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路透中國 美英政府即將面臨災難性債務危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2-1 21: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和英國目前正遊走於史上的最大債務危機邊緣。

  兩國政府都在嘗試採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建立「壞銀行」以吸收不良貸款,並且由政府承諾推動銀行借貸重啟等措施,但真正的出路是大量公司貸款違約、實行債務沖減,並通過通貨膨脹將債務負擔削減到可控程度。其他辦法則不過是花拳繡腿。

  要想理解這一問題的嚴重程度,以及英美決策者為何捉襟見肘,請參考圖表一
  https://customers.reuters.com/d/graphics/USDEBT1.pdf

  這一表格顯示出自1952年來實體經濟的增長(以名義GDP為衡量),以及金融業的增長(信貸市場票據的凈值衡量)。

  在1952年,走出二戰和朝鮮戰爭的美國政府擁有強大的經濟、負債則相對較低,其中政府公債相對較高(佔GDP的68%),私營部門的債務相對較小(僅佔GDP的60%)。

  在隨後的23年間,美國債務額一直處於增長中,但增速大體與其他經濟部門的增長相一致,所以總體負債與GDP的比率變化不大,從1952年時的128%增加到1975年時的155%。

  但從1970年代開始,美國經濟遭遇兩次深刻的結構轉型。首先,總體經濟變得更趨於高負債經營。從1975年到2007年間,經濟產出增加了七倍。但總體負債額則飆升20倍,比經濟增速高出一倍還多。總負債與GDP的比率比155%猛增至355%。

  第二點,幾乎多出來的所有負債都是來自於私營部門。請參看圖表二
  https://customers.reuters.com/d/graphics/USDEBT2.pdf

  儘管最近30年間關於政府預算赤字問題的新聞報導鋪天蓋地,政府債務其實自1975年來不過增加了11.5倍,只是比同時期實體經濟七倍增長的速度稍快一點。政府債務與GDP的比率由37%增加到52%。

  債務真正的噴發源泉來自於私營部門,其債務凈值猛增了22倍,比總體經濟的增幅快了三倍,在不過30年的時間內,將私營機構負債額與GDP的比率從117%推高至303%。

  在期間多數時間內,美國政府決策者對於私營債務的膨脹聽之任之。官員們拿出一系列理由來解釋經濟為何能在負債遠高於從前的情況下安全運營,包括宏觀經濟管理的改善削弱了經濟周期的影響,並且降低了通脹和利率。但有人懷疑,政府對私營部門債台高築不以為意,反映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傾向。

  債務堆積如山

  數據表1則清楚顯示出私營企業債務的猛增已達到無法維持的地步。在1960和1970年代,債務的總體增長與實體GDP的漲幅相仿。但在2000-2007年間,總債務的增速約相當於GDP的兩倍,債務增量來自於私營部門,以及各州和地方政府。

  這就造成了GDP漲幅與負債額危險的相互依賴關係--只有巨額舉債、債務凈額快速增長才能維持經濟增幅,而只有經濟快速的、不間斷的增長,才可能償還債務利息。

  只有在經濟狀況保持非常理想的情況下,這一滾雪球般的負債才能維持下去。美國總體經濟背負的私營機構巨額債務表明,融資供給一旦發生變化、或GDP現金流發生改變,經濟將愈發不堪一擊。經濟危機的爆發不過是早晚的事,即使沒有次貸危機,也必然有其他事件引爆全面危機。

  很明顯,美國和英國目前的很多現有政策無法解決這一難題,因為他們沒有降低負債額與GDP的比率。

  政府向銀行購買不良資產,或提供貸款擔保尤其不是有效解決方式。這既不能削減債務總額,也無法令銀行承認其損失,不過是將家庭和公司的負債變成納稅人負擔的公債而已。

  如果當前的問題是流動性而不是償付能力,那麽這種債務轉換還管用。但在目前的情況下,納稅人被要求承擔信貸違約的全部或部分損失,而不是提供暫時的流動性橋樑。

  破產或通脹

  解決方案必須是降低負債水平、或提高名義GDP的某種組合拳。減少債務最簡單的方法是通過破產,那樣部分或全部債務將變成壞賬而被沖銷。

  破產能保證把化解債務危機的成本清本溯源。投資機構和養老金將遭遇一次性的重創。健康的企業依然可以存活,將負債的創傷減到最小。

  但大面積的破產在社會層面和政治層面都是不可接受的。替代方案是採取某種機制,以對借款者更有利的條件對債務進行重組(將利率較高的短期債券替換為利率較低的較長期債券)。

  最後一種選項則是提高名義GDP,籍此改善現金流,從而較為容易償還債務。但以抑制經濟周期的政策來維持GDP增長的作法是不夠的。美國和英國政府都需要提高名義GDP,以及償還債務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將債務延期。

  但兩國政府目前幾乎沒有太多加快實體經濟發展的辦法。最後的一個選項將是容忍甚至鼓勵更高幅度的通脹,以提高償還債務的能力。比起私營機構債務國有化,通貨膨脹是把債務成本最大可能分攤到全國民眾頭上更為有效的方式。


作者:John Kemp  路透專欄撰稿人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0

主題

4

帖子

3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2
沙發
ojiayiju 發表於 2009-2-1 23:33 | 只看該作者

Government pay debt for private sector

從圖中所示,欠債的都是私人銀行企業。但政府卻用納稅人的錢去替資本家還債。腐敗政府坑害窮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23: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