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內憂外患糧食安全考驗中國

[複製鏈接]

1428

主題

2029

帖子

169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outon2008 發表於 2009-2-4 10: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內憂外患糧食安全考驗中國

 2009-2-3  中國貿易報

  2月1日,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公布。毫無懸念,「三農」問題再次被鎖定。文件稱,2009年是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極為艱巨的一年。在農業連續5年增產的高基數上,保持糧食穩定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

  從2007年開始,國內很多媒體都在關注國際農業資本對國內糧食市場的爭奪。國家有關部門也多次出台政策保護農民利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然而,我們看到剛剛過去的一年,跨國資本對中國糧油市場的控制不僅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加強。2008年11月,海關總署更發出預警,指出外資企業在我國糧食領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強,尤其跨國投資企業豐益國際,斥資30億美元進駐東北,企圖壟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市場。

  我們需要反思,靠什麼才能真正抵禦住外資糧商的堅船利炮?肯定不能只靠呼籲,而需要相關部門真正推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來保護中國的糧食安全。

  2008年,一場「無聲的海嘯」蔓延到許多國家和地區:糧食價格飛漲,供應緊張,部分國家深陷糧食危機。在全球告別低糧價的時代,糧食在中國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

  2008年1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年-2020年)》,這份綱要肯定了我國近年來糧食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時指出了一些新形勢、新情況和新問題:糧食生產逐步恢復,但繼續穩定增產的難度加大;糧食供求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出現逆差,大豆和棉花進口量逐年擴大;主要農副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成為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從中長期發展趨勢看,受人口、耕地、水資源、氣候、能源、國際市場等因素變化影響,上述趨勢難以逆轉,我國糧食和食物安全將面臨嚴峻挑戰。

  連續5年增產連續8年供不應求

  2008年12月28日,農業部部長孫政才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透露,2008年中國糧食總產達10570億斤,同比增長5.4%,實現近40年來第一次連續5年增產。同時,糧食畝產達到660斤,比歷史最高的2007年增加26.8斤,增長4.2%。

  回顧2008年,國家兩次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三次增加農資綜合直補規模,三次下達糧棉油糖臨時收儲計劃……支持糧食生產的力度之大、信號之強烈,前所未有。正是源於這種支持,在經歷年初的低溫冰凍、5.12四川大地震,洪澇、乾旱、強颱風、病蟲害等自然災害以及世界糧價飆升、金融危機蔓延等不利經濟形勢的情況下,我國實現連續五年豐收,結束了多年來糧食「兩豐一平一減」年度周期性波動的歷史。

  「儘管我國糧食連續5年豐收,但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基礎仍然脆弱,保障糧食供求平衡的壓力絲毫沒有減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任務依然艱巨。」孫政才表示。

  據《財經》報道,由於總產提高有限,人均消費卻持續快速增長,從2000年至今,中國已經連續8年出現糧食求大於供的局面。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的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則在全國分子育種學術研討會上強調,鑒於未來的人口增長以及人均消費增長趨勢,中國糧食總產必須保持年均1%的增幅,才能滿足需要。他指出,實際上,一直到2008年,中國的糧食總產才回到1998年的水平線上。這種長達10年的波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所沒有過的,應該引起足夠的關注。

  收益低農民種糧積極性缺失

  「耕地和水資源的缺失是威脅中國糧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副部長徐小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耕地是發展農業最關鍵的生產要素,是決定糧食供給的基礎。隨著耕地面積的逐年減少,國務院提出的至2020年18億畝耕地的保有量底線能否被保住,著實讓人擔憂。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認為:「目前由於房地產及城鎮化發展模式需要大量佔用土地,導致農業用地越來越緊張,甚至有一些地方政府未耕先佔,耕地資源趨緊。」

  李振聲介紹,2003年,中國的糧食播種面積一度下滑到14.91億畝;隨著稅費政策的調整以及國家加大對農業的投入,2008年,雖然播種面積回升到了15.9億畝,但仍然遠低於1998年17億畝的播種面積。

  與此同時,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對水資源的需求也很大,而目前我國卻嚴重缺水,再加上農業用水利用率低、工業化和城鎮化迅速發展的過度使用以及水污染等問題造成的水資源緊缺,對糧食生產造成了巨大威脅。

  除了資源方面的限制,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農民種糧積極性的缺失是威脅我國糧食安全的最重要內因。受石油價格上漲的影響,柴油、化肥等農資價格普遍上漲,這勢必增加農業的生產成本,農民的收益低,種糧積極性自然受到影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國強則認為,2009年我國農產品價格將呈持續低迷徘徊趨勢,由此將進一步降低農業比較效益和農民務農收入,直接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對2009年保持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穩定發展不利。

  跨國資本威脅中國糧食安全

  除了內憂外,外在因素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從2008年開始,WTO關於外資企業進入我國糧食流通領域的過渡期已經結束,跨國大糧商開始悄悄地進軍糧食流通與加工領域、跨國大糧商如果取得糧食流通的控制權,將會給我國糧食宏觀調控機製造成極大的影響。

  實際上,去年上半年關於外資企業力圖通過滲透中國農業控制糧食領域的消息、預警以及議論已經不少。高盛養豬、一些外資企業通過入股參股中國肉類企業控制中國飼料進而控制中國糧食的意圖非常明顯;一些外資企業通過收購糧食企業,控制中國糧食流通的意向非常明確。但是,這些議論只是停留在專家的擔心、百姓的憂慮以及媒體的提醒上。

  2008年8月,市場傳出「豐益國際斥資30億美元收購東北大豆」的消息。同時,路易達孚也在重金招聘副總經理,負責東北地區大豆糧庫的談判與大豆採購業務。對此,作為直接與進出口貿易打交道的、在觀察外資企業動向上具有權威性的海關總署終於在去年11月份發出預警: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糧食領域的控制力在加強,必須引起國家、社會各個方面的高度重視。

  李國祥認為,海關總署預警的目的是「以大豆為鑒,在稻穀、小麥和玉米等主要糧食產品上防備外資的大舉進入。」目前,一些外資企業通過幾年的發展,已佔據我國小包裝食用油60%至70%的市場份額,呈壟斷地位。近幾年在糧食主產區建立、收購大型麵粉、大米加工企業和大型糧食收購儲存加工基地,並通過食用油的渠道銷售麵粉及大米,進一步進入糧食消費市場。如果外資糧商再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到土地耕作,會嚴重威脅我國的糧食供需安全,如果從源頭輸入轉基因還會威脅到糧食的食用安全。

  此外,由於我國糧食作物品種的結構不均衡,要用進口的方式來彌補需要,比如大豆、植物油等。「目前我國過度依賴對植物油的進口,將使國內植物油市場的發展完全操控在外資手中,對國內糧食市場的發展非常不利。」徐小青說。

  跨國大糧商憑藉雄厚的資金優勢和建立起的一系列品牌優勢,操控我國糧食市場,對我國糧食加工企業帶來強大的殺傷力。然而各地方政府為了政績,熱衷於招商引資,其優惠政策普遍存在外資優於內資,致使跨國大糧商發展迅猛。

  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糧食安全形勢,業內對《糧食法》立法的呼聲漸高,同時提議對國際投機炒作資本提高辨別能力,穩定國內糧食安全。

   烏有之鄉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2-4 20:50 | 只看該作者
考驗中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3
雨來 發表於 2009-2-4 21:06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精蠅們準備好了嗎?中國的精蠅們又是在為誰做著準備?中方?外方?

當年外資用抬高大豆價格壓低豆粕價格(大豆榨油后的剩餘產品)利用食用油企業不得不大幅度虧損的不正當手段收購了中國幾乎全部的食用油企業,現在中國市場上的食用油企業幾乎全部被外資所擁有。請問當年中國的精蠅們在做什麼?做夢嗎?
前年外資就開始進軍中國的農業了,中國的精蠅們準備好了嗎?中國的精蠅們又是在為誰做著準備?中方?外方?

[ 本帖最後由 雨來 於 2009-2-4 21:14 編輯 ]
唐太宗李世民:君子有道,奉為天子;君子無道,棄為獨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8

主題

951

帖子

35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8
4
笑書生 發表於 2009-2-4 23:27 | 只看該作者
今年產糧區大旱,更大的考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5
雨來 發表於 2009-2-5 15:07 | 只看該作者

真正的考驗還沒開始呢!

原帖由 笑書生 於 2009-2-4 23:27 發表 [內憂外患糧食安全考驗中國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今年產糧區大旱,更大的考驗

我記得埃及歷史上好象有個連續豐收數年再連續鬧災N倍數年的現象,這兩年全球氣候變暖中國的氣候出現異常的概率已經非常的大,再加上全世界的經濟危機,恐怕真正的考驗還沒開始呢!
唐太宗李世民:君子有道,奉為天子;君子無道,棄為獨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7: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