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震撼實拍!這就是印度的貧民窟【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9年1月18日

2008年12月7日,我再次來到了印度的最大城市孟買。由於11天前剛發生了恐怖主義襲擊,來孟買的人銳減,飛機上的座位一半都空著。我過去抵達孟買都在夜間,所以對這個城市沒有什麼「空中印象」。這次我特意挑選了一個靠窗的座位,希望從空中一睹這個印度的傳奇城市。上午11點05分,飛機徐徐下降,我看清了,但也震驚了,我看到的不是一個現代大都市的壯麗城廓,而是一望無邊、密密麻麻的貧民窟。我早就知道這個1400多萬人的大城市中60%左右的人至今還住在貧民窟,但從空中看到貧民窟如此巨大的規模,於我也是第一次,只能用「觸目驚心」四個字來形容。出了機場,坐上計程車,行駛在通往市中心的「大道」上,但我看到「大道」的兩邊還是貧民窟。安頓下來后,我又坐上孟買那種無門的城軌列車,從市中心的第一站Churchgate上車,一直坐到孟買城北的終點站Borivali, 縱貫整個大孟買城區, 一路上看到的竟然還是大量的簡陋屋和貧民窟,某些地段也有一些新建的高樓,象徵了渴望崛起的印度,但它們大都被包圍在汪洋大海般的陋宅之中。

從飛機上俯視孟買市區,一大半似乎都是貧民窟
  第二天,我和印度朋友S君一起走訪了一個叫達拉維(Dharavi)的貧民窟,據說這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居住著100萬人,緊靠著孟買金融中心。坦率地說,這裡的居所哪能算是房子,它們是暗天無日的窩棚,人均居住面積只有2-3平米,平均1400多人一個廁所(另一說法是上萬人一個廁所),蒼蠅亂飛,老鼠亂串,各種傳染病頻發。這個貧民窟還是孟買最大的廢品處理場:我看到無數打工者(很多是童工和低種姓者),他們把各種各樣的廢塑料、廢電腦、廢瓶子、廢罐頭、廢紙箱一一加以分揀,重新處理,這些人沒有手套、口罩等最起碼的勞動保護,連焚化廢錫鐵皮的爐前工也不戴口罩和眼鏡。S君告訴我這裡大部分勞工每日工作12小時,日均收入不到1美金,周末也不休息,自己還要管吃。   孟買貧民窟里有很多非政府組織,其中一部分是在真心誠意地為貧民做好事,如辦學、行醫等,但另一部分則是黑社會組織,在貧民窟里呼風喚雨,甚至控制了供水(這個貧民窟每天只有3個小時的自來水供應)供電(經常停電),他們還與政客勾結,使孟買的貧民窟成為一些政客的穩定票倉。

飛機下降了,貧民窟也更清楚了
  血汗勞動、童工奴隸、專橫的黑社會,這一切不是發生在印度的窮鄉僻壤,而是發生在這裡,發生在印度的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發生在「印度的上海」,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這個所謂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裡,人們對這類事情似乎已經麻木,原因大概有三:一是這類事情太多,數不勝數,法不責眾,所以大家都睜一眼閉一眼;二是這裡的勞工大都屬於低種姓,其他種性的人很少關心他們的命運;三是這裡很多的政府部門和官員腐敗成風,早給僱主收買了。   我問S君政府為解決貧民窟做了些什麼?他告訴我,1995年政府制定了一個計劃,五年內要改造孟買90萬戶貧民窟「住房」,但5年過去了,一共完成了6000戶的改造(戶均5人,改造后的戶均居住面積為21平米)。我怕自己聽錯了,又問了他一下,他乾脆用筆把這句話完整地寫在我的筆記本上。在《中國觸動全球》一書中,我曾寫過自己過去訪印的觀感:「你可以開車從北京或上海市中心出發,往任何方向開,只要不開到海里去,不開出國境線,開20個小時,你會看到很多的農村和城市,你把你一路所看到的貧困現象加在一起,可能會少於你從印度的孟買、德里、加爾各答市中心往城外開2個小時所看到的貧困。這些印度城市及其周邊地區還是印度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但你仍不時可以看到中國絕大多數地區可以說已經絕跡的那種赤貧:幾十萬人居住的大片的貧民窟,那種衣衫襤褸,無家可歸的赤貧。中國通過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赤貧人數大幅下降,而印度還遠遠沒有做到這一點」。這次訪印歸來,我這些話一個字都不用改。

被貧民窟包圍的樓房
  印度有一大批只會空談的政客,他們在競選時總是胡亂地向選民開空頭支票,什麼「5年後讓世界忘掉上海,只談論孟買」,以我對印度的觀察,孟買20年後也達不到上海今天的水平。坦率地說,在這個印度最發達的城市,今天一半居民的居住條件還不如中國大部分的農村地區,還不如我們汶川地震災區的簡易房,真不知道孟買怎麼趕上上海,真不知道印度怎麼趕上中國? 印度這幾年在軟體、外包、製藥等行業有長足的發展,說明了印度這個國家確實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某些方面的經驗也值得中國借鑒,但這些行業迄今所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印度的人口增長又快,印度也因此而無法解決長期困擾自己的赤貧問題。

穿過孟買城區時經常看到的景象
  國內一些人主張學習印度的民主,甚至學習印度的貧民窟,認為這是尊重人權,我真想建議這些人去印度發達地區的貧民窟小住一兩天,親身體驗一下印度勞苦大眾的實際生活狀況,了解一下什麼叫「賤民」,什麼叫「滾地龍」,什麼叫「暗天無日」的生活,什麼叫「兒童奴隸」,什麼叫「黑社會民主」,什麼叫「沒有最起碼的尊嚴和人權」。

達拉維貧民窟內最寬的街道之一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超過了印度。中國貧富差距擴大是一個事實,需要我們非常認真地處理,但印度的貧富差距確實遠遠大於中國。我們這些學者用的是基尼係數,說中國的基尼係數達到了0.45,高於印度,所以中國的貧富差距高於印度。問題是基尼係數只計算人的收入差距,而不計算一個人是否事實上擁有土地、私宅等,中國的農民工絕大部分在家鄉都有自己或者親人的土地和私宅。而印度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從未進行過真正意義上的土地改革,很大比例的農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一旦流入城市,貧民窟就是他們的「天堂」。我真是希望中國有志於研究貧富差距問題的人,把土地、私宅這些資產也考慮進去,再來進行一些更有說服力的比較。是否擁有私宅,對於一個農民,甚至對於一個社會來說,可能意味著生活品質的天地之別!

達拉維貧民窟入口之一  「貧民窟與孟買恐怖主義襲擊有沒有關係?」,我問一位印度報社的資深編輯,他毫不遲疑地對我說:「當然有關係,我們孟買市內就有一個索馬利亞。孟買**的人口有200多萬,但大多數的**都貧窮,住在貧民窟,年輕人失業率極高,宗教極端主義在這裡有市場,不少人從事販毒,收買了孟買的警察和官員,而且與來自巴基斯坦的**恐怖主義分子裡應外合」。我不知道這個分析是否準確,但我碰到的印度學者中至少一半人都同意這個觀點。

  印度產生了一些世界上一流的科學家,企業家,我教過的印度學生也大都非常優秀,即使在條件如此惡劣的孟買貧民窟,我也可以感受到印度最底層的勞苦大眾為改善生活而辛勤勞作,我對印度的最終崛起毫不懷疑,但我也認為印度只有從自己的國情出發,對自己的政治制度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否則印度很難真正崛起。可惜不少印度官員和學者被西方的不值錢的讚揚吹得飄飄然,真的以為印度擁有一種比中國更為優越政治體制,很快就會在各個方面超過中國。我得出的結論正好相反,印度今天的所有問題都與其政治體制差勁有關。由於這個體制,印度無法有效地解決印度的「種姓制度」問題,特別是1億6千萬賤民無法真正獲得解放;也無法有效地解決婦女解放、土地改革、農村貧困、城市貧民窟、恐怖主義威脅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基本問題不解決,印度怎麼崛起?印度與中國的差距怎麼可能縮小?

孟買無門的城軌列車,因為是周日,人比較少
  我這次訪印期間,印度朋友和我聊得最多的是孟買恐怖主義襲擊這個話題,我第一次感到這麼多印度人都有一種無力感,因為這次危機暴露出印度太多的問題:警察不爭氣、情報系統不爭氣、政府部門不爭氣、官員更不爭氣,印度是世界上遭受恐怖主義襲擊最多的國家之一,以孟買為例,從2002年以來,幾乎每年都有較大規模的恐怖主義襲擊,2006年夏天,縱貫孟買南北的這條城軌就發生過大爆炸,造成了200多人死亡。但是到了2008年,印度上上下下的防恐意識仍然薄弱。2008年11月的恐襲發生后,印度精銳的反恐部隊,花了9個小時才抵達襲擊現場。我在尼赫魯大學和印度學者討論中國發展模式,一位印度學者問我:如果中國碰到這樣的恐怖主義襲擊會怎樣應對?我說,中國迄今為止還沒有碰到這麼大規模的恐怖主義襲擊,所以不好說,但我可以談一件事:2008年5月中國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震中在中國中部山區,遠離國家的經濟、金融中心,但我們的軍隊在20分鐘內就啟動了救災機制,我們的總理在2小時之內,就坐在飛往災區的飛機上了,我們的醫療隊3、4天內就覆蓋到所有1000多個受災的鄉鎮,直接救助2千多萬災民。另一位學者追問:「您是不是想證明『專制』比『民主』更有效率?」,我說:「您錯了,不是『專制』比『民主』更有效率,而是『良政』比『惡政』更有效率。中國發展模式的相對成功證明:不管什麼政治制度,最後一定要落實到『良政』才行,落實到中國人講的『以人為本』、『勵精圖治』才行。『良政』可以是西方政治制度,如瑞士,也可以是非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新加坡、香港特區, 中國在這方面雖有不足,但遠比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做得好;『惡政』可以是西方政治制度,如海地、伊拉克、菲律賓、剛果、喬治亞,今天恐怕還要加上破產的冰島;也可以是非西方政治制度,如緬甸。」我回答完,會議廳內一陣沉默,會議主席說:看來我們印度人也在反思。
貧民窟附近的臭水溝和商業街

軌道邊就是垃圾場

驅車前往市中心,機場大道兩旁也是貧民窟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