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月1日
2008年的夏天,我陸續的發了中國失去的土地的一個系列,包括: 外興安領的憂傷, 庫頁島,烏蘇里江東岸的俄羅斯,極東的海岸,外蒙古...這個系列還沒發完,但是之後我一直比較忙,就停了下來,今後把這一系列補全.圖片主要來源國外的地理論壇,我從多年的收集中挑選一些,圖片不知道有沒有人發過,如果發過,就算是回顧吧.由於數量較多,這裡不做細緻說明.
看看我們曾經擁有但後來失去了的,更加珍惜我們依然擁有的.
科布多是中國清代西北邊疆政區名、城名。又稱和卜多。東接喀爾喀蒙古的扎薩克圖汗部,有驛道直達烏里雅蘇台,西通塔爾巴哈台(治今塔城)、伊犁,南通迪化、巴里坤,北鄰唐努烏梁海,西北與俄羅斯接壤。雍正九年(1731)在布彥圖河畔築科布多城。乾隆二十四年(1759)擴建。二十六年於此設參贊大臣,歸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節制,統轄阿爾泰山南北、厄魯特蒙古諸部和阿爾泰烏梁海、阿爾泰諾爾烏梁海諸部。科布多城內駐有賽音諾顏、扎薩克圖汗和土謝圖汗三部派出的卡倫兵、台兵,負責巡邊。設有學校,招收官學生,由杜爾伯特、明阿特和札哈沁等旗選送。當地商民往來於蒙古各部和巴里坤等地。
1864年以後,俄國通過不平等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俄科布多界約》、《中俄伊犁條約》、《中俄科塔界約》割佔了阿爾泰諾爾烏梁海和阿爾泰烏梁海西部的土地。
現在的科布多,分為四部分,分別歸俄羅斯,哈薩克,蒙古,和我國新疆.
我國境內的阿爾泰山非常美麗,比如哈那斯,白哈巴,和木. 中國失去的部分也是同樣的美麗. 我個人看了大約1000多張阿爾泰山的照片后,對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和瑞士就再也看不在眼裡了. 要是有去阿爾卑斯山走馬觀花的錢,我寧可選擇在阿爾泰山的牧場住一個夏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