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融時報》我終於「落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2-6 10: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上周中間,我的狀態從對全球經濟略感擔憂,轉變為對我們即將遭遇的一切感到強烈恐慌。

  周三,我陷入各種瘋狂的擔憂之中——既有難以應付的大問題,也有愚蠢的小麻煩。我擔心倫敦街頭會出現混亂——同時卻也在為是否該將儲藏室塗成乳白色(而不是白色)感到煩心。

  這是我所熟悉的一種頭腦不清的精神狀態,在凌晨三點失眠時多次出現。以前我從不知道,下午三點也會出現這種狀態。

令我狀態改變的事情微不足道,也離我很遠,與一位生活在3000英里之外、和我從未謀面的女士有關。上周我還遇到了其它很多更大的事情,但它們都沒有真正影響到我。

  上周一,我入住科隆的洲際酒店(InterContinental Hotel)——一座商旅之神的巨大廟宇——卻發現自己住進了一個幽靈般的酒店。通向房間長長的的走廊上空曠無人,自助早餐吧台供應著大量的乳酪和火腿,卻無人問津。

  上周二,我遇到了一位一向樂觀的朋友,他經營著一家直到目前一直較為成功的廣告公司,但正無情地準備解僱大量能力出眾的員工。那天晚些時候,我還痛苦地發現,自己的財務儲備遠不入此前認為的那麼讓人放心。所有這些都令人不快,但還不致心緒紊亂。

  可是,我在一個本應遠離經濟危機的時刻失足跌倒。我呆在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的善本室中,周圍是一些鞋子都磨舊了的學者,他們對於經濟衰退一點學術興趣都沒有。

  如果我專心寫作,可能會安然無事。但我卻開始查看郵件,在網上消磨時光,看到了Huffington Post上面的一則消息:一位衣著考究的不知名女士丟掉了工作,在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ue)上乞討,來養活4個孩子。

  故事甚至可能都不是真的,但那位女士的形象卻停留在我的腦海中,以致於我接下來看到的所有其它令人沮喪的消息都與之聯繫起來,看起來更讓人煩心。

  我在英國《金融時報》網站(FT.com)上看到同事盧克•約翰遜(Luke Johnson)捶胸頓足地說道,我們必須對經濟衰退將持續多年做好心理準備。隨後,我看到許多MBA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失業銀行家的妻子們非常悲傷,成立了互助小組來提供些許安慰。

  在從圖書館騎車回家的時候,我焦慮萬分。我對於普通人仍出入尤斯頓路(Euston Road)上的星巴克咖啡店感到驚訝——他們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

  這是我們在網際網路時代第一次有關衰退的經歷。到目前為止,我一點也不喜歡這種經歷。你可能會說,網際網路讓衰退更容易忍受,因為所有網路都在幫人們找工作,而且還有可以買到二手貨的Ebay。

  然而,與網際網路對我們信心的打擊相比,這些好處不值一提。網際網路造就了一種全球心態。網路在精神上與我們形影不離,因此我們不再能夠逃避現實。如果說這聽起來讓人覺得有一種痛苦的扭曲,那是因為事實確然如此。正如同沒有哪個國家能免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一樣,作為個體,我們也無法免受全球心態的左右。

  通過博客、網站和電子郵件,全球的經濟問題整天都被灌輸給我們。這並不僅僅是說我們更快地聽到壞消息,而且是以一種更迅捷的方式,聽到更多的壞消息。我的擔憂變成了你們的擔憂,而你們的擔憂也變成了我的擔憂。在網際網路上,一個與他人分擔的煩惱並不會減輕,反而在全世界範圍內被不必要地成倍放大。看完這篇文章后,澳大利亞人肯定也會開始為我的塗料顏色煩神。

  正因為信心是治癒衰退的良方,這種情況顯得十分要緊;分享所有這些壞消息,會讓人信心全無。

  如果我生活在上次類似的衰退時期(60多年前),我的消息來源將僅限於每天早晨閱讀《泰晤士報》(The Times)。當時《泰晤士報》的頭版上並非令人驚恐的標題新聞,而是一些小分類廣告。報上的新聞可能會讓我在早餐時有點沮喪,但在一天中的其它時間裡,我會恢復鎮靜。

  與此相反,如今我整天坐在電腦前,焦慮不斷加劇。在看到有關乞討女士新聞的第二天,我又遇到了更讓人煩心的事。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的一位銀行家在給我的電子郵件中寫道,他和其他499名高層員工剛剛被召到銀行總部,要求他們在A4紙上寫下自己的想法,並掛到塑料樹的枝杈上。

  在經濟繁榮時期,這種消息會讓我感到高興。我會用一種帶著點優越感的自得態度想道:人們倒不傻。但我現在的想法卻有所不同:如果銀行應對當前危機的辦法就是在假樹上貼紙條,那麼我們其他人唯一的理性選擇,就是讓自己陷入恐慌。



作者:專欄作家露西•凱拉韋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沙發
shanren 發表於 2009-2-6 12:14 | 只看該作者
真該借用 專業戶 laodai 前幾天另一個帖子的標題來批判這個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 「對待經濟形勢,媒體別做信心危機的幫凶」!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threads/19700101/743093.html)不懂 laodai 為什麼對中、外採取截然相反的標準? 怎麼說也不至於是因為「職業要求」吧?     

[ 本帖最後由 shanren 於 2009-2-6 12:16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2-6 14: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8: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