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共內部出版的《延安日記》節選(四)作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

[複製鏈接]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1-4 01: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書中文版提要:《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我解放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同蘇共的關係為背景,記述了我黨的整風運動、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我黨同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的接觸以及我黨和國民黨的關係等問題,均有評述。

    弗拉基米洛夫死後,該日記經其子弗拉索夫於1973年在蘇聯以《中國特區:1942-1945》為題名出版。1975年美國紐約德布爾戴公司出版了英譯本《弗拉基米洛夫日記》。1976年,台灣國聯出版社出版了該書的中譯本,由周新根據英文本翻譯而成,名為《延安日記》。1980年,中國北京現代史資料編刊社根據英譯本由呂文鏡、吳名祺、唐秀蘭、石菊英等翻譯,內部出版了中文版《延安日記》。2004年3月又由東方出版社作為「現代稀見史料書系」出版,封面上註明「內部發行,僅供研究」(即內部書形式),英文版中的照片都沒有收錄。



           
1945年4月21日

    ?? 當形勢和他的個人利益需要時,這個人(毛澤東)會毫不猶豫地毀滅成千上萬甚至幾十萬人的生命,但他卻又以膽怯聞名,事情一到嚴重關頭,就驚恐萬狀,我曾多次見過這種情況。

    ??他把自己的健康看得高於一切。……同時,他對其他人,甚至他的親屬得病或死去,都漠不關心,冷酷無情。

    ?? ……

    ?? 如果諾言和原則不能為毛澤東的目的服務,他就準備通通加以否認。什麼條約,什麼傳統的國際關係,什麼人民的痛苦,對他來說都毫無意義。

    ??

    ?? 1945年4月26日

    ?? 中共將保存實力,排擠掉國民黨軍隊,佔領新的地盤。中共要繼續執行這樣的政策,……

    ??誰都不敢對(毛澤東)報告的內容表示懷疑和提出批評。……

    ??(黨代會)代表們奴才氣十足,喪失了為人的尊嚴。這都是整風乾的好事。

    ??

    ?? 1945年4月27日

    ?? 毛慣用的手段是:冷酷無情地對待黨內獨立見解過多和威信過高乃至使他不舒服的領導人,然後把暴力行為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一古腦兒推到具體執行者身上

    ??

    ?? 1945年5月2日

    ??當前的中共代表大會……旨在確立毛澤東的獨夫統治。

    ??

    ?? 1945年5月3日

    ??(洛甫等人)對毛澤東及其追隨者阿諛奉承,卑躬屈膝。這是為了證明毛澤東「一貫正確」,而號召放棄人的尊嚴。

    ??

    ?? 1945年5月5日

    ??毛澤東是個老謀深算,生性自私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世界各國人民包括中國人民在內,都是一場災難。但是,它對毛澤東來說,卻是天賜良機。毛澤東的政治目的,在憂愁、煩惱、衝突和政治危機中,比較順利地開闢著道路。這是條通向權力的道路

    ?? ……毛通過玩政治、使詭計和撒謊,極其精確地在創造他自己的世界

    ?? ……毛澤東使軍隊轉向消極防禦,根本不是由於缺乏武器和日軍佔優勢的緣故。他有他分裂中國的計劃,他聽任中國遭受日本侵略而日益衰弱下去,還要保存實力以便用來下階段奪取政權。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各種力量的利益,他本國人民的犧牲,城市的毀滅——所有這些都是他所希望的,他的計劃的具體內容。

    ??

    ?? 1945年5月7日

    ??(中共七大上)人們認為,「毛主席」有權可以任意解釋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方面或那個方面的問題。

    ??

    ?? 1945年5月8日

    ?? 毛澤東為人狡猾,善於隨機應變。

    ?? 1945年5月13日

    ??毛澤東喜歡聽奉承話,這在當前的大會上從他對代表們發言的反映中看得特別清楚。

    ??每個發言者都一定要對中共中央主席歌頌一番。……發言者千篇一律,不只讚頌毛澤東的報告而且讚頌他說過的其他的話。來自毛的一切,都是「令人欽佩的」,「深刻的」,「意義重大的」,等等。毛主席一邊聽,一邊在他的座位上讚許地朝發言者微笑著。

    ?? ……

    ??毛澤東搞了多年的黨內鬥爭和殘酷的清洗,通過在政治上耍手腕,才有把握把代表大會開成他所希望的那樣,才終於召開了這次大會。

    ??

    ?? 1945年5月19日

    ??大會只是在口頭上號召全黨對日作戰,保衛爭得的利益,而實際上他們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蘇聯身上。

    ??

    ?? 1945年6月3日

    ??大會(中共七大)譴責了所有主張與國民黨聯合的人。……

    ??大會的氣氛是公開反蔣的。

    ?? ……大會的目的之一是要全面地為內戰作有力的準備,也就是進行動員。要求成立聯合政府和不同意召開國民大會,只是通向內戰的兩個步驟而已。

    ?? ……

    ??實質上,中共的全部政策,都是從及早打一場無法避免的內戰這一事實出發的。

    ??

    ?? 1945年6月26日

    ??毛澤東的主要目的,是不惜一切代價地要在這個國家奪取政權。他之所以對黨有興趣,只是因為黨能保證他奪到這個權力。

    ??

    ?? 1945年6月30日

    ?? 中共的所有活動都是有利於日本軍國主義的。……

    ??

    ?? 1945年8月5日

    ??當前重慶報紙上經常提到的問題之一,是在十一月召開國民大會。……結束一黨制

    ?? ……

    ??毛澤東……夢想用(蘇聯)紅軍來摧毀與戰區地帶接壤的國民黨的軍政機構。他要使蘇聯與國民黨發生衝突。……

    ??

    ?? 1945年8月8日

    ??對毛澤東歌功頌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他現在被稱作「中國革命的旗幟」,使中共不受「小資產階級工賊」侵蝕的救星。更有甚者,所有不同意他的人,都被視為反毛主義者而受到鎮壓。

    ??

    ?? 1945年8月11日

    ?? ……由於中國形勢急劇變化,需要立即採取重大決策,而中共中央主席卻完全不知所措,幾乎嚇昏了

    ??這幾天,毛的懦夫本性暴露得特別清楚。他往常那種皇帝的威風早已不知去向了。我看到了一個意志薄弱的渺小人物。從一切表現來看,他簡直都要嚇癱了。

    ??

    ?? 1945年8月15日

    ?? 日本的投降使中共領導感到沮喪,在他們看來,日本應該還能防守好幾年(無論如何,起碼是兩年)。

  
    ?? 1945年8月16日

    ??黨的領導人不知幹什麼好了。……

    ??朱德代表中共中央領導,發出回電,拒絕了蔣介石關於會談的建議。

    ??內戰是中共領導人談話的主題。

    ??

    ?? 1945年8月18日

    ?? 我無意中看到了一份新四軍總部的來電。這份總部的報告,完全清楚地證實了,中共領導和日本派遣軍最高司令部之間,長期保持著聯繫

    ?? 電報無疑還表明,與日軍司令部聯繫的有關報告,是定期送到延安來的

    ?? 後來我證實,中共軍隊和日軍的參謀機構之間的聯繫,已保持很長時間了。聯繫的兩頭是延安和南京

    ??

    ?? 1945年8月19日

    ?? 延安發了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和民兵,都開進了日本佔領區。

    ?? ……

    ??唯一的目的是要趕在國民黨前面,佔領新的地盤和日本人的軍火庫,並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中央政府軍前進。

    ??延安發布了秘密指示:消滅一切堅持向前推進的國民黨部隊。而且,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可能,就把他們從新占的地方趕出去

    ??

    ?? 1945年8月21日

    ?? ……中共中央主席跟我解釋了好久,說明共產黨領導人為什麼決定要與日本佔領軍司令部建立聯繫

    ?? 這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因此毛澤東想為他的解釋提出有說服力的論據。

    ?? 談話表明了所有這一切做法是如何不體面。與日本司令部的關係早已在極端保密的情況下建立了,中共領導中只有幾個人知道此事。毛的一個代理人(或像毛稱呼的 「聯絡員」),可以說是一直隸屬於南京的岡村寧次大將總部的。什麼時候有需要,他都可以在日本反間諜機構的嚴密保護下,暢通無阻地往返於南京和新四軍總部之間

    ?? 中共中央主席發出的必要的情報,留在新四軍總部,等著這個代理人(他原籍日本)。這個代理人的情報,在新四軍總部總是很快就譯成密碼,發往延安

    ??

    ?? 1945年8月22日

    ??毛澤東多次接到蔣介石的邀請,請他去重慶商討雙方有爭執的問題,訂出協定來。

    ??毛保持沉默。

    ??

    ?? 1945年8月23日

    ??重慶報紙對毛澤東拒絕邀請,深表痛心。按中國規矩,兩次拒絕別人的邀請,是對邀請者的莫大侮辱。

    ??

    ?? 1945年8月26日

    ??毛澤東被迫同意在重慶與蔣介石會晤。這已是中央政府主席發來的第三次邀請了

    ?? ……

    ??毛澤東還對他去參加談判時的人身安全問題擔心、害怕。

    ??

    ?? 1945年8月27日

    ??毛澤東再度要求證實,蘇聯政府是否準備保障他在重慶的人身安全。他要保證‚,如果他的安全受到威脅,他就到重慶蘇聯軍事代表團駐地去避難。我明確對他說,他的人身安全是有保證的,同時請他放心,必要時可以到蘇聯軍事代表團去避難。可是,所有這些顧慮都是多餘的,因為蔣介石還不敢侵犯他的生命
   
    ?? 1945年8月28日

    ?? ……是形勢逼得他(毛澤東)不得不同意去談判。這些年來,中共中央主席的政策的目標,就是阻撓任何談判。

    ??他彷彿是去受難似的。

    ??

    ?? 1945年8月31日

    ??凡屬違背毛的意志的消息,從未從這個小小的封閉的世界里泄漏出去。……完全順從,害怕露出獨立見解,已經取代了革命的民主。……

    ??這裡使用了暴力,世界對其真相也許永遠無法全部了解

<完>

[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9-1-4 01:25 編輯 ]

50

主題

99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5
沙發
madinbrown 發表於 2009-1-4 01:25 | 只看該作者
輪子樓主,你還是貼點你老婆的陰部照片上來吧,那樣看起來還真實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3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1-4 02:04 | 只看該作者
俄文版的介紹:
http://ru.wikipedia.org/wiki/%D0 ... ._1942%E2%80%941945



有興趣者可搜索:    ISBN 7-5060-1703-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主題

99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5
4
madinbrown 發表於 2009-1-4 02:57 | 只看該作者
弗拉基米洛夫(中國名字曰孫平)的《延安日記》是上個世紀蘇聯的觀察員的一本類似回憶錄的作品,在它出版后一度成為人們研究延安時期中共內幕活動的一項文獻參考資料,特別是近年來這本書更加受到黨史研究者的關注,網際網路上的一些人很以擁有此書或者通讀此書為榮,四處宣講、言必稱之。然而,令他們失望的是,這本喧囂一時的《日記》系出偽造,偽造者就是弗拉基米洛夫的兒子和蘇共中央國際部。


實際上從《日記》出版那天起,中共正牌黨史研究者就沒有斷了對它的質疑,很多黨史專家和研究論者紛紛撰文指責這本日記的荒誕和無知,任弼時的秘書師哲曾經指出「孫平,一個老黨員,怎麼能寫出這樣的東西?!這樣的東西只有偽君子、兩面派、沒有良心的人才寫得出。」(師哲著《在歷史巨人身邊》)《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9月,第22卷第3期高向遠著文《弗拉基米洛夫和「延安日記」》認為「此書既然不是弗拉基米洛夫當年的著述,它的嚴肅性和真實性就值得懷疑。」但是,類似這樣的指責因為只是立足中共自己的立場,越到近期越是容易引起一部分人心中的逆反心理的泡沫,在當今這個「言必稱希臘」的時代中,似乎美國人、日本人甚至香港人、台灣人說的都要比我們中國人自己說的動聽,那麼,好吧,就讓我們看看原偽造者是怎麼陳述這麼一本《日記》的出台真相的吧。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這本書是根據孫平延安來電和當年的筆記,以日記文體寫成的,至於是否偽造,要進蘇聯的檔案館查過檔案才知道,所謂的「中共正牌黨史研究者」看不到原始檔案,只能憑空質疑,毫無價值。其實,包括師哲在內,誰也不能否定書中提及的內容,僅僅是懷疑是否孫平本人手筆。
作者: 晨颯 發布日期: 2006-4-15
哈哈,如果這本什麼日記是偽造的,那些動不動就引用這本書內容,並且堅信內容為實的專家學者們情何以堪,反正大概不會因為是假的就改變自己的思想吧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事實上,早在弗拉基米洛夫日記出台後的幾年中,國際上就已經有一些比較了解中共歷史的外國人士表達了對這本日記的異議,美國人約翰·謝偉思就曾經在同貝爾納德·格維茨曼的談話中指出這本日記是「主要是為反華而偽造的」,這番談話載於《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1976年2月13日。此外,《東歐》雜誌1991年第一期發表的Peter M.Kuhfus的文章《重新看待弗拉基米洛夫的日記》一文也對日記提出了較於當初一邊倒的不同看法。

然而,在蘇聯解體之前、在蘇聯有關檔案解密之前,這些個異議還不能受到冷戰氣氛的敬畏,相反準備群毆中共的國際反華勢力對日記的吹捧也達到頂峰。

1990年作為弗拉基米洛夫的兒子尤里·弗拉索夫開始道出這本日記的偽造的前後工作中的點滴,他在《論據與事實》雜誌1990年第18期撰文《關於父親的真相》,和在雜誌《遠東問題》1990年第六期、1991年第一期的文章《關於父親的故事》中對《延安日記》炮製的全過程做了追憶。適時,蘇聯的政治空氣早就對這些東西開始淡化,而取證類似的史料也不再是什麼難上加難的事情。

作為弗拉基米洛夫日記的主要編造者的尤里·弗拉索夫,他說,這本日記的另一個編撰者或者說指導者就是蘇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的副部長奧列格·拉赫曼寧(一作蘇共中央國際部)。日記的資料來源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弗拉基米洛夫用密碼發給莫斯科的無線電電報。
2.蘇聯情報部門提供的其他信息資料。
3.和弗拉基米洛夫一起住在延安的另外兩個人的提供的信息資料。
4.弗拉基米洛夫在1948年到1953年和尤里·弗拉索夫的談話。

(註:來自迪特該書31頁、32頁)

(未完待續)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從上述四個來源我們可以看到,弗拉基米洛夫本人並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如果說這些個資料都是來自於弗拉基米洛夫一人所為然後再以日記體的形式出版或許可以理解,但是,事實情況並非如此。

尤里·弗拉索夫披露的一些史實在俄羅斯聯邦總統檔案館的39號全宗、1號目錄、31號案卷中的電報來往中得到了足夠的證實。(也就是人們一直懸疑的弗拉基米洛夫之死的謎團)而參閱過俄羅斯聯邦總統檔案館、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檔案館的德國著名學者、德國聯邦東方學與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兼亞洲部主任的迪特·海茵茨希博士也在他的專著《中蘇走向聯盟的艱難歷程》中對於弗拉索夫取證的原始資料給予肯定。

尤里·弗拉索夫承認,這本日記形成的過程中受到了拉赫曼寧來自蘇共中央的有關指示,加入了相當部分的杜撰和修飾,對於弗拉索夫的坦誠的披露當時蘇聯黨史學界就有積極的回應,著名漢學家康斯坦丁·謝維列夫、傑柳辛等人都曾以訪談或者撰文的方式詳細的談了這樣一個過程,其中傑柳辛的《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束過去》發表在《論據與事實》1990年第五期。

(未完待續)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上面我提到的關於弗拉基米洛夫日記的資料的四個來源除了尤里·弗拉索夫的提供披露外,德國學者迪特也在他的書中給予交待,(該書32頁)這本《中蘇走向聯盟的艱難歷程》是新華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發行的,此書屬於內部發行,在書的扉頁上明確寫著這樣一行小字說明(內部發行,限省部級以上),但是,這本書在我們香港的辦事機構的內部圖書館中就可以借閱到,看來並非難事,如果有興趣對這本日記的偽造與否做進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找來一看,這本書從29頁到36頁都在集中介紹這本日記的真偽,迪特認為「只有通過其他材料或證據證實后,或者從總的歷史關係看是可信的,書中的有關陳述才能被使用。」(該書33頁),我們認為迪特的這個觀點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該書由張文武、李丹琳等同志編譯,文字通俗、閱讀起來不比其他外著那麼生澀。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不用講的那麼玄,我這裡就將海茵茨希《中蘇走向聯盟的艱難歷程》中的原話引上來,海茵茨希說:「根據幾位能進入蘇共檔案館閱讀弗拉索夫來電的蘇聯漢學家稱,《日記》基本上反映了當時來電的觀點。」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迪特列舉的俄羅斯總統檔案館39號全宗一事還可以見列多夫斯基《米高揚對中國的秘密訪問》,載於《遠東問題》雜誌1995年第二期99頁。

在書中迪特引述了這段阿洛夫給斯大林的電文旨在說明最後尤里·弗拉索夫判斷的弗拉基米洛夫死於蘇聯元帥、情報機關總頭目貝利亞之手的另一可能。

參見迪特該書36頁注引。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6樓fdger於2006-04-15 09:59發表的「」:
不用講的那麼玄,我這裡就將海茵茨希《中蘇走向聯盟的艱難歷程》中的原話引上來,供你那些枉稱偽造的正牌研究者學習。海茵茨希說:「根據幾位能進入蘇共檔案館閱讀弗拉索夫來電的蘇聯漢學家稱,《日記》基本上反映了當時來電的觀點。」


請你記住,在溫相專欄中可以有不同觀點的爭鳴,但是,涉及人身攻擊和譏諷的話一旦出現立予刪除。

既然你能引到這本書,那真是很好,你有沒有看到該書34頁上迪特是這樣寫的呢?

迪特寫道:「儘管人們可以認為,該書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弗拉索夫當時發回的報告寫的,但這些內容也只能謹慎的使用。」

該書33頁中還寫到:「只要它還沒有被驗證,這本書就必須小心對待,就只能有選擇的作為資料來源使用。」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我再給你引用一段迪特的文字出來,在該書31頁上迪特這麼寫道:

「正如1990年以後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發表的並不是一本真正的日記,而是彼得·弗拉索夫的兒子尤里的偽造,後來尤里也承認『與製造同中國的緊張關係相聯繫」。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我們再來看迪特轉引的尤里·弗拉索夫的話是這麼說的,該書31頁:「並鑒於烏蘇里江事件之後的軍事衝突的威脅,受蘇共中央書記處委託,撰寫了這本書。」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6樓fdger於2006-04-15 09:59發表的「」:
不用講的那麼玄,


你既然能夠看到該書,應該能夠看到該書扉頁上的那段小字(內部發行,限省部級以上),這是我編的玄呢?還是原書如此呢?

而且我在後面的文字中也提到在我們單位香港的辦事處的內部閱覽室中就可以看到,這又有何玄之有呢?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8樓溫相於2006-04-15 10:07發表的「」:
請你記住,在溫相專欄中可以有不同觀點的爭鳴,但是,涉及人身攻擊和譏諷的話一旦出現立予刪除。 既然你能引到這本書,那真是很好,你有沒有看到該書34頁上迪特是這樣寫的呢? 迪特寫道:「儘管人們可以認為,該書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弗拉索夫當時發回的報告寫的,但這些內容也只能謹慎的使用。」 該書33頁中還寫到:「只要它還沒有被驗證,這本書就必須小心對待,就只能有選擇的作為資料來源使用。」
.......


好的,我不再用「正牌」二字,以免令人不安。海茵茨希說「謹慎地使用」,包含兩層意思,其一孫平的好惡是以蘇聯利益為立場的;其二書中內容需要通過檔案和歷史見證人的驗證。

你以海茵茨希佐證「偽造」說,顯然找錯對象。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12樓fdger於2006-04-15 10:22發表的「Re:【原創】《延安日記》系偽造」:




你以海茵茨希佐證「偽造」說,顯然找錯對象。


願聞其詳。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海茵茨希說到自己對待《日記》的態度,「本作者在隨後的行文中將不加評論地援引《日記》中某些陳述,但只是在上面提到的意思下,在作者認為可信和合適的情況下才加以引用」。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13樓溫相於2006-04-15 10:24發表的「Re:Re:【原創】《延安日記》系偽造」:

願聞其詳。


你可以去看看海茵茨希自己的說法。在該書32頁註釋上,他說謝偉斯的偽造說是「有點誇大的」。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顯而易見,海茵茨希所說的「偽造」,是指《日記》並非孫平本人的日記,而是後人根據孫平來電和其他材料編撰的,對於這一點,編者並不否認,而且是主動說出的,根本不值多討論。關鍵問題在於內容的真偽,而海茵茨希也認為「《日記》基本上反映了當時來電的觀點」、「該書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弗拉索夫當時發回的報告寫的」,可見並非偽造,而且他自己也在著作中加以引用。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4樓溫相於2006-04-15 09:46發表的「」:
尤里·弗拉索夫披露的一些史實在俄羅斯聯邦總統檔案館的39號全宗、1號目錄、31號案卷中的電報來往中得到了足夠的證實。(也就是人們一直懸疑的弗拉基米洛夫之死的謎團)而參閱過俄羅斯聯邦總統檔案館、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檔案館的德國著名學者、德國聯邦東方學與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兼亞洲部主任的迪特·海茵茨希博士也在他的專著《中蘇走向聯盟的艱難歷程》中對於弗拉索夫取證的原始資料給予肯定。
.......


攔主請注意,海茵茨希的註釋中只是說阿洛夫的電報在「俄羅斯聯邦總統檔案館的39號全宗、1號目錄、31號案卷中」,並非孫平來電。海茵茨希並未見過孫平來電,只是聽俄羅斯學者轉述過。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7樓溫相於2006-04-15 10:03發表的「備註與說明」:
迪特列舉的俄羅斯總統檔案館39號全宗一事還可以見列多夫斯基《米高揚對中國的秘密訪問》,載於《遠東問題》雜誌1995年第二期99頁。

在書中迪特引述了這段阿洛夫給斯大林的電文旨在說明最後尤里·弗拉索夫判斷的弗拉基米洛夫死於蘇聯元帥、情報機關總頭目貝利亞之手的另一可能。

參見迪特該書36頁注引。


攔主又在開玩笑。海茵茨希的書中並未引用阿洛夫1948年7月14日給莫斯科的電報,你的「旨在說明」來自何方?你若不知道阿洛夫這份電報的內容,我可以告訴你。想知道嗎?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3樓溫相於2006-04-15 09:30發表的「」:
《東歐》雜誌1991年第一期發表的Peter M.Kuhfus的文章《重新看待弗拉基米洛夫的日記》一文也對日記提出了較於當初一邊倒的不同看法。
.......


請溫相談談,這本《東歐》雜誌和大名叫Peter M.Kuhfus的先生的文章,究竟對《日記》表述了何種不同凡響的看法?拭目以待。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14樓fdger於2006-04-15 10:32發表的「」:
海茵茨希說到自己對待《日記》的態度,「本作者在隨後的行文中將不加評論地援引《日記》中某些陳述,但只是在上面提到的意思下,在作者認為可信和合適的情況下才加以引用」。


在該書的34頁上,迪特如是說:「迪特寫道:「儘管人們可以認為,該書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弗拉索夫當時發回的報告寫的,但這些內容也只能謹慎的使用。」

該書33頁中還寫到:「只要它還沒有被驗證,這本書就必須小心對待,就只能有選擇的作為資料來源使用。」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15樓fdger於2006-04-15 10:36發表的「Re:Re:Re:【原創】《延安日記》系偽造」:


你可以去看看海茵茨希自己的說法。在該書32頁註釋上,他說謝偉斯的偽造說是「有點誇大的」。


迪特自己也認為

「正如1990年以後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發表的並不是一本真正的日記,而是彼得·弗拉索夫的兒子尤里的偽造,後來尤里也承認『與製造同中國的緊張關係相聯繫』」。(該書31頁)

至於迪特對於謝偉思的談話,他的原注是這麼寫的「作為當時中共黨人的敬佩者之一的謝偉思列舉了一些事實,他甚至有點誇大的認為,這部日記『主要是為反華而偽造的』

這才是迪特的原話,請注意這裡迪特的行文,他首先肯定謝偉思列舉了一些事實,然後再說」有點誇大」的指明了這部日記的原目的,而非指稱謝偉思說日記偽造系誇大。

因為迪特自己就認為這本日記本身就是偽造。前面已經列舉了迪特自己的看法,此不贅。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16樓fdger於2006-04-15 10:48發表的「」:
顯而易見,海茵茨希所說的「偽造」,是指《日記》並非孫平本人的日記,而是後人根據孫平來電和其他材料編撰的,對於這一點,編者並不否認,而且是主動說出的,根本不值多討論。關鍵問題在於內容的真偽,而海茵茨希也認為「《日記》基本上反映了當時來電的觀點」、「該書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弗拉索夫當時發回的報告寫的」,可見並非偽造,而且他自己也在著作中加以引用。


迪特寫道:「儘管人們可以認為,該書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弗拉索夫當時發回的報告寫的,但這些內容也只能謹慎的使用。」

該書33頁中還寫到:「只要它還沒有被驗證,這本書就必須小心對待,就只能有選擇的作為資料來源使用。」


迪特認為「只有通過其他材料或證據證實后,或者從總的歷史關係看是可信的,書中的有關陳述才能被使用。」(該書33頁)


還需要多次重複這些迪特的原話嗎?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前面已經說過,海茵茨希所說的「偽造」,是指《日記》並非孫平本人的日記,而是後人根據孫平來電和其他材料編撰的,對於這一點,編者並不否認,而且是主動說出的,並非是海茵茨希發現了什麼新大陸。

至於書的內容,海茵茨希並未認為偽造,而是認為「基本上反映了當時來電的觀點」、「大部分內容是根據弗拉索夫當時發回的報告寫的」,因此他才會在自己的著作中予以引用。

我前面說過,要想證偽,需要到蘇聯檔案館去看檔案,否則就沒有資格稱其為偽造。難道溫相連這點道理也不懂嗎?對於書中涉及的內容,就連師哲也沒提出任何異議,你能提出什麼,不妨羅列出來,讓大家看看。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23樓fdger於2006-04-15 22:28發表的「」:
前面已經說過,海茵茨希所說的「偽造」,是指《日記》並非孫平本人的日記,而是後人根據孫平來電和其他材料編撰的,對於這一點,編者並不否認,而且是主動說出的,並非是海茵茨希發現了什麼新大陸。

至於書的內容,海茵茨希並未認為偽造,而是認為「基本上反映了當時來電的觀點」、「大部分內容是根據弗拉索夫當時發回的報告寫的」,因此他才會在自己的著作中予以引用。

我前面說過,要想證偽,需要到蘇聯檔案館去看檔案,否則就沒有資格稱其為偽造。難道溫相連這點道理也不懂嗎?對於書中涉及的內容,就連師哲也沒提出任何異議,你能提出什麼,不妨羅列出來,讓大家看看。


在該書31頁上迪特這麼寫道:

「正如1990年以後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發表的並不是一本真正的日記,而是彼得·弗拉索夫的兒子尤里的偽造,後來尤里也承認『與製造同中國的緊張關係相聯繫」。


這段引文想來你能看清楚吧?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在弗拉基米洛夫逝世20年後,莫斯科出版了署名彼得·弗拉基米洛夫的俄文版《中國特區(1942—1945)》一書。此書立即在國際出版界和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1975年,美國紐約的德布爾戴公司出版了根據莫斯新聞出版社提供的英譯本,署名《弗拉基米洛夫日記》。1976年,台灣國聯出版社出版了由周新據英文本翻譯成中文版的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記》。1980年,北京現代史資料編刊社據德布爾戴公司英譯本由呂文鏡、吳名祺、唐秀蘭、石菊英等翻譯,內部出版了中文本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記》。由於中國共產黨在1946年12月下旬蔣介石揚言進攻延安時,將同「遠方」(即共產國際)通訊往來的電稿材料全部毀掉了[2](P202),前蘇聯將共產國際和蘇聯同中共關係的檔案尚未完全解密。這樣,以前共產國際駐中共區聯絡員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名義發表的這本書,不僅蘇聯和歐美學者當作研究共產國際與蘇聯同中共關係的第一手資料,包括港台在內的中國學者的論文和專著中,也經常能看到引用此書的觀點或材料。不過,我認為,對於《中國特區(1942—1945)》(即《延安日記》)這本書,尚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應謹慎對待。

從此書的出版背景來看,它是前蘇聯反華政治需要的產物。新中國成立后,中蘇兩黨和兩國政府曾經進行了親密合作。但從50年代後期開始,中蘇兩黨逐漸在許多重大的政治和理論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兩國關係不斷降溫。進入六七十年代,隨著激烈的政治論爭和嚴重的邊境衝突,兩黨兩國的關係急劇惡化。中國加強備戰,反蘇防修;蘇聯陳兵邊境,掀起反華惡浪。為適應同中國論戰的需要,給蘇中分歧的產生尋找到根源, 1968年,蘇共中央將彼得·弗拉基米洛夫的兒子尤里·弗拉索夫(一位蘇聯人民代表、作家)召來整理其父檔案,蘇共中央書記處準備用公開的情報資料和弗拉基米洛夫當年從延安發回莫斯科的電報為基礎,要尤里·弗拉索夫去編撰一書。5年之後,這本由尤里·弗拉索夫編撰,署名彼得·弗拉基米洛夫的《中國特區(1942—1945)》(俄文版)就正式在莫斯科出版了。事實上,正是這種反華的背景和需要,人們對書中隨處可見的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的歪曲、誹謗,甚至極端惡意的攻擊,也就不難想象和理解了。書中存在的前後不一致之處,可能加進的新的「說明」材料,如德布爾戴公司在出版說明中提醒讀者的那樣,這本書既可以作為一個歷史文獻,也可以作為一個現代文獻來讀。

此書既然不是弗拉基米洛夫當年的著述,它的嚴肅性和真實性就值得懷疑。莫斯科出版這本書,損害了中蘇兩黨的關係,也損害了弗拉基米洛夫這位前共產國際聯絡員的形象。書中表露的大國沙文主義和對中國共產黨人的惡意攻擊,使得中國有學者認為,弗拉基米洛夫「這個蘇聯人由於自己的右傾投降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的思想,竟然墮落到和國民黨反共頑固派一鼻孔出氣的可悲可笑的地步。」[4]在延安給弗拉基米洛夫作翻譯,與他接觸頻繁的師哲說,這本書以孫平(即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記形式公布的大量「材料」,嚴重歪曲事實,造謠、任意中傷、誹謗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這些內容同弗拉基米洛夫當年在延安和自己講的話完全不一樣,「孫平,一個老黨員,怎麼能寫出這樣的東西?!這樣的東西只有偽君子、兩面派、沒有良心的人才寫得出。」[2](P222)曾任蘇聯東方學研究所中國研究室主任的前蘇聯學者羅維奇·傑留辛嚴肅指出:《中國特區(1942—1945)》這本書是以弗拉基米洛夫日記形式編撰的。書中許多地方,作者一會使用英文資料,一會使用中文資料;同一人名和地名,有的按英文音譯,有的按中文音譯。不難看出這本書是根據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拼湊而成。他進一步認為,在延安當時的環境中,「弗拉基米洛夫很難寫出這種竭力批評中共領導人的『日記』」[5]。事實上,該書的實際編撰者尤里·弗拉索夫在後來的一篇講話也承認,《中國特區(1942—1945)》是當時奉蘇共中央之命,為適應反華需要而作。書中所用材料系公開的情報資料和他父親從中國發回的電報。他的任務是說明蘇中產生分歧的根源。[2](P223)由此我們可以肯定,《中國特區(1942—1945)》這本中文翻譯為《延安日記》的書,並非當年擔任共產國際聯絡員和蘇軍情報員、塔斯社記者的弗拉基米洛夫親自著述,書中材料也並非都來自於弗拉基米洛夫當時發回的電報資料。對弗拉基米洛夫這個人物,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對《延安日記》這本書,我們應當保持審慎的態度。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海茵茨希如此寫道:

「《日記》基本上反映了當時來電的觀點」、

「該書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弗拉索夫當時發回的報告寫的」、

「本作者在隨後的行文中將不加評論地援引」,

這幾句話溫相難道看不清楚嗎?還需要去看東歐》雜誌Peter M.Kuhfus先生的文章?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迪特在該書32頁中說:「人們可以從中看到有些部分顯然是根據拉赫曼寧的指示杜撰的修飾的」

杜撰是什麼意思呢?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在該書31頁上迪特這麼寫道:

「正如1990年以後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發表的並不是一本真正的日記,而是彼得·弗拉索夫的兒子尤里的偽造,後來尤里也承認『與製造同中國的緊張關係相聯繫」。

迪特寫道:「儘管人們可以認為,該書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弗拉索夫當時發回的報告寫的,但這些內容也只能謹慎的使用。」

該書33頁中還寫到:「只要它還沒有被驗證,這本書就必須小心對待,就只能有選擇的作為資料來源使用。」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你這位延安的高向遠即不正牌,也不權威,更談不上去莫斯科查閱檔案,他有什麼資格對孫平這位了解中共核心機密的人物說三道四,他舉師哲的話為據,可是師哲何曾對書中內容做過反駁,他找得到嗎?說什麼「國民黨反共頑固派」,實在讓人恥笑,難道毛澤東當年是向「國民黨反共頑固派」獻殷勤、一鼻孔出氣?讓這位延安先生看看海茵茨希的話,他就該啞口無言了。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29樓fdger於2006-04-15 23:06發表的「」:
你這位延安的高向遠即不正牌,也不權威,更談不上去莫斯科查閱檔案,他有什麼資格對孫平這位了解中共核心機密的人物說三道四,他舉師哲的話為據,可是師哲何曾對書中內容做過反駁,他找得到嗎?說什麼「國民黨反共頑固派」,實在讓人恥笑,難道毛澤東當年是向「國民黨反共頑固派」獻殷勤、一鼻孔出氣?讓這位延安先生看看海茵茨希的話,他就該啞口無言了。


您老平素和別人說話也是這副嘴臉嗎?是不是嘴巴裡面不吐出幾個譏諷別人的字眼,您老就難受的睡不好啊?

高向遠提出自己的質疑,至於行文中某些固定的用詞,那也不是他的發明,動輒就給人扣上什麼帽子,是不是如此才能顯出您老的力度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主題

99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5
5
madinbrown 發表於 2009-1-4 03:06 | 只看該作者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27樓溫相於2006-04-15 22:57發表的「」:
迪特在該書32頁中說:「人們可以從中看到有些部分「特別是加進了一些抽象化的意識形態用語的部分」顯然是根據拉赫曼寧的指示杜撰的修飾的」
杜撰是什麼意思呢?


溫相難道是因看不清楚,才捨棄海茵茨希上述的一段話?關於書的內容,海茵茨希明確認為「該書主要反映了彼得·弗拉索夫及其蘇聯同志當時在延安進行觀察的印象」。你想質疑,談一點具體的如何?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31樓fdger於2006-04-15 23:20發表的「」:


溫相難道是因看不清楚,才捨棄海茵茨希上述的一段話?關於書的內容,海茵茨希明確認為「該書主要反映了彼得·弗拉索夫及其蘇聯同志當時在延安進行觀察的印象」。你想質疑,談一點具體的如何?


謝謝您老的提醒,我還看的清楚,所以,我就再費把力氣,把迪特後面的這句話給你引上來,迪特說「人們不時的還會發現一些這樣的事實陳述,這些事實被錯誤的套用到了延安的賬上。」(該書32頁)

該書32、33頁中迪特如此陳述:

「看來,該書主要是反映了弗拉索夫及其蘇聯同志當時在延安進行考察時得到的印象。」

印象和事實是同義詞嗎?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32樓溫相於2006-04-15 23:25發表的「」:

謝謝您老的提醒,我還看的清楚,所以,我就再費把力氣,把迪特後面的這句話給你引上來,迪特說「人們不時的還會發現一些這樣的事實陳述,這些事實被錯誤的套用到了延安的賬上。」(該書32頁)

.......


這段話中所說的「人們」,就是註釋里提及的謝偉斯。

在延安,謝偉斯即無資格出席中共中央會議,也無資格進出中央軍委看電報,更沒有毛澤東康生葉劍英這樣的大人物隨時請示彙報,同孫平相比,謝偉斯只是被矇騙的對象,他用「事實」質疑孫平,豈非滑稽事情?

所以海茵茨希才特意註明那是謝偉斯的話,而且說他「有點誇大」。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記》,東方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該書89頁,1942年12月3日這一天的日記的開始是這麼寫的:「凱豐是晉西北分局黨委書記,反蘇分子,是個相當古怪的人。」

凱豐的簡歷如下:

凱豐(1906-1955) 又名何克全。江西萍鄉人。早年畢業於萍鄉中學,后入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曾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6年7月回萍鄉組織農民協會,任宣傳幹事。1927年2月任湖北學生聯合會學生雜誌編輯。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參加全國學生代表大會秘書處工作,後任中山大學共青團支部書記,武昌山前區團委宣傳委員。大革命失敗后,被派往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冬回國到上海,1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1年1月擔任中共中央特派員赴香港工作。同年3月被選為共青團中央委員,先後任共青團廣東省委書記,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長,共青團中央書記。1932年到中央革命根據地,任共青團中央局書記。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2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同年10月參加長征,任紅九軍團中央代表、軍委總供給部政委。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曾堅持錯誤意見,不久接受了批評。到陝北后仍任共青團中央局書記。1936年4月參加東征戰役,任軍委政治部兼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同年夏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糧食部部長。1937年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去武漢,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宣傳部部長。后在重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宣傳部部長。從1941年起在延安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併兼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等職。抗日戰爭勝利后被派往東北,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部長,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兼瀋陽市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共中央馬列學院院長。1955年3月23日病逝於北京。

※※※※※※※※※※※※※※※※※※※※※※※※※

請問凱豐何時擔任過晉西北分局黨委書記?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33樓fdger於2006-04-15 23:35發表的「」:


這段話中所說的「人們」,就是註釋里提及的謝偉斯。

在延安,謝偉斯即無資格出席中共中央會議,也無資格進出中央軍委看電報,更沒有毛澤東康生葉劍英這樣的大人物隨時請示彙報,同孫平相比,謝偉斯只是被矇騙的對象,他用「事實」質疑孫平,豈非滑稽事情?
.......


迪特只是認為謝偉思有點誇大的認為「主要是為反華而偽造的」,同時他認為謝偉思列舉了一些事實。對照尤里·弗拉索夫的觀點,此書的偽造主要來自於「與製造同中國的緊張關係相聯繫」。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34樓溫相於2006-04-15 23:39發表的「」:
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記》,東方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該書89頁,1942年12月3日這一天的日記的開始是這麼寫的:「凱豐是晉西北分局黨委書記,反蘇分子,是個相當古怪的人。」

請問凱豐何時擔任過晉西北分局黨委書記?
.......


個把人物的職務記述錯誤,就是偽造,這種認識太小兒科了吧!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5


QUOTE:
引用第36樓fdger於2006-04-15 23:50發表的「」:


個把人物的職務記述錯誤,就是偽造,這種認識太小兒科了吧!


這是簡單的職務記述有誤嗎?1942年賀龍迴轉延安,晉綏分局書記關嚮應養病,擔任晉綏分局書記的是林楓,這裡所說的晉西北分局也是沒有的編製。既然弗拉基米洛夫認定凱豐是一個反蘇分子,那麼怎麼連反蘇分子的基本概況都一無所知呢?

如果您老認為這也是小兒科的話,不知道什麼叫成人科?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35樓溫相於2006-04-15 23:41發表的「」:

迪特只是認為謝偉思有點誇大的認為「主要是為反華而偽造的」,同時他認為謝偉思列舉了一些事實。對照尤里·弗拉索夫的觀點,此書的偽造主要來自於「與製造同中國的緊張關係相聯繫」。


很清楚,海茵茨希所說的「偽造」,是說《日記》「並不是一本真正的日記」,而是孫平之子利用孫平來電和其他材料撰寫的,這一點已為能進入蘇共檔案館的俄國學者證實。很顯然,如果中蘇友好,蘇聯也不會放出機密檔案出中共的丑,而即便如此,書中記述的史實,任憑是正牌歪牌的中國研究者都反駁不了,說明該書價值所在。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還是《延安日記》該書91頁,弗拉基米洛夫說「毛澤東點了博古、王明、李立三的名,······並說共產國際是他們的基地」

實際情況是毛澤東在1941年9月1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抨擊王明等人的錯誤,說他們是受了共產國際布哈林、季諾維也夫等人的影響,具體可見毛澤東的《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毛澤東文集》第二卷。

那時節,毛澤東即便心裡對共產國際有很大的不滿,也不可能直言說王明等人的基地在共產國際,而說他們受了布哈林等人的影響則涵義完全不同,因為布哈林、季諾維也夫都是斯大林已經消滅的政治敵人。

然而,在弗拉基米洛夫的日記中把這關鍵的一點抹殺,給讀者的印象是毛澤東從1941年或者最遲於1942年年底便開始(日記日期是1942年12月6日)向共產國際開炮,這不是渾水摸魚又是什麼呢?

按照弗拉基米洛夫的記載,既然毛澤東已經最遲在1942年年底公開叫板於共產國際,那麼當共產國際解散后季米特洛夫給毛澤東寫信制止搶救運動時,毛澤東為何首肯了呢?難道毛澤東不知道共產國際的背後是斯大林嗎?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就在弗拉基米洛夫的1942年12月3日這一天的日記中史實錯誤就不止一處,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關於凱豐任職上的錯誤,下面再來看一個可笑的東西。

《延安日記》該書90頁(也是12月3日這一天的日記),弗拉基米洛夫說:「1937年,江青隨一批演員到了重慶,1939年江青出現在延安。」

翻遍有關江青的年表、事迹和史實,都沒有說江青在1937年去過重慶,如果你手頭有的話,可以拿出來一示,此其一,其二,弗拉基米洛夫說江青1939年出現在延安,可是我們都知道江青1937年秋就到了延安,1938年已經和毛澤東結婚,為什麼1939年才出現在延安呢?弗拉基米洛夫在日記中多次向我們展現一些「秘辛」,那只有毛澤東等高級領袖才能給予的,既然弗拉基米洛夫和毛澤東如此熱烙,何以連毛澤東的妻子何時抵達延安、何時在延安出現都記憶的如此模糊呢?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37樓溫相於2006-04-15 23:57發表的「」:

還是《延安日記》該書91頁,弗拉基米洛夫說「毛澤東點了博古、王明、李立三的名,······並說共產國際是他們的基地」 實際情況是毛澤東在1941年9月1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抨擊王明等人的錯誤,說他們是受了共產國際布哈林、季諾維也夫等人的影響,具體可見毛澤東的《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毛澤東文集》第二卷。 那時節,毛澤東即便心裡對共產國際有很大的不滿,也不可能直言說王明等人的基地在共產國際,而說他們受了布哈林等人的影響則涵義完全不同,因為布哈林、季諾維也夫都是斯大林已經消滅的政治敵人。 然而,在弗拉基米洛夫的日記中把這關鍵的一點抹殺,給讀者的印象是毛澤東從1941年或者最遲於1942年年底便開始(日記日期是1942年12月6日)向共產國際開炮,這不是渾水摸魚又是什麼呢? 按照弗拉基米洛夫的記載,既然毛澤東已經最遲在1942年年底公開叫板於共產國際,那麼當共產國際解散后季米特洛夫給毛澤東寫信制止搶救運動時,毛澤東為何首肯了呢?難道毛澤東不知道共產國際的背後是斯大林嗎?

.......


《日記》並未說毛是在1941年點了博古、王明、李立三的名,你舉出《毛澤東文集》第二卷有何意義?1941年,孫平還未到延安,毛談布哈林、季諾維也夫,他如何知道?你不要空談自己的什麼印象,反駁《日記》,需要有證據,你的證據何在?毛同蘇聯公開叫板,早在他耍滑頭拒不積極對日本作戰聲援蘇軍時起就已經開始了,當然毛清楚要掌握分寸,不能徹底翻臉,才會先發一電拒絕季米特洛夫,沒過幾天又通過孫平再致一電錶示恭順。說明這是毛的慣用手段,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38樓fdger於2006-04-16 00:03發表的「」:


書中記述的史實,任憑是正牌歪牌的中國研究者都反駁不了,說明該書價值所在。


是啊,書中的史實確實是「反駁不了的」,那麼請你告訴我何時何地凱豐同志擔任過晉西北分局黨委書記?江青又何時去的延安?為何只有在1939年才在延安出現?

不過是一篇日記中就已經有這樣令人罕見的嚴重史實錯誤,難道這還需要反駁嗎?稍稍具有黨史常識的人都會對這裡面出現的如此滑稽可笑的你口中的「史實」嗤之以鼻的。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41樓fdger於2006-04-16 00:35發表的「」:


《日記》並未說毛是在1941年點了博古、王明、李立三的名,你舉出《毛澤東文集》第二卷有何意義?1941年,孫平還未到延安,毛談布哈林、季諾維也夫,他如何知道?你不要空談自己的什麼印象,反駁《日記》,需要有證據,你的證據何在?毛同蘇聯公開叫板,早在他耍滑頭拒不積極對日本作戰聲援蘇軍時起就已經開始了,當然毛清楚要掌握分寸,不能徹底翻臉,才會先發一電拒絕季米特洛夫,沒過幾天又通過孫平再致一電錶示恭順。說明這是毛的慣用手段,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毛澤東在九月政治局會議上抨擊王明、博古等人,並且提出共產國際中一些諸如布哈林的影響,請問此後毛澤東還有沒有在什麼時間、地點、場合指出的「共產國際是他們的基地」這句話呢?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41樓fdger於2006-04-16 00:35發表的「」:


反駁《日記》,需要有證據,你的證據何在?


沒看見證據嗎?沒看見舉例說明的1942年12月3日弗拉基米洛夫的日記中對中共史實的胡編亂造嗎?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42樓溫相於2006-04-16 00:41發表的「」:

是啊,書中的史實確實是「反駁不了的」,那麼請你告訴我何時何地凱豐同志擔任過晉西北分局黨委書記?江青又何時去的延安?為何只有在1939年才在延安出現?

.......


毛夫人具體何時出現在延安,有那麼重要嗎,值得十分關心嗎?孫平不是中共的組織部長,搞錯凱豐這種二流人物的職務不足為奇,如果他對接觸過所有人物的職務和到達延安的時間都記述無誤,那才奇怪了,他就成了神仙了。這裡所說的「史實」是指對事件,尤其是對重要事件的記述,你能反駁什麼?小兒科就是指拿著雞毛當令箭,把小問題上升為「令人罕見的嚴重史實錯誤」,以得出偽造的結論。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再來看一篇弗拉基米洛夫胡編的日記吧。

1942年12月13日,弗拉基米洛夫寫到:「他(林伯渠)是毛澤東的同鄉,比毛大十一歲。」(《延安日記》該書93頁)

林伯渠是比毛澤東大十一歲嗎?

我們看看林伯渠的簡歷:

林伯渠(1886-1960) 原名林祖涵,湖南臨澧人。


也就是說林伯渠生於1886年,而毛澤東生於1893年,這中間是相差十一歲呢還是相差七歲?弗拉基米洛夫不會連簡單的加減運算都不會吧?

[s:2]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45樓fdger於2006-04-16 01:01發表的「」:


毛夫人具體何時出現在延安,有那麼重要嗎,值得十分關心嗎?


知道什麼叫常識嗎?一本以記述歷史真相為幌子的日記如果連基本的常識都出現錯誤,你憑什麼把它定義為「誰也反駁不了的史實」呢?

您老大概對史實這個單詞的定義可能有些模糊,我來告訴你吧。

翻開商務印書館的《現代漢語詞典》的1045頁,史實一詞的解釋是:「歷史上的事實」。

也就是不但包括事件,也包括人物活動,再者說人物活動難道不是史實嗎?呵呵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45樓fdger於2006-04-16 01:01發表的「」:


孫平不是中共的組織部長,搞錯凱豐這種二流人物的職務不足為奇,如果他對接觸過所有人物的職務和到達延安的時間都記述無誤,那才奇怪了,他就成了神仙了。


呵呵,您老大概忘了凱豐的在黨內的職務了吧?凱豐當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而劉少奇當時也不過是政治局候補委員,當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包括候補委員在內不過是十幾人而已,如果他們的職務也能搞錯,我不知道弗拉基米洛夫這位觀察員在延安到底都觀察到了些什麼?

此外說一句,凱豐並不是你所說的二流人物,他是王明、博古等人曾經的有力支持者,更為主要的是凱豐本人就是中共黨史上著名的流蘇派的「二十八個半」之一。如果說弗拉基米洛夫把其他人的職務記錯還有心可原的話,那麼連這位歷史上留學中山大學的凱豐的職務都能搞錯,實在看不出有啥「不足為奇」的。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45樓fdger於2006-04-16 01:01發表的「」:


如果他對接觸過所有人物的職務和到達延安的時間都記述無誤,那才奇怪了,他就成了神仙了。


請問那是一般人到達延安的時間嗎?那是江青,而1942年的毛澤東在延安是什麼地位?想必不用我來強調了吧,而作為這樣一位人物的夫人抵達延安的時間居然能夠記錯長達兩年,這我倒是同意您老的觀點,弗拉基米洛夫肯定不是神仙,但是,請問不是神仙是不是就是白痴啊?因為連白痴都知道1937年和1939年不是同一年份。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43樓溫相於2006-04-16 00:44發表的「」:

毛澤東在九月政治局會議上抨擊王明、博古等人,並且提出共產國際中一些諸如布哈林的影響,請問此後毛澤東還有沒有在什麼時間、地點、場合指出的「共產國際是他們的基地」這句話呢?


前面已經說過,《日記》並未說毛是在1941年點了博古、王明、李立三的名,你舉出九月政治局會議的例子,有何意義?請問你如何認定《日記》說的是九月政治局會議?你是否想說在九月政治局會議以後毛澤東再也沒有提及共產國際四個字?你以什麼證據否定毛澤東講過「共產國際是他們的基地」這句話呢?不管是直接證據,還是見解證據,你弄條出來看看。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再來看一條可笑的錯誤。

弗拉基米洛夫在1942年12月13日中寫道:「林伯渠自1939年以來一直擔任邊區政府主席」

前面我們給出了林伯渠的簡歷,知道「 林伯渠1937年冬至1948年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那麼弗拉基米洛夫為什麼說自1939年以來呢?而不說自1937年以來呢?

結合上面江青1937年到達延安而弗拉基米洛夫硬說是1939年,可見老弗確實是1937年和1939年不分啊
[s:2]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50樓fdger於2006-04-16 01:20發表的「」:


前面已經說過,《日記》並未說毛是在1941年點了博古、王明、李立三的名,你舉出九月政治局會議的例子,有何意義?請問你如何認定《日記》說的是九月政治局會議?你是否想說在九月政治局會議以後毛澤東再也沒有提及共產國際四個字?你以什麼證據否定毛澤東講過「共產國際是他們的基地」這句話呢?不管是直接證據,還是見解證據,你弄條出來看看。


您老看明白我的原話,我問的是自從九月政治局會議以後毛澤東在何時、何地、何種場合下提及「共產國際是他們的基地」這句話,如果你有的話,你可以列舉出來替弗拉基米洛夫辯解,如果沒有的話,車軲轆話就不用重複了,雖說你這麼玩命的回復增加我的專欄的貼子總數讓我心中高興,但是,總是看到相同問題被換了一張臉給重新抬出來我也實在感到好笑。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48樓溫相於2006-04-16 01:15發表的「」:

呵呵,您老大概忘了凱豐的在黨內的職務了吧?凱豐當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而劉少奇當時也不過是政治局候補委員,當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包括候補委員在內不過是十幾人而已,如果他們的職務也能搞錯,我不知道弗拉基米洛夫這位觀察員在延安到底都觀察到了些什麼?

此外說一句,凱豐並不是你所說的二流人物,他是王明、博古等人曾經的有力支持者,更為主要的是凱豐本人就是中共黨史上著名的流蘇派的「二十八個半」之一。如果說弗拉基米洛夫把其他人的職務記錯還有心可原的話,那麼連這位歷史上留學中山大學的凱豐的職務都能搞錯,實在看不出有啥「不足為奇」的。


請問,是誰給孫平任命了「觀察員」的職務?如果你連《日記》內容來源者的職務也能搞錯,你質疑了這麼一大篇,又有何價值?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53樓fdger於2006-04-16 01:28發表的「」:


請問,是誰給孫平任命了「觀察員」的職務?如果你連《日記》內容來源者的職務也能搞錯,你質疑了這麼一大篇,又有何價值?


呵呵,筆誤,把聯絡員寫成觀察員了。弗拉基米洛夫的真實職務是聯絡員,我為什麼用「觀察」這個詞呢,因為迪特在他的書的32頁、33頁中這麼寫道:「看來,該書主要是反映了彼得·弗拉索夫及其蘇聯同志當時在延安進行觀察時得到的印象」,因此我使用觀察這個詞。

但願弗拉基米洛夫的那些個史實性錯誤可不是筆誤啊,呵呵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52樓溫相於2006-04-16 01:28發表的「」:

您老看明白我的原話,我問的是自從九月政治局會議以後毛澤東在何時、何地、何種場合下提及「共產國際是他們的基地」這句話,如果你有的話,你可以列舉出來替弗拉基米洛夫辯解,如果沒有的話,車軲轆話就不用重複了,雖說你這麼玩命的回復增加我的專欄的貼子總數讓我心中高興,但是,總是看到相同問題被換了一張臉給重新抬出來我也實在感到好笑。


日記》沒提毛講「共產國際是他們的基地」這句話的時間、地點、場合,但你不能以此否定此話的存在,讓我找證據更是滑稽,你連辯論的基本準則也不懂嗎?是否需要去看看《東歐》雜誌,請教一番?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53樓fdger於2006-04-16 01:28發表的「」:


如果你連《日記》內容來源者的職務也能搞錯,你質疑了這麼一大篇,又有何價值?


我所質疑的問題都在《延安日記》中明明白白的寫著呢,如果你有資料顯示江青1939年才在延安露面、林伯渠比毛澤東確實大十一歲、凱豐擔任過晉西北分局黨委書記等史實確乎有如老弗所寫,可以一一列舉,不用王顧左右而言它。

等著看您老給弗老的辯護呢。
作者: fdger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54樓溫相於2006-04-16 01:34發表的「」:

呵呵,筆誤,把聯絡員寫成觀察員了。弗拉基米洛夫的真實職務是聯絡員,我為什麼用「觀察」這個詞呢,因為迪特在他的書的32頁、33頁中這麼寫道:「看來,該書主要是反映了彼得·弗拉索夫及其蘇聯同志當時在延安進行觀察時得到的印象」,因此我使用觀察這個詞。
.......


呵呵,原來是筆誤,那麼再請問,是誰給孫平任命了「聯絡員」的職務?如果你連《日記》內容來源者的職務也能搞錯,你質疑了這麼一大篇,又有何價值?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55樓fdger於2006-04-16 01:37發表的「」:


日記》沒提毛講「共產國際是他們的基地」這句話的時間、地點、場合,但你不能以此否定此話的存在,讓我找證據更是滑稽,你連辯論的基本準則也不懂嗎?是否需要去看看《東歐》雜誌,請教一番?


辯論中誰質疑誰舉證,您老有疑議嗎?

我質疑弗拉基米洛夫日記中的那段「共產國際的基地」,因為我列舉了九月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點名共產國際這段話,但是,您老認為不妥,那麼請您老列舉出來自從1941年九月以後毛澤東在何時、何地、何種場合下說出「共產國際是他們的基地」這句話的,您老為什麼不舉出來呢?

到底誰不懂辯論的基本準則呢?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QUOTE:
引用第57樓fdger於2006-04-16 01:40發表的「」:


呵呵,原來是筆誤,那麼再請問,是誰給孫平任命了「聯絡員」的職務?如果你連《日記》內容來源者的職務也能搞錯,你質疑了這麼一大篇,又有何價值?


東方出版社《延安日記》譯者說明,該書扉頁中寫到:「作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5月至1945年11月,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的身份,在延安工作。」

迪特的書中30頁上寫道:「他是以共產國際駐中共中央聯絡員和塔斯社隨軍記者身份出現的」

好了,那麼請您老指教一下,弗拉基米洛夫是以什麼身份出現在延安的呢?
作者: 溫相 發布日期: 2006-4-16
同時也請您老告訴我凱豐何時擔任過晉西北分局黨委書記、林伯渠到底比毛澤東大幾歲?江青何時到的延安。謝謝啊 [s: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主題

99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5
6
madinbrown 發表於 2009-1-4 03:22 | 只看該作者
輪子樓主,你們不用再找這些狗屁東西來誣衊人家了,沒有用的。

你們修行你們的,搞什麼政治,搞政治你們還是修行者嗎?

在今晚查證本書的過程中我想到我以前接觸過一些中共當年在延安的人,他們是中共中下層官員、黨員,這些人不乏很誠實很厚道的人,他們給我說了很多當年的秘聞,而他們給我的敘述中,從未提到延安種鴉片販鴉片之事。可見這部《延安日記》應該是杜撰的,正如杜撰者自己說的目的是為反華所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6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7
cfding1029 發表於 2009-1-4 03:53 | 只看該作者

正直的人都知道共產黨是啥貨色

作者把事實說出來,這些國內的警察垃圾就進來誣衊一下,其實這些說的都是事實。這位還去求證說延安沒有種植鴉片?看看謝覺哉老人的日誌就知道種了多少鴉片了?
看看解放後上海市公安局的領導是怎麼被捕的就知道新四軍是如何和日本人勾結的?
看看毛賊東不要日本的戰爭賠款就知道老毛是啥貨色?
看看madinbrown這個垃圾肯定就是共產黨花錢的網路警察。凡是反對共產黨的都扣上台獨,民運或者,台獨是為什麼台灣絕大部分人的想法呢?在這個世界香港、澳門和台灣人民有誰不怕共產黨殘暴、警察國家的恐怖呢?
民運是歷史的潮流,你去看看毛賊在1940年代的講話就知道?
現在中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絕大部分老百姓沒有醫保只好去練習,你們這些天天在各個網站逛的警察嗎?不愁吃穿?想到老百姓了嗎?
無恥啊,網路警察,有那麼多錢供養你們,有那麼多錢去收買媒體?
現在大陸有一家私人的媒體嗎?蔣介石先生(說他是先生你們這些垃圾又著急了)當時有多少私人的媒體。
一切我不想說了,因為正直的人都知道共產黨是啥貨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6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8
cfding1029 發表於 2009-1-4 03:56 | 只看該作者

對了網路警察嗎?你可能是毛賊的私生子

這些網路警察們是:毛賊當時強姦了你奶奶,生出了你媽媽,你媽媽又被共黨的少爺嗎誘姦了,生出了你們這些垃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9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1-4 12: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主題

99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5
10
madinbrown 發表於 2009-1-4 13:58 | 只看該作者
不要怪老子粗魯下流,7樓、8樓,我屌錯你的娘,你看完我的帖子沒有,你知道老子是誰?

老子當年6.4在天安門廣場與中共對抗的時候你們這些狗日的在哪裡?你們也配說民運?老子們在坐牢、在社會上被監視的時候,你們在哪裡?

而你們這些輪子,更是些什麼東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11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1-4 14:3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dinbrown 於 2009-1-4 13:58 發表 [中共內部出版的《延安日記》節選(四)作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 - 史海鉤沉 -  backchina.com]  
不要怪老子粗魯下流,7樓、8樓,我屌錯你的娘,你看完我的帖子沒有,你知道老子是誰?

老子當年6.4在天安門廣場與中共對抗的時候你們這些狗日的在哪裡?你們也配說民運?老子們在坐牢、在社會上被監視的時候,你們 ...


你的表演「豐富多采」,從無恥的漫罵,到無知的質問,最後無可奈何的編造。足以證明你是一個五毛。
建議版主把這個滿嘴噴糞的傢伙趕出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主題

99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5
12
madinbrown 發表於 2009-1-4 14:4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Norman 於 2009-1-4 14:34 發表 [中共內部出版的《延安日記》節選(四)作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 - 史海鉤沉 -  backchina.com]  


你的表演「豐富多采」,從無恥的漫罵,到無知的質問,最後無可奈何的編造。足以證明你是一個五毛。
建議版主把這個滿嘴噴糞的傢伙趕出去。


可憐。就你的這種認知水平,你們還真的不配我罵,我罵你們那是抬舉你們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0

主題

300

帖子

9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6
13
空嘆 發表於 2009-1-5 07:5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主題

2804

帖子

130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2
14
snortbsd 發表於 2009-1-20 05:4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dinbrown 於 2009-1-4 01:25 發表 [中共內部出版的《延安日記》節選(四)作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 - 史海鉤沉 -  backchina.com]  
輪子樓主,你還是貼點你老婆的陰部照片上來吧,那樣看起來還真實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