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農村大學生比例30年降一半 機會不均等延續(圖)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2-7 1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村大學生比例30年降一半 機會不均等延續(圖)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11:08   廣州日報大洋網

我國海南省農村的一所村辦小學,全用茅草蓋成

農村的孩子代表著農村的希望。

廣西大苗山深處的一所鄉村小學的孩子們領到了新課本
  廣州日報1月23日電 「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裡農村的孩子幾乎佔到80%,甚至還要高,現在不同了,農村學生的比重下降了。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1月初,新華社播發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署名文章,這是文中的一句話。

  此言一出,激起了無數人心中的漣漪。

  華南師範大學人才測評與考試研究所所長張敏強說,10年前他已在中山大學做過不完全的調查,「當時城市大學生已佔90%,現在估計只會更多。」

  「從兒子讀高中起,我就要借貸付學費了,大學……」廣東德慶縣馬圩鎮榮村的村幹部老戴感嘆。

  現實遠不止此。當了18年中學教師的楊明偉說,在他執教的縣一級中學里,每年只有25%的初中生會選擇上重點高中考大學,而18年前這個比例是60%。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議題。」廣東省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所長鄭梓楨表示,但在廣東社科課題研究中處於「未完成」狀態。連日來,本報記者著手開展了目前農村生源在高校中所佔比重的深入調查,以求探詢每年擠入高校大門的千軍萬馬中,農村孩子的腳步為何逐漸遲疑。

  文/本報記者邱瑞賢

  通訊員楊明偉

  圖/本報記者杜江(署名除外)

  本版金語

  「很多人說,粵北粵西等地區的中學就是珠三角的師資培訓地,一冒尖就往外跑。」

  「本來經濟社會發展了,農民收入逐步提高了,農村孩子上學的機會多了,但是他們上高職、上大學的比重卻下降了。」在廣東,總理的這句話到底是否符合實情?

  無論今昔,孩子們都從自家起步。未作刻意篩選,上周本報記者著手調查的是粵西一條最普通不過的村莊。

  兒子剛讀上高中

  老爸就開始借貸

  德慶縣馬圩鎮,隱藏在一條省級公路的旁邊。時值砂糖橘的搶收季節,路旁雜亂地擁擠著一個又一個臨時的交易帳篷。昏暗的光線里,布滿了為這些果實忙亂不堪卻心情煩躁的當地各村農民,他們希冀著在迎春年果市場做最後一搏。學校早已放假,各家各戶賦閑在家的孩子們被大人們帶領著,也投入了這場生死攸關的「戰鬥」。

  但是繁忙併不意味著豐收,「一窩蜂」的種植沒有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交易市場內外,到處傾瀉著因為來不及出售而腐爛的橘子堆。在距離鎮政府不到5公里的榮村,村委會副主任戴兆楷一臉灰暗,「我種了十幾畝橘子,辛辛苦苦一年,現在算算,賣掉這些橘子還要虧十多萬元。」

  老戴的寶貝兒子去年考上了縣城最好的中學香山中學。「450人考中了90人,我兒子排30名。」言語之間他頗感自豪,並早早已經打探清楚,這所中學的學生每年能考到大專以上院校的比例是1/2左右。

  按照老戴兒子的成績來看,考上大學並不難,然而能不能上卻似乎是另一回事。「不瞞你說,我雖然是個村幹部,一個月的工資也就300元,這個錢連兒子在縣城中學讀高中一個月的伙食費都不夠。」老戴兒子在香山中學的學費是每個學期1050元,「我們靠借貸交上的」。

  但他表示,榮村在德慶還不是最窮的村,「也就中等水平左右」。「每個村民每年的收入不到4000元,連吃飯都很緊張,孩子上大學不借錢是不可能的了。」由於沒有太多可供創收的環境條件,目前該村的村民主要靠務農為生,幾年前風光的砂糖橘種植現在已成了「雞肋」,各地一哄而上造成了惡性競爭,「現在我們批發價格才0.8元一斤,成本都收不回來。」整個村子去年最大的一筆集體收入來於租地,僅9000元。

  「供不起,這是最實際的原因,有錢誰不想供大學生,但是有實際困難啊。」老戴並不承認村裡這些年考上大學的孩子數量比過去減少,「因為社會進步,孩子們的素質比過去有所提高,這些年村裡每年都有兩三個考上重點本科。但是能不能讀上,客觀困難還是存在,我一個親戚的孩子,單親,去年考上了也沒法讀,先打工,后當兵去了。這在農村很正常。」

  兩年前,在教育部主辦的「高校可持續發管理論壇」上,專家們提出「一個農民13年純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個大學生4年花費」,如今依然是這樣。

  老戴說,兒子的爭氣多少給了他很強大的精神支撐。在兒子就讀的馬圩鎮中學里,招收的是全鎮各個村辦小學自然升讀的孩子,「9年義務教育階段,初中是全升的」。每一年,這所中學招收的初中生有450人左右,「畢業時其中70%以上會出去打工,大約30%會上高中。」具體到老戴兒子這一屆,考上縣高中的一共90人左右,其餘的360多名孩子全部分流。

  「我們村只能算中等狀況。」老戴一再強調這一點。在馬圩鎮另一個村誥贈村的思落小組,村民大約有350人。在鄰鎮官圩鎮沙旁中學任教的教師梁永波分外留意村民的狀況。對於大學生有沒有逐漸減少這個話題,他格外有興趣。

  「上個世紀90年代,那時大學生就業還比較吃香,村裡都使勁培養大學生,才幾百人的村民小組每年都有七八個大學生冒出來,最厲害的出國留學去了。」梁永波回憶,那是村裡歷史上最輝煌的幾年。「但是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一直都沒怎麼聽到有大學生出來了,我只聽說2006年有一個考上了廣東商學院。」

  「主要是出路不好。」梁永波認為,「這幾年村裡每年都有五六個孩子初中畢業,其中有三四個選擇讀技校,有兩三個被家裡安排去種水果,基本上沒有孩子會選擇讀高中,不讀高中,自然就不可能讀大學。」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沙發
雨來 發表於 2009-2-7 13:4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有9億農民,如果教育的事情沒解決好個人認為將會引發較大的問題。

個人認為:
首先這是一個社會動蕩的因素,能人不會因為沒有受過教育就變得不是能人了。相反他在這教育方面能不了那他可能在其它方面就會能的多,「帝王將相寧有種乎」?向陳勝吳廣學習就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項!
第二 未受過教育的人中肯定有大量的人才,這樣的人才被白白的流失浪費將是中國的一個很大的損失或者說很大的錯誤。
唐太宗李世民:君子有道,奉為天子;君子無道,棄為獨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2-7 14:19 | 只看該作者
教育產業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 09: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