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基督徒生活手冊

[複製鏈接]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9-1-27 14: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年伊始,我們活在世上為要榮耀神,並以神為樂。願我們每分每秒的所思所想都合神心意,每天更有基督的樣式。一切榮耀歸於主,他是值得稱頌的,直到永遠,阿門。

轉來這個手冊,是加爾文所寫,希望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幫助。

加爾文的祈禱
--------------------------------------------------------------------------------

全能的父神,因為我們在世上必須經歷許多艱難,所以懇求禰賜給我們聖靈的能力,以致我們能 勇敢地經過水火般的磨鍊,置身於禰的律例之下,有禰的幫助以完全的信靠心,毫無恐懼地面向死亡。
也懇求禰叫我們能忍受人類各種的仇恨與敵意,直等到我們得到最終的勝利,以致我們最終可以進 入安息,就是禰的獨生子用禰的寶血為我們所獲得的安息。阿門!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沙發
 樓主|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9-1-27 14:07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章        謙卑順服,真正效法基督

--------------------------------------------------------------------------------

一、聖經是生活的準則。

新生命的目標,就是神的兒女在他們的行為上表現和諧與一致。什麼和諧?神的公義之歌。什麼一致?神的公義與我們的順服之間的一致。

唯獨在神律法的優美中行事為人,才顯出我們是神的兒女。

在上帝的律法中包括新生命的活力,藉此我們可以完全恢復上帝在我們裡面的形象;但因為在本性上我們是遲鈍的,所以我們需要借著一項指導原則來刺激我們、 幫助我們。

從心裡真正悔改的人不一定不走錯路,有時會感到迷惑,因此要考查聖經,找出一個基本原則來改變我們的生活。


聖經中有許多勸勉,討論基督徒生活,若要討論基督徒生活的各部分,可能寫成一部專書。 古教父論到有關道德的問題,曾著作浩瀚,但並非喋喋不休;既便學術性的論文亦不能窮盡一項道德的底蘊。

然而,真正的敬虔不一定在乎誦讀教父等人的優美著作,所需要的只是為了解聖經的基本原則即可。

加爾文在此插入:「我不適宜寫長篇大論的文章,因為我愛簡潔。或許我將來也要試一試;否則的話,我還是讓賢,叫別人去作。」

無人能下結論說,一項論基督徒行為的簡述,會使別人的長篇大論變為多餘,或說那種學術研究無價值。 可是,哲學家慣於說到一般性的原則,但聖經有它自己的體系。

哲學家是有野心的人,因此他們志在立論精闢,解釋詳明,表現他們的聰慧,得心應手;而聖經卻有優美的言簡意賅,其確實性非哲學家所能及。

哲學家往往矯揉造作,但聖經卻有不同的方法(直接與坦告),是不可忽視的(明顯加爾文在此系指林前一、二、三章)。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3
 樓主|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9-1-27 14:11 | 只看該作者
二、聖潔是主要原則。

指導基督徒生活的聖經方案有二點:
第一是我們要在神的律法中受教,要愛好公義,因為我們的本性是不肯這樣作的;
第二是我們需要一個簡單的規範,免得我們在天路上猶豫不決。

在許多精彩絕倫的聖經教訓當中,還有什麼根本原則比「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更好的呢?

當我們分散如同失群的羊,失喪在這世界的迷宮中時,基督把我們聚集起來,使我們重新回到他那裡。

當我們聽到與基督奧秘聯合的時候,我們應該記得聖潔是聯合的渠道。

聖潔不是藉以與神有交通的功德,乃是基督的恩賜,使我們靠近他、跟隨他。

神與罪惡和污穢毫無瓜葛,這乃是他的榮耀;如果我們希望得蒙上帝的選召,我們 必須將此事存記在心。

假如我們一生都願陷於污泥中,那麼,我們從世界的罪孽與污穢中被拯救出來又有 什麼意義呢?

假如我們願作上帝的兒女,就必須聽他的勸導住在聖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聖 地,因此它不容污穢的居民褻瀆。上帝的聖所必須保持潔凈。利十九2;彼前一 16;賽三十五10;詩十五1-2,二十四3-4。


三、效仿聖潔即完全順服基督。

聖經不但指示我們聖潔的原則,也指示我們基督乃引我們到聖潔之路。

因為父神已在基督里叫我們與他和好,所以他吩咐我們要效法基督,以他為我們 的榜樣。

讓那些以為哲學家才有公正的和系統的道德哲學的人,指示我們一個比順服基督, 跟從基督更美好更完整的方法罷!

哲學家所謂最高尚的美德,不外是要我們去過一個自然的生活,但聖經卻指出完全 的基督為我們的榜樣。

我們應該在生活中表現基督的品格,因此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比這更激動人心的教 訓呢?除此之外,還有別的需要嗎?

上帝已經給了我們做他兒女的名分,所根據的條件就是我們要仿效基督,他是 我們作神兒女的中保。

我們若不熱烈地以祈禱的心尋求基督的義,那麼我們不但是毫無信心,背叛造我們 的主宰,也是棄絕了他,不認他為我們的救主。

聖經不但勸告我們,又把一切數不盡的祝福、應許,以及包羅萬象的救恩賜給 我們。上帝既然是我們的父,若我們不謹守兒女的本分,便是忘恩負義。

基督既然以他的寶血洗凈我們,並用洗禮使我們潔凈,我們決不可玷污自己。

基督既然使我們與他連結,成為他的肢體,我們就不可有任何的瑕疵,以致使他 蒙羞辱。

我們元首基督既然上升於天,我們就當拋棄屬世的情慾,專心地仰望他。

聖靈既然把我們獻給上帝作為他的聖殿,我們就該儘力彰顯上帝的榮耀,不可褻瀆 他的聖所。

我們的身體與靈魂,既然都要承受一個不朽壞和永不衰殘的冠冕,我們就當儘力保 持它們清潔,毫無玷污,直等到主的降臨。

這是生活規範最好的根基,這不是在哲學家當中所能找著的,哲學家所推崇的道 德,從未超越人類自然的尊嚴。(聖經把我們引至唯一無罪的救主耶穌基督面前, 羅六4以下,八29)。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4
 樓主|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9-1-27 14:14 | 只看該作者
四、外面的基督教是不夠的。

在這裡我們要問那些徒具教友之名,卻仍願意稱自己為基督徒的人,他們如何 榮耀主的聖名呢? 除了那些憑福音的道理真正了解他的人以外,沒有人曾與基督有交通。

凡未拋棄那為私慾迷惑所敗壞的舊人,而披戴基督的人,使徒不承認他們是真認識 基督。

不論他們怎樣花言巧語談論福音,他們對基督的表面的認識,都是虛偽有害的。

因為福音的道理不是屬於口頭的,乃是屬於生命的。福音的真理不是僅憑理性 和記憶就能了解的。生命的道理,一經進入人心,就佔據了心靈,銘刻在內心的深 處。

所以挂名的基督徒應該停止以無為有的說法,停止誇口污辱上帝,讓他們表示他們 不配稱為他們的主基督的門徒。

我們把那包含我們信仰的知識放在第一位,因為它是我們得救的開端。

如果信仰不能改變我們的心,使我們的生活方式澈底信仰化,並把我們改造為新 人,信仰就與我們無益。

哲學家把那些承認生活上的原則,而實際上卻只崇尚空談的人,拒之於千里之 外,並譴責他們是不正當的。
基督徒更有充分的理由,去察驗那些在嘴皮子上講福音,而在內心卻毫無福音的 人。

若與真信徒的信念、愛心與無限的能力相比擬,哲學家的勸告是冷酷而無生氣的 (弗四20以下)。


五、屬靈的進步是必須的。

我們不應該堅持其他基督徒的生活非得完全符合福音不可,雖然我們自己也在 朝著這一方向努力。 在未確定某人是不是基督徒以前,就要求他達到福音的完全,是不公允的。

假如我們設立一個絕對的標準,就不可能有教會了,因為就是我們的聖人也離理想 太遠,就是那些稍有進步的人,也在被摒棄之列。

完全應是我們所希望的最終標準,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 你不能和上帝討價還價:履行他指派給你的一部分職責,又隨意忽略另一部分。

因為他首先吩咐我們在敬拜上要專心誠意,不可有絲毫虛偽、假冒。

心懷二意是與屬靈生命發生衝突的,這屬靈生命暗示在追求聖潔與公義上向神誠實 無偽。

可是在今世肉體的囚房裡,沒有一個人有充分的力量,能夠適度的儆醒,勇往直 前,反而大多數的人(基督徒)迫於無能,躊躇猶豫,甚至匍匐在地,前進有限。

所以讓我們各人按自己綿薄的能力,繼續已開始的旅程。沒有一個人該因為不能進步而感憂鬱,不拘他的進步是如何的小,他總是進步了。

我們要全力以赴,在主的道上不斷地努力向前;不要因成就微小而失望。

雖然有時我們趕不上,但只要我們這一天超過前一天,我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

屬靈進步的唯一條件,就是保持誠實與謙卑。 不要忘記我們的目標,向著標竿直跑。不要驕傲自負,不放縱情慾。

要朝著高度的聖潔邁進,最終達到至善完全的地步,這是我們一生所追求的,但只 有當我們脫離屬地的弱點時,我們方能與神有完滿的交通。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5
 樓主|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9-1-28 12:11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章        否認自己
--------------------------------------------------------------------------------

一、我們不屬自己乃屬主。

雖然神的律法含有對我們生活的規範極適切與相當的計劃,可是天國的大師仍 願以更超凡的主要原則來引導人。
信徒的本分,就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羅十 二1);這是惟一真實的敬拜。

聖潔的原則把我們引至一項勸勉:「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 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旨意。」

把我們自己奉獻給神,是一個重大的原因,使我們今後所說的、所想的,或所行的 一切,都是以榮耀上帝為目的。

聖潔的,不能用為不聖潔的,若是,必損傷他的尊嚴。

如果我們不是屬自己的,乃是屬主的,那麼,我們所要避免的錯誤,和我們的 一切活動的目標,都是很明顯的。
我們既然不屬於自己,那麼我們的理性和意志,在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上絕不能居領 導的地位。

我們不是屬於自己的,所以不要尋求肉體的私慾。

我們不是屬於自己的,所以我們要儘力忘記自己,盡量放棄自己的利益。

我們乃是屬神的,所以我們當為他活著,為他而死。

我們是屬神的,所以我們要讓神的智慧和旨意管理我們的行為。

我們是屬神的,所以我們的全部生活都要以他為合法的目標。


一個人已經知道他不屬於自己,也不受自己理性的控制,只把自己的心意獻給 神,這種人是何等的長進啊!
領人趨於毀滅的最有效的毒素,就是誇耀自己,誇耀自己的智慧與意志力;唯一安 全的作法,就是服從上帝的引導。

我們首先要拋棄自己,我們要在服事神上全力以赴。

服事主,並不是指盲目的順從,乃是甘心愿意摒棄心中的私慾,完全降服於聖 靈的引導。 聖靈改變我們的生活(保羅稱之為心意更新),這乃是生命的真正開始,是異教哲 學家所不能了解的。

因為不信的哲學家把理性當作人生唯一的嚮導,是智慧與行為的唯一準繩;但基督 教哲學要求我們的理性投降,順從聖靈;意思是說我們不是為自己活著,乃是基督 在我們裡面活著,並在我們裡面作王(參羅十二1;弗四23;加二20)。

二、尋求神榮即否認自己。

因此我們不是尋求自己的快樂,乃是尋求那討主喜悅、有助於增進他的榮耀的 事。 我們忘記自己,甚至放棄一切的自私,有巨大的益處,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專心 注意神和他的誠命。

當聖經吩咐我們,要我們放棄個人和自私的意念時,它非但要我們摒除一切對財 富、權力和人情的慾望,還要摒除一切野心和屬世的榮譽,以及其他的隱惡。

一個基督徒必須願意並切記要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把神考慮在內。

基督徒要以神的律法來衡量他一切的行為,應用叫他的隱情降服於神旨。 人若在凡事上都尊榮神,他必被拯救脫離一切妄念。

這種克己的道理,基督一開始就殷勤地教訓他的門徒了,至終也必約束我們心中的 一切慾望。

內心一旦有了克己,就不再給驕矜、倨傲、虛榮、淫蕩、愛宴樂、荒唐,以及一切 從自愛中產生出來的罪惡容留餘地。

如果沒有克己的原則,人必肆行無忌,恬不知恥,縱有道德的雛形,也必為求榮耀 的野心所污毀。

一個人若不相信克己的律例,請問他能否在人們中願意實行道德的生活呢?

凡不受克己原則感化的人,他循規蹈矩,只是為了喜愛人的恭維。 甚至那些主張道德本身的價值的哲學家們也妄自尊大,顯然他們追求美德,不外是 藉此滿足自己驕傲的慾望罷了。

但上帝對於喜歡受人恭維和驕矜自滿的人都表示厭惡,他說他們在世界上已「有了 他們的賞賜」,甚至認為娼妓和稅吏比他們這些人更接近天國。

一個追慕正途而同時又不能克己的人,將遭受無窮的障礙。 在人心中隱藏著一個罪惡世界,這是古人的一項真實的觀察。但是基督徒的克己能 補救一切。

只有拋棄自私,一心追求討神喜悅并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的人,才能得到拯救。

三、克己的要素:節制、公義、敬虔。

使徒保羅對節制生活有簡單的說明,他對提多說:「上帝救眾人的恩典,已經 顯明出來,教訓我們除去不虔敬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 日,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上帝,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他為 我們舍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凈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 善」(多二11-14)。
保羅說,上帝的恩典足以鼓勵我們,但為叫我們知道虔誠敬拜上帝,必須除掉兩種 主要的障礙:第一是不虔(這是我們自然的強烈癖性),第二是世欲,企圖壓倒我 們的。

「不虔」一詞,不但是指迷信,也是指一切侮慢,不敬畏神的事。「世欲」一詞, 是指肉體的情慾。

所以他根據律法的兩版吩咐我們,一方面要放棄與神的律法相衝突的私慾,另一方 面要放棄自我意志和理性的支配。

保羅把新生活的方式分為三類:即「節制」,「公義」,和「敬虔」。
無疑地,「節制」是指貞操和寡慾,也是指清心惜福和安貧。

「公義」包含一切公平的本分,即每一個人須獲得他的分所應得的。

「敬虔」使我們不受世俗的玷污,且以真實的聖潔與上帝聯合。

當節制、公義、敬虔這些美德連結在一起時,就可以達到絕對完全的境界。

可是要摒除一切物慾,制服並拋棄不正當的癖好,把自己奉獻給上帝和弟兄 們,並且在敗壞世界中過著如天使一般的生活,真不是容易做到的事。 所以為避免我們的思想陷入迷惘,保羅要我們留心那對不朽的希望,並鼓勵我們 說,我們的盼望不致落空。

因為正如基督已經顯現作我們的救贖主,同樣,在他最後降臨的時候,他將顯示 他為我們獲得的救恩。

基督為我們驅除那使我們盲目,攔阻我們以合宜的勇氣仰望天國榮耀的幻想。

他也教導我們在今世過一種客旅的生活,以免喪失了我們屬天的產業。

四、真謙卑乃尊重他人。

克己一部分是論到人,但實在說來,大部分是論到神。 聖經吩咐我們,叫我們要「彼此尊敬」,並要留心增進別人的福利(參羅十二 10;腓二4)。聖經所以給我們這樣的教訓,是因為除非我們邪惡的本性首先被醫 治,不然我們絕不能接受。

我們都為私心所蒙蔽,為自愛所誘惑,人人以為自己有權高抬自己,同時低估與我 們相比的人。

假若上帝賜給我們一種特別的恩賜,我們便立刻把它當作自己的功德而洋洋自得, 自鳴清高,不可一世。

我們將自己所有的罪惡,小心翼翼地隱藏起來,不叫別人知道,以為自己的過 失很小,微不足道,無關宏旨,甚至有時候還沾沾自喜,以為是我們的美德。 假如我們所自負的才能,在別人身上發現了,甚至強過我們,我們因為要抹殺別人 的優點,就不惜以最大的惡意貶損他們。

如果他們稍有過犯,我們不但給予嚴密的注視與苛刻的批評,甚至還出於嫉恨之心 故意誇大其詞,加以渲染。

我們每一個人都自以為不同流俗,超乎常人之上,因此,嫉恨進而粗野;我們甚至 刻薄自負地將他人視為低我一等。

窮人服從富人,平民服從貴族,僕役服從主人,文盲服從學者,可是沒有一個 人不以為自己比別人強。 所以大家都在那裡諂媚自己,彷彿自己胸中有一個王國,而自命不凡。

人人都是自以為是,對別人的意念行為吹毛求疵,若有爭論,即勃發毒恨。

只要他們覺得事事稱心如意,他們才會在別人身上發現溫和;但當他們受到騷擾和 刺激的時候,有多少人尚能保持他們的幽默呢?

若想生活得快樂,必須根除自己的野心與私心,此外沒有其他救治的方法了。 如果我們留心聖經的教訓,我們當牢記,我們的才能,不是我們自己本來有的,乃 是上帝的恩賜。

若有人以他的才幹而自傲,即顯出缺乏對神的感恩之心。

保羅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 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四7)?

我們務必儆醒,承認自己的過失,真正謙虛。如此方不致驕矜自持、有充分理由覺 得悲愁。

另一方面,我們若在別人身上看見神的恩賜,就必須尊重那恩賜並持有這恩賜 的人。若我們抹殺上帝所賜他人的光榮,那不過是表示自己是何等的邪惡。 我們不要重視別人的過錯,但也不可以諂媚慫恿他們犯錯。

萬不可因人的過失餓而侮辱之,因為向眾人表現仁愛與尊重乃是我們的本分。

若我們尊重他人的榮譽和名聲,凡與我們有來往的人,不拘他們是誰,我們都要以 禮貌、友愛、謙虛,和溫柔的態度對待他們。

因為我們除了在心靈深處以自卑敬人的精神待人以外,再沒有其他的方法,能使我 們達到真正的謙和(羅十二10;腓二4:林前四7)。

待續...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6
 樓主|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9-1-29 14:00 | 只看該作者
五、我們當尋求別人的好處。

1、除非你完全犧牲自我拋棄私人的利益,不然你那尋求鄰舍利益的本分將是非常困難的事。

你若不否認自我,完全為別人著想,你怎能實行保羅所說的愛的行為呢?

他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等等(林前十三4-8)。

2、如果這就是所要求於我們的,我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避免尋求自己的利益,可是我們的本性在這方面不能幫助我們,因為它總容易使人只愛自己,而不關心他人的利益。

我們要求別人的益處,甚至為他人的緣故而甘願放棄自己的權利。

聖經勸告並警戒我們,無論領受上帝所賜的什麼恩惠,我們都是在領受一項託付,而且有個條件,就是把這恩賜施於教會公共的福益上。

所以對恩賜的合法使用,就是以寬大的心腸和愛心將之與別人共享。

有件事我們絕想不到,就是我們所享受的一切幸福,都是從神那裡來的,神把這幸福交付我們,為的是要我們把這些益處分給別人。

3、按照聖經來說,我們個人的才幹可以比作身體各肢體的能力。

沒有一個肢體的能力是為了自己,也不能作為本身之用,卻是與別的肢體互相為用,共同增進全體的利益。

因此,信徒所有的才能,都應為弟兄效力,把一己的益處和教會共同的福利打成一片。

所以我們應該以此作為仁愛的尺度,就是凡上帝所給予我們的,我們必施之於鄰舍,我們只是那恩賜的管家,以後須向主人交帳。必須以愛的律法為準則,把上帝所賜給我們的作合理的分配。

我們絕不可先求自己的益處來增進他人福利,乃要先求他人的福利。

4、愛的律法不只屬於一小部分益處,乃是從古時候,神就吩咐我們,在生活的某些小仁慈上,要紀念愛的律法。

神吩咐以色列,把初收的穀物先奉獻給祂,並且鄭重地聲明,任何恩賜若不首先奉獻於神,而自作享受,是不合法的。

若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恩賜,必須等到我們親手再奉獻給祂,才算是分別為聖;如果忽略了那樣的奉獻,就是大罪。

5、若你欲以才幹與恩賜的分配來充實主,那是徒然的事。正如詩篇作者所說的:「禰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禰以外」,可是你可以將奉獻施之於「世上的聖民」。

因此,施捨被稱為是一種聖潔的奉獻;由此可知,照福音所行的仁愛,和律法下的奉獻是相符合的。

六、我們當尋求眾人、朋友和仇敵的好處。

1、我們不要厭倦行善,否則危險近矣,使徒保羅說,「愛是恆久忍耐,不輕易發怒。」

主吩咐我們向所有的人行善,並無分別(參來十三16)。雖然大多數人的品德是不配受的。

但在這裡,聖經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原則,要我們不注意人的行為,只注意他們裡面的神的形象。對這些形象,我們應該盡量敬愛。

此外,對「信徒一家的人」更當如此,因為在他們的身上,上帝的形象已由基督的靈所恢復。

2、因此,凡需要你援助的人,你不可拒絕。

比方說,他是一個陌生人;可是神卻在他的身上蓋了印記,使他成為你家中的人,為這原因祂不許你輕視你自己的骨肉(參賽五十八7)。

比方他是一個可鄙或無價值的人;但上帝卻施恩於自己的形象來裝飾他。

比方你對他原無責任,但上帝彷彿認他為祂的代表,而你因上帝所賜的無數和重大的恩典而對祂有責任,因此,也對他有了責任。

比方他不值得你為他費絲毫的力量;但因為在他身上有神的形象,就值得你犧牲一切了。

縱使他非但不值得你的任何愛戴,甚至對你侮辱,使你發怒,你也不能不把他放在你仁愛的懷抱中,對他表顯一切慈惠。

你可以說,他應受與此不同的待遇,可是主所吩咐的是饒恕人們的一切過犯,祂的命意即是要把這些過犯都歸在祂身上。

3、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非常困難,而且似乎違反人性的教訓棗「愛那恨我們的人」(參太五44),和「以德報怨」,「為咒詛我們的祝福」(參路十七3-4)。

我們應當永遠牢記在心,不可專門想別人的過犯,卻要想他們裡面有神的形象。

如果我們遮蓋、塗抹人的罪過,並想到他裡面神形象的美麗和莊嚴,那麼我們勢必就會伸出仁愛的手去懷抱他們了。

外面的善行不夠。
1、如果我們不履行愛的責任,我們就不能實行真正的克己。

要履行愛的責任,不但是在外表上實行,並且要從熱誠的愛的原則上著手。

有時一個人或能在外表的行為上,履行一切愛的責任,如果心不在焉,就和行愛的正道相去不可以道里計。

你看見有些人非常慷慨,但他們的施與,不免態度傲慢和言詞不遜。

我們在這不幸的時代里災害處處,很少有人施與,縱有施與,大多數也都是趾高氣昂,目空一切。

教會中有這樣的腐敗,就是在不信的人中也不容許。

2、至於基督徒,除了和顏悅色,平易近人,並且待人彬彬有禮以外,還有其他的需要:

首先,他要設身處地,為不幸的人著想,要同情他的遭遇,把他的處境當作自己的處境,庶幾能以惻隱之心援助他們,好像援助自己一樣。

由心裡發出的憐憫要捐棄驕傲及藐視,而且不致輕視與控制貧苦無告的人。

當我們的身體某一部分有疾病時,全身都要為之努力,使之恢復健康,我們絕不能藐視這患疾的肢體,或不去理它,以為它虧負別的肢體,因為它需要幫助。

3、身體的各部分互相扶助,是出於自然律,並無任何功德可言,否則即是殘忍。

因此,如果一個人作了一件事,他不能認為就盡上了他所有的責任。例如,富人往往因捐了一部分財產,便以為自己盡了全部責任,而把其他一切責任推給別人,他不能因此脫卸責任。

反之,每個人都要自己反省,不論自己以為怎樣了不起,總是欠鄰舍的債,對他們當儘力愛護。

凡幸福均有神的祝福。
1、讓我們詳細討論克己的主要部分,就是它與上帝的關係。前面已經說過的,並無重複的必要,只說克己足以使我們習於寧靜,和忍耐那就夠了。

聖經首先告訴我們,為求今生的安寧,我們當抑制自己的情感,一心順服上帝的旨意,同時讓上帝管束我們的慾望,以祂為我們的征服者和主宰。

追求財富與名譽,爭取權力與虛榮,都是我們所熱衷和貪婪的。

另一方面,我們懼怕貧困、默默無聞、卑賤,用盡種種方法想逃避這一切。

我們很容易看出那些隨心所欲的人是何等的不安,用盡千方百計,巧用心機,尋求各種貪婪和野心的目標,無非是想儘力逃避貧賤。

2、假如敬畏神的人,要避免陷入這樣的網羅,他們就當遵循另一途徑;除了上帝所賜的幸福以外,不要盼望、渴慕,或追求無神祝福的屬世亨通。

我們必須信靠,一切都在乎神的祝福。

憑藉我們自己的勤勞、努力,或靠人情,雖足夠追求名利,但這一切本身均毫無價值;若不是主賜福,我們的努力不會使我們更上一層樓的。

3、反之,只有神所賜的幸福,雖歷經各種困難,才真能引導我們走上幸福亨通之路。

我們雖可不借上帝的祝福也能求得名利,正如我們每日所見,許多不敬虔的人,也擁有高名厚利,但凡在上帝咒詛之下的,不得享受絲毫的幸福。

所以,我們不能去貪得那沒有神祝福的任何事物,如果我們硬著頭皮去作,至終必成大害。

我們不要做愚昧人,去追逐那些使人苦惱的事。

勿急於成名致富。
1、如果我們相信一切可羨慕的幸福,都在於神恩,若無神恩,前途必有許多災禍,那麼,由此推論,我們不應熱衷於名利,不論是依靠自己的才智、仰賴他人眷寵,或由於僥倖的機會,都是不好的。我們只可遵行上帝所指示的,按照祂所指示的方向走,接受祂為我們所安排的。

這樣,第一我們必不至於以非法、欺騙和不軌的卑鄙手段,或侵害鄰捨去追逐名利;而只追求那些不使我們離開正途的利益。

在欺騙、邪淫,和不義的行為中,誰能希望得著神恩的祝福呢?

2、既然只有思想純正、行為正直的人,才能得上帝的祝福,所以凡受感召的人,必須避免各種邪惡與敗壞。

其次,我們覺得受到一種約束,使我們不致有貪財的熾欲和好名的野心。

一方面希望從上帝得到援助,另一方面又去作違反聖道、追求與神意相反的事物,這豈不是寡廉鮮恥嗎?

凡上帝所咒詛的,決不是祂所祝福的。

3、最後,若我們未能達成我們所願望的,也當忍耐,不可咒詛自己的境遇,因為我們知道,這等於悖叛上帝,人們的貧富榮辱,都是由祂一手安排的。

總之,凡蒙神賜福的人,就不至像世人一樣以卑污不正的手段去爭取虛空的名利。

況且,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絕不會把一切幸福都歸功於自己的勤勞和運氣,反承認上帝是幸福的唯一根源。

假如別人的事業飛黃騰達,而自己卻庸庸碌碌,甚至遭遇挫折,他當比一般世人更能安貧樂道。

4、一個真正基督徒所得的安慰,比萬貫家財與權勢更令他覺得滿足,因為他相信他一生的事業是上帝所安排的,這對他的得救大有益處。

大衛的心意即是如此,他跟從上帝,服從神的引導,他說他「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重大和測不透的事都不敢行」(參詩一三一1-2)。

神的一切處置都是公正的。
 

1、一個敬虔的人應該寧靜忍耐,不只是對上述的事如此,對現實生活的其他方面,更要有同樣的態度。

一個人若不把自己完全交給主,以致使一切生活受主旨意的支配,就不算是真的克己。

一個人若有這種心情,那麼,不論他的遭遇怎樣,他絕不感覺自己不幸,也絕不會將自己的命運歸咎於上帝。

2、我們必須保持這種態度,因為我們所遭遇的意外是無數的。

我們常受各種災病的侵襲,有時候遭遇瘟疫,有時候遭遇兵災。

有時候天降冰雹,損毀了收穫,釀成凶年,使我們窮困。

有時父母妻室兒女和親屬相繼死亡,有時房子慘遭回祿。

由於這種種不幸的事,使許多人不是咒詛命運,怨嘆自己生不逢辰,便是埋怨天地,咎責上帝,褻瀆祂如何不公平,如何殘忍。

3、但一個信徒倘遭不幸,仍應思念上帝的仁慈,和祂的父愛。

他若因自己的親人去世而感寂寞難挨時,也仍應不斷地感謝上帝,思想主的恩典必眷顧他的家,不叫他的家荒蕪。

設或他自己的莊稼與葡萄園為霜雹所摧毀,立即受飢荒的威脅,他也不因此灰心失望,或怨恨上帝,卻仍舊存信心,相信我們是在祂庇護之下,我們是「祂草場上的羊」(參詩七十九13)。雖在飢荒的時候,祂也必為他們準備食糧。

如果他為疾病所苦,他亦不因這病痛而不耐煩,怨恨上帝;當他一想到神的公義與仁慈,雖身受管教反加強了他的耐心。

4、簡言之,不論遭逢怎麼,既知道這是由於上帝的安排,自必以感恩的態度欣然接受,絕不抗拒祂的權威,因為他已經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交給這個權威了。

基督徒絕不接受外邦哲學家愚昧可憐的安慰,去抵抗一切患難和災害,責難命運之神的擺布。

他們認為埋怨命運之神是很愚蠢的事,因為世界上存有盲目和殘忍的能力,對於善與惡同樣地加以傷害。

但是真正敬虔的原則是,唯有神才是所有亨通與逆境的判斷者,所有一切的吉凶禍福,都是由祂支配,祂所給予人們的禍福都有定則,並不是不適當的衝動,乃是出於公義。

[ 本帖最後由 同往錫安 於 2009-1-29 14:01 編輯 ]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7
 樓主|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9-1-30 13:12 | 只看該作者
第三章        忍負十字架

--------------------------------------------------------------------------------

一、背負十字架比舍己更難。

況且一個忠實的基督徒,應當把自己提高到基督對門徒所呼召的水平上,要「背起他的十字 架」(參太十六24)。
凡為主所選召,並被納在他聖徒群中的人,當準備過一種艱苦卓絕、忍受無數愁苦的生活。

這是天父的旨意,藉此方法試驗他們。

上帝首先從他的獨生子基督開始,然後將這方法推廣到他所有的兒女身上。

雖然基督是他所最喜愛的兒子,也是他所最喜悅的(參太三17,十七5),但我們知道,基督並 未從父受到寬仁與放縱。所以可以說,當他在世的時候,他不僅常經憂患,而且他的整個生活, 就是一種繼續不斷的十字架生活。


使徒解說這對他是必要的,使他「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五8)。我們的元帥基督, 尚且因苦難順服,為什麼我們要避免苦難呢?何況他的順服是為我們的緣故,給我們立下了忍耐 的榜樣。所以使徒教訓我們,凡屬上帝的兒女,都當「效法他的模樣」(參羅八29)。
當我們在不愉快和困難的環境中,想到我們要和基督忍受各種災難,和他一同受苦,這對我們實 在是一大安慰。為了要脫離諸般罪惡而進入天國的榮耀,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參徒十四22)。


保羅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認識基督,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我們也必曉得「他復活的 大能」;我們既效法他的死,也必分享他榮耀的復活(參腓三10)。
這樣將大大減輕因背十字架而受的痛苦!

我們愈受痛苦,我們與基督的交通就更堅固!

因為與基督有交通,痛苦不但對我們成為幸福,而且也大大增進,並有助於我們的幸福與救恩。


二、十字架使我們謙虛。

基督背負十字架,並非出於勉強,他乃是在表示並證明他對天父的順服。但我們為何必須繼 續過十字架的生活,這有很多的理由。
第一,除非我們清楚看出我們自身的愚蠢,不然我們很容易將一切成就都歸於肉體,過分地誇張 自己的力量,以為無論遭遇何種困難,我們自己都所向無敵,是不可征服的。

這徒然增加自己的愚妄、虛幻和對肉體的信賴,這樣能叫我們驕傲悖逆神,彷彿我們自己有充分 的能力,無需仰賴神的恩典。

為要抑制我們的狂妄,他最好的方法是從經驗上證明出我們不但是愚昧的,而且也是極其脆弱。 因此,他使我們蒙羞、貧窮,奪去我們的至親,又叫我們受疾病或其他災害的折磨,受盡無限的 痛苦。

經過這許多的挫折之後,我們就不敢驕矜了。

既然謙卑下來,才知道唯有求神的力量,才能叫我們在艱難困苦之中站立起來。


再者,那些最偉大的聖徒,雖然知道他們之所以能站立得住,不是靠自己的力量,乃是靠上 帝的恩典,但若非上帝不斷地以十字架的鍛煉來帶領他們,叫他們對自己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他 們亦將過分地相信自己的勇敢和毅力。這驕矜的想法,甚至誘惑大衛也曾這樣說:「我凡事平 順,便說,我永不動搖。耶和華啊,禰曾施恩,叫我的江山穩固,禰掩了面,我就驚惶」(詩三 十6-7)。
他承認在順利的環境中,使他茫然錯亂,麻木不仁,忽視了那位他所應當倚靠的神的恩典,反而 一心靠賴自己,好像他自己永不跌倒。


如果像這麼偉大的先知,尚且遭遇了這樣的事,那麼,我們豈不應當更加謹慎、恐懼嗎?
雖然在順利中,許多聖徒自以為有優越的忍耐和恆心,可是恆心受不幸的打擊,身經患難,才知 道那是虛偽的。

信徒因屬靈的疾病而受到警惕,於是謙虛而獲益。

摒除對肉體的愚蠢信賴,而重視神的恩典。

他們如此躬行實踐以後,便經歷神的保護即在眼前,而且神的保護對他們就是一個強固堡壘。


三、十字架使我們有盼望。

這就是保羅所教訓的:「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羅五3-4)。
因為神應許信徒,必在他們的患難中幫助他們,當他們靠神的能力而不憑自己的力量時,確能忍受患 難,這樣的經驗使他們知道是真經驗。

所以,忍耐給了信徒一個證明,神所應許作他們隨時的幫助的話是可靠的。

這也堅定了他們的盼望;因為人若不把將來寄托在神的真理上面,那就未免太忘恩負義了,因他們已經 發現這真理是堅定可靠,永不變更的。

現在我們知道,從十字架所得的利益如江河涌流。假使我們放棄了以前信賴自己力量的錯誤觀念,將發 現我們自己一向所喜愛的虛偽,我們屬乎血肉之體的驕傲,就必垮下來。

當我們如此謙虛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唯有依賴神,才不致於跌倒而沉於失望之中。

而且從此勝利中會產生新的希望,因為當神應驗了禰的應許的時候,他也必為將來證實他的真理。


雖然我們所能指出的理由只有這些,但這已足以表明十字架功課的鍛煉是何等的必要。
因為革除了盲目的自私,對我們益處不小,從此可以完全認識自己的軟弱;對於自己的軟弱有瞭解以 后,就不再信靠自己;不信靠自己到一個程度,那就是要完全依靠神的幫助;我們既能完全靠神的幫 助,就能勝利地一直蒙保守到底;依靠他的恩典,我們即可知道他的應許是真實可靠的;既知道他的應 許是真實可靠的,那麼我們的希望就更堅固。


四、十字架教導我們順服。

神鍛煉他的兒女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就是試驗他們的忍耐,教導他們順服。
當然,除了神所給他們的順服以外,他們不可能表示其他的順服,但他很喜歡用此法來顯明並考驗他給 聖徒的恩典,使這些恩典不致於被隱藏起來而變為無用。

當神的僕人公然顯示他能力的恩賜,與在患難中的堅定不移的時候,正如聖經所說,為的是要試驗他們 的忍耐。

所以說:「上帝試驗亞伯拉罕,就證明他是虔誠的,因他甘願獻上他的獨生子為燔祭」(參創廿二 1-22)。

因此彼得說,我們的信心受患難的試驗,正如金子在火爐中受試驗一般(參彼前一7)。


那麼,有誰能否認,一個基督徒從上帝所得的最美的恩賜棗忍耐棗不應借實行表明出來,使人們 知道尊重忍耐的美德,而認識它的價值呢?否則的話,人就不重視忍耐了。
上帝是公義的,他為使信徒不隱藏他所賜的美德,就叫這美德有表現的機會,所以聖徒受患難的磨鍊是 有充足理由的,因為他們若沒有經過患難,就不足以表現他們忍耐的美德。


我再說,他們也是由十字架學會了順從,因為這樣他們的生活不是依照自己的意思,乃是服從上帝的 旨意。
假如他們依照自己的意思,進行一切,他們就不知道什麼是跟隨上帝。

辛尼加(Seneca)引一句古語說,當他們勸勉人以忍耐的心情忍耐痛苦時,總是勸勉人「跟隨上帝」。

這意思是說,一個人只有當他以赤子溫柔之心愿意忍受上帝所加給他的懲罰時,他才能順從上帝的軛。

如果我們覺得我們在一切事上都順從天父是最合理的,那麼我們就不當否認他可以用各種方法來鍛煉我 們的順從之心。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359

帖子

908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08
8
cgs5211 發表於 2009-2-3 05:54 | 只看該作者
太多了,記不住。

請教一個問題,要是他說的這些內容與國家的律法有衝突,該怎麼辦?
贊可贊之事,罵該罵之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9
 樓主|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9-2-3 1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樓 cgs5211 的帖子

歡迎老頑童.

對於我來說,一切以聖經為標準.因為聖經是神的話語,是我們腳前燈,路上光。他說的也需要用聖經作為標準來思量,如果符合聖經,卻與法律相抵觸,仍要以遵行神的旨意為第一任。因為神要我們行的盡為善。

不過我想你問這個問題,可能背後有一些原因。可以詳細舉例說明一下嗎?

[ 本帖最後由 同往錫安 於 2009-2-3 11:46 編輯 ]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694

帖子

16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8
10
蒔萜 發表於 2009-2-4 19: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樓 同往錫安 的帖子

好傢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4: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