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僑報:中英關係為何這麼好?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2-5 11: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2月04日 10:16中新網


當地時間2月2日,倫敦大雪紛飛,英國首相布朗和到訪的中國總理溫家寶舉行會談。圖為布朗在首相府唐寧街十號門口迎請溫家寶總理。 中新社發 李鵬 攝

中新網2月4日電 美國《僑報》當地時間3日刊出評論文章說,在歐洲,中國總能找到強化雙邊關係的契合點,凸顯中國大國博弈的實力所在。最值一提的是中英戰略關係的深化。綜合看來,中英關係之所以這麼好,其實還是利益博弈使然。

文章摘錄如下:

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的歐洲「信心之旅」,除了修補中歐關係外,關鍵還在於強化了同歐洲重要國家的關係。

筆者所謂「歐洲重要國家」,當然是指號稱「三劍客」的法、德、英。除了法國,溫家寶在德、英相見言歡。這說明,在歐洲,中國總能找到強化雙邊關係的契合點,也凸顯中國大國博弈的實力所在。在筆者看來,最值一提的是中英戰略關係的深化。

英國首相布朗的評價是:「英中關係從來沒這麼好過」。這不是外交辭令,而是現實寫照。

從政治領域看,中英關係從布萊爾時代至今,雖稱不上「蜜月」,但也幾乎沒有磕磕碰碰。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台灣、西藏問題上,英國首相沒有像法國總統和德國總理那樣刺激中國。這是很難得的,顯示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尊重。

從經濟層面看,英國是歐盟中最大的對華投資國,雙方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雙方還有志於到2010年實現6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2008年,中英首次舉行了副總理級的經濟對話。目前,這一機制已穩定下來,有利於雙方在經貿、金融、氣候等問題上深入探討與合作。

文化層面,中英雙方在開展奧運合作方面進展順利,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經驗已為倫敦奧組委深入借鑒。

更重要的是,英國表現出了「可信賴的朋友」的熱忱態度和立場。早在去年10月29日,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就曾公開聲明,稱英國政府明確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100多年來英國政府首次承認中國對西藏擁有主權。這與法國總統薩科齊會見達賴形成了鮮明對比。

溫家寶訪英前夕,英國外交部發表對華關係文件《英國與中國:合作框架》,稱發展對華全面關係將是英國政府今後數年外交工作的「重大優先目標」。這是英方首次公開對華關係文件。正因為文件的平等性、戰略性和對華關係的重要性,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回應,肯定了英國政府對華關係的定位。

在金融危機的陰霾之下,兩國均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這是兩國深化戰略合作關係的契合點。對英國而言,每年要從中國進口數十億英鎊的生活用品,這是英國保證高質量生活品質的基礎。而對中國而論,英國是歐盟中最大的對華投資國,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三駕馬車」的重要經濟體。在現實中,雙方有難以分割的共通利益。

而現實也是,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貿易保護主義也在全球悄然瀰漫。在歐洲,溫家寶每到一地,都提醒和抨擊貿易保護主義的危險性,還隨時準備好籤約的鋼筆。可以說,中國已敞開本土市場,隨時延攬歐洲主要經濟體深化貿易合作。在反對貿易保護方面,中英既有共識,更有共同的利益交集。

自由主義色彩濃重的《每日電訊報》1月29日刊文說:「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我們必須將中國作為朋友和盟友對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英國經濟今年將收縮2.8%,承受發達國家中最嚴重衰退。成功預測美國金融危機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里埃爾·魯比尼認為:「英國很可能步冰島的後塵。」而由於中國內需市場已經啟動,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保八」(GDP增長率8%)的目標並不讓人悲觀。因此,利用中英貿易提振英國停滯的經濟,才是英國的理性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溫家寶訪英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強化金融合作。基於化解風險的需要,中國充裕的外匯儲備也不可能放在「美元」的「那一隻籃子里」。

泰晤士報:中國向世界推銷自己

英國《泰晤士報》2月3日文章,原題:推銷中國中國總理對西方几國進行巡迴訪問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如果是放在一年前,這次「信心之旅」不僅沒有必要,也與中國低調處理其崛起的願望相違背。即使是現在,也有很多人想知道中國領導人為什麼願意冒風險提出一個推銷其國家的新口號。畢竟中國以前的口號幾乎不能鼓舞人心,不管是「大躍進」還是「文化大革命」都恰恰導致了相反結果。確切地說,中國領導人的歐洲之行會鼓舞全球信心嗎?

布朗首相和溫家寶總理昨天都告訴了對方想聽到的話。布朗先生向到訪的中國總理保證說,儘管處於經濟低迷期,但英中兩國仍有很大空間來擴大貿易和投資,而且他決不允許倒退到「狹隘而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溫先生說中國將參與到克服金融危機的全球協調行動中,將支持堅強有力的和富有成效的刺激計劃。

中國領導人對歐洲巡迴訪問的時機再恰當不過了。苦苦掙扎的西方各國政府正以焦慮的心情注視著中國下滑的經濟增長率。中國龐大的市場仍將對他們的出口產品開放嗎?北京會動用其巨額外匯儲備的多少資金來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呢?

然而對於中國來說,這些問題甚至更為緊迫。西方經濟衰退已使2000多萬個就業機會流失,工廠的訂單減少。在德國、西班牙、布魯塞爾和達沃斯,中國領導人一直努力尋求來自各國政府的保證———將不會屈服於貿易保護主義。儘管中國去年年底推出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但並不能通過擴大消費就擺脫困境。中國的工業依賴於西方市場,北京需要知道西方的大門沒有關閉。

溫先生是中國利益的一位令人信服的代表。然而,單憑其嫻熟的個人外交還不足以向外國灌輸關於中國有能力抵擋風暴的信心,不能提升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中國領導人以一種與眾不同的坦率方式承認失業的農民工大軍可能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

中國領導人知道其國家的利益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與外部世界利益交織在一起,知道中國新近的繁榮具有脆弱性,也知道人們期望落空所帶來的危險。

中國總理已讓人們清楚地知道他出訪時,手提箱里裝有亞當·斯密所著的《道德情操論》一書。儘管如此,這次歐洲之行首要優先任務顯然還是國家財富。

傅瑩:溫家寶訪英將給中英關係注入更多活力

中新社倫敦一月三十日電(記者李鵬)「溫家寶總理訪英是一次信心之旅,是二00九年中英關係的良好開端,」中國駐英大使傅瑩二十九日在此間接受中國媒體聯合專訪說:「這必將給兩國關係深入發展注入更多活力,推動兩國各領域的交流合作邁上新台階。」

傅瑩說,溫總理訪英意在與英國凝聚共識,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為兩國經貿、投資關係注入新的動力,通過協調一致的行動恢復國際社會信心,推動兩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走出低谷。

她說:「加強中英金融合作是溫總理訪英的主題。溫總理此訪正處於全世界受到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在這一背景下,外界對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和成效予以極大的關注。」

傅瑩透露,溫總理將與布朗首相進行深入討論,就當前的國際形勢、熱點問題和雙邊合作交換意見。兩國領導人還將討論,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加強在金融經濟領域的對話與合作,如何籌備四月份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以及雙方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包括新能源、節能措施,和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等內容。

據介紹,布朗首相將陪同溫總理出席多場活動,溫總理將廣泛接觸英國政府、工商、學術、媒體等各界人士,並在劍橋大學發表演講,與英青年進行互動,溫總理還將出席約克公爵在白金漢宮舉行的慶祝中國春節活動。

傅瑩說,溫總理此次出訪恰逢是中國春節,因此溫總理訪英也安排了一些春節拜年活動,他將與旅英華人華僑、留學生、中資機構和使館工作人員共度春節。

如何看待中英關係的現狀?傅瑩回答說,中英關係是中國最重要的對外關係之一。目前,中英雙邊關係發展平穩和順利,是令人滿意的。中英雙方一致認為,雙邊關係正處於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時期。

傅瑩大使特別提及英國政府最近首次發表了對華戰略文件,布朗首相和米利班德外交大臣都對這個文件做了一些說明,其目的就是想讓英國民眾更好的了解中英關係的內容、實質和重要性,以及英國對中英關係的期待。這充分體現了英方對中英關係的重視,也反映出兩國合作的巨大潛力和廣闊空間。只要本著相互尊重,坦誠相待的態度,兩國可以通過對話增進相互了解,解決分歧。

展望中英關係的未來,傅瑩希望中英兩國成為四大「夥伴」:今後,雙方應繼續堅持從戰略和長遠角度看待兩國關係,成為信賴不斷加深的互信夥伴;擴大雙向貿易往來和投資,加強在金融服務、環保、可再生和清潔能源、生物、信息等領域合作,成為利益日益交融的互惠夥伴;深化兩國人民和社會各界間的交流,成為相互了解日漸深入的和諧夥伴;進一步密切在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的配合,成為國際合作日趨緊密的協作夥伴。

請用真誠的交流來解讀崛起的中國

作者:曉宇

「我給你講的一定是真話,但是我不一定把所有話都告訴你。」

許多年以後,英國《金融時報》主編巴伯可能會忘記一次採訪的全部內容,但他會記住這種真誠。2009年2月1日,英國倫敦,巴伯的對面坐著中國總理溫家寶,平靜,是一個大國面對世界的真誠。

歷史不會長久地記得一次採訪,但歷史會記住在金融危機亂雲飛度、各有迷津的全球變局時代,溫家寶出訪歐洲四國,所付出的真誠,所帶來的信心。隨後的2日下午,溫家寶在劍橋大學發表《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的演講,現場遭遇擲鞋干擾,這位中國總理從容而堅定地說:「這種卑鄙的伎倆,阻擋不了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人類的進步,世界的和諧,是歷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擋不了的。」

亂極時站得定才是真本事,一次經濟全球化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危機,在考驗中國經濟如何在滄海橫流之際保持穩定,並如何穩定世界經濟的格局,中國經濟的穩定,對世界有著不言而喻的貢獻。但在這個多極的世界,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認為,在西方世界也有人認為這場金融危機部分的原因是由於世界經濟失衡,中國擁有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是失衡的表現之一,美國新任財長蓋特納從候任到上任就曾接連指責中國在操縱人民幣匯率。

我們曾不止一次面對誤解與偏見:2008年初的拉薩「3·14」騷亂事件,去年奧運火炬全球傳遞在倫敦、巴黎等地遭到的衝擊阻撓,火炬在美國舊金山傳遞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持人卡弗蒂甚至公然妄稱「在過去50年裡中國人基本上一直是一幫暴民和匪徒」,去年12月6日,素有「搖擺先生」之稱的法國總統薩科齊在參加奧運會開幕式后,又不顧中方一再反對,執意在歐盟輪值主席國任上會見了達賴喇嘛。這其中不乏西方社會將西藏理想化地看作「精神家園」的誤解,也不乏意識形態下加諸「經濟中國」之上的敵意與偏見。

溫家寶此次出訪歐洲四國,與巴伯關於「中國拯救資本主義」對話,誠可謂冷戰之後經濟全球化已成格局之時一次中國與世界極為真誠、理性的對話。溫家寶說:「我不這麼看。我頭腦是清醒的。因為我們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我們面臨的任務是十分繁重的。我們要走的路還十分漫長。如果你到中國東部的城市,和倫敦差不多。但是你到中國的西部地區和農村,差距就很大。我堅定地認為,把中國的事情辦好,就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我們堅持『三要』,就是要標本兼治,不要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加強合作,不要以鄰為壑;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要把麻煩推給別人。」

今天的中國,開放兼容,堅定地融入世界,「國強必霸,不適合中國」,儘管如此,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仍然是人類的偏見。溫家寶此行,付出了足夠的真誠與耐心:從達沃斯到倫敦,一再解釋中國對金融危機的「診斷」與對其成因的看法,在取消中歐峰會後首度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並發表《中歐聯合聲明》,一再向美國新政府傳遞「合則兩利、斗則兩傷」的善意,「希望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危機,這是大局,符合兩國根本利益」,一再回答是否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的提問,表示「我們希望美國經濟好轉,我們也認為,當前穩定國際金融市場,對應對經濟危機,提升市場信心,使國際經濟儘早復甦是有利的」。

「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也請用對等的真誠來解讀崛起的中國,這樣也許不難理解「如果人民幣匯率大起大落,將是一場災難」,也許不難理解「中國是如何應對當前這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1: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