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孔慶東:中國傳統的「仁」「俠」精神不能丟

[複製鏈接]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9-1-23 0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傳統的「仁」「俠」精神不能丟

  
  與學者孔慶東對話   

  □本報記者 張飛岸

  

     《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中國學術界最有影響的一場爭論是關於「普世價值」的爭論,請您談一談對這場爭論的看法。

  
    孔慶東:2008年是中國的多事之秋,也考驗著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中國人見到了久違的感人場面。有許許多多的志願者,不等政府號召,主動奔赴地震災區救人,沒有去的也拿出自己的精力、錢財去關注和支援災區。救災的過程感動了每一個中國人,在這個過程中湧現出很多的英雄事迹,怎麼評價這個事情?有一種觀點認為,這說明中國進步了,說明中國人進一步接近了普世價值。普世價值就是國際上早就流行的觀念:民主、平等、自由、博愛、人權、人性等等。中國如果想要更好的話,就得更進一步地接近這個價值標準。說這些話的人,正是近年來,或者說是近20年來天天瘋狂咒罵中國的人。他們天天說中國不好,中國專制、野蠻、落後、沒人性,但是他們這種論斷經常「破產」,特別是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國人種種感人的表現面前,這種論調站不住了,於是搖身一變,變成另一種論調,說中國人是因為學習了普世價值才變得有人性。這件事可以打個比方,好比有個人天天罵你,說你只會做壞事,但是有一天你做了好事以後,他就說,你本來只會做壞事,是因為跟我學習,所以才做了好事。中國人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所表現出來的感天動地的精神,是跟西方人學的嗎?我不相信那十幾萬奔赴災區的熱血青年,他們是讀過《聖經》、讀過康德的書才奔赴災區的。難道說沒有美國,我們中國人就不知道救人了嗎?沒有西方人教我們,我們中國人就沒有人性了嗎?救人於危難之中是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的精神。這種精神一是來自於悠久的傳統,二是來自於社會主義傳統。中國人不是念了西方的書才有人性,西方的書念多了,反而連他媽媽都不救了。范跑跑不是普世價值的信徒嗎?

  《中國社會科學院報》:有一種相反的觀點認為,中國人在汶川地震中表現出來的種種優秀品質,是中國人固有的。如果有普世價值的話,它不是美國人的普世價值,中華民族固有的仁義道德才是普世價值。

  孔慶東:對於這個問題,我這裡不想做什麼定論,我只是想從這個問題出發來談談我們今天缺失什麼價值,需要弘揚什麼價值。我覺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儒家思想,這是主流的;還有一個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那就是「俠」,武俠的俠,俠義的俠。我認為儒和俠是中華文明的兩大支柱。韓非子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他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韓非子給君王出主意,說你要治理天下就要收拾兩種人,一種叫儒,一種叫俠。這兩種人都不是好東西。這個儒,仗著自己有文化,一天到晚妖言惑眾,老給你挑毛病,這種人要抓起來,要收拾。俠也不是好東西,他仗著自己有功夫,就愛管閑事,所以也必須收拾。韓非子儘管立場有問題,但是他指出的事是對的,他非常有眼光地看到儒和俠有共通性。儒和俠天然地具有共通性,那麼他們的區別在哪兒?區別在上層和下層之間。儒家集團是精英集團,廣大老百姓沒有文化,廣大老百姓靠什麼?靠俠,靠俠義。廣大老百姓不懂孔子、孟子的書,但他們也懂得是非。人有是非感、正義感,跟讀不讀書沒有關係。一個普通的農村老大爺,他可能道德修養非常高,他看一個事,一眼就能看出誰對誰錯。他的判斷力不亞於專家學者,他只是不會用那些術語來表達而已。是非道德問題,和人的學養沒有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報》:俠義精神不來自教化,來自哪裡呢?

  孔慶東:我認為俠義精神是來源於人性。人本身具有俠的能力和俠的需求。如果人本身沒有這個東西,人類文明就不會綿延這麼久,俠義精神也不會跟其他的思想結合起來。俠原來的繁體字是「夾」,是一個大的人帶著兩個小的人,這是俠本來的意思。大人和小人的關係就是有力量的大人,幫助兩個力量小的人。這種精神是人所固有的,甚至也是動物固有的。這是生命的本能,不需要讀聖賢的書就會。它也不是中國人固有的,這種本能,各國各民族人民都會有。俠義精神在中國格外發達,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相信「人人心裡有桿秤,正義就在我心中」。中國古代社會的穩定需要俠的存在,社會上存在大量的俠,這些俠自己出來打抱不平。一說古代社會,很多人就想到中國古代沒有人權,其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中國古代社會其實有很美好的層面。理論上皇帝說了算,但實際上說了不算。皇帝沒有能力讓所有人都聽他的,整個政府也沒有那麼大的力量把人民都控制起來,在縣以下基本靠人民自治。人民自治不是單靠一種力量,但其中有一種力量是重要的,就是俠。在中國古代社會,除了靠這個俠以外,還要靠民間的知識分子,過去叫紳士。鄉間有大量的知識分子,很多是科舉考試的失敗者,他們維持著鄉間的秩序。這些知識分子的主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多年復讀所深入骨髓的儒家思想。那儒家思想是什麼呢?儒家思想的「最大公約數」,就是已經變成老百姓口頭禪的那幾個字,叫「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作為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恰好都能夠被俠文化所吸收,能夠跟俠文化結合起來,所以中華文明才既穩定,又能夠及時變化,能夠在不同的時代,翻出新的花樣來。中華文明遇到過許多的大風大浪,多少次從外面來看好像要滅亡了,好像大樓要倒了,但是它倒不了,因為裡面核心的東西是倒不了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報》:可很多人說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是糟粕。

  孔慶東:西方文化侵略我們,是有一套一套的戰術的,人家是分解好了的。比如先打民主牌,說你沒有民主。第二天你剛招架住了民主,人家又換了一把刀,叫「人權」,人家設計了一套一套的東西來進攻你。我們這個方面考慮得很少,自己有現成的東西,但是不知道拿出來用。跟著別人說自己的文化是糟粕,其實哪個文化都有糟粕,但同樣哪個文化都有精華。儒家文化的核心首先是一個「仁」字,仁義道德的仁。「仁」是儒家文化的精華。我對仁字做個通俗的解釋,就是這邊一個「人」,那邊一個「二」,就是兩個人的關係,仁要解決的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儒家思想是實實在在的,你看孔子、孟子一開口,講的不是什麼宇宙的奧秘,世界上有沒有鬼呀,有沒有靈魂呀,從來不講這些祥林嫂關心的問題,孔子認為這些都是胡說八道,孔子主要講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和人的關係調整好了,別的都是次要矛盾,都會迎刃而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報》:有人認為中國的「仁」和西方的「愛」是同一個意思。

   孔慶東:「仁」不是西方講的「愛」。中國20世紀80年代有一首歌叫做《讓世界充滿愛》,我們中國人多好啊,讓世界充滿愛,我們就這樣愛了30年,愛來愛去,愛得多少人家破人亡。為什麼我們自從唱這個歌以後就沒有仁了?仁和愛有相通之處,但是不等同。按照西方人的觀念,你愛一個人的前提是你喜歡他,你喜歡的東西你就對它好。你喜歡的人你才對他好,在中國古人看來這是低層次的。仁的起源比愛要博大得多。仁講得是不管這個對象你是否喜歡,即使不喜歡他,也要幫助他、關心他,因為他是生命。所以孔子講仁者愛人,不是西方的喜歡了以後才愛。某個國家的制度我們不贊同,他們的領導人我們不喜歡,難道我們就整天罵人家是流氓國家,整天封鎖人家,污衊人家,尋機侵略霸佔人家嗎?中國古代兩個人談戀愛,不會說「我愛你」,因為愛在中國古代可能不是一個正面的詞,愛一個東西就好像是一種貪戀,是一種貪取,是一種私心的表現,而仁是博大、公正的。中國古代夫妻之間不講愛,而是講恩愛,這個恩愛,是一種憐惜,其重點在於「恩」。所以這個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認為人間必須要有這個仁,沒有這個仁,什麼都支撐不了。由仁出發,孟子講政府要施仁政。你們被選為政府的官員了,或者自己爬上去的也行,在你們眼中老百姓是生命。中國古人從來不說政府是我們的僕人,這麼說反而會掩蓋很多問題,實際上他還是管著你、控制著你。古人堂堂正正地講,政府是我們的父母官,我們就是你的子民。講得很直接,你們就是管我們的,我們就是聽你們的,統治者們聽著,現在我們給你當兒子了,你怎麼對待你的兒子?我們可能不願意接受這種說法,但古人是這麼講的。你對你的兒女不施行仁嗎?你要講成公僕,那就壞了,僕人是可以偷主人東西的,僕人是什麼事都可以做的,所以古人講得很實在。這叫施仁政。儒家不講不切實際的東西,我們看古代的許多好官,在他的心裡,老百姓就是他的孩子。所以古代的好官會得到一塊匾,叫「愛民如子」。我們現代如果說愛民如子,很多朋友就會批判,說不對啊,怎麼能是父親和兒子的關係呢,但是這個封建思想是很切合實際的。你能夠愛民如子就不錯了,而且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古代的大多數官員並不能做到愛民如子,所以少數能夠做到愛民如子的官,老百姓都不讓他走。

  《中國社會科學院報》:您認為仁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還是人性本身。

  孔慶東:今天是一個大講人性論的時代,各種媒體上充斥著「人性」。但是那些喧囂的「人性」是偏頗的、是片面的,往往是只強調人性的低層次的部分。人性是一個整體,如果咬文嚼字的話,人表現出來的所有的特性都是人性,所以人性就有高有低。貪生怕死、欺軟怕硬是人性,但是助人為樂、大義凜然就不是人性嗎?我們很多信奉普世價值的學者,只把人的低層次的東西叫人性,把高層次的東西叫非人性。比如說革命烈士的表現,就不是人性嗎?那是高尚的人性。一個好的社會,是應該承認人的低層次需求的合理性,但是要鼓勵人往高層次去走。你不能說這個人為了自己吃喝玩樂就可以出賣祖國、出賣朋友,就可以不見義勇為。仁作為一種人性,是高層次的東西,人本來是有仁的,把它發揮出來,就變成了義,就是俠義的義。這個義經常跟俠結合起來,為什麼呢?俠和義都是講為別人做事,為別人好,但是這個俠側重在這樣一點,就是為別人作出犧牲。俠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惜犧牲,這是俠的特性。我想我們多數人在不犧牲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可能都願意幫助別人,這是我們的本性。汶川地震,我們都在單位捐了錢,這都是善舉,但這不是俠。俠是幫助別人做事不惜犧牲自己,這個犧牲包括犧牲時間、錢財、精力,最高的是犧牲生命,還有犧牲榮譽。所以最偉大的俠就是烈士,就是那些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犧牲的人。俠是講實踐的,所以跟儒互補。儒家思想到了晚期,不與俠結合了,它就僵化了。人們還是從小就讀孔孟的書,為什麼這個社會不行了?就是因為空讀。人能夠做到為了他人去行義、行俠,自然就可以生出禮智信,其他這幾個概念都是為了仁義服務的。為了能夠更好地做仁義之事,所以待人要講禮,處世要講智,做事情要講誠信。我們這30年來片面強調個人主義,結果仁義禮智信都被破壞了,破壞了之後再誣賴到集體主義頭上,這是雙重的誣賴。現在社會裡沒有忠,也沒有俠,我們就剩下一個赤裸裸的武。脫離俠的武是最危險的。我們現在身處的世界,可以說就是一個有武無俠的世界。

  《中國社會科學院報》:您說我們現在身處在一個有武無俠的世界,您能具體談談武與俠的關係嗎?

  孔慶東:我最近經常闡述一個觀點,武跟俠沒有必然聯繫,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俠,你在你的生活中、工作中都可以行俠仗義。司馬遷筆下的俠並不是都有很高的武功,敢於捨身取義的,這就叫俠。後來為什麼武跟俠能夠結合起來了呢?是因為武能夠提高行俠仗義的能力,所以武俠是「以武行俠」。行俠不一定要有武,有武更好。我有一個觀點,雷鋒是中國20世紀最大的俠。今天為什麼少年們喜歡讀武俠小說?因為從中能看到俠義精神,因為人本身需要精神力量。我們今天的世界,是一個不行仁義的世界,仁義寸步難行,完全靠暴力。美國今年的錢有點緊張,中國運去的商品,說不要就不要了,什麼合同法律都不顧,咱們中國能把人家怎麼樣?人家有暴力啊,人家是「槍杆子裡面出自由」啊!今天的世界,中國的這一套仁義道德行不通了,於是就有人宣揚基督教。伴隨著教堂的聳立,是世界各地戰火的紛爭。基督教可以救這個世界嗎?摩羅先生指出,基督教從來就是戰爭,基督教就是戰爭的罪魁禍首,它從來就是帝國主義侵略的先手。當然基督教本來不是這樣的,基督教本來挺不錯的,自從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之後才這樣的。西方人的上帝已經死了,但教會還存在,那他們每天抬著上帝的屍體幹什麼呢?基督教和我們的佛教、道教根本就是兩回事。

  中國從八國聯軍進北京,發展到今天,從命運的最低谷發展到今天,已經有點振興的希望了。這個希望是怎麼得到的呢?是因為中國有成千上萬的仁人志士犧牲了自我,才救了民、救了國。從早期的辛亥革命,到後來的共產黨革命,都是拋頭顱、灑熱血。但我們中國人有個毛病,過上幾天好日子就好了傷疤忘了疼。我們忘記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大喊著擁抱普世價值。我覺得我們要向美國學習,美國是世界頭號大國,可美國總說自己不安全,他們對自己的危機是年年講、天天講,從不放鬆,好像全世界都是它的敵人。我們要學習美國,要有危機感,他們經常講的是文明的衝突,哪裡講普世價值啊,他們的普世價值是講給別人聽的。其實2008年中國的多災多難,西方人是想落井下石的,但是他們戰略失誤,把突破口選在民族矛盾上,這是他們最大的失策,他們的做法反而激勵了中國人,這是他們的愚蠢和失誤。中國應該趁此良機,好好反思。2008年對於世界和中國而言都是多事之秋,美國金融危機暴露了很多問題,我們應該趁此機會反思自身問題,要恢復俠義精神,恢復仁義道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空洞的,要落實到具體的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規範、行為準則上來。
唐太宗李世民:君子有道,奉為天子;君子無道,棄為獨夫!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沙發
zjd713 發表於 2009-1-23 01:5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的經過幾千年驗證的核心價值觀不應放棄,那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900

帖子

39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1
3
lyazh 發表於 2009-1-23 01:53 | 只看該作者
孔慶東就是共匪養的一條狗,到處狂吠。
這樣的狗只給共匪看家護院,一條惡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4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9-1-23 02:0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yazh 於 2009-1-23 01:53 發表 [孔慶東:中國傳統的「仁」「俠」精神不能丟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孔慶東就是共匪養的一條狗,到處狂吠。
這樣的狗只給共匪看家護院,一條惡狗。

吠叫的並不是孔慶東!
唐太宗李世民:君子有道,奉為天子;君子無道,棄為獨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8

主題

817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9529
5
Brigade 發表於 2009-1-23 05:43 | 只看該作者
"普世價值就是國際上早就流行的觀念:民主、平等、自由、博愛、人權、人性等等。"
孔 大 教 授 這 個 說 法 是 准 確 的 。 這 些  理 念 發 端 於 法 國 的 啟 蒙 運 動 , 200多 年 來 , 這 些 理 念 也 不 知 不 覺 滲 透 到  中 國 人 心 中 。 哪 怕 是 國 民 黨 執 政 時 期 中 國 也 比 18世 紀 這 些 理 念 在 歐 洲 產 生 時 的 中 國 更 「民主、平等、自由、博愛、人權、人性」, 這 就 是 歷 史 潮 流 。

你 現 在 借 口 反 這 些 價 值 反 得 了 一 時 , 但 不 是 長 久 之 計 。什 么 仁 俠 同 「民主、平等、自由、博愛、人權、人性」的 實 質 意 義 是 兼 容 的 。你 可 以 丟 棄 什 么 儒 家 的 君 臣 封 建 之 道 , 之 后 說 儒 家 如 何 好 , 那 么 就 不 能 說 「民主、平等、自由、博愛、人權、人性」完 全 不 好 。
孔 子 , 活 的 時 候 『如 喪 家 之 犬 』, 為 什 么 ? 因 為 諸 侯 要 稱 霸 打 仗 , 沒 時 間 玩 那 套 太 平 政 治 , 並 且 孔 子 好 『清 高 』, 自 然 難 得 實 現 他 的 理 想 。 后 世 封 建 皇 帝 無 非 用 他 那 套 理 論 愚 弄 鎮 壓 人 民 , 所 以 五 四 要 打 倒 孔 家 店 , 連 老 毛 這 樣 的 革 命 家 也 要 搞 什 么 批 林 批 孔 。

現 在 有 人 想 重 祭 出 孔 子 一 套 , 恐 怕 也 是 封 建 皇 帝 老 一 套 愚 弄 百 姓 的 輪 回 。 奇 怪 嗎 ? 西 風 東 漸 , 結 果 產 生 了 五 四 打 倒 孔 家 店。 現 在 有 人 要 對 抗  「民主、平等、自由、博愛、人權、人性」, 結 果 打 出 孔 子 旗 號 。 太 符 合 邏 輯 了 。

[ 本帖最後由 Brigade 於 2009-1-23 06:10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6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1-23 08: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7
zjd713 發表於 2009-1-23 08:3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rigade 於 2009-1-23 05:43 發表 [孔慶東:中國傳統的「仁」「俠」精神不能丟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普世價值就是國際上早就流行的觀念:民主、平等、自由、博愛、人權、人性等等。"
孔 大 教 授 這 個 說 法 是 准 確 的 。 這 些  理 念 發 端 於 法 國 的 啟 蒙 運 動 , 200多 年 來 , 這 些 理 念 也 不 知 不 ...



自相矛盾,不值一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4799

帖子

23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3
8
618o382 發表於 2009-1-23 09:5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yazh 於 2009-1-22 12:53 發表 [孔慶東:中國傳統的「仁」「俠」精神不能丟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孔慶東就是共匪養的一條狗,到處狂吠。
這樣的狗只給共匪看家護院,一條惡狗。

就這水平? 能有主人嗎? 主人能給骨頭嗎?
耶穌說:至於我那些仇敵不要我作他們王的,把他拉來在我面前殺了吧!
盤古教聖人說:不要害怕我們死後的歸宿,我們只是回到了出生前的地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2

主題

3015

帖子

93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31
9
mengxxy 發表於 2009-1-23 20: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8: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