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經濟會進入「失去的十年」嗎

[複製鏈接]

164

主題

335

帖子

16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心靈之窗 發表於 2009-1-16 08: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爆發於2007年3月份的美國次貸危機,如今已經演變成了幾乎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馬克思曾指出,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由此決定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運動是爆發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由於資本主義本身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經濟危機會周期性發生。縱觀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就是一部充滿貪婪與恐懼的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一般僅僅局限於老牌帝國主義國家。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西方現代經濟理論的發展壯大和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經濟危機呈現出新特點:一是每次危機間隔時間在縮短。上世紀70年代以前平均每10年左右發生一次,而上世紀80年代以來,平均不到5年就會發生一次,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發生了1992—1993年歐洲匯率危機、1994年拉美經濟危機、日本經濟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瀕臨倒閉引發的金融市場危機,這五次危機平均不到兩年就發生一次。二是經濟危機的影響面不斷擴大。一個國家發生的經濟危機往往會迅速擴展到其他國家,比如拉美經濟危機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嚴重的經濟危機甚至影響到全球,比如現在的美國次貸危機,已經導致全球經濟下滑。
  重新審視以往的經濟危機,對其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當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幫助我們認清方向,儘快走出誤區。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的表象與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1973—1975年石油危機、1987年美國銀行倒閉事件、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失去的十年」和本世紀初網路「泡沫」危機有很多類似之處。筆者通過對這幾次危機發生的成因和對經濟的危害程度進行比較來更清晰地認識本次金融危機。
  歷次危機發生的成因比較
  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1.實體經濟過分擴張,遠遠超過市場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躍居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當時執政的共和黨對經濟採取不干預政策,極大地刺激了技術發展和新型工業發展,特別是汽車工業發展最為迅猛。與此同時,「一戰」后大興土木,建築費用飆升,帶動了鋼鐵、木材等行業的發展,從而提升了整個工業產值。實體經濟的過分擴張,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物價大幅下降,利潤被不斷擠壓,公司倒閉重組現象頻現。1927年,美國全國公司中0.2%的公司佔據全國公司總收益的近70%。在生產嚴重過剩、商業萎縮、大量公司倒閉、失業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美國工業生產指數開始迅速下降,股市大幅下跌。
  2.美國金融信用過度膨脹
  生產的高漲刺激了美國金融市場的信用膨脹,僅1928年和1929年,就發行有價證券180億美元。1923年年初,紐約證券交易所證券的平均價格不過98美元,1929年年初就漲到了306美元,1929年9月達到了最高的365美元。在1929年10月之前的18個月里,華爾街股票市場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動搖的,隨著投機者大量擁進股市追求高利潤,一些主要工業股票價格翻了一倍多。同期,歐洲的資金也洪水般湧進美國,銀行總共貸款約8O億美元供證券商用以在紐約股票市場進行交易。當時,購買證券只需要支付10%的保證金,參與證券投機的人都靠借款來購買大量證券,2/3的證券交易是靠銀行貸款進行的。
  3.房地產市場過度發展
  當時的美國房地產市場也經歷了一次爆炸性增長。1915年,美國佛羅里達州一棟豪華別墅價值24萬美元,3年後漲至50萬美元,到1925年已漲至400萬美元,10年間該別墅價格漲幅接近16倍。那時,融資買房的手法類似於現在,即只要向銀行交付一成首付款就可拿到房屋鑰匙,而炒家一個月後將房屋脫手即可獲利10%—20%。如此高的利潤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全國各大報紙幾乎刊登的都是房地產廣告,《邁阿密日報》曾經創造了發行單日504版的記錄,相當一部分內容都是有關房地產的報道和廣告。可見,當時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巨大。不過,這些泡沫因1926年佛羅里達州遭受颶風襲擊,房屋倒塌無數而開始破滅,並逐漸蔓延到整個美國。1927年起,有多家銀行因房地產市場崩潰而倒閉。
  4.美國貨幣當局政策失誤
  當時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至少有四項貨幣政策是錯誤的,其沒有在第一時間調整貨幣政策,加重了危機影響的程度和深度。
  美聯儲所犯的第一個錯誤是1928年年初至1929年10月的貨幣緊縮政策,導致股市崩盤,雖然投機暫時得到抑制,但代價慘重。由於當時是黃金本位制度,1929年10月美國股市崩盤后經濟開始衰退,要想吸引黃金流入只能採用高利率政策,美聯儲不得不保持5%高貼現率直至1930年2月。1931年10月,美聯儲再度將利率從2.5%提高到3.5%,直至1933年6月才開始下調。第二個錯誤是1931年9—10月份美聯儲決定不去理會銀行系統困難,將重點放在阻止黃金儲備減少和保護美元上。1929年4月19日,羅斯福政府宣布禁止黃金出口,放棄金本位,但1929年至1932年,美國仍然堅持了3年的金本位。1929年6月5日,羅斯福政府宣布公私債務廢除以黃金償付。第三個錯誤是在1932年,美聯儲認為名義利率已經很低,未放鬆貨幣政策。最後一個錯誤是長時間忽視銀行部門存在的問題。
  1973—1975年石油危機
  1967年6月5日,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向埃及、敘利亞和約旦主動發動襲擊,爆發了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等共計6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大批巴勒斯坦難民被趕出家園。為奪回失地,阿拉伯國家在前蘇聯的支持下,1973年10月埃及和敘利亞入侵以色列,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贖罪日戰爭」。戰爭爆發后的12月,一場「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了,引發這場危機的是石油漲價。
  1973年,石油售價從每桶2.48美元漲至11.65美元。在一個需求不斷萎縮的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暴漲使需求萎縮突然加劇,生產過剩危機爆發,導致歐美經濟陷入衰退。
  1987年美國股災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經濟實力迅速膨脹,股市更是進入繁榮階段。1966年美國股指達到一個高峰,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接近1000點,此後一段時間,股市進入波動期。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證券市場重新回暖,1982年10月21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達到1036點,突破了10年前的高點,此後股票指數持續5年上漲,美國經濟也開始不斷恢復活力。1981年,羅納德·里根當選美國新一屆總統,其推崇弗里德曼的自由資本主義理論,強調不對經濟進行干涉,同時為了吸引外國資金,採取強勢美元政策,通過資本項目順差來彌補經常項目逆差,實現美國國際收支平衡。為了應對強勢美元對本國經濟的損害,里根政府又通過減稅刺激國內消費和投資。
  減稅刺激經濟和增加軍費支出使美國的財政赤字快速上升。1982年,美國財政赤字開始明顯增加,1983年度高達2000億美元,占當時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NP)的6%,這一赤字一直保持到1986年。與此同時,1980年—1984年,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也逐年增加,到1984年已高達1000億美元。1987年,美國貿易赤字達到創紀錄的1700億美元。由於大量外國資本進入美國,極大地推高了美國股票價格。1982年至1987年,美國道瓊斯指數上漲逾2倍,同期,義大利、日本、聯邦德國股市分別上漲了3.56倍、3.51倍和l.6倍。1987年9月,美國上調官方利率,聯邦德國也隨美國提高了利率,此舉立即遭到當時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的嚴厲批評。貝克認為,聯邦德國這樣做違法了國際協調政策,並表示這樣無法確保美元穩定。貝克的這一席話引發證券市場恐慌,投資者開始在股票市場和股票期貨市場拋空,由於當時華爾街盛行程式化交易和投資組合保險交易模式,在股市迅速下跌過程中,計算機自動發出的平倉盤加速了股市暴跌,從而導致了股市崩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0: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