------------------------------
作者: ZIQI    時間: 2009-2-28 11:41

我的學位算比較高了,不過是在國內拿的。
我的感覺是澳洲這邊更注重經驗和能力,有高學歷是一件好事。但話說回來,如果只有一個高學歷卻解決不了一些很基本的問題,不要指望別人看重你。
當初我過來,就是立馬解決了一個在我看來非常簡單非常基本的問題,但公司其他人搞了兩年也沒有搞定的問題,從而一舉奠定自己的地位。
--------------------------------------------------------------------------------
作者: ZIQI    時間: 2009-2-28 11:44


引用:
原帖由 wsedr 於 2009-2-26 02:26 發表
這邊的 "master by coursework" 個人認為基本就是這個世界上的最簡單的課程,什麼都不用干,學幾門課就可以畢業。。。

這種專為學校賺錢不為培養人的課程,說它是碩士真是。。。
是不是英聯邦的碩士都是這個樣子的。

以前在國內工作時招了兩個英國回去的碩士,說實話沒有看出比國內本科生的優勢。當然他們英語不錯,但那個工作不需要英語
--------------------------------------------------------------------------------
作者: wdmznzd    時間: 2009-3-1 00:00

LS不僅把Master by Course 打死,連英聯邦國家也一併包括在內啦。那美國的碩士算什麽,是不是都是PhD混不下去了,半路給踢出來的?
--------------------------------------------------------------------------------
作者: ZIQI    時間: 2009-3-1 00:57


引用:
原帖由 wdmznzd 於 2009-3-1 00:00 發表
LS不僅把Master by Course 打死,連英聯邦國家也一併包括在內啦。那美國的碩士算什麽,是不是都是PhD混不下去了,半路給踢出來的?
沒有那麼高的高度,只是說說自己曾經遇到的一些事情罷了。
btw,還真沒有遇到過從美國回國找工作的碩士,呵呵




--------------------------------------------------------------------------------
歡迎光臨 新足跡 (http://www.oursteps.com.au/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3-1 09:0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1: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