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宋鄭魯:美《新聞周刊》高調肯定中國模式的背後

[複製鏈接]

520

主題

1335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9年的來臨,並未阻上全球經濟危機的進一步深入和擴大,相反依然愈演愈烈。就在全球絞盡腦汁尋找解決之道,不斷推出新的救市方案,甚至法德提出要在「倫理、發展、調控」的基礎上建立「新資本主義」一刻,美國也是全球的主流媒體《新聞周刊》卻以罕見的力度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在最新一期的新聞周刊的封面上,佔據全部頁面的是象徵中國的巨大五星,分外醒目。在其一側,則是更為醒目的標題:中國為什麼行的通?(Why China works),和一行小標題:「達沃斯專刊:衰退的贏家」。整個封面的底色則使用了另一個中國的象徵:紅色。而文章則以多達六頁的篇幅對中國發展模式進行了詳細分析和讚譽,即使對問題也都從積極的角度來表現。

文章開篇就先聲奪人:「中國是今年唯一一個可能取得亮麗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因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慣常打破經濟教科書每一個原則的國家」。這恐怕是少有的擺脫了從西方固定理論出發的慣性,甚至包含了對 西方經濟學理論否定的先例。文章隨後翔實地列舉了中國種種「非典型性」經濟表現:不是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政府操控股市、工業產品的價格、銀行的經營,是 國家混和(調控),指令性資本主義。然後話鋒一轉: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經濟增長下降遠較其他五大經濟體慢的原因。也是目前歐洲和美國正在學習和使用的做法: 國有化銀行和汽車業,強制對金融業的管理。作者顯然對中國指令性資本主義大感興趣。不僅認為對於一個不成熟的經濟體,國家的干預成為穩定的城牆,更引用摩 根—大通亞洲部負責人Stephen Roach評價說:「中國的指令----控制制度遠較其他經濟學家所重視的制度運轉有效的多。」里昂證券(CLSA)經濟師David Muthy則感嘆道:「我總是被中國政府這種能力所震撼:他們以連貫的方式推動和引導人民和國家的資源達到共同的目標。」

為了進一步展現這個制度模式的成功,文章還用被採訪者之口(中國地方經濟官員、在中國的外企管理者)對美國和俄羅斯的模式進行了對比。「許多中國領導人爭論說,一個民主的中國不可能在經濟衰退中倖存下來」。「2000年美國大選爭議如果出現在中國,只能是戰爭。」「鄧小平的天才在於,30年前當他把中國引入市場經濟之路時,他知道國家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不管我們的制度是什麼,但它適合中國」。「中國不想使用(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因為往往是只有休克而無療法」。而中國本身的成就則更為驚人:「三十年前中國有9.63億人,其中30%處於飢餓狀態。今天有13億人,但現在97%的中國人可以填飽肚子。」

當 然,文章也沒有放過從政治的角度來研究中國這個獨特體系,還特意以三鹿奶粉為例:中國政府迅速撤換了多名高官,包括當地的市長和書記,中國食品檢驗的最高 級官員也因而下台,企業董事長則被審判。並進而評論道:「這在其他發展中經濟體中是相當不尋常的,而且幾乎平息了公共憤怒。」而中國領導人對公共情緒包括 政治情緒的關注和解決方式被作者認為是中國混和市場(導致的)最引人注目的演變。並以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以高級領導人幾乎前所未見的、直接走向街頭的方式 處理計程車罷駛事件為例,說道:「中國政府已經吸取了過去的錯誤,過去十年中國出現過許多混亂事件,但都被更好的解決了」。

最 出人意料的是文章對中國腐敗的評析。中國的腐敗是「溫和,非暴戾,潤滑劑般的」。文章引用一位在上海的英國商人評述說:「至少你不用擔心有人拿著炸藥來到 你的門口。」另一位來自歐洲並曾在多個發展中國家工作過的企業董事長比較了中國和俄羅斯的腐敗不同:「在俄羅斯,如果建一座橋要100美元,官員會拿走90美元。而在中國,只會拿走30美元,但至少你知道橋一定會建起來。」當然文章也引用了國際透明組織的數據,指中國從初期排名52位滑落至72位。(實際原因和情況並非如此,根據透明國際的結論,中國是自排名公布以來進步最快的亞洲國家。中國排名52是由於當時入榜的國家較少--本文作者注。)

最 后,文章認為中國的指令性資本主義對美國和歐洲可能提供有限的經驗,但是中國模式到現在以來有效的運作值得研究,這並不僅僅因為金融危機導致的對正統的自 由市場經濟的疑問。「它是很值的牢記,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金融危機和信心危機的大國。」「可以一直很把握地做出如下判斷:沒有人會擔心中國領導人解 決問題的能力」,並以「至少到現在中國人民很相信他們的體系。」一句做為結尾。

顯然,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在西方主流刊物的這篇非同凡響、份量極重的文章有著分外特殊的含義。而且這和過去西方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的成績、雞蛋里找骨頭的做法大不相同,甚至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的問題。如果從西方社會媒體對民意的主導性影響角度來考量,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結論:在全球經濟危機襯托下的中國模式終於被全球特別是西方所認可和接受,甚至成為他們借鑒的榜樣。而中國溫家寶總理代表中國第一次參加1月底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將是向全球進一步展示中國模式的絕佳機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4: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