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羅斯福到奧巴馬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1-23 2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杜平   發表於 2009-01-23 10:11:09

  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至今已出版了兩本著作,一是《源自父親的夢想》,二是《希望的勇氣》,不僅文采斐然,真摯感人,而且其思想的智慧也令人欽佩。坦白地說,在讀了這兩本書之後,我才理解為什麼奧巴馬在美國選民中有如此大的魔力。

  去年11月4日,奧巴馬成功當選總統之後,在芝加哥格蘭特公園發表了感人的勝選演說。美國以外的「外人」在地理和情感上距之十萬八千里,但竟然也不自覺地受到了感染。再就是1月20日的就職演說,雖然其感染力與很多人的預期有差距,但電視畫面上那一個又一個激動的面部表情,無疑真實地反射了奧巴馬的政治光彩。

  當前正值美國百年不遇的經濟困難期,民眾對未來依然缺乏信心和穩定感,而奧巴馬的領導能力也遠遠沒有得到錘鍊和證明。只是因為出現了一個新面孔,美國民眾竟然可以暫時忘卻冷酷的現實,甚至從政治偶像的光環下獲得了慰藉和滿足。美國的民主制度可以創造出黑人入主白宮的偉大奇迹,但卻不能幫助人民懷著信心去擺脫經濟困境,結果使他們只能把希望寄予救世主的身上。

與羅斯福的處境極其相似

  從奧巴馬的兩本著作及其參選以來的言行看,林肯、羅斯福和肯尼迪三位前總統都是他崇拜和模仿的對象。但就當前所處的現實而言,能夠給奧巴馬提供更多啟示的,其實只有羅斯福一人。

  奧巴馬與林肯的共同之處,在於兩人曾經都做過律師,都來自伊利諾伊州;他和肯尼迪的相似之處在於都是民主黨人,當選總統時的年齡相仿,而且對美國政治實現了文化突破。作為羅馬天主教信徒,肯尼迪的當選總統,打破了盎格魯—薩克遜新教教徒壟斷白宮的歷史;而奧巴馬的到來更具革命性,白人獨佔白宮的歷史因此被中斷。

  但是,從施政環境和施政目標來看,奧巴馬和羅斯福的共同之處顯然要更多。兩人都來自民主黨,都在危難時刻上台,所面對的經濟現狀、所懷抱的遠大抱負以及所背負的民眾期待,都完全一樣。這種廣泛的可比性,為我們觀察和評價奧巴馬提供了歷史的參照。

  羅斯福於1933年從胡佛總統手中接過政權,當時百業蕭條,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甚至超過現在。當時,美國工業產值下降一半,8萬5000家大小企業倒閉,農民被迫離開耕地,欣欣向榮的城鎮變成鬼域,百萬富翁變得身無分文。當時的就業狀況要比現在更嚴重,失業人數多達1200萬,佔全部勞動力的40%。由於沒有社會保障,大量赤貧人口無家可歸,只能在公園和其他場所露宿,社會內部暗流洶湧。
如同當年的情形,奧巴馬上任之前的民情也是怨聲四起,布希總統的民意支持度跌入谷底,與當年的胡佛總統並無二致。奧巴馬深具個人魅力,以「改變者」的形象贏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並在大選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得勝利。
  再翻開歷史,羅斯福當年同樣是魅力無窮,雖然腰部以下癱瘓而行動不便,但卻以「改變者」的形象和樂觀開朗的性格,博得了人民的愛戴,最後也是以很大優勢將政治對手挫敗。

  可以說,除了膚色、家庭背景和年齡的差異之外,奧巴馬和羅斯福在其他方面似乎如出一轍。這就難怪美國民眾對奧巴馬懷有超高的期待,指望他為美國開創出另一個自信、繁榮的「羅斯福時代」。

能否使經濟起死回生

  從個人的政治素質來看,奧巴馬具備開天闢地的智慧和天份,這是筆者從他的兩本著作中得到的印象。所以,不只是美國選民熱情擁抱他,其他國家也是寄予厚望。

  但是,把奧巴馬就職演說后的市場反應和羅斯福時期相比較,人們難免會感到一點失望。1月20日奧巴馬在發表就職演說之後,華爾街偏偏作出了冷淡的反應。股市不升反跌,商界信心並未提振,與民眾的興奮之情形成了強烈反差。

  而在1933年3月4日(當時的總統就職日),羅斯福的就職演說產生了魔力般的效果,特別是「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那句話,令人為之振奮。在第一個星期之內,白宮就收到45萬封來信,處理信件的職員不得不從原來的一人增加到70人。現在的奧巴馬也許已經收到了大量熱情洋溢的電郵,但華爾街的反應卻是更實質的指標。

  羅斯福就職后第二天,便要求國會舉行特別會議審議新經濟法案,同時發布行政命令暫時關閉美國所有銀行;第四天,羅斯福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首次記者會,使媒體輿論大為興奮;第六天他向國會提交管制銀行業和外匯交易的法案,獲得通過後就在當晚生效;第七天,羅斯福通過電台發表著名的「爐邊談話」,向全國人民作出保證,美國各家銀行次日恢復營業后,人民可以放心地把錢存入銀行,無須繼續藏在床墊底下;第八天,所有銀行重新營業,現鈔和黃金源源不斷地流向銀行,美國經濟的心臟被重新激活。歷史學者對這八天的評語是,「資本主義在八天之內起死回生」。

  奧巴馬在就職演說中誓言要堅定地面對經濟困難,並快速及時地採取行動,這一點不會有人懷疑。確實,在就職后第二天,他便決定對白宮高級職員實行工資凍結,並且提倡公務員的奉獻精神。接下來,新政府還會推出更多措施。其效果如何,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

政治魅力能否持久

     羅斯福不僅在八天之內拯救了資本主義,而且憑藉國會授予的特別權力,以大刀闊斧的決斷和果斷,在百日之內便恢復了人民對經濟復甦前景的信心。

  從3月9日(就職后第六天)到6月16日,在這三個月時間裡,羅斯福頒布的行政命令和提交的立法草案多達16項,涉及拯救銀行業、重整政府架構及削減工資、大幅度增加青年人的就業、退出金本位制、為失業人口提供大量救濟金、提高農產品價格以扶持農民、在田納西河谷修建大壩、增加聯邦政府對鐵路的控股權以及約束製造業的過度競爭等等。數量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這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經濟蕭條的美國出現了活力,民眾和市場的信心大增。雖然距離經濟復甦十分遙遠,但道瓊斯指數在當年回彈了近60個百分點,因而被歷史學家們視為20世紀里華爾街最好的年份之一。

  毫無疑問,羅斯福當年的目標,就是今日奧巴馬的目標;羅斯福當年所取得的成功,正是奧巴馬的志向所在。早在競選期間,奧巴馬就主張要投入大筆資金修建基礎設施,而在就任之後立即決定凍結白宮高級職員的工資,僅就這兩點就可反映出羅斯福「新政」的影子。

  未來百日,對奧巴馬政府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假若復甦經濟的政策和措施效果不彰,人民的信心不能提振,奧巴馬頭頂上的光環難免就會黯淡,而來自反對派的阻力也必然會增大。

  自宣布參選總統之後,奧巴馬在過去兩年時間裡,一直忙於「形象政治」和「嘴皮政治」,最終如願以償地成為美國的總統,同時也成為全球矚目的耀眼明星。

  現在,動真格的時候到了。奧巴馬的政治魅力必須在現實的煉爐中,鑄造成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否則這種魅力就會很快被人遺忘。

作者是《聯合早報》評論員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