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中國血統為榮 朱棣文從學者到部長的轉型之路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09-2-5 18: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以中國血統為榮 朱棣文從學者到部長的轉型之路

2008年12月15日,美國芝加哥,緊鑼密鼓組閣的當選總統奧巴馬在電視直播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新政府能源環境團隊名單,正式提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朱棣文(Steven Chu)為能源部長。作為奧巴馬提名的首位華裔部長,朱棣文又一次成為全球聚焦的閃亮點。

  三度在世界級聚光燈下出彩

  朱棣文第一次在世界級聚光燈下出彩,無疑當推11年前的1997年10月15日諾貝爾物理獎揭曉之際,時為斯坦福大學物理系主任的朱棣文,由於發明「激光冷卻與限制原子的方法」,而與另外兩位美、法科學家一起分享當年諾貝爾物理獎的榮譽。再次引發全球性的關注,是朱棣文自2004年起擔任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該實驗室隸屬美國能源部,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國家級研究室。

  這也是朱棣文從一個純粹的學者、科學家向一個科研管理者、科研計劃制訂者的轉型。

  他麾下轄有4000多名科技精英和員工,他領導了實驗室重組,推動生物燃料和太陽能研究在國際佔據領先地位,使之成為全球替代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研究重鎮。

  朱棣文大力倡議研發清潔能源,不遺餘力地倡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認為放棄使用化石燃料是對抗全球暖化的關鍵手段。他近年還致力跨學科科學研究,尋求對抗氣候變化之道,強調採取行動遏止全球暖化已成當務之急。他的科研背景和諾貝爾獎光環,加上執掌國家實驗室的這番經歷,顯然促使奧巴馬青睞並延攬這位卓越科學家入閣了。從而又把這位世界級的華裔科學家推到了世界大舞台的前沿。

  朱棣文獲提名出掌能源部,將主要負責美國能源政策制定、能源相關技術研發等,也包括核子武器的研製和管理,以及防止核擴散等重要國防工作,這一職務是內閣最敏感職位之一。

  外界相信,奧巴馬尤其看中朱棣文研發再生能源的績效,希望藉助朱棣文實現其減少美國石油消耗及發展環保能源的大計,包括大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建立更為節能有效的全國能源體系。

  以中國血統為榮

  1997年10月16日傍晚,也即朱棣文成為新科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第二天,斯坦福大學破例邀請朱棣文專門會晤華文媒體記者,凸顯了「華裔之光」的熱度與魅力。

  瀟灑的朱棣文與他的女友珍·菲特爾、他的哥哥朱築文(時任斯大醫學院教授)一起與華文媒體記者們度過了一段愉悅的時光。

  朱棣文在開場白中的表述,既極具科學的嚴謹,又涵蓋坦誠的認同。他說:「用科學術語講,自己百分之百的基因是中國血統,自己很看重父母都是中國人、身為華裔科學家的身份與背景。」

  朱棣文也坦言,自己不懂政治,但對海峽兩岸關係相當關注,希望大陸和台灣都朝好的方向良性發展。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國的密蘇里州聖劉易斯,祖籍中國江蘇太倉(現在太倉創建了朱棣文小學),其父母朱汝瑾、李靜貞均為早期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畢業生,1940年代相繼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新大陸共結連理。他們育有三子,都學有所成。 朱棣文排行老二。1970年畢業於羅徹斯特大學,獲數學學士和物理學學士;1976年獲伯克利加州大學物理學博士。先後擔任伯克利加大做博士后研究、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貝爾實驗室研究員、貝爾實驗室量子電子學研究部主任、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和應用物理教授、哈佛大學莫里斯洛伯講師、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特邀訪問學者、美國光學學會理事及法國學院訪問教授,並且先後成為美國物理學會理事、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朱棣文曾經多次不諱言他一生的一個大遺憾,就是沒有學好中文。他有些後悔少年時代對父母想送他上周末的中文學校很「反叛」,「現在回想起來,我希望那時父母能和我說中文(漢語),也希望當時我能上中文學校,或者進行類似的中文學習。」

  成長於一個書香門第學術世家的朱棣文,畢竟耳濡目染了中西文化的精髓,他的內心深處既有西方人的率真、幽默、風趣,也不乏東方人的謙和、含蓄、儒雅。

  朱棣文從1976年做博士後起整整奮鬥了20年時間,最早研發出一套利用激光冷卻並捕捉原子的方法,猶如以噴水的方式使一個運轉中的小球靜止並且讓它懸浮在空中,把它看個夠。這項成就,可使科學家在前人所無法到達的領域內操控物質,同時也是對物理學理論的重大突破。據稱,朱棣文高中畢業時,父親本不贊成他選擇物理學,認為這位善於繪畫的兒子可以去學建築,因為物理學界高手林立難以出頭,而且做實驗枯燥無味。

  但朱棣文偏偏對物理學情有獨鍾,一旦選定目標就持之以恆忘我投入。他也因此感謝父母在學業上給了他們三兄弟很大的自由度。

  早在1993年5月就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朱棣文對自己的研究成就向來低調,甚至在父母面前也從不提起。他的母親說:「以前他每次得獎從不告訴我們,都是我的朋友看到報道后剪下報紙寄給我的。」

  不過,他的父親卻似乎對老二的成就關注了解得多些。也就是在與華文媒體記者會晤的活動中,朱棣文透露說,自有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的銜頭起,父親便多次在見面時追問他:「兒子,你什麼時候會得諾貝爾獎?明年?後年?」殷切期盼之情溢於言表,也包涵了一位老科學家的敏感與厚望。曾幾何時,一位遺憾不懂中文的美籍華裔科學家跨越歷史的台階,入主美國能源部。但他對自己血統的認同甚至自豪,使人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這位美國能源部長在始終以美國利益為重的前提下,與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交流也將是開放的,因為他的心胸本來就是開放的。
科學讓他在能源領域駕輕就熟

    不會再出李文和案

  奧巴馬的提名任命將穩獲國會通過,朱棣文成為美國首位華裔能源部長。能源部長這個職位,無論對聯邦政府還是社會大眾而言,都極具關鍵重要性。在有眾多科學家從事與能源相關研究工作的華裔族群看來,近十年來更不免難以甩脫的「驚弓之鳥」般的憂心。前總統柯林頓時代的能源部長理查森一手炮製的所謂間諜案,導致華裔科學家李文和蒙受不白之冤。

  雖經各界呼號奔走,高等法院為止平反,理查森卻拒不認錯道歉,甚至表態說今後如果再發生類似事情仍會如法炮製。理查森把持能源部時流露出來的種族主義情緒幾乎無處不在,當年連華裔國會眾議員吳振偉到能源部開會,都曾因為膚色的緣故被門衛阻擋。

  現在,華裔科學家朱棣文執掌聯邦能源部,全美華裔社區尤其是華裔科學家們在慶幸奧巴馬總統慧眼識英才之際,也都彷彿搬走了多年來籠罩在頭頂上的重重疑雲。至少,人們可以舒一口氣,不必為被某種「莫須有」的「罪名」而打成間諜成為國家的「敵人」戰戰兢兢了,可以放心專心地專研業務,在科研的征程上放手一搏了。

  第二位入閣華人

  朱棣文出掌能源部長,也是繼布希政府的勞工部長趙小蘭之後,第二位入閣美國聯邦政府的華裔部長級高官。
  區別也許僅僅在於,趙小蘭此前已經在政壇耕耘多年, 朱棣文則完全由一位學者轉型為行政首腦。但這並不表示朱棣文缺乏行政管理經驗,或者缺少管理能力,何況他從小就不是一個只會讀死書的書獃子,甚至被譽為「天生就是個領袖人物」。

  他在貝爾實驗室、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不同科研管理崗位的歷練,被公認為卓有成效而又符合科學創新精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資深研究員鮑勃·雅各布布森說:「他不是一名管理者,而是一名領導者。」朱棣文被奧巴馬吸納入閣的消息在國會山贏得了廣泛讚譽。參議院多數黨(民主黨)領袖哈里·里德熱切企盼「朱博士的提名儘快獲得確認」。未來能源聯盟高級官員里德·德特肖恩則望朱棣文能「糾正」布希政府犯下的失誤,他相信「政治任命能產生(的負面後果),也能以任命的方式消除」。

  美國電子可靠性協調委員會主任斯科特·塞加爾說,「朱棣文的經驗與奧巴馬把新能源技術及時引入市場的競選主張完美契合」,他具備從現實角度評估未來能源技術的專業能力。

  朱棣文入閣奧巴馬加分

  選擇朱棣文,也給候任總統奧巴馬加分不少,「用人唯才」及多元化內閣的色彩獲得普遍認同奧巴馬說:「委任朱棣文應該向所有人傳達一個信息,即我的政府將重視科學。」美國華裔社區對此更呈現出歡迎及興奮之情。現任紐約州眾議長楊愛倫愛表示,能源部在拯救世界環境中舉足輕重,由華人扮演這個角色,「讓人不得不對奧巴馬的任命喝彩」。與朱棣文相識的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認為,華裔科學家被破格提名為能源部長,反映美國社會比以前更加開放。他對朱棣文的行政能力深表信心。

  毋庸諱言,朱棣文執掌聯邦能源部任重道遠。他在去年夏天於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全國清潔能源會議上指出,「氣溫改變5攝氏度將引發大範圍爭奪水和可耕地的資源戰爭,大量人口將流離失所。我們不是在談論1萬人,也不是在談論1000萬人,而是在談論數以億計將被洪水永遠淹沒的人。」 他強調,除非能源工作由專業人士而非說客承擔,否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成本的目標將難以實現。

  今天,朱棣文這位世界一流科學家已經可以挑起負責全美國能源事業策劃和研發方向的重擔。這是美國的幸事,也可能成為全人類之幸。

  如果說,奧巴馬希望藉助大科學家朱棣文的研究和能力幫助他實現減少美國石油消耗及發展環保能源的大計,那麼朱棣文已經獲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堅持不懈地在環保領域的追求,必將為合理利用資源、改善美國環境甚至改善全球環境產生愈來愈大的作用。

  在他的領軍下,美國的新能源政策和方向都可能走在世界各國前列,引領全球能源環保新潮流,持之以恆,造福全人類的前景實在令人憧憬。

  從學者專家到聯邦部長,朱棣文的身份變了,但他的科學理念和追求沒變,而且得以站在一個更高端的平台,高屋建瓴勾勒美國新能源計劃的藍圖 ,與眾多志同道合者與民眾一切,與全球各國擴大合作,共同倘徉在科學研究與環保理念之間,倘徉在學術實驗與現實應用之間,學者與高官對於朱棣文來說,絕沒有壁壘森嚴的界碑,而是都可自由馳騁的不同天地。
=================================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2-5 2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3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2-6 08:2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霜天紅葉 於 2009-2-5 18:33 發表 [以中國血統為榮 朱棣文從學者到部長的轉型之路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以中國血統為榮 朱棣文從學者到部長的轉型之路
2008年12月15日,美國芝加哥,緊鑼密鼓組閣的當選總統奧巴馬在電視直播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新政府能源環境團隊名單,正式提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勞倫 ...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841

帖子

17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3
4
老周 發表於 2009-2-6 09: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2: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